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2020-12-24 道雨福田

公元2020年9月2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

老祖宗的傳統,到了你這裡是否還可以繼續傳承?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一、清明節,在春分後第十五日,又叫踏青節;

二、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鬼節;

三、冬至祭,又叫冬祭,一陽之始,冬至大如年。

祭祖是改運的最快途徑

每當祭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但有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給親人上墳燒紙錢,以孝舉來寄託哀思的同時,自己的運氣也會改變!

從道教的觀點來看,在生命的天道輪轉裡,我們每個人都是靈魂的寄主。已離世的人,肉體雖已消亡,但靈魂還在,也就是道教裡講的命魂不滅。人死後,靈魂會再經輪迴。但這個等待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很久,也許是十幾年或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在此之前,他們就會一直在鬼魂的狀態中苦苦等待。他們有的在生人的家裡逗留,能看見自己親人的一舉一動。有的到處遊蕩,成了孤魂野鬼,過著更為悽慘的日子。這時,如果親人為他們做超度或者攝召之後聽經聞法,他們就能夠得到天尊和神仙的慈悲指引下,擺脫鬼魂的狀態,走向更光明處。在等待輪迴的日子裡,他們和我們活著的人一樣,都希望活著的親人能給他們一些吃的,更盼望著能給他們送來錢財。即使再入輪迴,其命魂是依舊不變的,後人的香火及祭祀,先人的命魂依然可以接收到!從而有了最直觀的變化,那就是香火得以延續!香火延續的基礎就是率先讓祭祖者的運數得到增強。

每到清明、鬼節、冬至時節,我們給過世的親人燒紙錢,讓他們也有準備過節的錢財和時間,能夠過上快樂的節日,我們活著的人運氣也自然會好起來,做事也會更順利。因為過世的親人有了錢,就不會常常糾纏著我們要錢,須知,被鬼魂糾纏者,就是陰氣上身,我們活著的人,是陽氣越旺運氣越好,身有陰氣,做事又怎麼會順利呢?再說,買燒紙並不會產生多少花銷,所以何樂而不為呢?運氣好了,多掙些,不但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更是我們祖上所樂於見到的。所以,作為他們的親人,我還能視燒紙送錢為可有可無嗎?關於上墳燒紙,有的地方習俗,是在上午燒,不能過午時的十二點,也有的地方,要等到天黑了再燒。總之,按各地的習俗就是,只要是燒了,把話說到,他們都能夠收到所送的錢,能夠收到親人所送的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我們若是能知道逝去的親人活著時喜歡吃些什麼點心,可以多準備一些,與紙錢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得好了,也會在暗處幫我們,我們也就做事更順,發財也就更容易。這就是為什麼,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

上墳燒紙能夠改變我們的運氣,知道了這一點,以後就要更加注意,爭取將這一孝舉做得更好;有不同觀點者,也是機緣不到,待機緣成熟時,自會明白這一道理。祭祖的方式不僅限於掃墓、燒紙等;往往一場超亡度孤的法事,會讓歷代宗親得以攝召,得以聽經聞法,往生極樂。這也就我們經常聽到的陰超陽泰、度亡之功。

孝親祭祖是風水之源

我們找風水要找源頭,風水不好,招不著財,或者有災難,去廟裡拜拜求求,請大師指點指點,這是輔助性的辦法,不能在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命運。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孝親祭祖才是風水之源。想想我們的生命從哪兒來的?從父母那裡來的。那父母祖先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根!我們澆水的時候,要連根一起澆,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家族興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

人的福報來自於哪兒?來自於孝順父母,這是第一條。

各個地方的祭祀風俗不同,我們可以根據各地風俗祭祀祖先。即使在外面工作不能回去,也可以遙祭,朝老家的方向燒點兒紙,燒點兒香,這叫不忘根本。而且只有發此等虔誠之心,才能改變自身的運勢及磁場。往往,超亡度孤法會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一場法會下來很多人的運勢和現實情況得以改變?往往道理就在這裡:懂得感恩圖報,才可以獲得祖先的護佑和眷顧,家族的運勢才會更好。如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沒有顯露紀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種表現。

紙就用那種傳統的黃紙,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心如何,是否真誠祭祖,是否感念祖先之福澤庇佑。當然,冥文金紙錢元寶等祖先金效果會更好一些。

祖先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根也是最大的無形靠山。我們看這個樹,樹根不動,樹枝再擺,擺一會兒就會停下來;但是樹根一旦動了,那這個樹連根拔起就死掉了,所以根很重要。為什麼這麼講?跟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為什麼你發財了?他卻倒黴了?包括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祖宗積德護佑。你要真明白這個道理,就會長時間思念祖宗之德。

歷年來的中元時節,本觀均會專建超亡度孤道場「靈寶濟煉超亡度孤法會」,為信眾超宗祭祖、祈福禳災,一則超度歷代宗親,以盡孝道;二則普施分野亡魂,廣積陰功。當天,高功法師們合神力於自身,用法力賑濟鬼魂,使其早升人天,永離酆都之苦。按照道教的觀點,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是對先人最大的孝敬,而不僅限於掃墓祭掃。

很多人對超度祖先並不重視,僅以為是孝道的表現;殊不知,千年香火、延續至今,其中奧秘,大有其方:歷代宗親的超度與否,安穩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個家族後代的發展軌跡,以及承負果報。人有三魂,胎光主命,死之後魂回太和;爽靈主貴,死後魂歸五嶽陰間;幽精主衰,死後魂歸水府;且人死後三魂七魄中只有一魂去投胎,所以,祭祀對於逝去的親人、在世的家人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也就是說,逝去的宗親血脈無論是否已經踏入輪迴之路,都能接收到我們去祭祀和供養的信息。故,古人逢大事必先祭祖。

中元臨近,分享此文給身邊的至親家人,讓數千年的祭祖傳統再次回歸,如此方可家族興旺,人才輩出。

中元祭祖主要分為墳地祭祀,遙祭,供奉牌位。無論是哪一種祭祀方式,切記要懷著一顆恭敬感恩的心。

如何遙祭祖先

什麼是遙祭,如果人在外地工作生活,沒有時間去祖先墓地,又想表達一下對祖先的祭祀,就朝著老家方向,在十字路口或是方便祭祀的地方畫一個圈,在圈裡燒紙。

▌遙祭準備物品

遙祭需要準備的物品:錢紙、香、蠟燭、水果(五種)、糕點。

去世三年內用白燭,去世過了三年用紅燭。

如果十字路口是水泥路,可以選擇帶一個一次性紙杯放一些土當做簡易香爐用來插香。

▌遙祭流程

第一步:擺放供品及焚香,具體如下:

首先擺好準備好的五種水果,然後開始焚香。焚三根香,第一根香禮請當方城隍、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第二根香禮請本方土地,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第三根香禮請祖先,前來享祭領錢。

第二步:畫圈燒紙

如果成家,就燒五堆紙,畫五個圈

第一個圈給自己本姓祖先燒紙。(不留口)

第二個圈給自己媽媽家的姓氏祖先燒紙。(留口)

第三個圈給太太(或者丈夫)家的祖先燒紙。(留口)

第四個圈給丈母娘家(或者婆婆家)的祖先燒紙。(留口)

第五個圈是給有緣眾生燒紙。(畫半圈)

墓地祭祀

祭祀,我們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服裝,不要穿大紅大綠。你要記著這是去祭祖,不是參加什麼社交活動。

第二、在墓地裡面不要吼叫,一定要嚴肅。

▌如何燒香

第一根香:禮請歷代祖先前來享祭。為什麼呢?你是來祭他的,擺上水果、擺上糕點就要點香,「禮請歷代祖先前來享祭。」請你上面的曾祖父曾曾祖父,所有祖先,禮請他們一塊來。

第二根香:禮請墓主前來享祭。

第三根香:禮請當方城隍、土地前來享祭。

燒完紙、燒完香、供完水果、磕完頭以後,把供的水果糕點用手指掐一點下來,灑在紙灰上,剩下的可以帶回家。

▌供香的禮儀

供完香以後一定要跪著,不跪不足以報恩。因為我們的來處就是祖先。

▌燒香的注意事項

插香的時候,是用左手從右向左插,第一根香、第二根香、第三根香,依次從右往左插過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世上的人是以左為上,去世的人是以右為上,這和我們活著的人是反的。去世的人是以右為上,在世的人是以左為上。左手是善手,插香一定用左手插,祭祖先是從右給左,這是符合禮節的。

▌燒紙的注意事項

燒紙時,要非常恭敬地開始燒紙,心裡想著祖宗所有的恩德。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把墳地周邊的雜草,一些汙穢的東西清理乾淨,就等於給祖先打掃衛生。

燒紙千萬不要著急拿棍挑,要一張一張燒,燒一張紙,念一句太乙救苦天尊,再點一下頭,就代表磕頭,這樣恭敬心就全有了,效果是最好的。這叫續火添香。

▌供奉水果的注意事項

祭祀要供奉五種水果,我們古人講的,人需要的是五福,我們經常講五福臨門,所以供五種水果。

切記備糕點,水果代表陰,糕點代表陽。我們祭祖,一定還是要講究陰陽。

▌點蠟燭的作用

給祖先點蠟燭,實際是給我們自己點的,蠟燭為燈,也為陽,點蠟燭後,子孫前途是一片光明。需要注意的是:去世三年之前是白色的蠟燭,去世三年之後是紅色的蠟燭。

祭祀祖先要誠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行為要敬

行為端正,燒紙要有燒紙的樣,跪要有跪的樣,行為有敬。比如給去世的人磕頭,是連磕三個頭的,磕頭一定是頭往下連續點三次,這是給去世的人磕頭。

▌出言要敬

出言有敬非常重要,言語只能讚揚去世人的功德和對你的幫助,切不可揭人傷疤,上墳的時間千萬別說這話。

▌發聲要敬

在墓地不要吼叫,不要說一些與祭祖沒有關係的言語,我們進了墓地是非常嚴肅的,要不就是念太乙救苦天尊,邊燒紙邊念,要不就心裡念。祭祖時一定要發聲有敬,聲音不要高低不勻。

▌先後要敬

誰先上香,誰後上香,一定要符合禮儀,由長到幼,由男到女,這叫長幼有序。

▌進退要敬

如何進退是非常重要的。

進墳地的時候要非常的肅靜,不要在墳地東張西望,要看著祖先的墓碑墓地。離開的時間,後退三步,轉身再走,這是個禮貌問題。

▌臨近墓地要敬

墓地可能是一個大型公墓,我們不光要尊敬我們的祖先,對別人家的祖先也要尊敬,進到墓地以後不要大聲喧譁。

▌祭祀行禮要敬

祭祀要一心一意,不要邊燒香,邊想其他瑣事。

▌位置

在哪裡燒紙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不同地方關於這個的習俗不一:有些地方會在門口放一個火盆,用來燒給祖先;有些地方會選擇在外面燒紙。具體的位置根據當地的習俗走就行,如果選擇在外面燒紙的話,最好在路口也燒一點。

▌畫圈

以上以講過需要花圈。圈口位置要在西南方向。

▌不能用腳踩紙灰

無論是自己燒的紙錢,還是別人燒完留下的紙灰,遇上了可以跨過去或者繞過去,但千萬不要用腳去踩,很影響運勢的。

▌不能拍照

如今,拍照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習慣,無論是旅遊還是吃飯,都喜歡先拍為敬,不過在鬼節這一天,最好減少拍照的次數,尤其在燒紙的時候,千萬不能圖新鮮去拍照留念!

▌不撿路邊無主的錢

在外面燒紙的時候,如果在路上看到掉在地上的錢,千萬不要伸手去撿,對陰氣來說,這種行為無疑是跟它們「搶錢」,很容易招來災禍。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相關焦點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公元2020年9月2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老祖宗的傳統,到了你這裡是否還可以繼續傳承?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七月半·中元節祭祖!
    七月半·中元節祭祖!(朱清莙記)七月有個中元節,十三之前燒紙錢!鬼節之一中元節,民間習稱七月半,每年七月十五日,自古傳承到今朝,七月十二或十三,家家戶戶祭祖先,白天虔誠在叫飯,戌時敬拜送紙錢,祝福祖先錢拿好,乘車坐船都平安,傳說活人死了後,問盼轉世在揚州,揚州豐都判官在,因果輪迴聽公判;其實陰陽一張紙,前傳後教孝談中。
  • 中元節 | 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七月十四祭祖節,分別是道教、佛教與民間俗信的三種叫法,因此,這也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節日。「中元」二字在唐朝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為節名,並將節期設立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一直相沿迄今。七月半,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供奉神享,祈祝來年好的收成。
  • 中元節|七月半酒,祭祖惦憂思
    七月半,中元節,節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秋嘗祭祖,是中國追懷先人、敬祖盡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七月十四祭祖節,分別是道教、佛教與民間俗信的三種叫法,因此,這也是一個三俗合一的節日。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中元節也是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日(誕辰),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 中元節 || 七月半、拜祖先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有稱鬼節。
  • 庚子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太原臺駘山景區隆重舉行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有稱鬼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為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四大祭祖節日,又與上巳節(三月三)、清明節、寒衣節(十月一)並稱為四大鬼節。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一個以祭奠先人為主題來弘揚孝道、仁愛的節日。公元2020年9月2日,農曆庚子年七月十五,風清日朗,天地清明。「庚子年中元節祭祖大典」在太原臺駘山景區根祖堂、韓祖堂隆重舉行。上午11時,在通贊莊嚴的主持聲中,「太原臺駘山景區庚子年中元節祭祖大典」拉開帷幕。
  • 中元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祭祖感恩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有稱鬼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為中國傳統節日裡的四大祭祖節日,又與上巳節(三月三)、清明節、寒衣節(十月一)並稱為四大鬼節。
  • 七月半為什麼叫「中元節」,起源於何物?淺談傳統節日中元節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或稱鬼節(有的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2020年9月2日這天便是七月半,中元節。 在中元節,家家戶戶都會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有些人家還會舉行家宴。古時候,在祭祀、供奉祖先時非常講究行禮如儀,有著一整套約定俗成的流程。
  •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鬼節、地官節,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據說中元之日,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道士建醮祈禱,內容是為亡魂的靈魂超度。古人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祭祀,「七月半」源於民間世俗、道教、佛教三種文化,其祭祀文化流傳已久,影響地域廣泛。
  • 祭祖、團聚:漫話七月十五中元節習俗
    相傳, 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裡,地獄之門大開,鬼魂四出,民間有「七月半,鬼亂串」的謠諺。俗謂人死後靈魂不滅,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孫的祭拜,無祀者容易飄蕩為害。據說,如果親人死去不足一年,他的家人在這一天把兩片綠葉放在眼睛上,就有可能看到自己已故的親人。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死後升天為神,下地為鬼。
  • 七月半盂蘭盆會中元節祭祖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即七月半,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會」;民間多叫「鬼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月半,鬼亂竄」,傳說這天地府大開,鬼魂四出,有祀者回家接受後代子孫的祭拜;無祀者則由公眾請佛道做法事普度,毋使孤魂野鬼遊蕩成害。
  •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民間中元節傳說禁忌多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民間所說的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還被稱為鬼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
  • 放河燈、祭祖,看看中元節這些古老的祭祀活動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與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祭祀節日。中元節這天有哪些祭祀活動呢?因各地各省各民族不同,祭祀活動也不同。先整理幾個比較常見的祭祀活動,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的寓意和內涵。
  •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元節又稱什麼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 中元節最大的傳統便是祭祀
    明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民間俗稱七月半,又稱鬼節,說鬼節,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清明節了,七月半是怎麼成為鬼節的呢?   中元節在民間俗稱「鬼節」,又稱「七月節」、「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並稱為我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中元節怎麼祭祀 這幾種東西需要全部備齊
    在中元節開展祭祀活動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現如今仍然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大家要明白中元節要如何祭祀,該準備的東西一定準備齊全。   祭祀祖先   一、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 秦曄:府谷七月十五中元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秦曄/文七月十五,是一個盛大的華夏民俗節日,它原本為民間的祭祀之日,俗稱「孝親節」、「七月半」、「鬼節」。這一天正是道教「三元」之一,地官清虛大帝的生日,故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在這天舉行「盂蘭盆會」稱之為「盂蘭盆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