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水庫2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2020-12-17 新京報

昨日,11點54分,一位女性遇難者的遺體被打撈上來。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法醫對遺體進行初步勘查,事故原因正在調查;參與搜救一潛水員稱,被打魚電死的「可能性不大」

徐海燕和孫昊的生命,終止於河北潘家口水庫60多米深的水底。

他們是GUE(環球水下探索)成員,9月6日12時許,在進行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過程中失聯。

昨日18時許,新京報記者從遷西縣委宣傳部獲悉,兩名失蹤者遺體已全部找到。遷西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已介入,對遺體進行初步勘查,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如果不出意外,GUE將無償公開此次測繪的水文地質圖,人們將有機會看到,具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長城塵封在水底的樣子。

【現場】

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經過前一晚的開會商定,GUE項目組同其他救援隊伍決定,19日11時許開始打撈工作。

這是徐海燕和孫昊兩名潛水員確認失聯後的第14天。一大早,便陸續有救援人員從潘家口水庫岸邊,向核心工作區運送設備及相關物資。

天氣晴朗,最低溫度13度,最高30度,溫差較大,有風,但沒有影響打撈計劃。

11時許,近十艘船在潘家口水庫的水面上,開往此前鎖定的失聯潛水員位置。包括GUE搭載下水作業的四名潛水員的船隻及四五艘綠舟救援隊負責牽引和運輸的船隻。

此次打撈方案經家屬與技術人員和救援專業人員反覆溝通論證。水下打撈全過程由下水潛水員進行攝像記錄,升水後全過程除公安執法人員現場錄像外,還由家屬委託攝影師及家屬親自錄像。

「水下作業的潛水員負責根據定位找到遺體,然後裝進裹屍袋裡,水上有兩艘紅色的船負責提拉。」參與救援的工作人員描述,提拉的過程感覺很重,「好像有幾百斤」,很多工作人員的手都磨破了。

第一次打撈過程持續半個多小時。11時54分,遇難潛水員徐海燕的遺體打撈上岸,後運送至殯儀館。18時左右,潛水員孫昊遺體也被打撈上岸。

當失聯潛水員從水下被打撈上來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哭了。

昨晚,遷西縣委宣傳部表示,兩名失蹤者遺體已全部找到。遷西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已介入,對遺體進行初步勘查,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北京市應急救援協會技術部部長、綠舟救援隊行動部部長天華介紹,目前國內潛水分為休閒潛水、高端技術潛水、工業潛水和公共安全潛水等,此次潘家口水庫的這支隊伍屬於高端技術潛水。

「此類屬於裝備密集型運動,相比於東南亞地區流行的休閒潛水,對安全的要求更高。」他表示,目前國內除非涉及國家安全方面,大部分對於潛水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希望藉此引發公眾對安全潛水的關注,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學習」。

【搜救】

「記不清打了多少個點位」

「水庫的水域情況複雜,能見度低,深度變化大,水中存在大量漁網、網箱,水下機器人、拖拽聲吶都多次被纏繞,嚴重影響搜索工作。」救援人員介紹。

因此,直到17日下午5時許,水下遙控機器人在ROV成像系統配合下,於兩人下水點30多米、水下62米處發現三個減壓瓶及一名潛水員圖像。18日上午,在水下63.2米處,又發現兩個減壓瓶及另一名潛水員圖像。

此前,30餘名救援人員使用測掃聲吶等設備,從水面和水下兩個方向展開搜索。

「我們一開始用聲吶測掃時,依據兩位潛水員計劃的行走路線打了80多個點,範圍大概2平方公裡。」上述救援人員補充道,這些只是最初的疑似點,不排除定位不準確、有偏差或出現重複。「到後來,都記不清打了多少點了。」

水下聲吶最佳測掃的範圍是20到30米,超出這個範圍就看不清了。起初鎖定的疑似點,經潛水員水下探測發現,多是沉船、漁網和突出的石頭。

8日,搜救團隊增加到15名潛水員,藍天救援隊60餘人等,出動船艇11艘,出航30多次,使用各型號勞恩斯聲吶七臺、水下拖拽聲吶兩臺、水下機器人兩部,對各可疑水域進行搜索。

逐一排除後,最初鎖定的80多個點,減少到最後的8個高精度疑似點。

搜救行動也開始由人力推斷搜索,轉向依靠技術設備掃描分析的方式,但結果都是,「暫時還沒有確定失蹤潛水員的具體位置。」

另有兩組GUE潛水員,分別對長城的7、8樓位置和失蹤潛水員計劃潛水的位置,進行長達2.5小時的再次搜索。

「讓潛水員潛入水底,通過模擬對比,從高精度疑似點中確認失聯潛水員。」救援人員介紹,在9日時,初步鎖定一個點位,長、寬均在兩米左右,與穿戴好裝備的潛水員外形相似,且與減壓瓶相似,反射度高。

為何17日才發現首個失聯潛水員圖像?「主要是遙控機器人在水下較難定位,花費了時間。」他介紹,兩名潛水員的點位分別是11號和81號,相距約60米。

【分析】

「或是外力致呼吸器脫落」

如果不出意外,項目結束後,GUE將無償公開測繪的水文地質圖供後人使用,人們將有機會看到,具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長城塵封在水底的樣子。

事實上,GUE團隊於9月4日即到達潘家口水庫,計劃開展「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目標是找到南城門,完成對長城入水處七樓和八樓的測繪工作。

團隊一名潛水員介紹,項目是針對建於500多年前,因修建潘家口水庫被淹沒於水下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進行探測,旨在連通原潘家口長城南城門至七樓的引導線。

其中,長城的七樓指山溝底部向上計算的高度。枯水期時,它會露出水面。「找到淹沒的潘家口長城南城門,然後拉條引導線,方便其他想去看的人。」

GUE教練海軍介紹,前兩天徐海燕因感冒沒有下水。直到6日12時許,她與孫昊結伴,每人背了五六十公斤的設備入水。

但本該兩小時後出水的二人,到下午三點,依然沒有動靜,直到失聯13天後,遺體被打撈上岸。

參與現場救援的方勵表示,兩位遇難者的遺體距離很近,「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應該是有什麼外力導致他們呼吸器脫落」。

一位曾參與此次搜救的資深潛水員認為,對於網傳兩位潛水員被漁民放電打魚電死一說,「可能性不大」。

「有可能是當時有過往漁船,沒看到水下潛水員放出的象拔(一個約一米長的橙色浮標,提醒過往船隻注意避讓),把人帶走,導致水下失控。」據他了解,一名潛水員事發當天在水面上放出象拔。「這至少意味著潛水員準備上升,且距水面約五六米。」

他回憶,自己也曾遭遇過象拔被帶走的情況,險些出意外。後來自己到達水面後問船主,是否看見象拔,對方卻表示「沒看見」「不清楚」。

「潛水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這件事情發生後,我們都想知道,出現這種意外的原因是什麼。」他表示,很擔心相關部門會因此「一刀切」,從此禁止潛水,或者在下水前,要走層層手續。

相關焦點

  • 河北潘家口水庫兩潛水員失聯追蹤:其中一人遺體被打撈上岸
    11點53分,女性潛水者的遺體被打撈出來。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新京報快訊(記者寇家祥 潘佳錕)今日(9月19日)13時左右,新京報記者從現場參與救援的工作人員處獲悉,6日在河北潘家口水庫水下失聯的兩名潛水員,其中一人的遺體已被打撈上岸,為女性。另一名失聯潛水員計劃下午打撈。
  • 2名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事故原因正在調查
    潘家口水庫2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法醫對遺體進行初步勘查,事故原因正在調查;參與搜救一潛水員稱,被打魚電死的「可能性不大」  【現場】  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經過前一晚的開會商定,GUE項目組同其他救援隊伍決定,19日11時許開始打撈工作。  這是徐海燕和孫昊兩名潛水員確認失聯後的第14天。
  • 潘家口水庫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出水 兩人因何而死?
    救援人員搜索徐海燕和孫昊時動用了無人艇本月6日,兩名潛水愛好者徐海燕和孫昊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庫進行潛水時失蹤,本月17、18日,兩名潛水愛好者的遺體相繼被發現,19日中午和傍晚,兩名潛水員的遺體被相繼打撈出水。關於兩人的死因,這些天在潛水圈被討論得沸沸揚揚,是因為本身的技術原因?還是因為被水草或者網箱纏繞?或是電魚船的電擊?
  • 潘家口兩遇難潛水員死亡原因需等待屍檢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陽煜)9月19日18點,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庫兩名遇難潛水愛好者遺體全部被打撈上岸,今天上午11點54分,女潛水員徐海燕的遺體首先被打撈上岸。  9月6日,「GUE環球水下探索」組織的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有一男一女兩名潛水員失蹤。經過12天的尋找,9月18日上午10:45,通過水下機器人在ROV成像系統的配合下,在水下63.2米處發現兩個減壓瓶及一名潛水員的圖像,後兩名潛水員被全部找到。
  • 河北:兩名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附近村民家曾現電魚船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本月6日,兩名潛水愛好者徐海燕和孫昊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庫進行潛水時失蹤,本月17、18日,兩名潛水愛好者的遺體相繼被發現,19日中午和傍晚,兩名潛水員的遺體被相繼打撈出水。關於兩人的死因,這些天在潛水圈被討論得沸沸揚揚,是因為本身的技術原因?還是因為被水草或者網箱纏繞?或是電魚船的電擊?
  • 唐山潘家口水庫失蹤潛水員已全部遇難 打撈事宜正在進行
    央廣網唐山9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實習記者安宇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6日,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庫,一男一女2名潛水員結伴下潛探索水下長城,到今天已經失蹤13天。公開報導顯示,水下失蹤的2人都是取得相應資質的頂尖潛水員,攜帶裝備足以在水下活動6-8個小時。
  • 潘家口水庫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出水 頂尖選手為何命隕?
    19日,徐海燕和孫昊的遺體終於被帶出冰冷的水底。兩人於9月6日在GUE(全球水下探索)河北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失聯。  他們通過了以訓練嚴謹和淘汰率高著稱的GUE的專業認證,被圈內視作「頂尖潛水員」。但兩人的生命,卻在一次相對而言難度不算太高的探索項目中戛然而止。
  • 失蹤的兩名潛水員遺體找到了,他們到底是怎麼死的?
    針對這一事件,9月19日晚,遷西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兩名潛水失蹤者遺體已被打撈上岸,遷西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已經介入,對遺體進行初步勘察,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關於兩人的死因,這些天在潛水圈被討論得沸沸揚揚,是因為本身的技術原因?還是因為被水草或者網箱纏繞?或是電魚船的電擊?諸多參與救援和目擊者提供的信息,讓人心生疑問,但這些疑問只能等待權威部門最終的調查結果。
  • 兩上海潛水員水下遇難原因未明,業內人士:遇難者為技術潛水員,休閒...
    近日,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庫,兩名來自上海的潛水愛好者徐海燕和孫昊在潛水時遇難。經過十幾天的搜索和打撈,他們的遺體相繼於17、18日,在水下六十餘米處被發現並打撈出水。 徐海燕和孫昊都是資深潛水員,在潛水圈內時常進行經驗分享和科普,十分有名。徐海燕還是《神經漫遊者》的譯者。
  • 遇難潛水員家屬:已移交警方調查 勿揣測事故原因
    9月21日12時,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遇難潛水員徐海燕、孫昊的家屬,通過GUE官方對外表示,感謝社會各界對事件的關注
  • 科技日報:頂尖潛水員為何命隕潘家口水庫?
    GUE組織兩名潛水員孫昊、徐海燕19日,徐海燕和孫昊的遺體終於被帶出冰冷的水底。兩人於9月6日在GUE(全球水下探索)河北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失聯。他們通過了以訓練嚴謹和淘汰率高著稱的GUE的專業認證,被圈內視作「頂尖潛水員」。但兩人的生命,卻在一次相對而言難度不算太高的探索項目中戛然而止。9月6日中午,探索項目團隊一行四人,兩兩一組在潘家口水庫入水。徐海燕和孫昊就是此行的潛伴。他們要對淹沒在水底的古長城進行測繪。在此之前,水下長城探索項目已順利進行了兩天。項目獲得的所有水文地質資料,均會向社會公開。
  • 「遇難潛水員可能遭遇了外力作用」
    方勵 四川成都人,2002年遼寧大連「5·7」空難黑匣子成功打撈者,在地球科學和海洋科學技術領域有較高成就,帶領技術團隊參與了「潘家口潛水員失蹤事件」救援工作。 受訪者供圖方勵和技術團隊正在制定現場搜救方案。受訪者供圖9月6日,在一次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徐海燕、孫昊兩位潛水員結伴下潛,雙雙失蹤。
  • 潘家口遇難潛水員:技能裝備全球頂級,不輸水下特種部隊
    圖:豆腐姐9月6日,兩名GUE組織的潛水員徐海燕、孫昊,在唐山潘家口進行水下長城探索測繪時失蹤。9月18日,兩位遇難潛水員的遺體均被發現。孫昊先生筆者並不熟悉,而被尊稱為豆腐姐的徐海燕,她撰寫的文章,一直是筆者規劃自己潛水技能學習目標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 信陽一六旬老人出山店水庫遊泳溺亡 屍體已打撈上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鑫 通訊員 張孔華 胡浩7月31日,信陽紅十字藍天救援隊與駐馬店紅十字蛟龍搜救隊聯合行動,成功打撈出一遊泳溺亡男子遺體。7月30日19時許,信陽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接到119報警電話稱,溮河區遊河鄉出山店水庫大壩附近一男子溺亡,請求幫助打撈。接到報警後,救援隊迅速組織2輛車9名隊員前往救援。20時許,救援隊趕到現場。事故現場為出山店水庫導流明渠,現為水庫一部分。目擊者稱,溺亡者為一六旬男子,當時兩個人正從導流明渠南側向北遊泳,在遊至距北岸約10米處時,男子開始出現力竭下沉情況。
  • 三人自駕九寨溝墜江失聯進展:車輛被打撈上岸,找到一名失聯者遺體
    另一名失聯人員陳某的親屬張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被發現時,文某已經遇難。屍體已經發白髮腫,面部難以辨認。」全文994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三人自駕九寨溝墜江失聯進展:車輛被打撈上岸 找到一名失聯者遺體。
  • 探索潘家口水長城失蹤潛水員被發現 事發水下複雜
    根據GUE發布的消息,直至9月18日下午,水下遙控機器人在ROV成像系統的配合下,於水下60餘米處發現了兩名潛水員的圖像,後續打撈事宜將依照法律程序嚴格執行。9月7日,GUE在其公號發布事故聲明稱,9月6日下午,在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有兩名潛水員失蹤,項目組在發現人員失蹤後,立即通知當地警方並組織各方力量展開搜救。
  • 泰國普吉翻船事故最後一具遇難者遺體被打撈出水
    泰國普吉翻船事故最後一具遇難者遺體被打撈出水 孫廣勇/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8-07-15 19:47
  • 三人自駕九寨溝墜江失聯進展:一具遺體被發現,轎車打撈上岸
    另一名失聯人員陳某的親屬張先生告訴記者,「被發現時,文某已經遇難。屍體已經發白髮腫,面部難以辨認。」10月19日,文女士、謝先生、陳女士3人自駕前往九寨溝旅遊。10月22日下午4時許,在返程途經四川阿壩州茂縣飛虹鄉時發生車禍,後車輛墜入江中,3人失聯。事發後,陳女士家屬一直在茂縣尋找其下落。
  • 有一說|潛水員之死:可能涉及哪些刑事責任?
    ,隨後被打撈出水。作為取得了相應資質的頂尖潛水員,在裝備充足的情況下能夠在水下進行6-8小時的活動,而這次的活動僅為2小時。按照他們嚴謹的態度及過硬的專業技術,在潘家口水庫這種水情並不特別複雜的水域潛水,出現這種危險的可能性極小,況且憑藉二人多年豐富的潛水經驗,即便遇到危險也可以相互幫扶出水,不致同時遇險。那麼,兩名優秀的潛水員究竟是如何遇險,又為何同時遇險?
  • 大陸遊客遊臺北被卷落海中 遺體今日打撈上岸
    臺北縣野柳公園落海大陸遊客遺體被尋獲  中國臺灣網8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大陸遊客廖鑫,昨天在臺北縣野柳公園遊覽時遭大浪卷落海中,今天其遺體被當地民眾發現,並被打撈上岸。  今天上午約10時45分,有民眾在東澳漁港海王星碼頭尋獲廖鑫的遺體,並通知消防人員打撈上岸,相關事宜正由島內相關單位處理中。(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