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仁輝社區整合各方資源 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0-12-13 湘湘帶你看社會

黨員志願者為社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仁輝社區供圖)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馮雪珠 記者 餘少林 通訊員 王聖潔

如何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真正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近年來,長樂航城街道仁輝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立足「近鄰生活」,將社區治理、社區服務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小區、社會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促進,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我們對小區其他的管理都很滿意,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消防通道那邊做個人臉識別之類的系統,方便我們進出小區,這樣搭公交車就不用從另一個門繞道走。」近日,記者在仁輝小區看到,社區幹部正與小區居民聊天,收集大家對小區管理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這邊會把這個意見帶回去研究一下,到時候請教一下消防管理部門,如果可行的話,我會儘量滿足您的要求。」社區幹部回復。

近年來,仁輝社區積極推行「七下沉」小區工作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社區治理力量下沉到小區。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安排社區幹部下片值班,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化解小區矛盾;組織小區重大事項民主協商,讓小區的小事不出區、大事不出社區、重大矛盾不上交,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為了完善社區治理,仁輝社區依託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著力推動小區黨員認崗定責、服務承諾,不斷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職黨員、社區黨員、社區居民、業委會等力量群策群力,落實黨建工作、便民服務、政策宣傳。

強化陣地建設,仁輝社區還打造了近200平方米的「近鄰黨群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小區居民打造溫馨之家。同時積極配合團區委、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支部引入社工,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服務、婦女維權等人性化、高質量服務,實實在在為居民辦好「家門口」的事。

作為服務中心內「四點半學校」的一名志願者,小林經常過來給社區內的孩子們輔導功課,陪著他們閱讀。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很願意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進來,形成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共建和諧社區。」

服務中心內設書畫室、電子閱覽室、道德講壇、桌球室、圖書室等。仁輝社區幹部周精介紹:「我們依託近鄰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不斷豐富小區居民精神文明生活。每周末我們還組織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推動近鄰和睦,增進鄰裡守望,讓彼此陌生的小區變成『金厝邊、銀鄉裡』。」

【責任編輯:馬春林】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馮雪珠 餘少林

【來源:福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黨員下沉聚合力 服務群眾零距離 福州長樂仁輝社區不斷提升居民...
    原標題:黨員下沉聚合力 服務群眾零距離 長樂仁輝社區整合各方資源 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如何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真正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的幸福指數?近年來,福州長樂航城街道仁輝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立足「近鄰生活」,將社區治理、社區服務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小區、社會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促進,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我們對小區其他的管理都很滿意,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在消防通道那邊做個人臉識別之類的系統,方便我們進出小區,這樣搭公交車就不用從另一個門繞道走。」
  • 哈密市伊州區:小區整合提升居民幸福感
    今年,哈密市伊州區毛紡廠小區、光明花園、同和苑、領先花園 4個小區整合為一個小區後,居民出行繞路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基礎設施設備更加完善、小區公共資源實現有效共享。  談起小區整合後的新變化時,家住毛紡廠小區的劉翠蓮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區整合後綠地、休閒空間增多了,小區環境更美了。」劉翠蓮說。
  • 納涼樹下增特色 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報訊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納涼地兒。這幾日,蓮湖區棗園街道唐都花園社區對居民經常聚集的大樹周圍進行改造,整治周邊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6月3日上午,記者在唐都花園社區服務中心門口看到幾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圍著一棵大樹的圍欄認真進行「裝飾」。看到志願者在水泥圍欄上繪製綠色美景,周邊居民紛紛駐足,有人誇讚說,這是給老年人和孩子們的福利。
  • 西安這一社區打造特色「納涼大樹」 提升居民幸福感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為了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的納涼地兒。這幾日,西安蓮湖區棗園街道唐都花園社區對居民經常聚集的大樹周圍進行改造,整治周邊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6月3日上午,記者在唐都花園社區服務中心門口看到幾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圍著一棵大樹圍欄認真進行「裝飾」,在水泥圍欄上繪製綠色美景,引得周邊居民紛紛駐足欣賞,居民直誇這是老年人和孩子們的福利。因為這顆大樹有些幾十年了,這裡天然成了附近居民的聚集點,老人、小孩喜歡在晚上六七點聚集在大樹下談笑風生。
  • 湖北丹江口:社區個性化服務增強居民幸福感
    「我兒子兒媳在外面打工,孫女作業我干著急,多虧了社區的『愛心課堂』,讓我這懸著的心終於有了著落……」社區居民石爺爺拉著社區幹部的手激動地說著。據悉,從7月22日到今天,湖北丹江口市丹趙路辦事處漫水橋社區「愛心課堂」持續線下發力,由團市委選派的11名青年志願者老師每天上午、下午給社區23個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 建湖縣塘河街道雙湖社區:多元化社區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七月晴朗的傍晚,建湖縣塘河街道雙湖社區76歲的退休教師袁老,悠閒地與老伴、兒孫在湖畔散步,滿滿的幸福感溢於言表。「建湖雙湖公園」面積達2000多畝,是蘇中、蘇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生態公園。公園的建成開放,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發展,不僅提升了城市品味,也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更成為建湖對外的一張亮麗名片。
  • 資源整合天地新——下關社區功能型黨組織管理小區紀實
    各功能型黨支部支部書記均由社區黨委成員兼任,副書記、黨小組長由社區幹部、雙進黨員和社區網格員組成。他們參與各片區的疫情防控,發揮了社區幹部、網格員和雙進黨員的各方力量。他們團結協作,對社區疫情進行了有力管控,使社區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 徐家巷社區:打開居民生活幸福味道
    兩條道路交織之間秩序井然,一圈轉下來記者聽得最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老城區裡新面貌,改變中孕育著新味道。徐家巷社區黨委因地制宜,根據轄區地域特色,資源利用最大化和社區服務優質化,勾畫黨建網格圖,強化社區黨組織各項服務。以資源清單做好項目服務,共駐共建享成果,幸福味道共品嘗。
  • 山東濟南裕園社區:各方資源聯動 共下「一盤棋」
    聚焦生活品質提升破解管理建設「難」聚焦小區容貌提升,讓社區規矩立起來。多年來,亂搭違建一直是社區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著力強化「六位一體」統籌聯動,讓社區治理「活」起來。裕園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帶動各類組織和資源變「單兵作戰」為「聯合作戰」,產生了「1+1>2」的效應。通過居民自治「聯抓」,建立「居民議事會」「銀髮智囊團」,定期舉辦「社區事務大家談」,做到「居民的事居民辦、居民說了算」。
  • 陝西甘泉縣太皇山社區:創新推行「歸屬黨建」全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太皇山社區位於素有「美水之鄉」之稱的甘泉縣,屬於城郊新開發區,同時也是一個年輕的新型社區。近年來,該社區緊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要求、新特點、新趨勢,緊緊圍繞甘泉縣委「三抓三促」模式,匯集資源,整合服務,創新推行「歸屬黨建」,有力的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
  • 社區風貌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更加舒心
    道路越來越通暢,小區愈發乾淨整潔,雜草不見了,違建拆除了,垃圾桶也換了新模樣……自濱海新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以來,生態城宜禾社區努力開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居民素質和轄區文明水平。如今,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文明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 小網格服務大民生,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有方法
    21日,記者從煙臺高新區馬山街道獲悉,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馬山街道推行社區「網格化」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確保責任到人、聯繫到戶,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馬山街道注重總結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經驗做法,努力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資源共分享、信息網絡化、服務零距離」,打造有溫度的城市社區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 濟南華山街道:以平安建設提升居民幸福感
    黨建引領網格化模式為社區治理髮揮作用華山街道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擦亮「先鋒歷城」黨建品牌。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全街道設置127個基礎網格和55個專屬網格。投資800餘萬元,招聘124名專職網格員,整合政法、城管、環保、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多部門,打造「五心」合一的華山街道市域社會治理中心,實現「多網融合,一屏管理」。
  • 寶塔區蘭家坪社區:「愛心聯盟」助力服務社區居民「最後一米」
    圖為:「愛心聯盟」志願者服務隊近年來,延安市寶塔區寶塔山街道蘭家坪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積極整合社區內外資源,以黨建結對、「愛心聯盟」為載體,積極開展黨員「愛心約定」幫扶、村社聯動「一對一」、爭做陽光居民特色服務等活動,讓資源在各方「聯盟
  • 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建鋼南裡社區西院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石景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積極探索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有機更新」落地見效,切實提升群眾生活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 南昌蛟橋鎮: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提升居民幸福感
    入冬以來,只要天氣不錯,家住南昌經開區蛟橋鎮範家新村的居民範鳳生,便會到新建的口袋公園逛逛。  青蔥的樹木、平整的草坪、多彩的花卉,冬日暖陽下的範家新村口袋公園宛如繁華鬧市中一幅詩意自然的水彩畫。據了解,該公園總投入近350萬元,佔地面積約為14000平方米,是蛟橋鎮2020年城市建管十大提升重點項目之一。
  • 宣城「小社區」營造「大文明」提升居民幸福感
    接下來社區將對菜市場管理建立長效機制,每天安排一名社區幹部及2名社區交通協管理對市場秩序進行有序管理,確保過往居民有序出行。思佳社區與共建單位人員合力勸阻協調,小攤販接受了建議按照要求行事減少煤煙擾民。思佳社區共處理了4車廢棄物。    截止目前,思佳社區共開展集中整治26次、共拆除違章建築9處、佔道經營22處,接下來,思佳社區將一步一個腳印,為文明城市建設而不斷努力。
  • 龍城街道十佳「民生菜」新鮮出爐 社區居民幸福感提升
    龍城「社區民生大盆菜」開展4年,改善了人居生活環境和區域投資環境,增強了社區綜合承載能力,提高了社區運行效率,增加了社會就業機會,促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化,更好地滿足社區民生需要,整體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
  • 天津"創文"花開遍社區:特色樓門添"光彩" 增強居民幸福感
    幾個月來,不但形成了社區志願文化,加快了社區文明進程,同時也增強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已經成為居民的共同心聲。走進向陽樓街道陽安裡社區,整潔有序的社區環境、各具特色的「創文」宣傳、溫馨和諧的鄰裡關係,都讓記者能真切感受到文明的溫度,觸摸到文明的脈搏。
  • 梳理下放350個便民服務事項 城廂區推進「黨建+」社區鄰裡中心建設
    來源:莆田網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湄洲日報報導 今年來,莆田市城廂區立足基層社會治理發展新需求,通過資源整合、人員集聚、組織重塑、環境共營,推進「黨建+」社區鄰裡中心建設,著力打造形成開放、集約、共享的「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