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頒發2018年度和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 去年1~11月深高新產業...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深高新產業產值超2萬億

  2020年1月2日下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深圳會堂召開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頒發2018年度和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其中,2018年度對106項和10名人選予以獎勵,分別是:市長獎2名、自然科學獎4項、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59項、青年科技獎8名、專利獎25項、標準獎15項。2019年度共102個項目和10名人選獲獎,分別是:市長獎2名、自然科學獎8項、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53項、青年科技獎8名、專利獎23項、標準獎15項。

  青年人才成科創主力

  從獲獎結果可以看出,如今深圳的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基礎研究取得一系列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例如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主持攻關的「電動車動力電池材料結構及性能的基礎科學研究」項目,首次發現新型單層二維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主持攻關的「聲鑷理論及其操控效應」項目,首次提出人工結構聲場靈活調控聲輻射力的新原理和「聲篩」概念;由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完成的「金屬配合物激發態的基礎與應用研究」項目,首次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含有剛性四齒配體的高效率磷光鉑(II)配合物,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同時,這次科技獎也反映了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在不斷加強。深圳市通過聚焦大裝置、高平臺、新產業,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

  獲批牽頭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與廣州平行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

  新設基礎研究機構12家,累計建成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諾獎實驗室11家,累計建成各類創新載體2260家。依託這些平臺,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深圳市有16個項目獲獎,34個項目獲廣東省科技獎。

  另外,2018年度、2019年度,由企業主持完成的獲獎成果分別是92項、73項,佔比分別為87%、74%,這說明了深圳企業突出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力支撐了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例如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完成的「超大容量智能骨幹路由器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項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包括Cable背板突破傳統PCB限制,自主研發Solar系列晶片,突破西方廠商的技術壁壘,首創FEC正交復用架構納入國際標準等,2019年上半年全球市場份額佔41%,世界排名第一。

  更可喜的是,青年人才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2018年度、2019年度的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分別共獎勵718名和674名科技人員,平均年齡分別為39歲和40歲;在兩個年度三大獎獲獎成果中,40歲以下的科技人員809人,佔比58%,其中80後科技工作者參與獲獎的有127項,佔比98%。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並逐漸成為科技創新的「中流砥柱」。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去年1-11月,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878.48億元,同比增長10.4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190.14億元,同比增長11.5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常年保持在全國的34.8%以上、連續16年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國家高新區排名穩居全國第2位。

  深圳先進院斬獲八項市科技獎一等獎

  1月2日下午,2018-2019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深圳會堂隆重召開。會上公布了深圳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榮獲8項科技獎,包括市長獎1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青年科技獎1項,獲獎數量再創歷史新高,一等獎獲獎數在全市名列前茅。

  鑄造醫療健康「國之重器」

  鄭海榮獲最高榮譽「市長獎」

  深圳市科技獎的最高榮譽——「市長獎」是歷年最受關注的獎項,大會上,深圳先進院副院長、醫工所所長鄭海榮獲頒了2018年度「市長獎」,這也是繼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後該單位第二次獲得「市長獎」。

  據悉,長期從事醫學成像技術研究的鄭海榮於美國科羅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加州大學做博士後研究,自2007年回國加入深圳先進院後,從零開始組建高端醫學影像團隊和平臺,他帶領團隊聯合上海聯影公司歷時近10年攻關研製出我國首臺3T超導磁共振快速成像系統,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打破了高端醫療設備市場長期受國際壟斷的局面,目前已在國內百餘家大型三甲醫院裝機使用。

  「回顧過去12年,個人和團隊的成長得益於國家和特區對人才的重視與支持,得益於深圳市生命健康產業的迅猛發展,也得益於深圳先進院的創新氛圍和機制。」鄭海榮在會上表示,正是深圳堅實的產業基礎、靈活的市場機制和深圳先進院這一開放多元、交叉融合的平臺,為科研人員搭建了實現夢想的舞臺。此外,鄭海榮作為第一完成人的「聲鑷理論及其操控效應」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首次實現了全空間、大範圍任意移動微納粒子,使傳統聲鑷的操控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達微米級。發展了基於聲鑷技術的給藥、神經調控等新應用,促進了聲鑷技術與學科的發展。

  發力醫學工程與機器人

  一舉包攬四項「一等獎」

  深圳先進院醫工所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梁棟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快速磁共振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項目針對磁共振掃描速度慢這一重要瓶頸問題,以不同快速成像策略的融合、無偽影快速成像理論與方法,以及射頻線圈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為研究重點,成功研製一體化快速磁共振成像平臺,並研發了用於腦卒中早期篩查和腦功能研究的高端應用。

  深圳先進院集成所副所長吳新宇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全自主移動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類)一等獎。該項目完成了全自主移動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高效移動的本體設計、靜態環境情境感知、動態環境語義認知與導航等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實現全自主移動機器人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基於基層醫療機構的低成本健康創新技術及集成應用」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社會公益類)一等獎。該項目結合醫工科技創新和規模化應用示範,研究基於基層醫療機構的低成本健康創新技術,推動基層醫療適宜技術開發和醫療設備研製。促成國家衛計委在全國批量部署村級醫療專用設備政策的落實,帶動全國20萬家村衛生室設備更新,1.5億人口直接受益。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頒發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粵府〔2019〕26號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廣東省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等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省科技廳審核,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李立浧院士、馬駿教授突出貢獻獎;授予「基於微納光纖的光捕獲與光操控」等12項成果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先進材料與結構力學行為及其失效機理的研究」等10項成果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唯一特等獎來自深圳(附完整獲獎名單)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來自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與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昨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正式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包括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在科技進步獎類目中,來自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團隊憑藉「三維環境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摘得了特等獎。這也是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唯一的特等獎。
  • 科學網—2018年度京都獎頒發
    據新華社電 2018年度京都獎11月10日在日本京都舉行頒獎典禮,日本和美國的3位科學家和藝術家分別領取了1億日元(約合
  • 北京郵電大學四項科研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市委書記蔡奇參觀獲獎成果展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祝賀,向他們為首都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頒獎並講話。
  • 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博客,微博)記者 宋佳昨日,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青舉行。會上,對獲得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記者在現場獲悉,全市共有155個項目(人選)獲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佔傑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10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6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32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5人獲國際合作獎。
  • ...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獎……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兩位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設立於1997年,由市人民政府設立,在獎勵全市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全市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印發《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獎勵委員會審核確定了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33項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16項。
  • 海南省潮汕商會舉辦2018年度潮商獎助學金頒發儀式
    【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2018年8月26日上午,海南省潮汕商會在商會會議室舉辦「2018年度潮商獎助學金頒發儀式」,出席活動的領導有:海南省潮汕商會名譽會長郭堅澤,執行會長陳益智(陳國華代表出席),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澤文,常務副會長藍舜婷,商會高爾夫球隊隊長蔡雄龍
  • 2019年度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按相關辦法和程序進行了認真評審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
  • 沐盟集團投資多家企業斬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殊榮
    7月17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沐盟集團投資企業中控太陽能與遠傳新業分別榮獲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和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2016年度宿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西楚網報導】2月10日,記者從宿遷市召開的1+X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6年度宿遷市科學技術獎經過企業申報
  • 廣州26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廣州今天陰轉小雨氣溫16℃~25℃【廣州26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牽頭完成的獲獎項目佔全省90%】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獲悉,廣州共有26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省的52%,同比增長23.8%。其中,廣州牽頭完成(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人)的獲獎項目有9項,佔全省的90%,同比增加了28.6%,包攬了全省牽頭完成的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獲獎項目,獲獎成果在質量上大幅度提升。詳情》》華工陳克復院士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圖為陳克復院士和團隊成員在討論課題。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2019年度重慶科學技術獎揭曉|重醫附一院...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揭曉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重醫附一院牽頭主研的6項研究成果榮獲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至此,2019年度,我院共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4項,創歷年來新高。
  • 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公布,高新區(濱江)15項!
    近日,浙江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公布了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的成果。高新區(濱江)企業承擔和參與的成果共獲科學技術獎勵15項,其中浙江科技大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4項。
  • 南山區4單位獲2019年度深圳市市長質量獎
    12月23日,深圳市質量大會召開,頒發2019年度市長質量獎。會上共有19家單位獲獎,其中南山區有4家上榜。據悉,位於南山區的維諦技術有限公司獲「市長質量獎經濟類銀獎」,深圳勁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三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獲「市長質量獎經濟類銅獎」, 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申報的「深圳灣服務中心項目」獲「市長質量獎服務類銀獎」。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頒發2015年度江門市科學技術獎的通報 江府...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頒發2015年度江門市科學技術獎的通報江府〔2016〕根據《發布<江門市科學技術獎勵實施辦法>的通知》(江府〔2001〕21號)的規定,市政府決定授予「摩託車電噴技術開發」科學技術成果為江門市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授予「廣東陳皮的活性物質研究及體重控制系列產品的研製」等7項科學技術成果為江門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關於申報2017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為做好2017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的申報工作,現將申報組織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申報範圍各單位研究開發的應用技術成果、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取得的成果、軟科學研究成果(不含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等。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發布,網絡靶場技術成亮點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獎勵為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作為網絡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基於平行仿真的大規模網絡靶場構建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永信至誠蔡晶晶作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代表上臺領獎。
  • 2019年浙江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溫州秀出亮眼成績單
    7月17日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市科技局表示,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令人備受鼓舞,反映了我市近年來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等政策、舉措取得良好效果,彰顯了溫州推進「一區一廊」建設的底氣和力量。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科技碩果燦然生輝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78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5名外籍專家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通過評審的三大獎項目,受863計劃、973計劃、國家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佔總數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