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雞鳴寺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
其實雞鳴寺真正成為佛教聖地是在東晉以後。當時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得佛教文化傳播日漸廣泛。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擴大規模,重建寺院。朱元璋給其命名為「雞鳴寺」。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擴建,使之院落規模宏大,佔地達百餘畝。
可是令人非常可惜的是,鹹豐年間,戰火紛飛,古寺被毀,雖然在同治年間得以重修,但規模已大大縮小,可是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自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依明清時規模形制,雞鳴寺逐步恢復並對外開放,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
大家應該都看過《新白娘子傳奇》吧,這應該是很多人記憶中的傳奇劇集了,其實在這部劇中,雞鳴寺也出現在了劇中。大家一定十分好奇,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不是應該發生在杭州嘛,怎麼會來到南京雞鳴寺拍攝呢?其實啊,是因為當時《新白娘子傳奇》劇組因當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所以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藥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的相關劇目。
「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這是李商隱《景陽井》中的詩句,描寫的就是雞鳴寺中的胭脂井。古胭脂井,原名叫作景陽井,它的名字源於南朝時期的一個故事。南朝時,陳後主沉緬於酒色,不理朝政,酷愛妃子張麗華和孔貴妃。隋軍打來時,陳後主帶著兩位妃子,出景陽殿,至景陽井,一起躲藏到這一枯井中。隋軍進入臺城後,搜遍全皇宮,終於從景陽枯井中把他們吊了上來,粉面黛目的張、孔二位嬪妃涕淚俱下,胭脂沾滿井中的石頭上,以帛拭之不去,留下了胭脂痕跡,故名為「胭脂井」。後人又將胭脂井稱作「辱井」,以此警醒自己,以史為鑑。
來到雞鳴寺的人一定不會錯過百味齋的素麵,百味齋裡菜單上的菜名都很有禪意。而百味齋其實就是原來的豁蒙樓,它位於雞鳴寺最高處。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張之洞曾多次和學生楊銳登臨雞鳴寺。在戊戌變法失敗、楊銳等「六君子」死難後,張之洞在雞鳴寺倡建此樓,以杜甫詩句「憂來豁蒙蔽」命名,作為紀念。張之洞題:「勝地何常經浩劫,斯樓不朽奈名傳」,梁啓超題:「江山重疊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
雞鳴寺還有一個極為富有特色的景觀,那就是櫻花。每年四月左右的時候,雞鳴寺路的櫻花全部盛開,春光無限,抬眼望去,櫻花如雪如雲,蔚然一片,十分壯觀,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賞。如果你在4月份來到南京,一定不要忘記到雞鳴寺來看一看,不論是櫻花還是雞鳴寺,我相信一定會令你印象深刻,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