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天,大家都對「後浪」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但有時候「前浪」不得不服老。比如,在當下電商如火如荼之際,不少人都在思慮該做什麼品類之時,有人靠賣自己的「監督」,竟然做成了一門大生意。
00後開店,專治各種拖延症
這個賣自己「監督」的操作,正是一家名為「作死雜貨鋪」的淘寶店鋪,老闆朱河存是正兒八經的00後,商品描述裡的一句「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透露出一股狠勁,監督買家做到自己想要的,就是這家店鋪的最終目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人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看書的小目標,有人立下減肥計劃,有人要按時吃藥、健身、敷面膜等等,但由於各種拖延症或者自制力差,往往導致計劃無法完成。
在這個時候,「作死雜貨鋪」正是充當監督員的作用。按時按點一個電話過去,就是為了督促買家完成計劃。
換言之,這就像一個定時鬧鐘,輪番轟炸你,無論是減肥計劃、學習計劃的大方面需求,還是細微到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生活日常,「作死雜貨鋪」都能對你進行監督。
儘管看起來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有一臺智慧型手機就能完成,但也正是在「作死雜貨鋪」的監督下,有人不斷突破了自我。
比如,有高三學生曾拍下九個月的監督服務,要求朱河存在晚上7點到11點監督她學習,起初由於不習慣,執行困難比較大,後面在朱河存的幫助下,慢慢進入了狀態,最終在高考結束後,收穫了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又或者是朱河存曾監督過一個減肥的客戶,在五個月的時間裡,從170斤減到了140斤。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離不開外界源源不斷的督促。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監督抑鬱症患者按時吃藥,情況好轉、按時為某作家加油打氣,監督邊工作邊複習的考證人員,最終拿下CPA、監督某個女孩子早睡早起,最後生活井然有序.....
可見,監督的魅力很大,往往會收穫很多。
雖然每單服務只是6塊錢起步,但「作死雜貨鋪」也因此獨特的玩法,越做越大,客戶不僅是在國內,已經延伸到海外市場。從當初只有朱河存單打獨鬥,目前監督員已經增加到了86個,其中有的還分布在德國、美國、日本、澳洲等國家。
甚至是在撒貝寧的節目《放學別走》當中,朱河存都曾作為嘉賓參與其中。
不僅於此,儘管在「作死雜貨鋪」成立後不久,同類型的店鋪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作死雜貨鋪」在開業八年後,就成為了淘寶同類店鋪的銷售冠軍,連帶著三年都是銷量第一,直接秒殺其他對手。
但也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監督這檔子事人人都可以做,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偏生就是闖出了「作死雜貨鋪」這匹黑馬。
行業一哥煉成記
2012年的節點,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門早已打開,線上與線下的聯動正在快速進行當中,尤其是電商這個業態再次席捲到更多消費者身邊。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12歲的朱河存拿著老爸的身份證,註冊了一家淘寶店。和當年大多數都是衝著換膜貼膜也能掙錢的邏輯相似,這家店一開始是賣鋼化膜的。爾後又不斷折騰,陸續換過幾個品類,最終只有零星的幾個客戶。
而這一切的轉折點,則是發生在2015年。起初是因為朱河存在某個社群裡詢問,到底是什麼品類比較好賣。有個網友很快回答,監督服務。於是,得到這啟發後,朱河存很快大刀闊斧的幹了起來。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有著自己的一套運行法則。
首先,制定清晰的路線。
最開始,朱河存就劃分好三大業務範圍,主要包括人工監督學習、減肥運動督促、工作計劃提醒,並且制定一定的監督計劃。作為三個大分類,客戶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個範圍,做到快速對症下藥,精準觸達目標。如此,在後續業務範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也是從這三個業務不斷向外延伸,萬變不離其宗。
說到底,正是穩固根基的一個過程。
其次,監督客戶的同時,也在要求自己。
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有別人在做相同的事,往往會事半功倍,實質是在一定的氛圍下,人們做事也會更加有效率。也正是為了達到監督的目的,朱河存每天都是六點半準時起床,凌晨兩點睡,不僅是在監督賣家,也是跟著消費者的節奏在走。
比如,他接到的第一筆訂單正是監督一個女孩子用三天時間減肥,為了杜絕這個女孩子隨意吃東西,在這三天時間裡,朱河存每隔兩個小時,就會給對方發消息加油打氣。這意味著,朱河存的作息時間,幾乎是和賣家相同;另外,他也監督過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學習英語,為了鼓勵這位小朋友朱河存也會和他一起接受懲罰。
即使是到了現在,在「減肥監督」業務當中,依然寫著可以陪伴買家一起進行運動。
再者,孜孜不倦的提高專業程度。
世界那麼大,每個人的陪伴需求都不一樣。在「監督」二字上進行升華,「作死雜貨鋪」監督員們則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他們不僅會輔導英語、做思維導圖、檢查數學題等,做到與買家打成一片,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幫助解決問題。
當然,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往大的範圍而言,「作死雜貨鋪」能火爆,並非偶然,而是機會來到時的順勢而為。
努力很重要,找準賽道也很重要
知網上有一則數據顯示,在2018年當中,國內消費者因為"拖延"而花了100多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五成以上,其中「90後」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增長速度則是更加快,接近了八成。
這表明了,由「拖延症」所促起的,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形成。
歸根結底,是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用戶有督促的需求越發明顯。實質還是一種陪伴的過程,人類在獨處的時候,總會油然產生孤獨感,而有人陪伴和監督,往往使得人們在內心得到一定的滿足。
就像作家周國平所說,孤獨是人的宿命,愛和友誼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將它撫慰。
所以,「作死雜貨鋪」能一支獨秀,無不和它找準了賽道有關係,從最根本的用戶需求入手,所到之處是擊中了用戶的痛點,只要用戶的需求一直都在,就不愁沒有市場。
這樣的例子,在網際網路江湖當中無不在上演。比如,近年來受失眠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商家都瞄準了這一方向,做起了「失眠經濟」,正在撐起一個千萬級別的市場;另外一邊是電競行業的發展,由此衍生出一門叫「陪玩」的職業,專門陪伴買家玩遊戲、練級、切磋打怪技巧等.....
這充分說明了,國內電商市場發展至今,儘管已經不斷走向成熟,看似選手眾多,但實際上卻是只要找準賽道,即便是小眾領域,也能殺出一片天!
作者: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