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的到來,預示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今年的臘八節比較特殊,與大寒節氣是同一天。
雙「節」同慶,今天奉上來自江西、江蘇、四川、雲南地區的四道臘月美味。在地食材承載著不同區域的特點與基因,湖口豆粑與明都方糕雖都是米製品,但無論是選料還是烹製方法都大有區別;農家庖豬湯與老家年菜煲雖然都是半湯菜,但在呈現方式上特色鮮明,無關乎粗獷與精緻。
這些地方特色、家常小食直接體現出了各地的飲食風俗,既是對傳統美食的繼承,也是對傳統節日、節氣的一種致敬。
菜品提供/江西九江江洲大院
製作/汪和江
文/褚宏轔 圖/張洋
九江湖口縣粑文化源遠流長,非常具有鄉土特色。寒冬臘月,在湖口農村,許多有土灶大鍋的家庭會趁著晴好天氣煎豆粑。凡是逢年過節、生辰壽筵、定婚成親等,當地人都會做不同種類的粑食,吃豆粑寄託著當地人抹不去的鄉愁。
原料
秈米、芥麥各25克,麵粉50克,青蒜葉丁5克,小米椒丁、薑末各3克,鹽2克,味精3克,醬油30克,豆油50克,高湯適量。
製法
將秈米、芥麥洗淨,浸泡30分鐘,加麵粉、清水磨成米漿;取部分米漿加鹽、味精、醬油、薑末、小米椒丁、高湯製成豆粑汁待用;平底鍋入豆油燒熱,下一勺米漿,快速抹平至薄厚均勻,煎1分鐘至定型,出鍋晾涼待用;熱鍋入豆油燒熱,下豆粑皮煎至兩面黃脆,淋豆粑汁,撒青蒜葉丁,疊成長方形,繼續煎至金黃,取出後改刀,裝盤即可。
製作關鍵:煎豆粑時要掌握好米漿的稀稠度,薄厚均勻,且控制好火候。
大廚小貼士
芥麥:一種經濟作物,為馴化的小麥,因產量低,種植的總量比較少。
文、圖提供/石自彬
農家庖豬湯也被稱為庖湯、旺子湯,是川渝地區的傳統菜品,尤其是在冬季殺年豬時,家家戶戶都做此菜。成菜湯鮮味美,肉香濃鬱,適合配以各種時令蔬菜燙食。
原料
豬心、豬舌、連肝肉,豬肺,豬粉腸,二刀肉,熟豬血旺,冬瓜,白蘿蔔,番茄片,香蔥段,老薑,大蔥,豬大骨湯,料酒,胡椒粉,井鹽,雞粉,乾料碟,酸辣蘸水。
製法
將豬心、豬舌、連肝肉、豬肺、二刀肉放入清水中,加老薑、大蔥、料酒煮至斷生後撈出,全部切成片待用;將豬粉腸用細線繫緊兩頭,焯水後切成塊待用;將上述食材放入豬大骨湯中煮熟,撈出待用;將冬瓜、白蘿蔔分別治淨,切片,下豬大骨湯中煮熟,裝入砂鍋內墊底,放入上述食材,淋入加井鹽、胡椒粉、雞粉調味的熱豬大骨湯,點綴番茄片、香蔥段,搭配乾料碟、酸辣蘸水一同上桌即可。
菜品提供/江蘇常州金陵明都大飯店
製作/鹿永康 沈葉琦
文/孫陽 圖/張洋
在江南地區,逢年過節都有吃糕的習俗,寓意來年節節高、生活更美好。這款「福祿壽喜糕」是一款帶有常州濃鬱民俗特色、帶著美好祈願的點心,色彩繽紛,且5種口味各異,口感鬆軟細綿,鮮甜適宜,更討人歡喜。
原料
粳米粉100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250克,抹茶粉20克,紫薯粉20克,南瓜粉20克,黑芝麻粉20克,南瓜餡8克,蜜棗餡8克,紫薯餡8克,黑芝麻餡8克。
製法
將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清水混合拌勻成溼粉,過篩,分別加入抹茶粉、紫薯粉、南瓜粉、黑芝麻粉拌勻,放入模具中,分別填入南瓜餡、蜜棗餡、紫薯餡、黑芝麻餡,分別撒上一層粉,倒扣出模具,用擀麵杖整齊均勻地敲打成行,入蒸箱熟,取出,碼盤即可。
菜品/北京雲水姑娘•雲南餐廳
(798旗艦店)
製作/艾定澤
文/孫陽 圖/張洋
這款透著濃濃雲南風情的半湯菜品,烹飪技術不複雜,用料豐富,直接的食物誘惑帶給人溫暖感和滿足感。呈現出原始的食物誘惑。
原料
無量山三年老火腿、官渡手工香腸各10克,雲南野生黑木耳5克,脆臊5克,石屏豆腐皮5克,有機白菜200克,芥菜200克,青蒜苗段50克,鹽5克,雞粉3克,高湯1000克。
製法
將高湯加鹽、雞粉調味;將有機白菜、芥菜分別洗淨、切段,手工香腸、火腿分別切片,一同與青蒜苗段、豆腐皮放入砂鍋中做造型,加入調好味的高湯,加熱上桌即可。
···················
以上內容選自《中國烹飪》2021年1月刊及往期雜誌,歡迎轉發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校對|予津
責編|孫陽
更多精彩內容
點擊下方封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