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在區「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帶領下,積極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十一屆市委九次全會和一屆區委十二次全會精神,有序開展「四史」學習教育。
率先垂範,學深學透,用「五個一」帶動「四史」學習教育不斷前進
南京西路街道第一時間成立「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通過「五個一」充分發揮黨工委中心組引領表率作用,推動街道「四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
以史為「規」,制定一份「四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區「四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下發後,結合街道實際情況,制定了街道版本實施方案,明確了街道「四史」學習教育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任務、組織保障,並對黨員幹部和基層黨組織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以史為「鏡」,開展一次「四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街道黨工委中心組舉行「四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認真學習領會區學習教育部署會暨區委中心組學習(擴大)會精神,對高質量推進、高標準開展街道「四史」學習教育作動員部署,並組織中心組成員圍繞學習主題開展了交流討論。
以史為「尺」,召開一場「四史」學習教育專題會議。召集全體機關黨員、下沉及事業單位黨支部書記、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機關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召開「四史」學習教育專題工作會議,傳達落實中央、市委有關會議精神,對街道「四史」學習教育進行專題部署,要求全體黨員認真學習「四史」,在廣泛深入上下功夫、在生動活潑上出實招、在解決問題上求實效,把學習教育各項任務抓緊抓實抓到位。
以史為「鑑」,舉辦一堂「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以黨工委中心組(擴大)學習的形式舉辦主題黨課,先後參觀了中共中央常委會機關舊址、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遺址等轄區內紅色革命遺址,並特邀區委黨史研究室有關負責同志,在恒隆廣場黨群服務站舉行了以《「紅色印記」——靜安區重要革命遺址介紹》為題的「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明確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四史」學習教育側重點,將「四史」學習教育推向深入。
以史為「轍」,描繪一張「四史」學習教育地圖。靜安有近百處紅色革命遺址,其中有20多處坐落於南西街道轄區內。街道緊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建設,推出南西紅色革命遺址實踐地圖,並附上二維碼掃描功能,方便查詢紅色地標介紹。經過設計,6月22日推出參觀學習的首條推薦線路,涵蓋了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遺址、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辦公地等21處紅色地標,進一步做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指導引領。
精心組織,全面發動,用「三個結合」推動「四史」學習教育縱深開展
南京西路街道充分運用轄區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基礎堅固、紅色氛圍濃厚的實際特點,用「三個結合」不斷提升活動密度和深度,在各基層黨組織中掀起「四史」學習教育熱潮。
結合主題黨日活動,打造「百花齊放」的學習教育氛圍。充分調動基層黨員參與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各基層黨組織要將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年內需至少安排4次相關主題黨日活動。街道機關系統黨支部、各居民區黨組織和「兩新」組織黨支部先後赴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故居等紅色地標,通過情景黨課、重溫入黨誓詞、集中研討、沙龍座談、知識競賽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
結合重要時間節點,深化「知史愛黨」的學習教育宗旨。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將「四史」學習教育成效不斷深化和放大。開展「慶七一」系列主題活動,向社區群眾徵集毛澤東詩詞的誦讀視頻作品,七一當天街道機關黨支部組織機關、事業黨員前往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開展學習「四史」文藝黨課活動,聆聽李白紀念館館長講述李白烈士事跡,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永不消逝的電波》;各基層黨支部也紛紛組織開展參觀革命舊址、影像展、音樂黨課、政治生日會等各式各樣的活動,為黨的生日獻禮。同時,在市、區人大代表「開放日」期間,組織轄區內各級人大代表漫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陝西北路,參觀毛澤東舊居陳列館、民立中學、上海大學舊址、何東公館等紅色地標,進一步延伸了「四史」學習教育深度。
結合「兩新」黨建,拓展「深層次」的學習教育受眾範圍。根據轄區樓宇多、白領多、「兩新」黨組織多的特點,7月1日啟動「『兩新』白領學習月」和社區黨校「送學進樓宇」系列活動,通過主題講座、參觀考察、經典演繹、案例研討、微論壇等方式,將「四史」融入高品質的學習課程中,「配送」至各個樓宇黨群服務站,進一步築牢樓宇白領思想根基,擴大學習輻射面和影響力。
致力創新,尋求突破,用「四個豐富」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提質增效
南京西路街道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為「四史」學習教育加入「新元素」,探索「新方法」,努力豐富內容和載體,使相對「枯燥」的傳統學習教育更吸引「眼球」、吸引「流量」,為「四史」學習教育提質增效。
豐富專家學者的邀請範圍。在邀請市委黨校機關黨委副書記、上海行政學院科社教研部教授盧肖文,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浦東新區區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等體制內「四史」專家前來授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專家學者的邀請範圍,先後邀請市作協成員、前文匯新民報業聯合集團記者阿莊(莊元強)和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張永嶽,分別從職業媒體人和學者的角度,講述黨的領導人在南西的「紅色足跡」,以及張園的「紅色生態」,對南西紅色底蘊的繼承和發展「支招」。
豐富學習教育課程設計。設計「四史」學習教育精品課程菜單,包括精品時政課、「四史」專家宣講、情景黨課等6方面37堂不同類型的課程,並根據老齡黨員、青年黨員、白領黨員等不同群體進行詳細推介,使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熱點制定「四史」學習教育「課程表」,有效提升了黨員參與學習教育的積極性。
豐富學習教育「技術含量」。積極提升學習教育的「科技」含量,使學習教育能更加緊跟潮流、深入群眾。在「『兩新』白領學習月」,運用雲視頻技術,依託各商務樓宇黨群服務站點設立學習培訓主會場和分會場,為白領們提供豐富的線上學習內容;在街道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上,設置了毛澤東舊居陳列館的「VR觀展」,黨員們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通過手機走進毛澤東舊居,體驗毛主席在甲秀裡的崢嶸歲月,該場主題黨日活動同時還通過嗶哩嗶哩網站同步直播,使更多的黨員能夠隨時隨地隨身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豐富學習教育宣傳載體。通過社區報等傳統媒體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宣傳的同時,依託街道「福民南西」微信公眾號,全程跟蹤記錄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深入整理轄區紅色資源情況,以及各居民區的「紅色歷史」,在公眾號上開設「南西紅·四史課堂」系列專欄。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陳晨、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