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本婦女團在街頭打出的宣傳語】眾所周知,日本在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上,侵佔別國領土,盜取資源,壞事做盡。日軍在前線攻城掠地的背後,離不開無數的日本婦女在「後方」支持。
【圖為日本婦女團】這些婦女們裡面的絕大多數,雖然沒有像日本男人那樣拿著武器走上戰場,但是她們卻在後方為日軍從事著戰爭的後勤工作。
【圖為日本婦女團在送別出徵的日軍】日本從1931年開始的侵略戰爭,隨著戰事擴大,日本國內越來越多的婦女們參與到日軍的後勤工作中來,她們在日軍侵略戰爭的歷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圖為井上千代子,為了激勵參加侵華戰爭的丈夫,使之無後顧之憂地在中國東北"效忠天皇"、"為國奉獻",在丈夫出徵中國的前夜,她在丈夫身邊刎頸自殺】日本政府當時為了讓婦女們能夠參與到戰時體制中來、讓婦女們支持戰爭,並在戰爭中充分發揮出婦女的作用,將婦女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職責提高到了國家的高度。這一時期的育齡婦女的職責被嚴格規定為生養「皇國」的孩子。
【圖為日本婦女團在街頭拉人縫製護身符「千人針」】在戰爭時期,日本要求國內的婦女雜誌封面和宣傳畫上面,印滿了懷抱嬰兒的母親形象,儼然將日本女人作為了戰爭的機器。
【圖為為日軍製作服飾的日本學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每年都要表彰「皇國之家」,要求是但凡家裡有兩名及以上陣亡的。通過表彰所謂的「皇國之家」,教育婦女們為天皇和國家生養孩子,並「無私」地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侵略戰爭的前線,為天皇效忠。
【圖為為日軍生產軍火的日本婦女】日本在14年的戰爭中,日本國內的婦女們,不是作為個人,這些婦女是通過形形色色的婦女團體被捲入瘋狂的戰爭體制中的。
【圖為為日軍製作服飾的日本婦女】這些隨侵略戰爭的不斷升級和擴大而急劇膨脹的婦女團體是在官方授意下建立的,並受政府及軍隊直接領導,是帶有法西斯性質的軍國主義婦女團體。
【圖為日本的女學生在模擬訓練投擲手榴彈】這些婦女團體在日本國內組織和動員婦女進行著各種名義的軍事援助,還配合戰時經濟進行了包括資源回收、愛國儲蓄、生活更新、家庭報國等「銃後奉公」的活動。
【圖為日本婦女在訓練射擊】日本婦女以各種形式盡力投入維持日本的國內經濟,支持戰時體制,客觀上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助紂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