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類似《「清明蔗,毒過蛇」?這樣的甘蔗千萬別吃》的文章頻頻在市民朋友圈「刷屏」,稱一旦清明過後,天氣變暖,這個時節的甘蔗更容易發黴變質,成為「紅心甘蔗」,比毒蛇還毒。
這是真的嗎?甘蔗的品質又該如何分辨?過去兩天裡,記者走訪了市場及相關部門,為市民探尋真相。
砍掉發黴部分再食用
很多人最近這樣吃甘蔗
昨天下午,記者在水果市場上走訪了一圈,發現由於甜美多汁又食用方便,眼下的甘蔗依然銷售火爆,不少市民競相選購,
「這種黑皮甘蔗15元一根,天氣熱能賣出很多,吃甘蔗比較解渴。」在市區和信路上的一家水果賣場裡,店老闆正忙著給剛買好甘蔗的顧客裝袋,腳下已經堆起了一堆削下的甘蔗皮。
當記者詢問其是否知道紅心甘蔗不能食用的說法,店老闆表示知情,如果有顧客購買到變質的甘蔗,店裡都會為其免費更換。
不過,在採訪過程中,幾名消費者卻對此表現出了不知情的態度,還有部分則存有僥倖心理,認為只要把甘蔗發黴的部分砍掉,依然是安全的。
記者搜索公開報導後發現,春節期間,寧波市民王女士就因為不捨得扔掉一根紅心甘蔗,吃掉後出現了噁心嘔吐和胸痛等情況,送醫後還出現肺水腫、呼吸衰竭、生命體徵不穩等嚴重症狀,被送入了重症監護室。
原來,紅心甘蔗裡的「紅心」,實際是一種名為「節菱孢」的黴菌,其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噬神經毒素,它既耐高溫又溶於水,普通的清洗很難減弱它的毒性,一旦進入人體,潛伏期在十幾分鐘至十幾個小時不等,也有的長達48小時,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幹擾細胞內酶的代謝,嚴重者可導致腦缺血壞死,甚至死亡。
過了清明吃甘蔗
確實要合理食用
「3-4月,確實要安全合理食用甘蔗。」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督查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甘蔗秋季成熟,一直儲存到現在,一些甘蔗會「變心」產生黴變,一部分原因是甘蔗採摘後儲運不當,放置在較為潮溼的空間裡。至於三四月紅心蔗「毒過蛇」,是因為該段時間氣溫上升快,雨水多,空氣潮溼,並且甘蔗糖分含量高引起的。
那麼,砍掉黴變的部分,甘蔗就能安心食用了嗎?「當黴菌入侵甘蔗後,其菌絲會延伸,即使砍掉黴變部分,剩下的甘蔗還有毒素的可能性很大。」專家介紹。這也給廣大消費者提了醒:在購買甘蔗時,最好現買現切,需要榨汁也一定要使用新鮮的甘蔗,避免部分不良商家直接選取紅心甘蔗榨汁。
不過,在4月的暢銷季,消費者也大可不必「聞甘蔗色變」。據介紹,在挑選甘蔗時,最直接的判斷標準就是聞氣味,黴變的甘蔗會帶著一種酸餿或酒糟等刺鼻異味;其次,購買時可以先觀察甘蔗的外觀,如果色澤差,在末端出現絮狀或茸毛狀的白色物質,切開後的剖面如果有泛紅黃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點斑塊,表示已發生黴變;還可以用手按一下來識別,新鮮的甘蔗質地堅硬,而黴變的甘蔗質地較軟,沒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