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走過江南古鎮恬莊

2020-10-19 上海旭日東升

早在幾年前就看到博友發的恬莊古鎮作品,那時已把它列入尋古訪勝目錄之中,不知什麼原因一拖再拖至今沒有去成,這次跟隨攝友圈去張家港香山一日遊,順道去了恬莊古鎮,也如願完成了計劃內的出遊,2月23日上午10點40分走進了古鎮老街,導遊給了2個小時的吃飯逛街時間,只能匆匆感受一下「 恬莊 」的江南古韻......

恬莊位於張家港市南部的鳳凰鎮,是個典範的江南水鄉古鎮。恬莊古街遺有大量明清建築,如榜眼府,楊氏孝坊,楊氏南宅等,小鎮依河而建,入口有一個大的牌樓,古色古香。


據《重建常昭合志》記錄:田莊鎮,在奚浦港之南,臨奚浦塘。明朝正統、天順年間鹿苑奚浦錢氏兩兄弟在恬莊一帶具有良田千頃,錢氏收田租、造衡宇、建古剎,漸漸構成集市,始稱田莊。嘉靖年間,四周的河陽市遭倭寇劫掠焚毀,住民紛繁遷移到田莊假寓。因人們忿於太平盛世,緬懷安寧餬口,取「田」之諧音,改成「恬」,意為澹泊安逸,古名恬莊。


走過牌樓就是條中街,中街不長,大約100米的樣子,兩旁都是四層樓高的建築,幾百年前江南還沒有這麼成排的高樓建築,一看就是仿古的,有的假。中街的東端是「中橋」。站在「中橋」回頭望去,遊客不是太多,很清冷,遠處的「恬莊牌樓」清晰可見。


飯點時刻,一個賣吃的也看不到,只剩下少許稀稀拉拉的小鋪,這當中就有兩個拖爐餅店,拖爐餅是恬莊的特產(下面會介紹)。

中橋橫跨奚浦塘,站在中橋,往北看,好一幅天然的水鄉畫卷。看遠處,煙霧樓畔,江南特有的建築,獨戶的舶船埠頭,一種淡然,一種情懷,似乎又看到了一片富庶的江南水鄉的影子。

恬莊古鎮位於鳳凰鎮河陽山東一公裡。相傳唐宋興盛之極的河陽古鎮,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古鎮鎮民看中河陽山東麓約二公裡外一條叫「奚浦塘」的小溪,舉族遷徒至小溪兩岸定居,於是便有了恬莊古鎮。


北街的入口。


舊時的恬莊街道較多,主街有5條,目前僅剩原北街的一部分。

古鎮裡有一特產叫拖爐餅,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某檔節目,其實就是一種炊餅。隨著古鎮開發,土特產成為旅遊資源,商標傍名人,更增加文化內涵,一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拖爐餅也分甜,鹹兩種口味, 手掌那麼大小,靠油酥起層,從裡到外的油滋滋,透著餅皮能看出裡面的菜葉。


所謂拖爐餅是用兩個爐子烘烤,下面平爐為底爐,上面尖頂為頂爐,頂爐拖底爐,故稱拖爐餅。據說宋代傳入杭州,施耐庵曾把它寫入水滸傳。也有說,在清代乾隆年間,當地百姓為支援太平軍打洋鬼子,有個叫陳阿二的將爐子拖到軍營,現做現吃。


沿街都是老房子,許多當地老人生活在古街上,開一家小店維持生計,街上有拖爐餅、豆腐坊,也有老式的鐵匠鋪。


北街裡有一手工豆腐坊,主人正在壓制豆腐乾。一旁的店鋪有手磨的豆花配自釀的醬油賣,味道不錯。


街旁的老行當鐵匠鋪,在這樣相對封閉的江南古鎮,才會有這些手藝人的一點生存空間。鐵匠鋪、豆腐坊也是這條街上的古物,守望著這條老街,看著此街從興旺、衰落,如今又輪迴到興旺。


北街現在僅存的一條石板古街,遺存長度280米,遺留石階481塊的古街,街道寬度2米。漫步在恬莊古街,兩旁建築現存的明清時期古建築,仿佛穿越了時空。


老街上還殘存著多幢晚清風格的民宅小院,所有這一切,都向人們訴說著古老恬莊悠久的歷史。


從「通濟橋」回望北街。


通濟橋,恬莊楊氏後人楊岱出資建造的通濟橋。


由東向西眺望玉帶河,前方為「玉帶橋」


這裡非常適合拍照片,很有代入感的一個古街,沒什麼人,清淨,悠閒。每一處的白牆黑瓦,青磚小道,木花格窗,都可以拍出一個故事。


江南特有的民居,都是坐北朝南。冬天暖洋洋的太陽是家庭主婦們洗衣晾曬的好時光,每家每戶門前拉起了晾衣繩,上面可以晾曬很多衣服。

古老的水井還在延用。井水,幾千年來滋潤了多少中華兒女,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到井水邊嬉戲打鬧,現如今很多井都被封了,連農村也通上了自來水。對於井水的回憶,大多停留在孩提時刻,用木桶或鐵桶在井邊打水,打上來的水甘甜可口,冬暖夏涼,那個時候沒有冰箱,把西瓜放進剛從井裡打出來的水裡冰鎮一下,那涼爽簡直無法言語。

相關焦點

  • 江蘇蘇州這座古鎮,出現狀元4位、榜眼1位,卻很少有人知道
    多少人都有著一個關於江南水鄉的夢,夢裡漫步思雨綿綿的古鎮中,踩著被時光磨平的青石板,推開窗便是小橋流水,划船聽雨聲慢慢,這樣愜意的生活,是對江南最好的詮釋。在江蘇蘇州就有這樣一座沒有濃厚商業化氣氛,一座真正的古鎮——恬莊古鎮,在眾多古鎮的江南,恬莊古鎮是那樣的低調,甚至可以說是少為人知。
  • 張家港被忽視的古鎮,曾今人才輩出、格外繁榮,如今僅剩一條古街
    雙山島、鳳凰湖等都是值得一去的景點,然而來到江南,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鎮了,因此要是想來張家港感受那江南水鄉的韻味,一定要去恬莊古鎮遊玩。以前稱為「田莊」、「恬養莊」,古時恬莊古鎮商業發達,是人文薈萃之地。相傳在唐宋興盛的河陽古鎮,到了宋末元初時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後來倖存的百姓舉家遷徒,來到離河陽古鎮不遠的小溪兩岸並定居在此,「恬莊古鎮」就出現了。
  • 隱在蘇州張家港的小眾古鎮,比麗江安靜,比烏鎮多情,你去過嗎?
    恬莊古鎮位於鳳凰鎮河陽山東一公裡,舊時人文商業發達,街道河塘縱橫、寺堂觀祠眾多,在江南水鄉小鎮中獨具特色。相傳唐宋興盛之極的河陽古鎮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河陽山東麓約二公裡外有一條小溪奚浦塘彎彎曲曲流過,小溪兩岸被倖存的鎮民看中,舉族遷徒定居,於是有了恬莊古鎮。
  • 江蘇有座低調古鎮,百年歷史只留下一條280米古街,遊客卻不多
    每次說到江南,就會想到形形色色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已經成為江南的代名詞,每一個來到江南的遊客,都或多或少會選擇一到兩個古鎮參觀,在蘇杭這片土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或知名或默默無聞的古鎮,比較有名的就有烏鎮、西塘、周莊等代表性古鎮,但是由於這些古鎮接待的遊客過多,導致古鎮內開起了各種商店,商業化氣息濃厚,一度失去了水鄉原本的特色,就像一個商業景區一樣。
  • 江蘇張家港三大古鎮,寧靜風光值得品味
    一起來看看張家港三大古鎮,你曾經去過幾處?1 恬莊古鎮張家港,恬莊古鎮。這裡演繹著江南水鄉的溫婉,訴說著江南水鄉的浪漫,寧靜美好,沒有過分的商業氣息。相傳唐宋興盛之極的河陽古鎮,在宋末元初突遭兵戮,數千間房屋毀於戰火。古鎮鎮民看中河陽山東麓約二公裡外一條叫「奚浦塘」的小溪,舉族遷徒至小溪兩岸定居,於是便有了恬莊古鎮。
  • 這座古鎮「量產」名人,明朝時屬常熟,如今卻歸張家港!
    古鎮的韻味總是濃濃,特別是在江南,古鎮雲集。而在蘇州,更是有數不清的古村和園林。說到有名的幾個,大家會想到同裡、周莊,但這些地方時常遊人如雲,甚至是人山人海,倒不如去尋找一些靜謐的小鎮遊玩。這一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蘇州張家港的恬莊古鎮,它的知名度並沒有那麼高,卻反倒是因為這樣而更加靜謐。當然,它也是到張家港必去的景點,所以值得提前了解一下。恬莊舊稱「田莊」、「恬養莊」,光是聽這個名字,就覺得是很適合休養生息的地方。那為什麼叫田莊呢?據說明代奚浦錢氏為收取田租而創建,所以便有了這個名字,村子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達到鼎盛。
  • 江蘇有座低調的古鎮,百年歷史只留下一條280米古街,值得一遊
    每當提到江南,總會想起千姿百態的江南水鄉,古鎮已成為江南的代名詞,每個來江南的遊客,都或多或少地會選擇一兩個古鎮來遊覽,在蘇杭這片土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或知名或不知名的古鎮,比較有名的有烏鎮、西塘、周莊等具有代表性的古鎮,但由於這些古鎮接待的遊客太多,導致古鎮裡的各式各樣店鋪紛紛開業,商業性很強
  • 古鎮(第9期)之江南六鎮——水墨風情,古鎮千年
    南潯古鎮——富甲南潯無言的美麗,永不寂寞的小鎮魚艘寒滿港,橘市書成林。網友評論:夢裡水鄉 | 嘉興烏鎮哪怕只是匆匆一瞥甪直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吳地漢族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甪直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石拱橋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平頂橋雙橋、姊妹橋、平橋江南第一橋都
  • 同裡古鎮丨一份屬於江南的溫柔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第一次去同裡,是和父母一同前往,當時對這個小鎮的印象就像個姑娘一樣清秀,坐在河邊喝著茶可以看到鸕鷀,好聽的劃櫓聲在身邊經過,小橋流水人家,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水鄉....第二次因為出差匆匆走過而帶著遺憾離開,逛古鎮一定不要那樣趕時間,從這個景點趕到那個景點,同裡,就該慢慢地看,細細地品...這個冬天特別漫長,從未如此期待春天的到來,或許也只有在感受刺骨的寒意之後,才能明白春意的溫暖有多可貴。
  • 江南水鄉,古典蘇州,19個古鎮等你來玩(上篇)
    在江南文化園的古戲臺上,每天10:00、13:30、15:00有表演。 綜合指數:★★★★★ 門票:78元 進入古鎮不用門票,門票是景點聯票同裡古鎮,國家AAAAA級景區,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五湖環抱,網狀河流將古鎮分割成七個島,風景優美,四面環水。在此可以品茗、聊天、聽曲、走三橋、坐遊船,享受慢節奏同裡等。
  • 同裡古鎮丨一份屬於江南的溫柔
    好久不見,同裡古鎮。第一次去同裡,是和父母一同前往,當時對這個小鎮的印象就像個姑娘一樣清秀,坐在河邊喝著茶可以看到鸕鷀,好聽的劃櫓聲在身邊經過,小橋流水人家,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水鄉....第二次因為出差匆匆走過而帶著遺憾離開,逛古鎮一定不要那樣趕時間,從這個景點趕到那個景點,同裡,就該慢慢地看,細細地品
  • 絕美江南古鎮
    江南古鎮如果哪天要去你嚮往的江南古鎮,一定要在傍晚時分抵達,最好是一個冷冷雨夜,在這樣的夜晚,細細綿綿的雨絲在微光的陪伴下你的感官都會被放大了許多,你會更多地感受到江南的無盡浪漫與多情,那山水潑墨般的畫面會使你的心迅速地融入其中,眼前一個民國時期的絕美女學生舉著一把小傘,懷中抱著幾本書婀娜多姿地漫步在細雨中……
  • 我打江南走過之甪直千年古鎮
    甪直(Lùzhí),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具有純正的江南水鄉特色,以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稱,更因塑壁羅漢(天下羅漢兩堂半中的半堂羅漢)和水鄉婦女服飾而聞名天下。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 沒來過張家港,隨便一搜推薦地都說恬莊古街
    沒來過張家港,隨便一搜推薦地都說恬莊古街,那就帶著父母來逛一圈,大概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好多店鋪都關了,天氣也陰陰的,人不多。反倒是這種天氣,才更好拍的江南水鄉。從牌坊走到底也就沒幾分鐘的路,再拐進南街走出來,一個圈子很快就走完了。
  • 我打江南走過•西塘
    2016年國慶,我打江南走過。雖是過客,卻似歸人。從前的日色變的慢,車,馬,郵件都慢 攝影-by 榴槤第一站,西塘很多人說,現在的古鎮,商業化嚴重,遊客攘攘,早已失了古鎮的靈氣。
  • 那年我打江南走過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每一次,每一次讀到這樣的詩句,心中總有一種預感,我的心又將去回到那一簾幽夢裡漂泊。江南,不是我的故園,我的心中卻總有放不下的痴戀。那一次與江南的相遇,成了我今天的回憶。
  • 江南古鎮道楓涇
    2009.6.19 上午在蓮花站乘楓蓮線去楓涇,位於金山區的楓涇古鎮。這裡沒有很重的商業氛圍,總體感覺還不錯。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布,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楓溪」。
  • 江南古鎮,有生之年值得一遊
    西塘江南古鎮,本人首推西塘,「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是她的俗稱。歷史悠久,首先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又位列江南的六大古鎮。至今還有不少當地人在這裡居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西塘與別的古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她保持了古鎮水鄉的原生態,被人們稱為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其次她又是現代社會裡的一個社區,最後她才是景區。並且已經成為畫家、攝影師們描繪江南古鎮的聖地,一大堆的專家學者在此研究民俗文化、一些躲避喧囂、情感療傷、自怨自艾的過客也把這裡當成釋放壓力的淨地。
  • 恬莊古村落,是張家港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珍貴古建築
    恬莊古村落是張家港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現存有完整的明清歷史建築群和歷史街巷,核心保護區面積有4.62公頃,恬莊又叫田莊,明代奚浦錢氏為收取田租而創建。清乾隆、嘉慶年間,達到鼎盛。恬莊及周邊地區共湧現出歷史名人65位,其中狀元4位,榜眼1位,進士31位,這些文人雅士給鳳凰鎮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現存恬莊古街的榜眼府、楊氏孝坊、楊氏南宅、蔣宅都是這些歷史名人流傳後世的珍貴古建築。2010年12月13日,以恬莊古街為申報載體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由國家住建部和文物局共同命名授牌。
  • 同裡古鎮 一個不得不去的江南古鎮
    同裡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始建於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漢族水鄉文化古鎮。江南有煙雨,不妨一起看看同裡。↓↓↓同裡景點位置明清街是古鎮重要商業街之一。1996年始闢建「明清一條街」,街長160餘米,為明清建築風格,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