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竹山屯的紅色記憶

2020-12-13 玉林日報

赤竹山的航拍圖。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黃繼濟(後排右一)1950年與粵桂邊縱隊一支隊獨立團團長梁祖澤(後排左一)、副團長溫科英(前排左一)、副政委劉明榮(前排右一)合影。

村民在介紹當年參加革命工作的親人情況。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保留著的黃繼雄烈士的證書。

村民在介紹赤竹山曾被當年偽鄉政府燒毀過的黃氏祠堂。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黃繼廉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留影。

圖為黃繼濟(左一)2004年回博白縣那卜鎮赤竹山屯老家探訪,與親姐及其兒子、兒媳合影。

「赤」字有紅色、真誠和忠誠的意思。或許就是因為村名帶有「赤」字的緣故,博白縣那卜鎮名六村赤竹山屯這個有3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屯,在革命戰爭年代,也閃爍著耀眼的紅色光芒,留下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紅色英雄故事。

慘烈犧牲的革命烈士黃繼雄

70多年前的赤竹山屯只有9戶人家,50多人,但在革命戰爭年代有10多位熱血青年參加革命工作,其中有一位叫黃繼雄的革命青年被敵人慘無人道殺害,198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授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黃繼雄的老家在赤竹山屯,他的家人抗日後期由赤竹山屯遷往本縣龍潭鎮謀生,黃繼雄的父親叫黃任軒。黃任軒有三個兒子,黃繼雄是其中一個。1945年,黃繼雄參加過博白桂東南抗日革命武裝起義,後來又到北流師範讀書,畢業後,1949年冬參加博白縣大隊三連工作,擔任文化教員,1950年到博白的歷山、官洞鄉剿匪戰鬥中光榮犧牲。

如今的赤竹山人還記住著黃繼雄當年犧牲時的悲壯過程。1949年冬,黃繼雄作為博白縣大隊三連的文化教員,跟隨隊伍到當年的博白官洞(現今的浦北官洞)剿匪時,在極為複雜的環境中,被土匪抓住,面對兇殘的土匪,黃繼雄堅貞不屈,殘忍的土匪把黃繼雄的手腳和脖子綁在幾個人用力壓彎下的五棵樹上,然後將五棵強力壓彎的大樹一齊鬆手,活生生將黃繼雄整個人撕開五大塊,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五馬分屍」,最後,土匪們還把黃繼雄烈士的心肝拿去煮來吃,極度殘忍。

當年黃繼雄犧牲的時候才年僅28歲。村裡人說,他是一個長得陽光帥氣的小夥子,身材魁梧,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喜歡打籃球。參加革命工作後,在艱苦的歲月裡,一心為了革命,一直沒有成家。他把年青的生命貢獻給了紅色革命鬥爭,也把紅色記憶留給了赤竹山。

兄弟子叔前赴後繼參加革命工作

赤竹山屯紅色人物故事多,兄弟子叔前赴後繼攜手參加革命工作,都有優秀的表現。

1925年12月出生的黃繼濟(已故),中共黨員,1945年2月參加桂東南博白抗日武裝起義,在博白中學參加學生運動,任過中共博中支部(地下)副書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一支隊第三團任指導員。解放後在玉林、容縣、桂林軍分區、廣西軍區政治部宣傳處任少校副處長。轉業後,先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任政工組副組長、秘書長兼機關黨委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革委辦公廳任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任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任副主任、黨組代書記,兼任過廣西體改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1991年離休後,擔任《當代廣西簡史》編輯小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顧問、廣西老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會長、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2005年7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2009年9也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享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級醫療待遇。

黃繼濟不僅自己參加革命工作,還動員同村同族的兄弟子叔一起出去參加革命工作。如1945年2月,他就動員鄰村的黃祖季、黃祖瓊一起到鄉公所參加抗日武裝隊伍。

同是從赤竹山屯走出的1908年出生的黃玉瑩(號伯營,已故),解放前參加革命,曾任廣東省稅務總局局長;1932年出生的黃繼廉也在解放前就在東興參加了粵桂邊區遊擊隊, 1947年在防城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參加了解放戰爭的武裝鬥爭,194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後先後服役於廣西公安部隊,參與東興鎮建設和管理,轉業從政在那坡縣工作32年,歷任那坡縣農村部長、宣傳部長和副縣長職務,1987年調任合浦縣人民政府工作,擔任督導員並參加欽北鐵路和北海機場建設工作14年,現離休在家安度晚年,2019年應邀光榮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

赤竹山還有一批跟隨黃繼濟參加革命的兄弟,如1932年出生的黃繼林(已故),中共黨員,曾參加過桂東南武裝起義,解放後擔任過博白沙陂供銷社負責人、歷任那卜公社供銷社主任、那卜公社黨委組織委員、副鄉長、人大主席;1932年出生的黃繼明(已故),中共黨員,早年參加革命,博白土匪暴亂時,曾在博白縣大隊水鳴中隊任文書。解放後參加教育教學工作,歷任中小學校長、鄉鎮教育委員會組長、黨支部書記;1931年出生的黃繼成(已故),中共黨員,解放前參加革命,解放後,任博白名六村民兵營長、黨支部書記,後調入那卜鎮人民政府任那卜鎮國土所所長,直至退休。

這一大批從赤竹山走出參加革命的黃家人,他們以優秀的表現為赤竹山增添光彩。

赤竹山屯曾被偽鄉政府揚言要火燒全村

在革命戰爭年代,赤竹山村屯因為參加革命的人數比較多,曾被敵人叫囂要「鏟族」「斬草除根」,村民被迫在大年三十晚東奔西走,躲到親戚家去,留下空蕩蕩的村莊,直到解放後,村民才陸續回到村裡生活。

被偽鄉政府揚言要火燒全村的事,要從黃繼濟的父親黃玉元說起。1949年春,當時的六永偽鄉公所知道黃繼濟參加革命後,威協黃繼濟的父親黃玉元懸賞100擔穀子來抓黃繼濟,同年秋,黃繼濟同粵桂邊縱隊部分隊伍攻打六永偽鄉政府,偽鄉長對黃繼濟更恨之入骨,揚言要放火燒赤竹山全村,要抓黃玉元。當時,黃玉元帶著家人,逃到廣東廉江縣長山一帶親戚家避難。村裡其他人也紛紛逃離赤竹山,到外地親戚家避難。直至解放後,在外避難的人才陸續回到赤竹山生活。

赤竹山人優秀家風代代相傳

在赤竹山這個紅色村莊裡,有參加過革命工作原廣東省稅務總局局長黃柏營,原廣西區政府辦公廳主任黃繼濟,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黃繼雄,還有黃繼廉、黃繼林、黃繼明、黃繼成等一批參加過革命工作的黃家兄弟,每一個紅色故事都鮮活感人。

赤竹山人回憶起從村裡走出去參加革命的兄弟子叔,還記憶猶深。「大公無私、廉潔」,這是村裡人對參加革命工作後,當了官,卻從不肯為親人和家鄉某一點私利。只知道他們參加革命,兩袖清風,生活過的很清貧,退休回到老家了,也沒有什麼財產帶回來。

黃繼濟生前和夫人蘇廣雄共同撰寫的回憶錄《艱苦歷程》一書中,詳細記錄了黃姓先祖的來龍去脈,他出生之後的經歷和革命故事。在他的印記中,自他開始懂事的時候即20世紀30年代,赤竹山全村約50多人,分為9戶。村裡9戶人家,除二、三戶有三、五畝田地外,絕大部份人是租種別人田地的,住的都是泥磚瓦面房。少數人農閒時搞點小買賣,還有兩戶人家搞一個小磚瓦窯燒磚瓦賣。全村人過的都是貧困生活,吃稀飯和紅薯芋頭過日子,過年過節才吃得上次把乾飯。

村裡人的生活雖然很困難,但卻比較聰明智慧。據說歷史上有人考上過進士,還有人是大力士,能用一隻手把「石牛」(農民用以脫穀子的石磙)放在大樹杈上。村人讀起書來都很聰明。到抗戰時期廣西學生軍組織宣傳隊來宣傳抗日和普及文化教育,全村男女老少都上成人學習班,個個都認得一些字,成了文化村。全村人基本是團結的、和睦相處的。

解放後經過土改、合作化、改革開放,全村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土改時全村劃出兩戶中農,其餘均為貧僱農,分得了土地,生產發展很快,人口也增長很快,至今已有400多人。外出打工的。做事的、做生意的都多起來。當過鄉級以上幹部的有近二十人,其中正廳級1人(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處級6人,有的做生意賺了錢,生活富足。全村至今有130多人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有3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光榮的共產黨員。

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在一大批鄉賢如黃繼武、黃振有、黃振勇、黃振文等的帶領下,出謀劃策建設美麗鄉村,讓赤竹山屯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區「綠色村屯」和「衛生模範村」,玉林市的「生態示範村屯」,紅色村莊在生機盎然的綠色中更加顯得光彩奪目。

相關焦點

  • 赤竹山屯的紅色記憶
    村民在介紹赤竹山曾被當年偽鄉政府燒毀過的黃氏祠堂。本報記者 張翔 攝圖為黃繼廉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留影。圖為黃繼濟(左一)2004年回博白縣那卜鎮赤竹山屯老家探訪,與親姐及其兒子、兒媳合影。「赤」字有紅色、真誠和忠誠的意思。
  • 博白縣那卜鎮名六村赤竹山屯:流淌著紅色基因的綠色村屯
    「赤」字有紅色、真誠和忠誠的意思。或許就是因為村名帶有「赤」字的緣故,博白縣那卜鎮名六村赤竹山屯這個有3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屯,在革命戰爭年代,也閃爍著耀眼的紅色光芒,留下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紅色英雄故事。
  • 赤色的故事,玉林的這個綠色村屯流淌著紅色基因
    「赤」字有紅色、真誠和忠誠的意思或許就是因為村名帶有「赤」字的緣故玉林市博白縣那卜鎮名六村赤竹山屯這個有3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屯在革命戰爭年代也閃爍著耀眼的紅色光芒留下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紅色英雄故事如今的赤竹山屯綠意盎然,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綠色村屯」。
  • 張中行的河北屯美食記憶
    石莊、薄莊,位於河北屯鎮駐地西南一公裡。原是兩個自然村,均於遼代立村,以姓氏命名。1958年,因兩個村的宅基地相連,故被合併成為一個行政村。民國時期,河北屯鎮是一個建置鎮,屬香河縣管轄,石莊、薄莊均隸屬於當時的河北屯鎮。1958年12月,河北屯鎮以及所轄李大人莊、楊家場、石薄莊等28個村莊被劃入武清縣,屬大良公社管轄。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有關張中行的籍貫問題才產生了歧義。
  • 洛陽記憶||曹屯:排鼓名揚四海
    原標題:洛陽記憶||曹屯:排鼓名揚四海 曹屯位於洛龍區中部,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清流伊水。現有3000多口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並因傳承了數百年的排鼓而遐邇聞名。
  • 馬建國|| 西屯今昔,故鄉記憶
    我童年的記憶中,這屯子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東西各有一座土灰色的城門樓,厚厚的木門完好無缺。西門外有個老爺廟,沒有老婆的豁豁馬十爺長住廟中。東門外的娘娘廟地勢較高,那裡香火常年不斷。        這城池裡,西頭住著馬氏大家族,東片棲有眾多李姓人家,小姓氏只有韓張幾家。兩條長街貫東西,謂前街后街。我童年的老院子,在后街馬家祠堂的西拐角。
  • 恭城縣嘉會鎮蓮塘屯地下泉水突變紅色 當地調查檢測
    4月22日,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突變紅色。網友供圖4月23日,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恢復清澈。網友供圖  廣西新聞網恭城4月23日訊(記者 陳創明)4月23日早上,記者接到恭城縣網友爆料,反映在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突現怪相,呈鮮紅色。  據恭城縣嘉會鎮政府相關人員介紹,2018年4月22日19時30分,嘉會鎮接到太平村支部書記的電話,稱太平村蓮塘屯村民發現蓮塘屯巖口流出的水是鮮紅色的。
  • 洛陽記憶||曹屯:排鼓名揚四海
    原標題:洛陽記憶||曹屯:排鼓名揚四海
  • 恭城縣嘉會鎮蓮塘屯地下泉水突變紅色 當地調查檢測
    4月22日,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突變紅色。網友供圖4月23日,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恢復清澈。網友供圖  廣西新聞網恭城4月23日訊(記者 陳創明)4月23日早上,記者接到恭城縣網友爆料,反映在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突現怪相,呈鮮紅色。  據恭城縣嘉會鎮政府相關人員介紹,2018年4月22日19時30分,嘉會鎮接到太平村支部書記的電話,稱太平村蓮塘屯村民發現蓮塘屯巖口流出的水是鮮紅色的。
  • 西工區漢屯路街道:紅色家風館 傳承好家風
    50多米長、100餘塊立體雕刻板面、數百張珍貴老照片……近期,西工區漢屯路街道「紅色家風展示館」建成投用,以此進一步引導黨員幹部注重家教、家風,實現家風與黨風的良性互動。紅色家風展示館,已然成為引領街道發展的又一面旗幟。
  • 城市舊影 ▏我記憶中的老南門城門屯
    作為土生土長在成都老南門的我,就提筆寫一寫我記憶中的老南門城門洞,也就是我們那個時候叫的城門屯。據老成都講,成都是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城,它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歷史,從未更改城名也不曾遷移城址,平靜而祥和地屹立於「天府之國」的腹地。那個時候的老成都,與中國其它古城差不多,都是挖河建牆,於是就有了護城河和城牆。
  • 白山黑水尋「紅」記|鐫刻紅色記憶的「白馬石」
    位於黑龍江省綏稜縣新立屯北約3公裡的東北抗聯遺址白馬石前的碑文上刻著的這首詩歌《張家灣》,從側面描述了當年的激烈戰鬥場景。18日,白山黑水尋「紅」記採訪團驅車270公裡,走訪了東北抗聯遺址——白馬石。遺址入口處立著一塊石碑,正面寫著「白馬石」三個大字,背面是抗聯老戰士陳雷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的《張家灣》。
  • 每天一個武清故事 第1256期 張中行的河北屯美食記憶
    石莊、薄莊,位於河北屯鎮駐地西南一公裡。原是兩個自然村,均於遼代立村,以姓氏命名。1958年,因兩個村的宅基地相連,故被合併成為一個行政村。民國時期,河北屯鎮是一個建置鎮,屬香河縣管轄,石莊、薄莊均隸屬於當時的河北屯鎮。1958年12月,河北屯鎮以及所轄李大人莊、楊家場、石薄莊等28個村莊被劃入武清縣,屬大良公社管轄。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有關張中行的籍貫問題才產生了歧義。
  • 崔國瑞:重溫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崔國瑞:重溫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近年來,熱衷收藏的愛好者越來越多,尤其是紅色文化的收藏品,也成了人們追捧的香餑餑。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紅色收藏愛好者,崔國瑞。 在舉行第四屆旅發大會期間,崔國瑞帶著自己的藏品,在革命老區紀莊進行公益展出,期間共展出圖書、期刊、報紙等各類文獻近百餘冊,以反映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軍事、思想活動、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文獻資料及文藝作品,從文獻史料的角度重溫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成就,讓大家走進歷史,重溫紅色記憶
  • 紅色三晉記憶
    遊客在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接受紅色洗禮圖為運城動能分公司的黨員身穿八路軍服體驗紅色文化。太原小學生來到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學習革命歷史、感悟紅色文化俯瞰夏縣堆雲洞紅色旅遊景區   山西是一片充滿了紅色印跡的土地,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在這裡,從南到北都留下了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生產生活的足跡,各地的紀念館、遺址及其實物遺存,都見證著那段崢嶸歲月,傾訴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本期視覺,我們跟隨鏡頭追尋這抹穿越歲月的紅色記憶,傳詠先烈的熱血長歌。
  • 「紅色記憶·大別山英雄故事」
    這大別山深處的紅色記憶,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將會更加彌足珍貴,我們將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進,緬懷先烈,繼承精神!」在「紅色記憶·大別山英雄故事」河南省英烈講解員大賽總決賽中,一位講解員動情地講述道。
  • 穆稜: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段紅色的記憶
    全市都是一類革命老區  當日,記者一行驅車前往穆稜市尋找屬於穆稜市的紅色文化。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車子停在了八面通鎮的一條街道旁。記者四下張望,喧鬧的街頭並沒有發現任何關於紅色文化的事物,心裡不禁有了些許疑慮,難道只是暫時歇腳,還沒有抵達目的地?
  • 紅色記憶|重溫崢嶸歲月,尋訪魯西南戰役紀念館裡的紅色記憶
    在齊魯大地這片熱土上,仍保留傳承著許許多多艱苦創業的紅色記憶,從山東省第一本《共產黨宣言》到第一面黨旗升起、從沂蒙革命老區到鐵道遊擊隊、從中共一大代表到眾多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人……諸多的歷史點滴,亦是初心的見證。今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陸續推出文字和視頻報導,還原那些齊魯紅色記憶中的生動故事與瞬間,穿越古今見證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
  • 紅色文化記憶的當代價值
    回望十年前吳曉雲的《紅色記憶》系列作品表現手段前衛,當時難為一些人理解。如今看來這些藝術作品正適當下,只是超越了年代,好的藝術作品需要時間來理解。吳曉雲在創作時兼顧紅色文化價值本真之同時,又結合新時代新形勢,融合時代元素,將紅色文化記憶融入現代智慧成果之中,這樣生動形象的表達形式,增強了紅色文化記憶的時代魅力。
  • 錦州:「十一」紅色旅遊再掀高潮
    錦州作為一座英雄城市,今年國慶、中秋期間推出以「紅色旅遊,尋革命歷史記憶」為主題的英雄城市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遼瀋戰役紀念館、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梁士英捨身炸碉堡遺址、牤牛屯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配水池戰鬥遺址、白老虎屯戰鬥遺址、東北交通大學遺址牤牛屯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黑山阻擊戰紀念館等紅色旅遊目的地成為熱門打卡地,全國各地遊客和群眾紛紛蒞錦參觀瞻仰,紅色旅遊市場熱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