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竹山的航拍圖。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黃繼濟(後排右一)1950年與粵桂邊縱隊一支隊獨立團團長梁祖澤(後排左一)、副團長溫科英(前排左一)、副政委劉明榮(前排右一)合影。
村民在介紹當年參加革命工作的親人情況。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保留著的黃繼雄烈士的證書。
村民在介紹赤竹山曾被當年偽鄉政府燒毀過的黃氏祠堂。本報記者 張翔 攝
圖為黃繼廉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留影。
圖為黃繼濟(左一)2004年回博白縣那卜鎮赤竹山屯老家探訪,與親姐及其兒子、兒媳合影。
「赤」字有紅色、真誠和忠誠的意思。或許就是因為村名帶有「赤」字的緣故,博白縣那卜鎮名六村赤竹山屯這個有300多年歷史的自然村屯,在革命戰爭年代,也閃爍著耀眼的紅色光芒,留下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紅色英雄故事。
慘烈犧牲的革命烈士黃繼雄
70多年前的赤竹山屯只有9戶人家,50多人,但在革命戰爭年代有10多位熱血青年參加革命工作,其中有一位叫黃繼雄的革命青年被敵人慘無人道殺害,198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授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黃繼雄的老家在赤竹山屯,他的家人抗日後期由赤竹山屯遷往本縣龍潭鎮謀生,黃繼雄的父親叫黃任軒。黃任軒有三個兒子,黃繼雄是其中一個。1945年,黃繼雄參加過博白桂東南抗日革命武裝起義,後來又到北流師範讀書,畢業後,1949年冬參加博白縣大隊三連工作,擔任文化教員,1950年到博白的歷山、官洞鄉剿匪戰鬥中光榮犧牲。
如今的赤竹山人還記住著黃繼雄當年犧牲時的悲壯過程。1949年冬,黃繼雄作為博白縣大隊三連的文化教員,跟隨隊伍到當年的博白官洞(現今的浦北官洞)剿匪時,在極為複雜的環境中,被土匪抓住,面對兇殘的土匪,黃繼雄堅貞不屈,殘忍的土匪把黃繼雄的手腳和脖子綁在幾個人用力壓彎下的五棵樹上,然後將五棵強力壓彎的大樹一齊鬆手,活生生將黃繼雄整個人撕開五大塊,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五馬分屍」,最後,土匪們還把黃繼雄烈士的心肝拿去煮來吃,極度殘忍。
當年黃繼雄犧牲的時候才年僅28歲。村裡人說,他是一個長得陽光帥氣的小夥子,身材魁梧,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喜歡打籃球。參加革命工作後,在艱苦的歲月裡,一心為了革命,一直沒有成家。他把年青的生命貢獻給了紅色革命鬥爭,也把紅色記憶留給了赤竹山。
兄弟子叔前赴後繼參加革命工作
赤竹山屯紅色人物故事多,兄弟子叔前赴後繼攜手參加革命工作,都有優秀的表現。
1925年12月出生的黃繼濟(已故),中共黨員,1945年2月參加桂東南博白抗日武裝起義,在博白中學參加學生運動,任過中共博中支部(地下)副書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一支隊第三團任指導員。解放後在玉林、容縣、桂林軍分區、廣西軍區政治部宣傳處任少校副處長。轉業後,先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委會生產指揮組任政工組副組長、秘書長兼機關黨委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革委辦公廳任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任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任副主任、黨組代書記,兼任過廣西體改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1991年離休後,擔任《當代廣西簡史》編輯小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顧問、廣西老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會長、廣西客家海外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2005年7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2009年9也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享受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級醫療待遇。
黃繼濟不僅自己參加革命工作,還動員同村同族的兄弟子叔一起出去參加革命工作。如1945年2月,他就動員鄰村的黃祖季、黃祖瓊一起到鄉公所參加抗日武裝隊伍。
同是從赤竹山屯走出的1908年出生的黃玉瑩(號伯營,已故),解放前參加革命,曾任廣東省稅務總局局長;1932年出生的黃繼廉也在解放前就在東興參加了粵桂邊區遊擊隊, 1947年在防城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參加了解放戰爭的武裝鬥爭,194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後先後服役於廣西公安部隊,參與東興鎮建設和管理,轉業從政在那坡縣工作32年,歷任那坡縣農村部長、宣傳部長和副縣長職務,1987年調任合浦縣人民政府工作,擔任督導員並參加欽北鐵路和北海機場建設工作14年,現離休在家安度晚年,2019年應邀光榮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
赤竹山還有一批跟隨黃繼濟參加革命的兄弟,如1932年出生的黃繼林(已故),中共黨員,曾參加過桂東南武裝起義,解放後擔任過博白沙陂供銷社負責人、歷任那卜公社供銷社主任、那卜公社黨委組織委員、副鄉長、人大主席;1932年出生的黃繼明(已故),中共黨員,早年參加革命,博白土匪暴亂時,曾在博白縣大隊水鳴中隊任文書。解放後參加教育教學工作,歷任中小學校長、鄉鎮教育委員會組長、黨支部書記;1931年出生的黃繼成(已故),中共黨員,解放前參加革命,解放後,任博白名六村民兵營長、黨支部書記,後調入那卜鎮人民政府任那卜鎮國土所所長,直至退休。
這一大批從赤竹山走出參加革命的黃家人,他們以優秀的表現為赤竹山增添光彩。
赤竹山屯曾被偽鄉政府揚言要火燒全村
在革命戰爭年代,赤竹山村屯因為參加革命的人數比較多,曾被敵人叫囂要「鏟族」「斬草除根」,村民被迫在大年三十晚東奔西走,躲到親戚家去,留下空蕩蕩的村莊,直到解放後,村民才陸續回到村裡生活。
被偽鄉政府揚言要火燒全村的事,要從黃繼濟的父親黃玉元說起。1949年春,當時的六永偽鄉公所知道黃繼濟參加革命後,威協黃繼濟的父親黃玉元懸賞100擔穀子來抓黃繼濟,同年秋,黃繼濟同粵桂邊縱隊部分隊伍攻打六永偽鄉政府,偽鄉長對黃繼濟更恨之入骨,揚言要放火燒赤竹山全村,要抓黃玉元。當時,黃玉元帶著家人,逃到廣東廉江縣長山一帶親戚家避難。村裡其他人也紛紛逃離赤竹山,到外地親戚家避難。直至解放後,在外避難的人才陸續回到赤竹山生活。
赤竹山人優秀家風代代相傳
在赤竹山這個紅色村莊裡,有參加過革命工作原廣東省稅務總局局長黃柏營,原廣西區政府辦公廳主任黃繼濟,在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黃繼雄,還有黃繼廉、黃繼林、黃繼明、黃繼成等一批參加過革命工作的黃家兄弟,每一個紅色故事都鮮活感人。
赤竹山人回憶起從村裡走出去參加革命的兄弟子叔,還記憶猶深。「大公無私、廉潔」,這是村裡人對參加革命工作後,當了官,卻從不肯為親人和家鄉某一點私利。只知道他們參加革命,兩袖清風,生活過的很清貧,退休回到老家了,也沒有什麼財產帶回來。
黃繼濟生前和夫人蘇廣雄共同撰寫的回憶錄《艱苦歷程》一書中,詳細記錄了黃姓先祖的來龍去脈,他出生之後的經歷和革命故事。在他的印記中,自他開始懂事的時候即20世紀30年代,赤竹山全村約50多人,分為9戶。村裡9戶人家,除二、三戶有三、五畝田地外,絕大部份人是租種別人田地的,住的都是泥磚瓦面房。少數人農閒時搞點小買賣,還有兩戶人家搞一個小磚瓦窯燒磚瓦賣。全村人過的都是貧困生活,吃稀飯和紅薯芋頭過日子,過年過節才吃得上次把乾飯。
村裡人的生活雖然很困難,但卻比較聰明智慧。據說歷史上有人考上過進士,還有人是大力士,能用一隻手把「石牛」(農民用以脫穀子的石磙)放在大樹杈上。村人讀起書來都很聰明。到抗戰時期廣西學生軍組織宣傳隊來宣傳抗日和普及文化教育,全村男女老少都上成人學習班,個個都認得一些字,成了文化村。全村人基本是團結的、和睦相處的。
解放後經過土改、合作化、改革開放,全村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土改時全村劃出兩戶中農,其餘均為貧僱農,分得了土地,生產發展很快,人口也增長很快,至今已有400多人。外出打工的。做事的、做生意的都多起來。當過鄉級以上幹部的有近二十人,其中正廳級1人(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處級6人,有的做生意賺了錢,生活富足。全村至今有130多人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有30多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光榮的共產黨員。
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在一大批鄉賢如黃繼武、黃振有、黃振勇、黃振文等的帶領下,出謀劃策建設美麗鄉村,讓赤竹山屯成為遠近聞名的廣西區「綠色村屯」和「衛生模範村」,玉林市的「生態示範村屯」,紅色村莊在生機盎然的綠色中更加顯得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