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溜索改橋」199座!雲南一改 「山裡山外兩重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在山區半山區面積佔到94%的雲南省,近年來「溜索改橋」工程徹底結束了山裡百姓依靠溜索往來的歷史,曾經出行困難的村民們也由此走進了「大橋時代」的新生活。
-
《新聞聯播》:巧家鸚哥「溜索改橋」折射雲南「十三五」交通巨變
從巧家鸚哥溜索切入,講述了「十三五」期間,雲南交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
雲南憑藉一條溜索一座橋再次登上新聞聯播
講述了「十三五」期間雲南交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在山區半山區面積佔到94%的雲南省近年來「溜索改橋」工程徹底結束了山裡百姓依靠溜索往來的歷史曾經出行困難的村民們也由此走進了「大橋時代」的新生活
-
怒江拉馬底索改橋通車 村民結束溜索過江歷史
新華社昆明11月23日電(記者林紅梅)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拉馬底村的村民們23日載歌載舞,慶祝村邊怒江上兩座新修的大橋通車,這兩座大橋全部由國家投資,拉馬底村村民從此結束了溜索過江的歷史。如今,這一現象在怒江拉馬底村終於改變了,國家財政出資修建的拉馬底索改橋工程23日正式通車。當地村民載歌載舞走過橋梁,千言萬語道不盡心中的欣喜,怒江人的千年夢想,圓在今朝。 千年封閉的深山 怒江是世界第三大峽谷,數千年來處於原始封閉的狀態。新中國成立前,境內沒有一條公路,運輸靠人背馬馱。
-
四川「溜索改橋」:打開幸福門 架起致富夢
編者按: 承擔貧困地區公路工程、溜索改橋、渡改橋等重點項目的勘察設計100餘項,打造了汶馬高速、雅康高速、雀兒山隧道、布拖縣馮家坪溜索改橋、
-
「亞洲第一高溜」巧家鸚哥溜索改橋項目主橋鸚哥大橋建成(圖)
「經過九百多天的努力,布拖馮家坪溜索改橋項目今天基本全部建成,車輛可以通行。」項目建設指揮長宣布大橋可以通車後,三輛車順利通過並往返了大橋,「亞洲第一高溜」鸚哥溜索改橋項目主橋鸚哥大橋正式建成。2015年11月,鸚哥溜索改橋(布拖馮家坪溜索改橋)項目鸚哥大橋列為國家「索改橋」工程開工建設。新建成的鸚哥大橋與江面的垂直距離200米左右,大橋全長385.5米、寬9米。
-
怒江大峽谷的新溜索 書寫產業發展新故事
在怒江大峽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叫溜索。回憶起孩童時代掛著溜索從浪尖上划過的艱險,37歲的傈僳族漢子、馬吉米村橋馬嘎村民小組長普友博不由眼圈一紅。可最近,他卻逢人就說村裡即將拉通一條新溜索,還高興地給它取了個名字——「草果溜索」。
-
大峽谷又見新溜索
「2019年,村裡的餘麗萍大姐突發腦梗,幸虧架起了新橋,沒有耽誤治療時間,撿回了一條命……」喬馬橋取代溜索,承載起村民出行、求學、外出務工的新希望。如今,掛在村口的溜索已成為見證橋馬嘎跨越的「活化石」,正逐漸淡出村民的生活。最近,溜索卻再次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
告別「溜索時代」!涼山對坪鎮「溜索改橋」項目建成完工 從此蜀道...
,位於四川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的「溜索改橋」項目,則是整個項目中,即將澆築完工的「最後一座橋」。據了解,對坪鎮「溜索改橋」工程橫跨金沙江,其北岸接金陽縣對坪一村,南岸接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鎮二臺坪子,項目全長1.6817公裡,其中項目包含特大橋一座,橋長391.9米,橋面寬度10.5米,採用主跨280米上承式勁性骨架懸鏈線箱板拱橋。
-
...的脫貧攻堅故事徵集展示展播」圖片類:組照《烏蒙山區「溜索改...
2018年3月12日,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鎮海元村「溜索改橋」後的場景。楊文斌 攝2018年3月12日,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的村民利用尚未拆除的溜索過江。楊文斌 攝2019年12月11日,雲南省會澤縣馬路鄉的村民通過跨江人行橋到貴州省威寧縣。
-
交通「短板」變幸福「潛力板」習近平布局暢通農村「大動脈」
時隔四個月,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3月在關於農村公路發展的報告上再度批示:「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指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農村公路建設為重點,實施了一大批重點工程,積極解決貧困地區的交通發展短板。
-
雲報集團幫扶修建的怒江馬吉米新溜索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怒江溜索見證馬吉米村的變遷產業溜索建設運輸草果「高速路」10月23日下午,淅淅瀝瀝的秋雨中,馬吉米村橋馬嘎村民小組組長普友博與幾個村民在村頭新修的草果生產路盡頭,加固整理新修的連接高山與生產路的草果運輸溜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怒江大峽谷的「草果溜索」
在怒江大峽谷,有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叫溜索。回憶起孩童時代掛著溜索從浪尖上划過的艱險,37歲的傈僳族漢子、馬吉米村橋馬嘎村民小組長普友博不由眼圈一紅。可最近,他卻逢人就說村裡即將拉通一條新溜索,還高興地給它取了個名字——「草果溜索」。
-
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全面奔小康,關鍵在農村;農村奔小康,基礎在交通。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擁有獨特的高原風光,距離省會成都約500公裡。但長期以來,因為沒有路,山上村寨的鄉親們被「困」在了這片高原上,城裡人進不來、村民們出不去。 「山上有個寨子名叫『麻腳寨』,以前沒修農村公路的時候,我們下山全靠這雙腳走,腳都走麻了。」
-
金陽對坪溜索改橋工程 2017年1月鋼管拱調裝合龍
金陽對坪溜索改橋工程 2017年1月鋼管拱調裝合龍 作者:賈巴爾且 來源:涼山城市新報 時間:2016-12-30 14:11:42 閱讀量: 「溜索改橋」項目一直都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溜索改橋」項目的建設是切實的重大惠民工程,是落實交通運輸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建設規劃、提高金沙江兩岸川滇兩省居民出行安全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習近平講故事:「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原標題:「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習近平講故事) 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後來看得更多的是政治類書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嶽飛的小人書。
-
見證大峽谷交通變遷的「活化石」 雲南怒江溜索登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12月5日這一天,是怒江交通發展史上特別值得記住的日子:當天,怒江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所有36座「溜索改橋」工程項目,標誌著「溜索」這一古老的交通工具成為歷史。 雲南省福貢縣怒江大峽谷深山處的馬吉鄉馬吉米村裡,從古至今村民出行靠「飛」。一條繩索過怒江,面朝藍天,身下就是激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溜索為證
74歲的雲南省巧家縣茂租鎮鸚哥村村民蔣世學說,大橋通了,路也修到了家門口,坐汽車、開摩託方便得很,誰還坐晃晃悠悠的溜索過江呢?近20年間,身形瘦小、面色黝黑的蔣世學幹著一份獨特的「工作」——開溜索。數不清的川滇兩省群眾坐著他操縱的溜箱,沿著鋼纜,溜過金沙江。
-
滇緬公路是怎樣一條公路?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腳下的路,不是路,每條路都有它的故事。曾經認西藏的公路,就是中國最難修的路。其實也沒錯,如果按地質構造,的確是。但如果按時代背景。那位於雲南西部的這條公路,才是中國最難修的路。它叫滇緬公路,1937年,隨著當時中國沿海口岸被日本佔領,海外物資無法運送到國內,一條從雲南昆明通往緬甸臘戌,全長1453公裡的公路,開始修建。修路的人是來自於雲南的十幾個民族,他們並不是年輕力壯的男人,而是婦女,兒童,還有老人。在飢餓與疼痛中,將淚水和鮮血鋪灑在這條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