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爭做「新時代的黨建先鋒」
黨的建設,是一種責任,一項使命,一份榮耀。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99周歲華誕。在醫療健康行業各條戰線中,有這樣一群白衣天使,他們胸懷大志,在各自的崗位上銳意進取;有這樣一批黨支部,他們聚沙成塔、匯河為海,高舉旗幟,跟隨黨的步伐一路奮進。
今天起,杭州日報特別開闢黨建專欄「爭做'新時代的黨建先鋒'」,展現杭州各醫療戰線上的黨建工作新成就、新理念。通過示範引領,激發黨員幹部新活力,為黨建工作提供新啟迪。
文/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黃春燕 攝/記者 張之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如何全面提升服務與患者滿意度,推進建設醫患友好度,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成為橫亙在杭城各大醫院眼前的一道難題。
面對日均5000餘人次、夏季高峰6000餘人次的大門診量,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通過紅色黨建引領,不斷深耕黨建與業務工作互促融合,當下,交出了一張優異的答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既是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總要求,也是醫院黨建工作的出發點。作為一家老牌市級綜合性醫院,近年來,市三醫院以「醫路先鋒100℃」為抓手,著力構建醫院溫度文化,醫務人員用100℃的熱情,努力實現惠民服務百分百、患者滿意度百分百,以「記初心、執匠心、惠民心」為旗幟,開創「黨員志願者+」等黨建工作新模式,為醫院縱深發展增添動力引擎,樹起醫療行業黨建工作新樣板。
黨建領航,黨員志願者爭當「最美」先鋒
「請問掛號是在哪兒?」「請問網上預約的號在哪裡取?」「請問抽血化驗在哪裡?」走近市三醫院門診大廳的「學雷鋒志願者服務臺」,看到「紅馬甲」,患者們拋出的問題都能得到溫馨的解答與精準的指引。
面對每天突破5000人次的門診量,醫生忙碌、患者焦急,如何緩解迫在眉睫。近年來,市三醫院黨委出實招、辦實事,持續推出「為民服務,爭當最美」活動,鼓勵黨員在雙休日支援門診,參與志願服務,以實際行動展現黨員先鋒形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儘管腰酸背疼、口乾舌燥,但黨員志願者們始終堅守崗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身份感推進醫院發展、促進服務惠民,讓患者們感受到便捷與溫暖。
「視患者為家人,視群眾為親人,想在細處、抓在實處,為醫患友好添動力、激活力,是我們醫院黨委教育引導幹部職工不斷強化的『四個意識』。」市三醫院黨委書記吳佳麗說,黨員志願到一線,帶頭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是醫院的特色與傳統。比如針對門診高峰,皮膚科支部探索實踐「每周加半天班」的工作模式;醫技片支部在志願者稀缺的情況下,組織黨員到門診參與測量血壓、維護秩序等志願服務。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無論何時何地,市三醫院的黨員幹部們始終衝在一線。疫情期間,醫院先後分三批選派22位醫護馳援武漢,先後派出20人次支援西湖疾控中心、嘉興大雲服務區以及復工復產與復學複課健康指導。為優化流程提內涵,醫院創新雲醫療,滿足百姓的就醫需求。
該院打造的『網際網路+醫療』創新模式,也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網際網路醫院開展診療科目23個,分網際網路問診、網際網路複診、網際網路護理三種業務,參與醫務人員達200餘人次,專家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線上醫學諮詢服務,為患者量身定製解決方案。患者還能享受『雲配藥』服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線上諮詢、複診以及網絡電子處方配送惠及2000餘位患者。院黨委還通過「關愛醫務雲系統」,建立「一對一」的志願隊伍,貼心關愛,為支援抗疫工作醫護人員解決燃眉之急,消除後顧之憂。
黨員示範,創新創優提升醫患友好度
黨建工作,做實了是生產力,做強了是競爭力,做細了是凝聚力。在黨員幹部帶領下,醫院在提升業務水平、創新優質服務、提升軟硬體實力方面有了一系列突破。反響好不好,讓患者滿意度說話。近兩年來,醫院收到感謝信、錦旗近千次,患者的信任度、幸福感逐年增強。2019年第三方滿意度測評,位居在杭州市衛生系統前列。
黨員是謀篇布局的「總指揮」,是醫患關係的紐帶,應該發揮「管家」作用。2018年4月,市三醫院啟動醫患友好度建設項目,成為全國首家三級綜合性醫院醫患友好度建設試點醫院。圍繞《關於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精神,醫院成立醫患友好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醫患現狀和改進措施,出臺規章制度,召開動員部署會,與科室年度目標和中層幹部考核直接掛鈎,確保醫患友好基礎實、起步穩。醫院還將「滿意度」列為支部堡壘指數、黨員先鋒指數考評的重要依據之一,使黨建和業務融合互促的意識深入人心,使黨員和群眾比學趕超的氛圍不斷濃厚。市三醫院黨委主動請來第三方公司,每月開展患者意見採集分析和整改。
市三醫院以服務暖人心、贏口碑,連續多年簡訊回訪滿意度在99%以上,為了使醫患溝通由被動趨向主動,由單一變為雙向,院內甚至新建了醫生、護士手機APP和客戶關懷系統,使醫患溝通多樣化與互動化。
為了加強精準服務,市三醫院於細微處見真章,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進各種小短板,比如通過開闢一站式服務中心,向入院患者發放門診手冊,張貼指引地標,增設母嬰室、咖啡吧、流動圖書館、小件物品寄存櫃、自助輪椅按摩椅等「關鍵小事」,讓患者感受和滿意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是院內推出的「十個一」優質服務,實現門診服務「一窗通辦」、檢查檢驗「一處預約」、醫患問題「一站溝通」、雙向轉診「一路到底」、掛號繳費「一機結算」、醫保證歷「一卡換本」、手機數碼「一櫃充電」、母嬰照顧「一室貼心」、常見疾病「一科搞定」、出院入院「一步到位」,真正實現了讓患者就診不再多跑,候診不再煩躁,住院不再煩瑣。
提質增效,鍛造高素質黨員幹部人才梯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黨建工作方面日積月累的深耕細作,已經成為市三醫院的軟實力和硬能力。細心的人會發現,最近,市三醫院門診樓與住院樓之間的風雨長廊,掛上了院訓及援鄂醫護的照片與心聲。將醫院文化「嵌入」長廊,是醫院高度重視文明服務的成果之一。
如何提升醫院文明服務,將戰略落到實處?
黨建工作沒有旁觀者、局外人,市三醫院不斷促進黨建與業務「雙提升,堅持「將骨幹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骨幹」貫穿於黨建工作始終,形成強大的黨建活力,鍛造出高素質的黨員幹部人才梯隊。黨員幹部積極參與杭州文明城市創建、醫院全國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中,定期研究,督促指導,率先垂範,還結對幫扶,將優質醫療資源輸送到基層。」
對此,臨安河橋鎮河橋村村民老李,最近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受。因為白內障,正發愁要不要去醫院看看的他,遇上了迎「七一」送醫下鄉的市三醫院專家團。「三院內科、外科、皮膚科、眼科等專家,在村裡文化大禮堂內義診,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省城專家,方便。」
心繫群眾、服務基層,是醫院一貫的優良傳統。加強黨員幹部能力素質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細水長流。醫院黨委定期組織黨員春訓冬訓、中層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結合「雙下沉」、「百千萬」等活動,由黨員帶頭到基層醫院、福利院、敬老院、雷鋒廣場等場所廣泛進行義診、健康講座等。醫院還積極選派幹部參加援疆、援藏、援青、幫扶黔東南等活動,惠及千千萬萬百姓。通過「反哺」社會,書寫黨員幹部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