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處文化遺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2020-12-20 漢風吟

2019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巴庫舉行會議,將6處文化遺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新登記的遺址位於亞塞拜然、葡萄牙、俄羅斯聯邦、西班牙和英國。

位於裡斯本西北30公裡處的馬夫拉宮、大教堂、修道院、塞爾科花園和狩獵公園(Tapada)的皇家建築(葡萄牙),該場地由國王若昂五世於1711年構思,是他對君主政體和國家概念的具體體現。這座宏偉的四邊形建築包括國王和王后的宮殿,皇家禮拜堂,形狀像羅馬巴洛克式的大教堂,方濟各修道院和一個藏書3.6萬冊的圖書館。該綜合體由Cerco花園、幾何布局和皇家狩獵公園(Tapada)完成。皇家馬夫拉建築是國王若昂五世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葡萄牙帝國的權力和影響力。若昂五世採納了羅馬和義大利巴洛克式的建築和藝術模式,並委託他人製作藝術品,使馬弗拉成為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一個特例。

布拉加的Bom Jesus do Monte聖所(葡萄牙)——該地點位於埃斯皮尼奧山的斜坡上,俯瞰著葡萄牙北部的布拉加市,令人想起基督教的耶路撒冷,重現了一座戴著教堂王冠的聖山。聖所是在600多年的時間裡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巴洛克風格,並說明了歐洲創造聖山的傳統,這是16世紀天主教會在特倫特會議上作為對新教改革的回應而推動的。博姆耶穌合奏團的中心是一個通過克魯斯,通往西部的山坡的山。它包括一系列教堂、噴泉、寓言雕塑和正式的花園,這些教堂裡的雕塑喚起了人們對基督的熱情。教堂建於1784年至1811年之間,是克魯斯大道的最高點。花崗巖建築有粉刷過的灰泥外牆,由裸露的石製品構成。著名的五感樓梯,其牆壁,臺階,噴泉,雕像和其他裝飾元素,是最具象徵意義的巴洛克作品內的財產。

普斯科夫建築學院(俄羅斯聯邦)的教堂——教堂、大教堂、修道院、防禦塔和行政建築組成了這個遺址,它是位於歷史名城普斯科夫的一組紀念碑,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維利卡亞河畔。這些由普斯科夫建築學院設計的建築包括立方體、圓頂、門廊和鐘樓,最古老的元素可以追溯到12世紀。教堂和大教堂通過花園、圍牆和柵欄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受拜佔庭和諾夫哥羅德傳統的啟發,普斯科夫建築學院在15和16世紀達到了頂峰,是該國最重要的學校之一。它見證了五個多世紀以來俄羅斯建築的演變。

裡斯科凱多和格蘭卡納裡亞文化景觀的聖山(西班牙)——裡斯科凱多位于格蘭卡納裡亞中部的一個廣闊的山區,由懸崖、峽谷和火山構成的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景觀包括大量的穴居人定居點——棲息地,穀倉和水箱的年齡是證明存在著文化島上,孤立地發展,從北非柏柏爾人的到來,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開始,直到15世紀西班牙殖民者。troglodyte綜合體還包括邪教場所和兩座神聖的廟宇,或almogarenes——Risco Caido和Roque Bentayga——舉行季節性儀式的地方。這些廟宇被認為與一種可能的對星星和「地球母親」的崇拜有關。

Jodrell Bank天文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位於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個鄉村地區,沒有無線電幹擾,Jodrell Bank是世界領先的射電天文臺之一。在1945年開始使用的時候,這個地點是用來研究雷達回波探測到的宇宙射線的。該天文臺仍在運作,包括多架射電望遠鏡和工作大樓,包括工棚和控制大樓。Jodrell Bank在流星和月球的研究、類星體的發現、量子光學和太空飛行器跟蹤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的科學影響。這一傑出的技術組合說明了從傳統的光學天文學到射電天文學(1940年至1960年)的轉變,這導致了對宇宙認識的根本性變化。

了解更多人類文化,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代巴比倫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伊拉克巴比倫考古遺址伊拉克正在慶祝歷史名城巴比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遺產。伊拉克的古代遺產已經贏得了考古學家和中東專家長期以來的承認:巴比倫已被列入聯合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其世界遺產委員會星期五投票決定,將位於巴格達以南的巴比倫列入其全球約1000處世界遺產名錄。
  • 賽駱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消息稱,賽駱駝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消息稱:賽駱駝,作為一項與駱駝有關的社會活動和節日遺產,剛剛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愛爾蘭豎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愛爾蘭豎琴列為世界「活遺產」,並將其列入旨在保護和提高人們對重要文化活動認識的名單。周四,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一次會議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愛爾蘭豎琴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這一樂器被認為是愛爾蘭現存遺產的一個關鍵元素,應該確保為後代保護這一傳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愛爾蘭豎琴是「愛爾蘭島人民身份認同的核心」。
  • 「德國葡萄酒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2021年3月19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文化部長會議上,「德國葡萄酒文化(Wine Culture in Germany)」被正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韓國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越南、柬埔寨、菲律賓4國聯合申遺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是指,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在定期舉辦的會議上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由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認證,並收錄進世界遺產名錄的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
  • 「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召開。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總數達55處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華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城內原建有4座門樓、2處水門、3個空心墩、2處點將臺、2座弩臺、5座鋪樓、5座炮樓、4座角樓、5座暗門、1座烽火臺、4座敵臺、9座雉城和2條暗渠,共48座建築,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群。其中1處水門、1個空心墩、1座暗門、2座敵臺、2條暗渠已遭破壞。
  • 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新疆天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內地世遺增至44處
    21日上午,正在柬埔寨王國首都金邊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公布,中國「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新疆天山申請的是自然遺產,申遺組成地包括:博格達峰提名地(含天山天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區域)、中天山提名地、託木爾峰提名地等。加上新入選的新疆天山,中國已有44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於本月16日至27日在柬埔寨金邊和暹粒舉行,將審議成員提交的申報世界遺產名錄的31處遺產申請文件。22日,大會將對中國雲南哈尼梯田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行審議。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清單
    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成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也是對此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重要補充,於2006年4月生效。2004年8月28日,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中國成為第6個加入該《公約》的國家。
  •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提名揭曉,中國2項入圍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提名揭曉,中國2項入圍中國鴨綠江沿岸一個鳥語花香的河口,緬甸高山上矗立的古老的八卦寺,奧地利的一條深受尋求刺激者歡迎的高山公路,這些都是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提名名單。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總數達55處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我國又有兩項非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又有兩項非遺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0-12-1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名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傳來喜訊: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11-30 17:49:00 來源:央視新聞
  • 日本「產業革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網5月5日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顧問機構建議將「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全部23個設施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7月3日至6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如果正式做出收入名錄的決定,這將成為繼「富士山」(山梨縣、靜岡縣)、「富岡制絲廠及絲綢產業遺產群」(群馬縣)以來連續3年入選的文化遺產,也將成為日本第15項世界文化遺產。產業革命遺產以江戸幕府末期至明治時期的重工業設施為中心,由俗稱「軍艦島」的端島煤礦(長崎市)等8個縣的23處設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