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梅州興寧,賞花燈迎新年

2020-12-20 騰訊網

  絢爛的煙火下,一盞盞風格獨特的花燈,年味漸濃。興寧是「中國花燈之鄉」,其花燈與我國元宵佳節花燈一脈相承,是花燈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據考證,興寧花燈起於明朝,盛行於清代、民國,歷經600多年。

  1月30日至2月1日,廣東省第七屆花燈文化節暨興寧市首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在興寧市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舉行。此次花燈節由省文明辦指導,省文聯、省民協和興寧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來自全省各地的23個代表隊242盞(組、套)花燈參加展覽,最高的花燈達6米,最長的花燈達8米。

  花燈節閉幕後,2月2日至2月19日為花燈展示期,依舊在熙和灣開展,現場還有大型燈光水秀、文藝演出、燈謎晚會、煙火晚會、千人徒步活動、書法家免費揮春、客家美食節等豐富的活動內容,將為春節元宵期間到興寧觀光遊玩的各方遊客提供一個好去處。

  兩百餘盞形態各異花燈點亮「童話世界」

  在熙和灣景區大門入口處的左側,布展著花燈主展區。主展區的入口有一個高達6米的花燈,底盤上寫著「盛世大彩燈」。主展區內,除了興寧各鎮(街)的花燈外,還有來自梅州梅江區、豐順,湛江,陸豐,東莞等省內各地的花燈。「此次參展的共有來自全省各地的23個代表隊和興寧市本地的花燈共242盞(組、套)。」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夜幕降臨,花燈亮起,主展區好似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讓人不由得想起了這個千古傳誦的詞句。自花燈節開展以來,前來看展的遊客和市民絡繹不絕,他們或仰頭欣賞花燈,或與花燈合影,或了解各個花燈的造型區別等。

  「我是從東莞過來的,我很喜歡花燈,這裡有花燈博覽會,過來看看,順便逛逛景區。」遊客王先生說,放假以後,他便帶著一家人開始了廣東自駕遊。「今年帶家人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但年味還是要讓孩子們感受一下的,花燈節就是個很好感受年味的地方。」

  從花燈主展區一直到遠處山頂的花燈樓,還展示著許多花燈及興寧的花燈文化。途中還伴有燈謎晚會、水幕電影、焰火晚會、文藝演出等,活動形式多樣、熱鬧非凡。

  在興寧當地,「燈」在新春期間有著比其他地方更為重要的意義,在興寧素有「賞燈」大過年的說法。

  「賞燈寓意著添丁發財、人丁興旺、美滿幸福,家族全部親友都會參加。」興寧市圖書館館長黃紅亮對興寧花燈研究多年,在興寧花燈展區,他向人們介紹興寧的文化等。他說,在興寧,「賞燈」與客家話「上丁」同音,人們家中添了新丁(生了孩子),就會選擇在賞燈節期間隆重慶祝。「上」是把寓意「丁」的「燈」(花燈)掛到祠堂上,以此告慰祖先,且含傳承血脈之意。

  興寧賞燈節從正月初八開始至十九結束,主要分為請燈、上燈、賞燈、暖燈階段。每年正月初九開始「賞燈」,因此年初八就成了「請燈」「迎燈」「接燈」的日子。各姓氏族人或各村將組織人力,把一擔擔鞭炮編在長長的竹篙上,組成請燈隊伍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前往存放花燈的祠堂或店鋪,甚至有舞龍、舞獅隊一路助興。花燈「請」回村後,同村同姓族人一般都會在老祖屋迎花燈、升花燈,為家中新出生的孩子上族譜、擺酒席慶賀等,其間會增加或者結合其他一些民俗慶典活動。

  賞燈日,家家戶戶賓朋滿座,爆竹聲、嗩吶聲、鑼鼓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同時還有放煙花、燒焰火、舞龍、舞獅、放孔明燈等豐富多彩的喜慶活動。「暖燈」也稱作「散燈」,就是將花燈從祖公廳大梁上「請」下來,意味著賞燈節正式結束。「在興寧,『賞燈』比任何一個節日都隆重,在外的遊子即使沒時間回來吃年夜飯,卻也會千方百計趕回老家賞燈,直至『暖燈』過後,才陸續打點行裝外出。」黃紅亮說,前來看興寧花燈展的遊客不妨到興寧村鎮走走,參與熱熱鬧鬧的賞燈儀式。

  興寧花燈與北京六方宮燈屬同一品類

  據資料記載,興寧的「賞燈」民俗已有600多年歷史。興寧置縣於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唐宋以來,尤其明代以來,北來南遷的漢民支系,在興寧落居成為主流人群的客家人,把中原先進的文化和遷徙途中江浙地區觀燈「鬧元宵」的民俗活動傳承下來,並加以發展,演變為省內和閩贛等地客屬人家特有的賞燈節日活動。從唐代起有1390多年,從南宋至今也有880多年之久,可謂時代久遠,底蘊厚重,異彩紛呈。

  「螢火蟲、唧唧蟲、桃樹下、吊燈籠。燈籠光、照四方、四方暗、跌落坎、坎下一格針、檢來送觀音。觀音門前一丘禾,割到一擔又一籮,分給你來涯又矛。」這是流傳至今關於興寧花燈的民間童謠。興寧花燈最大特點是六格外形結構以圓形為主,與現在北京的六方宮燈屬同一品類。

  興寧花燈與北京六方宮燈外形相似的原因,已不可查,但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在元代期間,興寧黃氏兩兄弟手藝高超,成為能工巧匠聲名遠播,後被當朝朝廷調往宮廷,專門服務宮廷的工藝製作,同時也製作宮廷的六方宮燈。後來興寧黃氏兩兄弟返興寧故鄉養老,就把宮廷製作六方宮燈的技藝傳授給他們的後裔,世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花燈一般提前到專業作坊訂製,先設計花燈的圖案後,再將所有圖案組裝而成。正因為如此,興寧製作花燈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傳統製作技術得以長期傳承。隨著社會發展,製作工藝也不斷提升且廣泛流傳。

  興寧花燈的製作看似簡單,其實十分複雜。須經過選料裁料、扎燈架、剪刻繪製圖案、糊裱四道工序。據吳氏花燈的傳承人吳鏡彬介紹,所用竹料為兩齡的垊竹或毛竹,紙張則一般選用紅、白、金、黃、綠色紙。做燈師傅會根據客人訂製花燈的大小尺寸進行裁料,其後要經過火燻、扎架、糊紙等步驟。傳統的興寧花燈為六格圓形燈,上下結構,中間分上、中、下共五層,分別用手工繪製「恭賀新禧」「狀元及第」「仙君送子」「全家福滿朝貴」「子孫滿堂」「弦簫鼓樂」等圖案的貼紙裱糊在燈的表面。

  興寧花燈製作在民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目前興寧市17個鎮、3個街道辦都還有傳承製作花燈的工藝師。各鎮各村花燈的款式不盡相同,如大坪鎮陳佛光師傅製作的「龍鳳花燈」,外形結構為圓形,共有十二門,六大門、六小門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寧新街道辦的吳國華、吳鏡彬製作的吳氏花燈則是傳統圓形花燈和觀音燈。

  600年賞燈文化有了新發展新任務

  面對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興寧賞燈的民俗活動被有濃厚「根」文化的客家人延續下來,但因製作花燈經濟效益不大,銷售範圍局限等原因,花燈製作的傳承受到挑戰。

  為保護傳承歷史悠長的花燈文化,2012年,興寧主動發掘資本,成功申報「中國花燈之鄉」。位於興寧永和鎮的廣東熙和灣文化旅遊產業園建成了花燈外形的花燈博物館,展示興寧花燈的歷史。興寧民間也成立了藝術社,研究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花燈的製作工藝。

  而此次花燈節也是對興寧賞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出的有益探索。「興寧作為『中國花燈之鄉』,一直以來積極推動嶺南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堅守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代代守護的同時,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中國民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委員、廣東省民協主席李麗娜說,興寧通過打造「花燈文化節」這一品牌,依託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對於進一步擦亮興寧「中國花燈之鄉」文化品牌,為助推興寧實現鄉村振興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在此次花燈節上,梅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曉建說,興寧厚重的歷史人文就是巨大的財富。希望興寧依託花燈文化節這個平臺,激活民俗文化資源,藉助自身網際網路產業優勢,精心打造「興寧賞燈」等知名文化品牌,放大文化效應,圍繞鄉村振興,做精做優「興寧花燈」,做大做強花燈產業,推動經濟「換道超車」,加快興寧振興發展。「讓『無形』的文化為梅州興寧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

  興寧市委常委、市長丘孝東說,興寧將以花燈為線,點燃民俗文化創新火種,照亮精神文明新風貌。丘孝東介紹,作為「中國花燈之鄉」,興寧一直積極推動嶺南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特別通過打造「花燈文化旅遊節」這一品牌,依託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打造文化藝術服務平臺,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促進興寧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強市」建設,彰顯興寧文化之鄉的獨特氣質。「我們將以花燈為介,點燃產業發展綠色引擎,照亮生態富民新徵程。」

  除了是「中國花燈之鄉」外,興寧還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的美譽,也是「中國圍龍屋之鄉」。興寧歷史悠久,古稱「齊昌」,是原中央蘇區縣,現轄17個鄉鎮、3個街道,總面積2105平方公裡,人口119萬。

  興寧崇文重教、人傑地靈,「百員將軍出齊昌,千名教授同故鄉,萬千工賈遨商海,巨子遍布五洲洋。」「一桌兩院士、一家三清華、一腹四知縣、一屋五將軍、一縣六國腳」的佳話被廣為傳唱。興寧現有遍布城鄉的「民間宮殿」圍龍屋2985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5項。

  「立足粵北生態功能區的定位,興寧將以花燈節為前哨,打響『花燈小鎮』文化品牌,並以此為龍頭引領周邊景區串點成線,推動『農業+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旅遊與綠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的文旅經濟帶,實現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聯動互補、合作共贏。」丘孝東說。

  興寧延綿600多年的賞燈文化,有了新發展和新任務。

  連結

  來興寧 過大年

  春節期間,除了有花燈展外,興寧還有許多豐富多彩、充滿年味的活動迎接遊客前來興寧過大年。

  1.花燈展

  即日起至2月19日(正月十五)為花燈展示期。來自全省各地的23個代表隊242盞(組、套)花燈參加展覽,高度最高的花燈達6米,長度最長的花燈達8米。花燈展在熙和灣景區開展,現場還有大型燈光水秀、文藝演出、燈謎晚會、煙火晚會、千人徒步活動、書法家免費揮春、客家美食節等豐富的活動內容。

  2.徑南新耀火把節

  元宵節(2月19日)當天,興寧市徑南鎮新耀村將舉行火把節。每年徑南鎮都將舉行盛大火把遊行活動。是晚6時許,由村中長者手舉「星耀村元宵燈景」牌匾燈組成取火種隊伍,先至公王廟舉行拜祭儀式,並燃取火種至羅氏祖祠祖公廳,拜祭祖公後,族人紛紛點燃火把,按炮仗手、牌匾燈、舞獅隊、鼓號隊、火把燈子隊之順序依次出祖公廳,參加者達四五百人,手舉火把或手提燈籠,在星夜中儼成長長之火龍,金獅起舞,鑼鼓喧天,鞭炮轟鳴,煙花飛天,流光溢彩,熱鬧非凡。龍盤山林間鬧,進村翻騰舞春風。

  3.龍田金星暖燈

  興寧市龍田鎮金星村,正月十八(2月22日)「暖燈」那天,全村幾百戶人家,既有以戶、屋為單位邀請親朋來做客,共賞燈會,也有以村場老祖屋為陣地的集群大型燈慶,白天宴請聚會,晚上競放煙花爆竹,舉行旗鼓在先的龍獅歌舞隊全村巡行,五六千人鬧至通宵達旦。

  4.賞李花

  二月李花開,最是賞花時。徑南位於興寧市北部,與梅縣區相鄰,距離興寧市區約26公裡,距梅城約32公裡。205國道貫穿全境,為G205國道興(寧)梅(州)線海拔最高路段,雲霧較多,適合栽種李樹及茶葉。徑南鎮自古便有種李傳統,該鎮有25個村落,幾乎家家戶戶栽種李樹。至今,該鎮已達20000餘畝,尤以東升村為最。從梅州城區沿著205國道進入興寧,一路李花相迎,成片李花盛開,好似漫山「白雪」。

  【撰文】張柳青 鍾思婷 劉海陽

  【作者】 張柳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廣東興寧賞花燈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 羅贇│廣東梅州報導 1月14日,「2020 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暨廣東省第八屆花燈文化節 梅州興寧第二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在位於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藍排村的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開幕。
  • 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燈鬧元宵
    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燈鬧元宵   中新網梅州2月6日電 題: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花燈鬧元宵
  • 梅州興寧副市長領銜直播帶貨,助農增收拓銷路
    「興寧有著紅色的歷史、綠色的產業,是農業大縣,有許多特色農產品,希望網友們多多關注,買買買!」12日晚,主題為「灣區大農場智慧新農業」的梅州興寧副市長直播帶貨活動在興寧市舉行。興寧市副市長潘啟東化身「主播」,向廣大網友推介興寧特色農產品,為它們打call帶貨。
  • 廣東潮州有一條名為「興寧」小巷,與梅州興寧有關?住著朱熹後人
    初聽「興寧巷「,很自然就聯想到廣東梅州」興寧」縣,會有疑問:兩者有關係嗎?其實,興寧巷在明初就存在,而興寧縣在清代以前稱齊昌縣,所以兩者並無關聯,只是名字上巧合罷了。珊珊三丫頭在走完興寧巷這條長290米的小巷,整條巷子有三處地方特別吸引的:關帝廟舊址、興寧巷20號朱熹第17代孫開設潮州百年商號「朱昆記」創始人府第、興寧巷24號潮州老字號「裕豐糖行」掌柜袁鏡波的老厝。
  • 梅州興寧人都吃過這道美食,是外來人必嘗的佳餚
    說到梅州客家的美食,其中最讓人喜愛、最常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應該就是當地人都知道的著名魚生。在興寧最常聽到別人介紹的就是,有機會的話記得一定要去吃上一頓正宗的魚生,魚生也是讓小妞最懷念的一道美味,恨不得每天都要吃上一次。
  • 旅遊攻略:廣東梅州興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興寧旅遊景點推薦!
    今天小軒要帶大家去的地方是廣東梅州興寧!興寧,隸屬於梅州,廣東省財政省直管縣、中央蘇區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粵東最大盆地興寧盆地,東連梅州市梅縣區,南鄰豐順縣,西接五華縣、龍川縣,北界平遠縣、江西省尋烏縣。
  • 推薦幾個梅州興寧漂亮的旅遊景點?
    泮坑風景區交通方便,目前免費向市民開放,有1路公交線路可以直接抵達泮坑風景區,是遊客值得去的景點,說實話,我們興寧的旅遊風光資源是很匱乏的,神光山和熙和灣是興寧市努力打造吸引遊客的兩個旅遊景點,這兩個景點真的沒有什麼好玩,除此之外,想去尋找興寧的名山秀水玩個痛快,我想,目前比較少一點。
  • 梅州「幸運」縣城,被166億高鐵「砸中」,與興寧,龍川齊發展
    2020年廣東省GDP排名第二,廣東省雖然有兩個一線城市發展迅速,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已經成為廣東省的軟肋,但是國內很多城市並不氣餒,都在不斷努力發展,甚至有些縣城發展潛力很大,今天我要說的是梅州「幸運」縣城,被166億高鐵「砸中」,與興寧,龍川齊發展。
  • 梅州五華「下壩迎燈」--讓你感受不一樣的元宵賞燈文化!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而在梅州五華下壩人的眼裡,這一天卻是比過春節還隆重的日子。元宵節的晚上,梅州五華河東鎮下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各個家庭高朋滿座,村民們戴上牛角,敲起鑼鼓,舞起龍獅,這場已有569年歷史的「下壩迎燈」活動正是拉開了序幕。
  • 梅州唯一代管的縣級市,地處粵東興寧盆地,曾被譽為「小南京」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獨特的客家文化而出名,還是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擁有&34;美譽。這裡的建築文化以圍龍屋最有特色,有圍龍屋、五鳳樓、土圍樓、走馬樓、四角樓、多槓樓等客家民居。體現出這裡別具一格的文化。
  • 當中秋遇到國慶,梅州興寧的明代古城牆遊記
    在三五人同行的相約陪伴下,一起去體驗梅州興寧的明代古城牆風情,探尋一份清幽寧靜。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到了之後,已是中午。筆者在興寧市區簡單停留,吃了中午飯----潮汕腸粉(在和店主的交流中得知店主只做早餐,隨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因為呀我們是按著午餐來的,所以午餐當著早餐吃)。
  • 2020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今晚開幕
    2020 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暨廣東省第八屆花燈文化節·梅州興寧第二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將於今晚7時30分在興寧市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開幕。包括梅州各地花燈代表隊在內的全國各地41支代表隊共300餘盞(組、套)將參加展覽。風格不同、光彩奪目的花燈,將為八方遊客再次獻呈華麗的花燈世界。興寧作為「中國花燈之鄉」,其獨具一格的 「賞燈」民俗也將在開幕式上亮相。
  • 廣東梅州:興寧九廳十八井,緣何得名?祖宗娶九妻,生18子
    (免費參觀)【羅定四眼哥遊梅州】興寧九廳十八井-半月形池塘.只是現在水塘裡不再養魚,而是一片綠油油.(博閱圖像)興寧九廳十八井-大大曬穀坪.(博閱圖像)興寧九廳十八井-方正的大門.(博閱圖像)興寧九廳十八井-庭園.中間牌匾:金玉滿堂.(博閱圖像)興寧九廳十八井-天井和大廳.中間牌匾:財丁興旺.
  • 比過年還熱鬧的節日,就在興寧
    在梅州 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這個節日意義非凡 在興寧,「賞燈」與客家話「上丁」同音,人們家中添了新丁,將會選擇在賞燈節期間隆重慶祝。「上」是把寓意「丁」的「燈」(花燈)掛到祠堂上,以此告慰祖先,且含傳承血脈之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製作出來的花燈越來越漂亮,觀賞性也越來越強,且不斷被賦予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家業興旺等美好願景,「上丁」便成為「賞燈」並流傳開來。
  • 興寧首屆花燈文化旅遊節30日晚開幕!一起來感受燈海
    興寧賞燈民俗中的請花燈環節。(興寧文化館供圖)  興寧賞燈節從正月初八開始至十九結束,主要分為請燈、上燈、賞燈、暖燈階段。每年正月初九開始「賞燈」,因此年初八就成了「請燈」「迎燈」「接燈」的日子。花燈「請」回村後,同村同姓族人一般都會在老祖屋迎花燈、升花燈,為家中新出生的男孩上族譜、擺酒席慶賀等,其間會增加或者結合其他一些民俗慶典活動。
  • 梅州興寧:「扶貧鴿」飛出致富路,貧困戶翻身當「老闆」
    住著單間「大床房」,每天有專人照顧,還有「零食」特供……這不是哪個豪華五星級酒店的廣告,而是位於梅州興寧山溝溝裡的鴿棚中,鴿子們的日常生活。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鴿子,它承載著數百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在當地,經過培訓掌握養鴿「秘密」後,村民在家門口就可通過就業脫貧,還能承包鴿棚當上「鴿老闆」。
  • 雙龍高鐵在興寧設站?五華設站?(來投一票吧)
    (相信資深興寧網友知道原來A8網發布的信息是興寧刁坊設站,然而,官方連正式公告都沒出來)接著五華的網絡大咖又說,官方並未出公告,他聽到說五華設站了!(據說某梅縣官員說滴。。。)豐順的網絡大咖則說,高鐵要避開機場。。。(我也是無語了),說在豐順設站。。。那麼「雙龍高鐵」項目最新進展如何?
  • 興寧賞燈活動的發展與創新
    2009年興寧調查評選出古民居4000多座,其中宋代以前的26座,規模超1萬平方米的15座,定為特色古民居的110座,大的古民居10座,有的已申報和定為梅州和省級非物質保護項目,推熱了興寧文化旅遊事業。此外,他們熱心公益,積極改善人居環境,讓鄉親盡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福祉。  革除重男輕女舊俗,高揚男女平等新風。
  • 鄉愁裡的廣東,梅州興寧有讓我回味無窮的蘿蔔粄和梅菜扣肉
    興寧興寧,復興安寧,寓意就很美好啦!而興寧的名字的來源是縣裡的興寧江。興寧坐落於粵東最大的盆地興寧盆地,現在歸屬梅州代管。興寧最開始的時候於東晉年間作為一個縣存在的,由於地處兩條流域的上遊,所以興寧的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都比較發達,因為這樣,興寧地區的做生意的人也很多,還曾經有「小南京」的稱呼,外地還流傳著「無興不成市」的說法。
  • 走進興寧熙和灣特色小鎮鬧元宵,了解客家百年特色 「請燈、賞燈...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黃斌)在粵東客家地區興寧,客家「請花燈」、賞燈活動是當地承襲數百年的習俗,"請花燈"更是家族慶祝"添丁"的重要宗族儀式,稱"賞燈"。請花燈儀式在當地是件喜慶事,客家後裔們會組成迎請隊伍,鞭炮齊鳴、彩旗開路,浩浩蕩蕩幾百人向預定地點去迎請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