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早已淘汰的28自行車,如今是非洲富二代的身份象徵

2020-12-2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局部觀察 ,作者懷石

局部觀察

每天凝視一遍人間的角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局部觀察(ID:jubuguancha)

作者:懷石

作為曾經的自行車王國,有多少中國人是坐在父母的自行車後坐墊上長大的——除了偶爾被夾到腳,沒什麼大毛病。

那個時候,誰家如果有輛「鳳凰」或「飛鴿」自行車,就很了不起了。尤其是28大槓,以超大的車輪,高大的車身,極具標誌的大橫梁俘獲一代人,一個掃堂腿才能騎上去,賊拉風。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自行車不是在家裡落灰就是擺在咖啡館當文藝古董,車庫裡早就換上轎車。

不過在國內早就淘汰的28大槓,在如今的非洲,不僅成了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財富的象徵。哪家院子裡停著一輛28大槓,跟開寶馬奔馳沒啥區別。

28大槓走紅非洲

當非洲老哥騎著28大槓從山頂滑下的時候,速度輕鬆甩過同行的小汽車。別人燒的機油,他們燒的是純正卡路裡。

上山的時候,他們抓住路過的大卡車搭順風車,連腳踩的力氣都省了。當然了,技術不好的不建議輕易嘗試,容易翻車。

要是在路上看到哪家小朋友騎著28大槓,不用懷疑,妥妥的富二代一枚。一輛28大槓在非洲的售價在1000元左右,抵得上普通人3-4個月的收入。能買得起28大槓的,要麼是富二代,要麼是自行車運貨人。

〓 村長的兒子用28大槓運磚建房

有的公司甚至會把28大槓當成年終獎發,當得獎小夥推著自行車下去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女孩子們的圍觀和歡呼。

28大槓的走紅,離不開堅硬不易破的材料和高座椅的人工學設計,輕易徵服手長腳長的非洲兄弟們。

在自行車4S店喜提「大奔」後,下一項工作就是給車美容,什麼漆面處理、豹紋車座、喇叭大燈樣樣不能少,考驗車主和4S店老闆想像力的時刻到了。

最常見的就是把國旗的配色反映到車身上,插上兩面國旗,別提有多拉風。

〓 布拉迪國旗

只要你想,Nike牌也不在話下。保時捷、豐田,什麼標誌都能畫。

除了自帶全景天窗,還能塗上藍天白雲,騎上它唱一曲「愛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裡,突然暴風雨」。

格瓦拉到死都沒想到,自己的頭像會掛在自行車擋泥板上。

洞洞鞋搭配花坐墊。再立上表達自己個性的籤名「City Boys(城市男孩們)」,輕而易舉成為全村最靚的仔。

星星車頭,左右兩個手電筒做車燈,車頭還裝了後視鏡,誰看了不驚嘆一句:講究。

運香蕉、當「的士」

28大扛的另類打開方式

由於非洲90%以上的人都從事農業活動,所以每當豐收運輸糧食的季節,28大槓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自行車運貨人一天能賺3—5美元(約合人民幣19-32元),雖然賺的不多,卻能夠養活一家人,因此很多非洲小夥都選擇這種創業方式。

尤其是非洲盛產香蕉,人們把香蕉製成酒再進行販賣。從香蕉園到加工廠的山路,道路崎嶇,成了很多人的困擾,但自從有了28大槓,能承載最多400斤的香蕉,讓一眾非洲老哥們不必再赤著腳奔波在路上。

試想一下,你騎著自行車,後面放著兩袋大米,騎行在下坡路上,一不小心就會被慣性甩出美麗的世界,只好按著剎車步步驚心。但是我們的非洲老哥,絕不輕易向速度低頭,不捏剎車是這群人對死亡豎起的中指。

調整坐姿、把緊龍頭、降低重心,低頭俯衝,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

下坡一時爽,上坡騎不動怎麼辦?於是,一個特殊職業應運而生:職業推車幫手。在蒲隆地,推車手每幫人推一次車,就可以賺到10蒲隆地法郎(0.04元人民幣)。

除了農作物,28大扛還可以用來運生活用品,家具大件。

工地運磚必不可少,摞磚頭簡直是騎28大扛的另一門藝術。

只有非洲老哥,才能在平衡重量和建築學藝術上,產生造詣。

還可以做流動洗衣車,帶上大桶去別人家裡收衣服,倒上洗衣液,踩起腳踏板,自帶人工滾筒洗衣效果,這個項目王多魚看了必投。

除了載貨,自行車最廣泛的用途當然是載人,於是自行車的士誕生了。在盧安達的自行車的士,幾乎都是中國進口車,每公裡收費100盧安達法郎,相當於人民幣8毛,當地人親切的稱這種車為:「包達」。

〓 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穿著馬甲的自行車「司機」在拉乘客

在客運站或人群熙攘的路口,自行車車夫要麼聚在一起閒聊等生意上門,要麼飛快地行駛在路邊,後車座上載著身穿正裝、剛下班的職員;或是懷抱小孩、採購歸來的婦女。

在人多地少、失業率高的盧安達,當自行車車夫是一個門檻低,自由度高的職業,平均每天能掙到3000盧安達法郎(約合23元人民幣)。

這些「司機」穿著制服馬甲,後背寫著「計程車」公司名、運營區域和編號,騎著裝飾得鮮豔亮麗的28大扛,車頭上還印著鳳凰的標誌。

「司機」們每天不停地騎車,有人夢想著有一天成為職業賽車手,其中一名叫內森·別克森的男子做到了。他把車騎到奧運會賽場上,參加了裡約奧運會山地自行車項目。

越來越多的非洲人買得上中國自行車

在Lazada等東南亞電商平臺,永久、鳳凰、飛鴿等中國自行車也很搶手。在阿里巴巴國際站,28大扛可以低至三四百元,越來越多的非洲人買得上車。

靠自行車賺了錢的小老闆,有閒錢的話會多買幾輛自行車,然後出租給沒錢買車的人,每天收點「份兒錢」。

在馬拉威,有個黑人老闆,開了一個自行車停車場。騎車過來做生意的人,可以把車停在這裡,不限時間,每輛車收100誇查(人民幣1元)。

〓 素材來自《我去看世界》由sao紀錄片團隊製作。

同時他又在門口開了個修理鋪,在車棚前擺個小桌,賣當地人愛吃的膨化食品。這麼一間小小的車棚,做了三種生意。

有一輛嶄新漂亮的28大扛,意味著可能娶到漂亮的媳婦,同時載兩個妹子不在話下。

意味著孩子不用每天氣喘籲籲趕到學校,有充分的精力可以學習,能夠在天黑前到家,有時間跟夥伴們玩耍,也有時間完成作業。

自行車不僅是當地人身份的象徵,還有可能作為傳家寶傳給下一代。當地人非常愛護自己的車,常常能看到他們把車推到附近的河邊認真清洗,用牙刷刷乾淨鏈條,保養輪胎。

不過,非洲還有許多貧窮落後的農村,許多窮人尚在溫飽線上掙扎,更不用說買自行車提高生活質量了。他們發明了一種木製的自行車,只有去做比較重要的事情或是需要搬運很重的東西時,才捨得使用。

在村莊泥濘的道路上,經常能看到非洲人推著自行車,由於需要裝載的貨物實在是太多,比成年男性的身高還要高的多,兩個人費力推著自行車前行,還不能讓貨物倒下。

非洲打工人都這麼努力了,你還有什麼資格偷懶?

原標題:《國內早已淘汰的28自行車,如今是非洲富二代的身份象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早在國內淘汰的28自行車,如今是非洲富二代的身份象徵
    28大槓走紅非洲作為曾經的自行車王國,有多少人是坐在父母的自行車後坐墊上長大的,除了偶爾被夾到腳,沒什麼大毛病。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自行車不是在家裡落灰就是擺在咖啡館當文藝古董,車庫裡早就換上轎車。不過在國內早就淘汰的28大槓,在如今的非洲,不僅成了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財富的象徵。
  • 我國已經消失的28式自行車,如今在非洲竟當成了寶貝
    我國已經消失的28式自行車,如今在非洲竟當成了寶貝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對28式自行車不陌生,在30年前,28式自行車風靡全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自行車。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自行車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在非洲地區,如今他們卻把28式自行車當作寶貝一樣看待,甚至還用此發家致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社會在不停進步,一方面的體現就是交通工具的變化,古代的時候靠的是馬車、轎子。
  • 「中國神器」在非洲走紅,當地人愛不釋手,還成為「身份象徵」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尤其是運輸業的發展更加迅速,以前需要花上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到達的地方,如今也就只需要一兩天而已。也正是因為運輸業的發展,讓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各國也用自身的優勢在世界體系中取得相應的地位。
  • 被中國淘汰50年的物品:如今在非洲火了,你知道是什麼嗎?
    說到非洲,人們普遍認為非洲印象不好,但一般都是用「貧困」「骯髒」等語言來描述非洲,確實,許多非洲國家設備少,沒有良好的基礎,很難牽引整體經濟,非洲各國也受到外部的關注,許多國家進行了援助。這些東西是很多非洲人從中國購買,然後運輸到非洲進行二次交易的東西,我國這種被稱為「二八槓單車」的淘汰品,在非洲地區正在爆炸,對於這輛二八槓單車,人們的印象可能很淡薄,畢竟50年前剛爆炸,那時一家人能擁有一輛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是,現在28輛摩託車已經成為了「古董」,基本上看不到上了年紀的28輛摩託車, 更多的交通工具都以汽車、電動汽車和摩託車為中心。
  • 本是國內淘汰的東西,卻在非洲走紅,當地人疑惑「這麼好都不用」
    中國是一個經濟發展中國家,但沒有一個國家敢低估中國的消費能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毋庸置疑,但是,在所有國家中,中國人都是旅遊業的主力軍,每年都給這些國家帶來很多好處,甚至有些國家依靠中國發展旅遊業,如今,中國發展迅速,高架一棟棟豎起,各種高層建築高聳入雲,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體現
  • 歐美已經「淘汰」的東西,在中國卻成身份象徵,直言生活不能少它
    對於歐美的許多產品,中國消費者也是垂涎已久,如今終於有消費能力可以進行消費了,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不過有些東西似乎已經在歐美已經被淘汰,但是在中國卻依然是「身份象徵」。」的東西,在中國卻成身份象徵,直言生活不能少它。
  • 在中國早被淘汰的二八自行車,撐起了非洲致富夢,賺錢養家全靠它
    二八自行車是中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走紅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在人多嘈雜的城市道路上,還是在靜謐的鄉間小道上,都可以看到二八自行車的身影。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中國,它已經被很多交通工具所取代。可沒想到的是,在非洲,它是財富的象徵,是當地人民養家餬口的工具。在非洲,二八自行車的出鏡頻率非常之高,不僅能拉貨,還能載客。因為經濟落後的關係,非洲的道路大都崎嶇不平,很多靠賣水果、農作物為生的人想要運輸貨物就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 國內的二八自行車,成非洲「賺錢工具」,一次300斤,運輸很方便
    說起60年代、70年代的代步工具,大家肯定會想起自行車,尤其是二八槓自行車,在以前能夠有一輛這樣的自行車,就好像是現在擁有了奔馳、寶馬一樣,而且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會把自行車當成婚車,可是現在生活水平這麼好,二八槓自行車早已經被淘汰掉了。
  • 三塊錢一包的中國泡麵,怎麼到非洲就成了「身份的象徵」?
    說起身份的象徵,你能想到的東西有哪些?是西裝革履,手握一部向成功致敬的 8848 ?還是開著一輛賓利歐陸 GT , 馳騁秋名山?上述這些我們都已司空見慣,但你絕對想像不到,在非洲,吃泡麵才是身份的象徵。
  • 被中國「遺棄」的二八自行車,在非洲變廢為寶,當地人靠它發財了
    二八自行車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前面有一個很高的衡量,前後都能坐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二八自行車逐漸被社會淘汰,如今在大城市裡很少或者是幾乎看不見了。但是這個消失在國人記憶中的「中國製造」二八式自行車,卻承載著非洲人民的致富夢。
  • 非洲人身份的象徵,泡麵在非洲有多受歡迎?看完你就知道了
    非洲人身份的象徵,泡麵在非洲有多受歡迎?看完你就知道了我們大家都知道泡麵在我們中國那是非常常見的,基本上每個年輕人都吃過泡麵,泡麵因其味道鮮美,烹飪方便,深受現在年輕人的喜歡。但是大家知道嗎,在遙遠的非洲大陸,那裡的泡麵卻非常貴,並且深受非洲人民的歡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校長先來和大家說下非洲這個地區,雖然我們人類最早起源於非洲,但是在經過了幾百萬年的發展之後,人類的足跡就遍布了世界各地,並且各個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並且經濟飛速發展,絕大部分都遠遠超過了非洲,只有非洲目前還是處於一種比較落後的狀態。
  • 中國已「淘汰」的東西,在幾內亞卻成身份象徵,直言賺錢不能少它
    許多非洲兄弟都希望和中國合作,甚至樂於接受中國的援助。在幾內亞杜布雷卡,民眾載歌載舞,慶祝幾內亞凱樂塔水利樞紐項目正式投產。大壩意義重大,它不僅能解決幾內亞首都電力短缺問題,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還早早被幾內亞人印上了本國貨幣。而中國早已淘汰的技術成為了幾內亞的救星。幾內亞人都說中國讓是他們的救星。
  • 你嫌棄的方便麵,在非洲成為了一種輕奢品,身份的象徵
    但在非洲,方便麵的身價地位可謂是實現了180度大逆轉。有人這麼形容:在非洲要想炫富,不需要曬豪宅曬豪車,也不需要佩戴珠寶首飾、大金鍊子,只需要悠閒地吃一碗方便麵就夠了。這個形容雖說有誇張的成分在,畢竟方便麵離豪宅珠寶還是有十萬八千裡遠。但在非洲,如果能每天來一份方便麵,的確妥妥是一個中產階級以上的認證。
  • 丹麥身份象徵:自行車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高美  英國女性音樂人凱蒂曾唱過一首有關中國的英文歌曲「Nine million bicycles(九百萬輛自行車)」。那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京盛況。  如今,如此盛況只會出現在迪赫爾生活的哥本哈根市。據上個月訪華的丹麥交通部長介紹,在哥本哈根,自行車比居民多。哥本哈根有52萬市民,自行車卻有56萬輛。
  • 在中國「淘汰」的交通工具,在非用處大,非洲人:有一輛就很好啦
    如果說到非洲,那也是人們嚮往的地方,雖然非常貧窮落後,但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是尋找歷史最好的地方,中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對非洲進行了援助,不僅在這裡設立了工廠,還幫助了鐵路的建設,最重要的是捐贈物資和金錢,但是,在非洲的時候,能看到很多中國六十年代的生活用品,是老式的自行車,接下來一起來看吧。
  • 代表一種身份的象徵
    現如今,中國的社會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科技日新月異,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很多人就會嚮往更高的追求,出行旅遊成為中國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選擇出行,必定牽扯到交通工具,各式各樣交通工具的普羅,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以前的自行車和摩託車了。
  • 非洲國家蒲隆地的自行車騎手
    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是關於非洲國家蒲隆地自行車騎手的,我從中獲得了對非洲的另一個角度的認知——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不知作為人類起源的大陸,非洲為什麼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原始狀態,受到的現代工業和現代經濟影響很小,至少不像其他大陸在較短時間內翻天覆地的變化。
  • 實拍用自行車賺錢的非洲人,貨物堆積如山!驢友:滿滿的心酸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很長一段時間裡自行車和摩託車都是我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僅僅如此,它們還充當著運輸的作用。記得小時候,我還與父親騎著自行車,拉著農作物走上十幾公裡到縣城去賣。如今時隔幾十年,中國早已進入了汽車時代。
  • 中國「遺棄」的二八自行車,在非洲變廢為寶,當地人靠它發財了
    二八自行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有一根很高的橫梁,前後都能坐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街道上很少能看到二八大槓的身影了。可沒想到的是,這個消失在國人記憶中的「中國製造」二八式自行車在,卻承載著非洲人民的致富夢。
  • 它被我國淘汰,在非洲卻意外走紅,非洲人滿臉問號:你們為啥不用
    可能這種東西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個高科技的時代了,這些東西早已不再被人使用。但在當年正是這樣一個衛星鍋,給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利用原始天線來接收節目的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衝擊。不誇張來說,一夜過去,我國農村的大部分家庭全都換上了衛星鍋,畢竟這樣一種好東西實在是太難得了,大大豐富了廣大農村人的業餘生活。只不過現在在農村已經看不到衛星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