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洛陽真國色

2020-10-02 國家地理中文網

應天門的三出闕

見證夏商兩周文明伊始;

經歷漢唐帝國盛世繁華;

目睹魏晉文章絕代風姿;

105位帝王在此指點江山;

13個正統王朝定都於此。

而上面這些描述所說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神都」洛陽,

曾經地球上最好的城市。

撰文、攝影:王煜文(為你舞步)

龍門石窟奉先寺

十三朝古都、牡丹花都、河圖洛書、

絲綢之路、龍門石窟、白馬寺……

三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

五個國家5A級景區……

每一張城市的「名片」都分量十足,

讓人難以取捨。

洛陽雞冠洞

甚至於洛陽民間,

對於洛陽應該宣傳哪個朝代,

都能成為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周公說:

「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焉」;

漢高祖劉邦說:

「吾行天下久矣,唯見洛陽」;

北魏孝文帝說:

「崤函帝宅,河洛王裡」;

唐高宗李治說:

「來王之邑,宅帝之鄉」;

北宋司馬光說: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博物館

傍晚時分的洛陽博物館

在洛陽,

你能領會到中國歷史的縮影。

而縮影中的縮影,

就是洛陽博物館。

曾經,有兩位遊客在館中打著電話:

「你在哪呢?啊?你還在西周?

我已經到漢了,那一會在唐見吧。」

洛陽偃師二里頭出土的夏代文物—乳釘紋銅爵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年間,

歷經400餘年建造,

造像十萬餘尊。

其最為舉世聞名的,

盧舍那大佛

神秘的微笑跨越千年時空。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其「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龍門石窟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民間傳說,

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經查,

確有一篇《大盧舍那佛龕記》載:

「實賴我皇,圖茲麗質。」

龍門西山夜景

白馬寺

在洛陽,

你能看到中國的第一座官辦寺廟。

相傳公元64年,

漢明帝夢到一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

他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

大臣稱「西方有神,稱為佛」。

漢明帝聽罷,

遣蔡愔等人開始「西天取經」;

返程時買了兩匹白馬,

馱佛經四十二章和釋迦牟尼佛像回到洛陽。

公元68年,

東漢首都洛陽始建中國首座官辦寺院,

為紀念白馬馱經,

取名「白馬寺」。

白馬寺門前

「明月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日涼如秋。」,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筆下的白馬寺,它巍然屹立在邙山腳下近兩千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古剎,也是中國佛教發源地。

洛邑古城

要說古都煙火味最濃的地方,

就要數老城西大街和洛邑古城了。

即便不是節假日,

西大街依然熙熙攘攘。

人群中既有來自全世界的遊客,

也有在這裡生活一輩子的老人。

洛陽老城西大街夜景

洛陽老城區的洛邑古城被譽為「中原渡口」。這裡大規模興建古建築,力求把老城幾千年的古風還原出來。「洛邑」是洛陽古時的舊稱,洛邑古城以文峰塔為中心,匯集唐、宋、元、明、清、民國各時期建築風格為建設主基調,發展和繼承洛邑古城原有的文化景觀和人文氣息,一步一景,人文氣息濃厚。

「神都」

長安和洛陽都曾是唐朝首都。618-684年、705-904年首都為長安;684-705、904-907首都為洛陽。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而洛陽自唐朝也有了「神都」名號,意為「神州大地之都」。

世界文化遺產——定鼎門遺址

而時至今日,

神都最令歷史迷們印象深刻的,

或許要數隋唐洛陽城宮城——

紫薇宮。

從上到下,

每一處建築都堪稱一處奇蹟。

站在紫薇宮的城門應天門前仰望,

氣吞山河的氣勢,

仿佛一座瑰麗高山;

雙向三出闕的闕樓,

大唐盛遺風頓然眼前。

(※闕:闕是古代中國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之一,是天下獨尊的標誌性建築)

有「隋唐第一門」、「天下第一門」之稱的紫薇宮應天門,前置有雙向三出闕。

神都城的明堂又稱「萬象神宮」,

是唐朝時期皇宮正殿,

文武百官上朝之地,

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單體木構建築。

李白路過時,難抑心中之驚嘆,

他在《明堂賦》中連連稱讚:

盛矣,美矣!

皇哉,唐哉!

紫薇宮明堂天堂。現今我們看到的神都遺址是在遺址上方建一座仿古外觀保護罩,可惜由於遺址跨度過大,如今的明堂天堂尺寸遠遠小於古代尺寸。

據《通典》記載,

明堂旁邊的明堂天堂高5層,

3層便可俯瞰明堂。

修築這樣的通天高樓,

即使是在大唐盛世,

依然入不敷出。

據《資治通鑑》記載:

天堂修建時,

「日役萬人,採木江嶺,數年之間,

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

天堂(唐洛陽紫微城內佛堂)

「牡丹的故土」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國色天香,

一朵花,一座城,

在歷史長河中,

洛陽與牡丹結下了不解之緣。

洛陽牡丹

早在周代的《詩經》中,

牡丹便作為愛情信物出現;

東晉時期的《洛神賦圖》中,

牡丹首次作為繪畫作品出現;

直到1992年

張家勳在洛陽嵩縣楊山考察,

發現牡丹「鳳丹」的原種

——楊山牡丹,

之後通過科學印證北宋歐陽修的說法: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隋朝之前,

人們沒有批量栽培牡丹的概念,

直到隋煬帝引牡丹入西苑,

從此洛陽園林的第一朵春蕾綻放。

南宋王應麟《海山記》記載:「隋帝闢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縣)進二十箱牡丹,有赤頁紅、革呈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鳳矯等名貴品種。」這是說隋煬帝為洛陽引進多個品種的牡丹,全部進入西苑。

自此,

牡丹便綻放出芳華異彩,

可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洛陽牡丹

古今輝映

九洲池嵌在現代化都市之間

雖然,「洛陽曾是世界最好的城市」,

但如果你對洛陽印象只是「古都」

那就大錯特錯了。

洛陽,

作為中西部唯一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

GDP已經超過5000億。

城市中古今輝映,

高架立交遍布,

高樓處處林立。

洛陽開元湖商務區

龍門石窟、白雲山、老君山

龍潭大峽谷、雞冠洞,

自然風光更是數不勝數。

洛陽龍潭大峽谷

洛陽老君山,西周時「守藏室史」李耳(老子)到此歸隱修煉,並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因此景室山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

盛世文明凝聚於西安,

而亂世文明則凝聚於洛陽。

5000多年文明史、

4000年的建城史、

1500多年的建都史,

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關羽依然「頭枕洛陽」,

白馬寺人群熙熙攘攘。

千年雲捲雲散之後,

古時候那座波詭雲譎的「神都」,

終於在這個時代,

吐露了最恬然的一面。

《華夏地理》經典合輯

盡情選購

相關焦點

  • 河南:洛陽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中國園林網3月19日消息: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司馬光的《洛陽看花》道盡了洛陽春天的風情。每年到了春天,洛陽便進入了「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時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不僅洛陽人為了牡丹之美如痴如醉,所有愛美、愛花的人也都為了這國色天香的「花中之王」而心潮澎湃。據說,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武則天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齊放,惟有牡丹不開。武則天大怒,將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則天,便又下令燒死牡丹。
  • 唯有牡丹真國色,最美的牡丹花,正靜靜開放在詩中
    因武則天的一次「性情使然」,牡丹被移於洛陽,從此以後我國洛陽便成了牡丹之都。古來有不少詩人為牡丹傾心留墨,如唐代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宋代邵雍《洛陽春吟》: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牡丹花發酒增價,夜半遊人猶未歸;……還有很多詩句,都寫盡了牡丹別樣的動人風姿。
  • 咱們洛陽上國家地理雜誌了,唯有洛陽真國色
    在洛陽,你能領會到中國歷史的縮影。618-684年、705-904年首都為長安;684-705、904-907首都為洛陽。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而洛陽自唐朝也有了「神都」名號,意為「神州大地之都」。
  • 寫花朵最精彩唐詩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下一句是什麼?
    每當春天來臨,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的牡丹之城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那麼寫牡丹花最精彩的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下一句是什麼?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唐詩就是劉禹錫的《賞牡丹》,是劉禹錫最為著名的詠物詩。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暮春時節,群芳搖謝。百花爭豔的陣容將要告一段落。杜工部有詩句叫「看花兒隨節序,不敢強為容。」意思就是賞花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欣賞,不能以人的意志令花兒勉為其難地開放。牡丹花以洛陽牡丹為最有名,人們常說「洛陽牡丹甲天下」,因此牡丹花也叫洛陽花。又因為牡丹花花色豔麗無比,大氣堂皇,花期又較長,富態雍貴,因此也叫富貴花。歷來吟詠牡丹的詩詞體例良多。中唐白樂天寫有著名樂府長詩《牡丹芳》,把牡丹的豔姿寫得令人一讀即對它如痴如醉:「……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
  • 讀詩|雲賞花1:唯有牡丹真國色
    武后大怒,便下令剷除長安的牡丹,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豔,錦繡成堆。這更氣壞了武后,下令用火燒死牡丹,不料,牡丹經火一燒,反而開的更是紅若煙雲、亭亭玉立,十分壯觀。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於是牡丹從此在洛陽紮下根來,並逐漸繁盛。
  • 十首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詩詞君:牡丹是中國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了傷時憂國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傳布人口的佳作。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 唯有牡丹真國色:10首最經典的牡丹花詩詞
    到了宋朝,關於牡丹的栽培技術和文化價值更加豐富,歐陽修曾寫《洛陽牡丹記》,比較系統地記錄了當時牡丹的種類和起源。明清時期,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牡丹譜》,使得牡丹文化更加完整。牡丹開於暮春初夏時節,此時已百花開盡,使得牡丹更加突出。由於牡丹的崇高地位,關於牡丹的詩詞特別的豐富,也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語句。
  • 「唯有牡丹真國色」五首描寫牡丹的古詩(建議收藏)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話: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嫵媚,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卻缺少熱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三、《洛陽春吟》 宋·邵雍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白話:洛陽人看慣了奇花異草,從不把桃花李花當作花來看。必須到了牡丹花盛開時候,全城才開始歡樂無窮,沉醉在牡丹花香中。
  • 唯有牡丹真國色——春遊牡丹園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惜牡丹二首唐 白居易一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佔斷春光,豈止長安與洛陽。嫣然一笑渾無奈,觸怒女皇。誰是花王,邂逅方知國色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3牡丹[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 劉禹錫2. 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唐] 徐凝3.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佔芳名道牡丹。[唐] 白居易4.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唐] 白居易5. 花房膩似紅蓮朵,豔色鮮如紫牡丹。
  • 著名牡丹畫家趙繼白作品賞析,唯有牡丹真國色!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多年以來,趙繼白深厚的藝術功底以及發自內心對牡丹的痴愛,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他憑著對藝術的熱愛與敬仰,不斷探索創新,使牡丹的姿態與靈魂達到完美契合,只要提筆,色澤豔麗,玉笑珠香,華貴絕倫的牡丹就躍然紙上。
  •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沙澧
    「皎如白雪不染塵」、「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詩人讚賞牡丹的詩句層出不窮。這兩天,在漯河網紅打卡地——牡丹江路大橋附近,有這樣一個牡丹園,那裡的牡丹花開正豔,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賞花遊玩。這個牡丹園的地址就在牡丹江路大橋東南角沙澧公園的河堤上,公園的名字叫弘正園,如果這幾天朋友們有時間,可以去那裡看一看。
  • 10首關於牡丹的古詩,帶你領略牡丹真國色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是中國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了傷時憂國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傳布人口的佳作。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 唯有此花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大家知道是什麼花嗎?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她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 洛陽的厚重歷史文化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從夏朝到唐朝,千年的歷史積澱,凝成了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說明了洛陽為夏朝的都城,證明了洛陽自古就是中原之中心。遺址不僅出土了各種精美的文物,同時還出土了一條玉龍。
  • 洛陽牡丹記
    但由於更適於中原一帶的水土氣候,到了南北朝開始在洛陽一帶興起並在唐宋之間達到鼎盛。牡丹以洛陽而出名,源自一個關於武則天的傳說,說是冬天一紙詔書下令百花一夜之間開放,唯有牡丹不開,因此把牡丹貶出長安,移植東都洛陽。明清以來牡丹在菏澤大面積種植興盛,解放後最早菏澤辦牡丹花會,但洛陽牡丹名聲更大一些,所謂洛陽牡丹甲天下便捲土重來。
  • 洛陽牡丹開,不愧是花王,美到心醉,與君共賞!
    洛陽的四月,牡丹開傾城。一城,因一物而美麗。四月,牡丹傾城,春風十裡不如你!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城丨洛陽問道洛陽花正好,家家戶戶聞春風。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洛陽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華文化的讀本。聖賢雲集,人文薈萃。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談王雪濤筆下出神入化的牡丹
    牡丹有很多名貴的品種,據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的記載就已在二十多種,如姚黃、豆綠、趙粉、魏紫、二喬、牡丹紅等;《西陽雜俎》記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香氣襲人」;《劇談錄》中:「慈恩寺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五六百朵,繁豔芬馥、絕少倫比。」
  • 《經典洛陽》帶您雲賞牡丹_新聞中心_洛陽網
    在《經典洛陽》第四卷「牡丹專題」中,共有《洛陽牡丹看源頭》《洛陽地脈花最宜》《洛陽士庶皆好花》《天下名園重洛陽》《牡丹相約魅力洛陽》《贊葛巾玉板嘆曠女凡夫》《姚黃和魏紫的故事》等15篇有關牡丹的文章。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代洛陽籍詩人劉禹錫說的京城是洛陽,他說的國色乃大唐帝國最美的顏色。在《洛陽牡丹看源頭》中,作者徐曉帆說:「豈止是大唐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