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勝利後,廣大農民強烈要求獲得土地。為此,中共中央於1946年5月4日發布指示,將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1947年又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總路線。沂蒙解放區廣大農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立即行動起來,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土地改革運動抗日
沂水縣僅用3個月就基本上完成了全縣的土地改革;平邑縣2萬多貧僱農從地主手裡奪回了1.2萬畝土地。通過土地改革,沂蒙解放區的貧苦農民擺脫了封建地主的剝削,並在政治上真正翻身做了主人,他們的生產沂蒙農民在土地改革中喜獲土地積極性和革命熱情被大大調動起來,進一步掀起了參軍、支前的新高潮,有力地推動了人民解放戰爭的迅猛發展。適應革命鬥爭形勢的發展,1946年12月24日,莒南縣金溝官莊建立了山東省第一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支。
土地改革運動使解放區廣大農民的支前熱情進一步高漲。沂南縣銅井村的翻身農民一聽說交軍糧支援前線,不僅在兩天之內就如數湊齊,而且還主動多交了17000多斤糧食和120多雙軍鞋。截止到1948年9月,水縣參加解放軍上前線的人數竟佔了全縣卓總數的一半。
王洪九匪幫的覆滅和沂蒙全境解放沂蒙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使被推翻的地主階級極為仇視。1947年春,當華東解放軍主力北撤之後,大惡霸王洪九等逃亡在外的地主組織「還鄉團」捲土重來,他們對翻身農民和土改果實進行瘋狂的反攻倒算。一時間,風血雨籠置了沂蒙淪陷區。
地主還鄉團對廣大革命幹部和群眾進行了窮兇極惡的報復和屠殺。在城,外被團活埋的群眾就多達1400餘人;在蒙陰,還鄉團在短短20天之內,就殘殺了當地群眾1000多人;在費縣,還鄉團匪徒一次就將200多名革命幹部和群眾活埋在個地裡。臨沂頭號大惡霸、還鄉團頭子王洪九在1947年一年多的時間裡,殺害共產黨員南金溝官莊團支部和群眾達7000多人。
1947年7月初,華東人民解放軍兵分數路,向盤踞在沂蒙山區的國民黨反動軍隊發起了攻擊。其中,華東人民解放軍第4縱隊在司令員陶勇的率領下,經過7天7夜激戰,一舉解放費縣城,消滅了國民黨守軍5000多人。接著,解放軍又乘勝南進,相繼解放了蒼山境內的卞莊、向城和蘭陵鎮等。11月,臨沂地方武裝力量向湯頭、白塔、太平、相公等地的還鄉團發起攻勢,殲敵1500多人。12月,濱海專署發布了《為捉拿土頑匪首王洪九告》。又經過半年多的戰鬥,沂蒙山區各地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地主武裝被基本消滅,僅剩下臨沂、郯城兩座孤城。1948年10月9日,驚慌失措的王洪九攜帶全部人馬連夜逃到郯城。歷盡劫難的臨沂城,再次獲得解放。
1948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司令部移駐臨沂城,開始部署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為了打開主力部隊南進的通解放軍圍殲盤踞郊城的王洪九匪幫道,保證支前大軍的順利行動,11月7日凌晨,解放軍魯中南縱隊以5個團的兵力,在郊城人民的配合下,向頑守在郯城的王洪九殘部國民黨山東省保安一旅發起進攻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激戰,解放軍終於攻克了城防堅固的郯城。除王洪九率少數殘匪漏網之外,其餘2000多名守敵全部被殲滅。在魯南橫行一時的王洪九匪幫宣告覆滅了。
郯城的解放,標誌著國民黨在沂蒙地區統治的最後結束。從此,沂蒙山區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王洪九原名王士範,臨沂沙溝崖村人,是當地勢力最大的惡霸地主。1945年9月,八路軍解放臨沂城,王洪九隻身潛逃到泰安、濟南等地。1946年8月,他在徐州網羅逃亡的地主、惡霸,組織了還鄉團武裝。第二年春,隨國民黨軍隊北犯,重新佔據臨沂,自任國民黨魯南綏靖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對魯南土地改革果實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他一回到沙溝崖老家,便將這個村的7名共產黨員全部殺害。黨支部書記陳玉增被捕後,幾個匪徒用刺輪流向他的四肢一連扎了幾十刀,血流遍地。但是,陳玉增寧死不屈,連連高呼:「土地還家,合理合法!」喪心病狂的匪徒們又把他扔進滾沸的石灰池內,活活折磨而死。
1948年11月,王洪九從城潛逃後,四處流竄,最後逃到了臺灣。1979年4月,他在臺北病死。
淮海戰場上的沂蒙人民1948年底到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發動了震撼中外的淮海戰役。在淮海戰役的65個日日夜夜裡,沂蒙人民對革命赤膽忠心、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充分展現出來。當時,人口不足500萬的蒙山區,出動民工170多萬人,小車11萬輛,將2.8億斤糧食、90萬斤食油、72萬斤鹽、86萬斤豬肉和100餘萬雙軍鞋、數十萬斤馬草等物資送去前線。為此,陳毅曾無限激動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地處海戰前線的人民寧願自己煮野菜、吃樹皮,把一碗一顆節省下來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送住前線。該縣三區的青年民兵榮祥,在糧途中吃光了自帶的地瓜葉窩頭,就靠啃鹹菜、喝自水充,兒度昏倒在途中。當他醒來後,面對著手推車上的幾百糧食卻沒有吃一口,而是又啃幾口鹹菜,喝幾口白水,推起小車繼續上路華東支前英雄高啟文率領的一個平邑運輸連在過500多米寬的廟子河時,為保證糧食不受損失,民工們毅然脫去衣服拾著幾百重的糧車,涉過刺骨的冰水。
縣擔架一團在前戰役中的沂蒙人民支前小車隊線轉運傷員時,曾連續7晝夜沒有休息。全有1200人沒有棉褲,半數以上的民工沒有棉鞋,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忍飢耐寒,按時完成任務其中,共產黨員來正章的腿因瘡感染,腫得很粗,但他拄著拐擔架,每夜同樣行40多公裡,被譽為「鋼鐵擔架隊員」
折蒙人民組成的擔架隊開赴海前線
沂南勞動模果所帶領的擔架團,被授予「華東第一模範擔架團」的光榮稱號。沂水一個民兵從淮海前線向後方押送虜2160多名,圓滿完成任務,人人立功在後方,廣大婦女也在夜以繼日地推米磨麵、做軍鞋,為支援前線忘我勞動。臨沭具的10萬名婦女在短時間內就加工糧食180多萬公斤,做軍鞋23000多雙。蒙陰縣李家樓村的婦女小組,兩天之內就碾出了2500多斤小米。迎接共和國的黎明。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直搗蔣家王朝南京。在迅猛發展的革命形勢下,已經獲得解放的沂蒙人民一面積極發展生產,戰勝春荒,一面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在短短三四個月內,籌集450多萬公斤糧食和100多萬雙軍鞋,支援前線;同時,他們還組織了幾千人的遠徵擔架隊和運輸隊,抽調了2400多名幹部隨軍南下,到達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為解放全中國和建設南方新解放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49年3月17日夜,10多名國民覺特突然門而入,秦鴻鈞夫婦被捕。面對人的嚴刑拷打,秦鴻釣寧死不屈,5月7日被殘殺害,時年38歲。全國解放後,文藝工作者以鴻婦的事跡為原型之一,塑造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英雄人物李俠的光輝形象。
在北京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裡,展覽著著名戰鬥英雄林茂成的跡。林茂成(1924~1949年)是沂水縣桃花坪人。1938年,年僅14歲的林茂成便參加了八路軍。第二年,在對慣匪劉黑七部的戰鬥中,他用兩顆手榴彈俘虜了50多名匪兵,繳獲了一挺重機槍榮立特等功。1943年他又榮獲「山東乙等戰鬥英雄」稱號林茂成先後參加戰鬥80多次,負傷12次。當戰士時,他一人就打死敵人110多名、200多名,繳獲輕重機槍6挺、步槍120多枝、子彈萬餘發、迫擊炮2門,這些武器足可以裝備1個連。他擔任指揮員後,帶領戰士們所繳獲的武器可以裝備1個團。他曾先後榮獲「華東特等戰鬥英雄」、「人民英雄」等稱號,並榮獲一級人民英雄勳章3枚、特等功獎章和一等功勳獎章各一枚,他帶領的連隊被命名為「人民英雄連」1947年8月,他被選為中國解放區青年代表出席了在布拉格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民主青年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受到史達林的接見
1949年8月18日,在解放舟山群島大榭島戰鬥中,擔任「溶管」管長的林茂成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當時,他才25歲林茂成犧牲後,陳毅親筆籤發了人民解放軍第3野戰軍司令部的訃告,對林茂成短暫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稱讚他「堪為全軍榜樣」。在他的家鄉沂水縣,人民群眾含淚讚頌道:青山綠水桃花坪,沂蒙山下出英雄。
人民英雄人民愛,流芳千古成美名
1949年4月中旬,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莒南縣金溝官莊團支部書記紀丕福、臨沭縣岌山區武裝女幹事侍振玉和沂南縣的「孩子詩人」苗得雨等光榮出席了大會,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等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侍振玉還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並被授予「女民兵戰鬥英雄」稱號,為沂蒙人民增添了光彩。
同年6月,魯中區勞動英雄、沂南縣前交良村的共產黨員朱富勝作為農民代表,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9月下旬,他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了新政協的第一次全體會議。
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沂蒙精神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立場堅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親手升起了愛黨愛軍,第一面五星紅旗。為革命無私奉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前僕後繼的沂蒙人民,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