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月亮
來源:李月亮(ID:bymooneye)
心至苦,事至盛。
9月10號,《新聞聯播》迎來了一個新的小哥哥。
49歲的潘濤第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中,和海霞搭班,完成了首秀。
潘濤之前是央視《晚間新聞》的主播,已經有30年的播音經驗了。
央視播音部主任康輝用8個字評價他:「非常成熟,非常優秀。」
不過,雖然實力槓槓的,但潘濤乍一坐上《新聞聯播》的主播臺,還是肉眼可見地緊張了。
他聲音有些高亢,兩隻手也握得很緊。
於是最愛看新鮮事的網友們開始熱議了:
「看到緊張的小手了,看得我手心也冒汗了哈哈哈。」「小哥哥實力演繹什麼叫『亢奮與緊張同線輸出』。」「別緊張,咱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緊張但不慌張,這得是經過大量訓練和多年實踐才能達到的境界啊。」
全國人民的吃瓜熱情,迅速把潘濤推上了熱搜。
潘濤下了播,也發現自己上了熱搜。
他有點吃驚:「我自己從來沒有想到,會到(熱搜)那個位置上去。 」
那麼,第一次主持《新聞聯播》有啥感受呢?
他坦言:「緊張啊。迎接這樣一個挑戰,誰會不緊張? 」
同意同意。
這也就是久經沙場的「老江湖」,換一般人,估計早昏過去了。
而且,潘濤雖然緊張,但還是穩住了場面,順利完成了第一次亮相。
播完,他如釋重負,很快回看了一遍節目,並大方展開了自我批評:「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我的轉場顯得有點僵硬,以後應該更從容、大氣一點。」
其實,潘濤在來央視之前,就已經是東方衛視的當家主持了。
徵戰過很多節目,拿過無數獎,本來小日子過得很美的。
但2016年,央視拋來橄欖枝,請他去主持《晚間新聞》。
他沒有猶豫,果斷離開舒適區,以45歲「高齡」加入央視,做了一枚「資深新人」。
因為去央視,是他從小就有的一個夢。
他極認真地對待這個夢。
正式播出時,晚上10點的節目,他下午2點就開始備稿、化妝、錄音(一般節目要求提前三小時到崗)。
播出完成,潘濤還會反反覆覆和團隊溝通,總結可以改進的地方。
因為格外努力,他在短短四年內,就喜提《新聞聯播》,實現了一個新聞主播的終極夢想。
要知道,海霞、康輝可都是在央視幹了十幾年,才坐到這裡的。
其實央視有規定,《新聞聯播》主播 52 歲以後就不能再出鏡了,要轉去做幕後工作。
之前我們熟悉的「國臉」李修平、李瑞英、王寧,就都是在52歲之後,離開了主播臺。
而潘濤今年已經49歲了,如果央視規定不變,他的《新聞聯播》主播生涯可能只有3年。
但他依然拼盡全力,站了上去。
所以,潘濤小哥哥雖然首秀緊張了點,但背後的故事是很勵志的。
緊張,其實是央視主持人的常態。
34歲的李思思,已經主持過七次春晚了。
曾經北大的校花學霸,現在央視的當家花旦,她的人生在人們心裡是幾近完美的。
不過你聽聽她講自己第一次上春晚的經歷,可能就有另一番感慨了。
開場前,她一遍遍跟嘉賓對詞,對得人家都煩了。
費翔媽媽說:「行啦丫頭,別對了,我都倒背如流啦!」
結果,雖然準備無比充分,李思思還是開場就忘了詞。
說完第一句之後,她大腦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說啥了,還好想起了最後一句話,讓撒貝寧接上了。
當時她嚇得渾身肌肉緊繃,手心直冒冷汗。
她說,整場晚會她一直在抖,採訪嘉賓時,鏡頭拉得很近,她怕被看出來自己手抖得那麼厲害,不得不用兩隻手去握話筒。
董卿還奇怪,說「你怎麼兩個手都上去了呢,平時也不這樣啊」。
她說,你不知道啊,當時我抖得不行了。
看來這當家花旦也不是好當的,巨大的光環背後,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壓力。
不過和潘濤一樣,李思思也是「迎難而上」型的人。
不管面對多大的挑戰,只要有「向上一步」的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成功者,多是如此。
在「舒服地留在原地」和「艱難地向上一步」之間,他們永遠會選擇「向上」。
熬過了最初的痛苦和艱難,就會迎來人生的美好新階段。
曾國藩說:「心至苦,事至盛。」
一個人想要有大進步、大發展,大多都要經歷一場大苦。
沒有人,可以輕輕鬆鬆登頂。
我有一個同事姐姐,就是這種人。
她是個懶人,特別懶。吃完飯就想躺著,能打車就不走。
我倆去逛街,她逛不到半小時就喊累,見著沙發就得坐一會。
我們那時工作很辛苦,經常加班到半夜,身心俱疲。
她常常累到崩潰,躺在宿舍床上嗷嗷叫:「這是什麼鬼日子啊!好想回家躺著啊!」
但第二天,她還是會跟著鬧鐘早早起床,一邊哀嘆著「累死了」,一邊披掛整齊,去擠公交,去郊區採訪,去看成堆的資料,去全力完成一篇好稿子。
不管內心多麼抗拒,她還是會頑強地把正事做好,一路努力向上。
不該犯懶的地方,她絕不偷懶。
有一次我們開全體員工大會,需要找個記者代表發言。她表現一貫不錯,又伶牙俐齒,就被選中了。
當然,如果她不願意,也有拒絕的餘地。
她收到通知,當時就崩潰了。本能地想拒絕,但理智又逼迫她去接受。
那天她在宿舍來來回回走了幾十圈,說了幾十回「不行不行,姐堅決不幹」。
但她最後還是慫巴巴地回復領導:「好的主任,我一定做好。」
之後準備得多麼痛苦就別提了。
好在,那次發言她確實做得精彩,讓很多領導都記住了她,包括她特別想去的一個部門的主任。
果然沒出半年,她就轉過去了。聽說她現在是一家媒體的高管了。
我一直覺得,她的人生一定不會太差。因為她雖然懶,但她拎得清,關鍵時刻能逼著自己頂上去。
其實人都是懶的,誰不想在安樂窩裡舒舒服服地躺著?
誰願意苦苦哈哈地奔波,絞盡腦汁地學習,緊張兮兮地站在臺上「挑戰自我」?
但是,人活著,還真就偷不得懶。
你想活得好,還就得逼著自己去受苦。
該吃的苦不吃,未來就會有更大的苦等著。
前幾天有個讀者給我截圖,是她高中同學群的一個女生在罵街。
那個女生在一個首飾店打工,那天遲到了,被老闆扣了37塊錢工資。
她氣壞了,在群裡罵得特別難聽,要去找老闆拼命。
讀者說,這個女生曾經是他們的班花,特別好看特別優秀,只是後來貪玩不好好學習,畢業時沒考上大學。
她本來應該復讀的,但親戚在工廠給她找了個活,很輕鬆,收入也還可以。
她覺得復讀太苦,就去了廠子打工。
結果過了十幾年,還是在打工,平時在群裡說話,三句不離錢。
讀者覺得很幻滅,說:
「她當年那麼優秀,心氣那麼高,本可以過得很好的,結果卻到了要為三五十塊錢去拼命的地步。如果她當時去復讀,哪怕考個最差的大學,也肯定比現在好得多吧。」
是啊,人生最關鍵的,有時就是那麼一步兩步的選擇。
選對了,就上去了;錯了,就掉下來了。
而那個正確的選擇,往往是更苦的,是我們不想選的。
下坡路往往舒服順滑,上坡路永遠需要艱苦跋涉。
所以有時候,當挑戰擺在眼前,我們真的要狠狠心,逼著自己,走那條更辛苦的向上的路。
要知難而進,而不是畏難而退。
因為向上的路眼下雖難,但你會越走越容易;向下的路此刻很舒服,卻會讓你越來越艱難。
你此刻拒絕承受生活的艱難,那些艱難將來就會換個形式撲過來,壓死你。
這個世界,像一座山,漫山遍野都是果子。山底的小,山頂的大。
我們每個人,最初都在山底。
往上走很辛苦,所以多數人會一直留在山底,吃那些小果子。
而有些人則努努力,爬到了山腰,吃到了大一些的。
只有少數人,會咬緊牙關,一直堅持往上走。
剛開始確實很苦,但越到上面,人越少,競爭越小,風景越好。
最後,他們抵達山頂,坐擁最美風光,獨享最甜果實。
而那些留在山底的人,卻不得不擠在人群裡,拼命搶幾個小果子,艱難餬口。
為什麼董卿李思思能站在萬眾之巔,被仰慕,被讚嘆,而那個同樣漂亮又優秀的女生卻要為三五十塊錢跟老闆拼命?
有天賦和機遇的原因,更有選擇和努力的差別。
你要偷懶,就得不到人家的光鮮;你要舒服,就別想要人家的成就;你畏縮不前,就別怨老天最後虧待你。
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連著一個選擇,一場戰役連著一場戰役。
打贏一場,你就向上一步。
如果每一場仗,你都勇敢地去打了,都努力地打贏了,你就一定會慢慢地站上自己人生的頂峰。
也一定會欣喜地發現,原來,山頂這麼好。
點個「在看」,走向上的路,不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