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許多不同的目的,一是為解渴而喝茶,二是為保健而喝茶,三是為應酬而喝茶,四是為買賣茶而喝茶,五是為制茶而喝茶,六是為品茗而喝茶。前三種呢,都是帶著目的去喝茶,只要達到目的,也不會太在意茶葉的好壞,茶湯的味道與口感。後三種的目的性呢就與茶相關了,總得是懂茶才會喝茶,特別是最後一種「為品茗而喝茶」。我們品茶的時候都是處在心靜的狀態,只有將自己的心慢慢的靜下來,才能有此心境,慢慢品茶,研究它的前世今生。
一杯茶入口,讓它在自己唇舌之間停留,細細品味茶的出身,茶的經歷,以及自己的心境。我們既然想要知道這杯茶的前世今生,就得知道茶樹品種是什麼?生長在那個地方?製作中步驟有哪些?儲存方式是什麼?要如何衝泡?這些我們都要從茶湯的色、香、味中去尋找。
一、茶湯的顏色:
茶湯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有三大類。分別是色相、明度、彩度這個三方面。
色相是指通過顏色來看茶葉的種類,茶湯的顏色主要來時分紅色跟綠色,至於顏色的深淺就要跟茶葉製作過程中發酵時間有關了。發酵的時間越短,茶湯顏色越綠,好比我們平常喝的綠茶,就是沒有經過發酵的。發酵的時間越久,湯色的顏色越偏紅,其中有黃綠色、金黃色、橘紅色等多種顏色的變化,前面我們有篇文章講過茶的品種,裡面分別講述了不同的茶葉茶湯呈現出的顏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擊頭像查看另一篇文章。
明度,顧名思義就是指茶湯的明暗度,這個呢要跟茶葉的熔火程度有關聯。不怎麼熔火的茶葉,茶湯的顏色就是清亮的,而在製作過程中溶過火,溶火程度越重,茶湯的顏色也就越來越深。
彩度,是指茶湯的飽和度。茶湯越稠,飽和度就越高。茶湯越清,他的飽和度就越低。茶湯的稠度又跟茶葉的可溶度有關,有些茶葉品種帶著一些粉末。
二、茶湯的香氣:
茶湯的香氣同樣分三類:香氣的種類、香氣的頻率、香氣的強弱。
香氣的種類跟茶葉的製作有關,經過發酵的茶聞著會有花香的味道,重發酵的茶聞著有果香的味道。像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葉,我們聞到的就是清雅的葉子香,經過烘焙後的茶葉,有種令人覺察到的溫暖的熟香。這樣我們通過茶香就能分別出茶葉的製作過程。
香氣的頻率並不是指風吹過來的的味道,而是通過香氣來分辨風格。輕揉捻過得茶的茶香屬於清香,宜揮發氣味。重揉捻過的茶葉的茶香比較醇厚,像是存放許久的陳酒,由揉捻散發出的香氣又被層層揉捻到茶葉中。
香氣的強弱就跟茶葉的好壞有關了,好的茶葉氣味芬香撲鼻,差的茶葉味道上總是有些欠缺。有些茶葉是因為存放的時間過久,有些是本身茶葉的質量就不好,或者製作方式等各個方面有些欠缺,導致香氣上不是那麼的濃烈。
三、茶湯的滋味:
茶湯的滋味其實就是茶湯的口感,除了茶葉的可溶物的多少,還有我們泡茶是放的茶葉的多少。像我家裡人就很喜歡喝濃茶,他們覺得好喝,有味道。但如果我不小心喝到他們泡的濃茶,我就覺得很苦,很難喝,這個也跟個人口味多少有點關係。真正的茶藝,茶葉的多少,泡茶的水的質量都是有講究的。
通過這三種辦法我相信各位在跟朋友喝茶的時候已經有了引以為傲的談資,可以跟他們炫耀一番。後面我會繼續給大家介紹茶文化,如果喜歡請關注我,記得在評論區跟我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