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正確了解茶文化嘛?老茶客全析科普品茶三大步驟,教你品茗

2020-12-24 曉茗說茶

喝茶有許多不同的目的,一是為解渴而喝茶,二是為保健而喝茶,三是為應酬而喝茶,四是為買賣茶而喝茶,五是為制茶而喝茶,六是為品茗而喝茶。前三種呢,都是帶著目的去喝茶,只要達到目的,也不會太在意茶葉的好壞,茶湯的味道與口感。後三種的目的性呢就與茶相關了,總得是懂茶才會喝茶,特別是最後一種「為品茗而喝茶」。我們品茶的時候都是處在心靜的狀態,只有將自己的心慢慢的靜下來,才能有此心境,慢慢品茶,研究它的前世今生。

一杯茶入口,讓它在自己唇舌之間停留,細細品味茶的出身,茶的經歷,以及自己的心境。我們既然想要知道這杯茶的前世今生,就得知道茶樹品種是什麼?生長在那個地方?製作中步驟有哪些?儲存方式是什麼?要如何衝泡?這些我們都要從茶湯的色、香、味中去尋找。

一、茶湯的顏色:

茶湯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有三大類。分別是色相、明度、彩度這個三方面。

色相是指通過顏色來看茶葉的種類,茶湯的顏色主要來時分紅色跟綠色,至於顏色的深淺就要跟茶葉製作過程中發酵時間有關了。發酵的時間越短,茶湯顏色越綠,好比我們平常喝的綠茶,就是沒有經過發酵的。發酵的時間越久,湯色的顏色越偏紅,其中有黃綠色、金黃色、橘紅色等多種顏色的變化,前面我們有篇文章講過茶的品種,裡面分別講述了不同的茶葉茶湯呈現出的顏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擊頭像查看另一篇文章。

明度,顧名思義就是指茶湯的明暗度,這個呢要跟茶葉的熔火程度有關聯。不怎麼熔火的茶葉,茶湯的顏色就是清亮的,而在製作過程中溶過火,溶火程度越重,茶湯的顏色也就越來越深。

彩度,是指茶湯的飽和度。茶湯越稠,飽和度就越高。茶湯越清,他的飽和度就越低。茶湯的稠度又跟茶葉的可溶度有關,有些茶葉品種帶著一些粉末。

二、茶湯的香氣:

茶湯的香氣同樣分三類:香氣的種類、香氣的頻率、香氣的強弱。

香氣的種類跟茶葉的製作有關,經過發酵的茶聞著會有花香的味道,重發酵的茶聞著有果香的味道。像沒有經過發酵的茶葉,我們聞到的就是清雅的葉子香,經過烘焙後的茶葉,有種令人覺察到的溫暖的熟香。這樣我們通過茶香就能分別出茶葉的製作過程。

香氣的頻率並不是指風吹過來的的味道,而是通過香氣來分辨風格。輕揉捻過得茶的茶香屬於清香,宜揮發氣味。重揉捻過的茶葉的茶香比較醇厚,像是存放許久的陳酒,由揉捻散發出的香氣又被層層揉捻到茶葉中。

香氣的強弱就跟茶葉的好壞有關了,好的茶葉氣味芬香撲鼻,差的茶葉味道上總是有些欠缺。有些茶葉是因為存放的時間過久,有些是本身茶葉的質量就不好,或者製作方式等各個方面有些欠缺,導致香氣上不是那麼的濃烈。

三、茶湯的滋味:

茶湯的滋味其實就是茶湯的口感,除了茶葉的可溶物的多少,還有我們泡茶是放的茶葉的多少。像我家裡人就很喜歡喝濃茶,他們覺得好喝,有味道。但如果我不小心喝到他們泡的濃茶,我就覺得很苦,很難喝,這個也跟個人口味多少有點關係。真正的茶藝,茶葉的多少,泡茶的水的質量都是有講究的。

通過這三種辦法我相信各位在跟朋友喝茶的時候已經有了引以為傲的談資,可以跟他們炫耀一番。後面我會繼續給大家介紹茶文化,如果喜歡請關注我,記得在評論區跟我互動哦。

相關焦點

  • 明前西湖龍井比金子貴 盤點正確的品茶步驟介紹
    明前西湖龍井比金子貴 盤點正確的品茶步驟介紹時間:2017-03-25 13:45   來源:未來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前西湖龍井比金子貴 盤點正確的品茶步驟介紹 3月23日,杭州西湖一茶基地內頭茶開摘。
  • 品茗茶道敘茶事
    高明茶文化歷史悠久,有地跨高明、鶴山、南海三地的茶山,60多年的高明對川茶場,還有不少雅致的茶莊。本期《遊在高明》,記者帶你走訪本土茶莊、茶園,了解品茶文化的雅趣生活。漢唐茶莊開業後,這裡成了麥碧琴推廣茶文化的平臺,來來往往的茶客,在茶湯的醇香中享受感官與心靈共振。麥碧琴介紹,漢唐茶屬於普洱茶,為黑茶的一種,以100年古茶樹為原材料製作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醇香。由於年份較久,含有胺基酸多,以100度的熱水,置於紫砂壺中衝泡,將發揮出茶最大的香氣。茶莊品牌產品之一「小青柑」亦堪稱一絕。
  • 茶文化是什麼,杜國楹的小罐茶帶你感受茶文化!
    大家對茶文化了解有多少呢,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什麼是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品茶的人品的不僅僅是茶,是修養是內涵
    大部分人都有喝茶的愛好,喝茶不但能夠養生,還能夠美容養顏,但是不同的人要喝不同的茶,這些知識你了解嗎?喝茶者有習慣性的、有愛好的、有研究的、有禮節性的、有想治病的、有想強身健體的,願望不同選擇的茶類就不同,喝的方式不同,量也不同。
  • 到水上公園老茶坊喝茶品茗聊天
    聚會多時都是以吃為主,民以食為天嘛!吃個酒足飯飽,肚滿腸肥,最後剩下的是滿桌的杯盤狼藉,我們高興而歸。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突然發現「面對滿桌的美味佳餚我們吃不動了,也不敢吃了!」一是年齡大,我們的消化功能低了,幾口下肚感覺飽了。二是不是血脂高就是血壓高、血糖高,很多人都很忌口。我們感嘆:真真是老了!
  •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品茗是飲茶,喝茶,品茶,雅稱品茗。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這是魏晉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讀書也是如此,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每當喝茶讀書的時候,也是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中暢遊。所以,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我喜歡存茶,這也是為了給多年後的自己存下更多樂趣。
  • 茶文化:焚香品茗,古色古香,雅到極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薰陶中,「茶」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文化,如古人慣常喜愛焚香品茗,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還玩出了一個賭書潑茶的典故來,只把這些與茶有關的詞單獨拿出來說,就覺得「雅」到極致了。茶在我國出現的很早,在我國的歷史中有很長的飲茶記錄,世上許多國家的飲茶習慣都是從我們國家流傳出去的,唐陸羽作《茶經》,裡面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可見茶之歷史能追溯到上古時期了。在漫長的飲茶歷史中,逐漸形成了與茶有關的文化特徵,如茶道、茶德、茶藝等,這些在後世被統稱為「茶文化」。
  • 《上新了·故宮3》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七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與熱依扎,將踏上最美的故宮秋日之旅,尋找傳說中的紫禁城特飲,赴一場品茶的清雅之約。
  • 正確的品茶方法 - 百度經驗
    所謂品茶,品的往往是一種感覺,沒有一成不變的邏輯,關鍵是適合自己。下面講述正確品茶方法的八大要素,讓大家都能夠品茗到茶的香醇。如何品茶:品茶大體上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涵蓋。一、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備: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對開水、茶具、茶葉和環境四方面的相關準備工作。二、品茶的正確方法之洗(溫): 指對茶具的熱燙、清洗過程,主要時為了溫杯和消毒。三、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取(選): 按客人的習慣、喜好,準備各種茶葉品種,以供客人選擇飲用。
  • 蘇州一社區舉辦茶文化活動 居民樂學品茶知識
    近日,胥江社區舉辦了「茶藝飄香,幸福時光」茶文化進社區活動,來自轄區的20位居民齊聚一堂,一邊品茶,一邊聽講,其樂融融,茶藝師結合古代歷史解析茶的演變,給居民們講授了一堂豐富精煉的煎茶知識講座。大家靜靜地聽著,在短暫的時光中,感悟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雖不能全面,但也算是生活中一次清新的體驗。她說,「走進社區,向居民講茶,非常榮幸,希望更多人懂『茶』,也希望更多人愛上傳統文化。」泡茶 條件有限也要「泡」好茶講完茶後,伴著悠揚的音樂,茶藝師張曉芳開始為大家緩緩地衝泡起工夫茶。
  • 你心中的杭州茶文化博覽會是什麼樣
    杭州借茶博會的契機,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致力於向全球推廣杭州茶文化。  「二十四節氣與茶」國際茶會,本是杭州本地茶人推廣茶文化的主題活動,短短幾年間舉辦了五十餘場活動,深受歡迎。今年該活動將以杭州為大本營,走進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通過展開茶會與互結「茶親」的方式,加強茶客、茶企在茶文化、茶經濟方面的深度探索。
  • 中國茶文化:從煎茶到點茶,再到如今的泡茶,古人是如何品茶的?
    導語:中國茶文化:從煎茶到點茶,再到如今的泡茶,古人是如何品茶的?在世界人民印象裡,飲茶品茗,好像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標籤。那我們的祖先是何時開始喝茶的?古往今來的茶葉又有怎樣的變化呢?直到唐朝,以皇帝為首的貴族集團對此極為青睞,各大茶葉產出地也將最優質的茶葉作為貢品進獻到宮中,致使飲茶的風氣在社會上逐漸盛行,慢慢形成了如今大家所認識的茶文化。其中,寺院裡的僧人十分愛飲茶,他們參禪悟道時要頭腦保持清醒,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就能起到這一效果,因此,品茶還被賦予了修身養性,寧靜致遠的文化屬性。
  • 品茗會友,福鼎白茶鄭州品茗會盡述茶之味
    10月11日, 「相約中原、茶會天下」——福鼎白茶鄭州品茗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福鼎白茶再次享譽中原,深受消費者、茶人茶商的追捧,充分展示福鼎白茶的優良品質和與眾不同的特色。現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保強致辭;福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蔡梅生致歡迎辭並推介福鼎白茶。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身邊大多都是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對於剛接觸茶的小萌新,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茶文化大咖齊聚樹山「說茶論道」——「兩岸茶論」-大陸茶文化論壇...
    論壇內容包括「品茶論道」和「雅學講堂 」兩大部分。論壇由臺灣《茶藝普洱壺藝》總編輯羅英銀擔任學術主持。在此次論壇上,他以主持和嘉賓的雙重身份,向參加論壇的嘉賓分享臺灣的茶文化。     「以湯論茶」環節,茶客們在品茶   在「兩岸茶論」環節,來自大陸的藝術家、書香文化研究院院長葉放,媒體人、日客直播總編輯兩位嘉賓以及來自臺灣的資深茶專家、
  • 普洱是紅茶還是黑茶,茶文化科普,你不知道茶葉分類——黑茶
    普洱是紅茶還是黑茶,簡單的茶文化科普,你不知道茶葉分類——黑茶黑茶,中國六大傳統基本茶類,中國傳統六大基本茶類,中國傳統基本六大茶類和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的地位是一樣的。也因此步驟讓黑茶有了不同於別樣茶類的陳年潛力,其他茶類貴在新,五百裡加急巴巴的送來,嘗一口新鮮清麗。而黑茶,貴在陳,越陳越香,越久越貴,嘗一口歲月流金。有古文記載:「以商茶低偽,徵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明史·食貨志》。這是黑茶之名第一次出現在可以考據的史書中,明代距今已約是500年之久遠。
  • 正確吃自助餐的步驟,你學會了嗎?
    ,你學會了嗎?給大家講一個非常恐怖的故事你的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了還記得新年時候許下的願望嗎還記得跨年狂歡時吹過的牛皮嗎請問現在你的計劃進行到哪一步了比如脫單了嗎瘦了嗎攢夠錢了嗎可以任性的拿拿拿不停地吃吃吃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會餓瘦了估計每逢自助我會胖三斤啊說好的減肥呢吃飽這頓明天再減哈哈哈哈但你知道正確吃自主的順序是啥嘛
  • 2019深圳茶博會「茶客請就位」!好茶倉大咖講堂匯聚全城「巖粉」
    年終末場茶人聚會,品茶囤禮狂歡鵬城。2019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如火如荼開展,給全國茶人們帶來了新的行業發展風向及經營瓶頸突破點。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與提倡「清淨、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追溯臺灣茶藝之由來,其實最早應發源自中國廣東潮洲的「功夫茶」小壺泡。
  • 中國茶文化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千年積澱的茶文化知識,讓我們對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了解有關茶文化知識的介紹吧。茶文化的起源●(1)神農時期: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