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品茗是飲茶,喝茶,品茶,雅稱品茗。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這是魏晉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名士們主張言行不必遵守禮法,憑稟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認為這樣才能回歸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風流。
我不想成為什麼名士,我只是喜歡他們的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回歸自然的這種心態與狀態,這才是我喝茶看書時最想要的。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是人生的清福」。喝一泡老茶,以茶為媒,感受歲月,品味經典」。
讀書也是如此,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每當喝茶讀書的時候,也是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中暢遊。所以,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我喜歡存茶,這也是為了給多年後的自己存下更多樂趣。尤其是在看書之時,能有喜歡的茶相伴,尤如與老友一起,看著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斟上一杯,杯中茶洋溢著誘人的清香,呷上一口,細細品味,那味道真是妙極了。
在這個夏末秋初周日的上午,一杯茶,一本書,舒緩中有著甘醇的芬芳,飲上一杯這樣溫暖的茶,不知不覺間神思也飄遠了。品茶是我最悠閒、最放鬆的時刻,我最喜歡一個人邊看書邊品茶,如若能和好友一起品茶聊天,那也是人生中的幸事之一。
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我們都做不了主,一切隨緣吧!茶也不過這兩種姿態,浮與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與放下。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品茶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薰陶。這種超越了物質需求的精神升華,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品茶能令人淡泊功利,澄淨心靈,沉澱思想,過濾生命,使人的心境趨於平和,也使人的情感得到淨化。淡泊明志之人,於或香或澀的茶水中,慢慢品味出那份清香;自嘆懷才不遇之人,卻嫌澀或嫌淡,只得一味苦。其實,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開心過好每一天。
林清玄曾說:「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向人間,帶著茶的清香,愛也清了,心也清了」。
不論是人生如茶,還是茶如人生,我們都要細品生活,過好當下,而讀書可以讓我懂得天高地遠,可以豐富我的感情世界。茶與書已成為我的故交。
人生路上,有茶與書相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