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2020-12-18 皮球見聞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品茗是飲茶,喝茶,品茶,雅稱品茗。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這是魏晉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名士們主張言行不必遵守禮法,憑稟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認為這樣才能回歸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風流。

我不想成為什麼名士,我只是喜歡他們的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回歸自然的這種心態與狀態,這才是我喝茶看書時最想要的。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是人生的清福」。喝一泡老茶,以茶為媒,感受歲月,品味經典」。

讀書也是如此,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每當喝茶讀書的時候,也是我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中暢遊。所以,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我喜歡存茶,這也是為了給多年後的自己存下更多樂趣。尤其是在看書之時,能有喜歡的茶相伴,尤如與老友一起,看著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斟上一杯,杯中茶洋溢著誘人的清香,呷上一口,細細品味,那味道真是妙極了。

在這個夏末秋初周日的上午,一杯茶,一本書,舒緩中有著甘醇的芬芳,飲上一杯這樣溫暖的茶,不知不覺間神思也飄遠了。品茶是我最悠閒、最放鬆的時刻,我最喜歡一個人邊看書邊品茶,如若能和好友一起品茶聊天,那也是人生中的幸事之一。

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我們都做不了主,一切隨緣吧!茶也不過這兩種姿態,浮與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與放下。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品茶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薰陶。這種超越了物質需求的精神升華,可以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品茶能令人淡泊功利,澄淨心靈,沉澱思想,過濾生命,使人的心境趨於平和,也使人的情感得到淨化。淡泊明志之人,於或香或澀的茶水中,慢慢品味出那份清香;自嘆懷才不遇之人,卻嫌澀或嫌淡,只得一味苦。其實,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開心過好每一天。

林清玄曾說:「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向人間,帶著茶的清香,愛也清了,心也清了」。

不論是人生如茶,還是茶如人生,我們都要細品生活,過好當下,而讀書可以讓我懂得天高地遠,可以豐富我的感情世界。茶與書已成為我的故交。

人生路上,有茶與書相伴足矣。

相關焦點

  • 建盞品茗優勢是什麼?吃茶、喝茶、飲茶與品茶,到底有哪些不同?
    現在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飲茶的習慣,因茶不僅可以作為飲料,還有保健養生的功效。關於飲茶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的時代,不過那個時候並沒有飲茶這一說,因此茶葉剛被發現時,也只是真正意義上的「吃」而已。
  • 雷微靜:在書香與茶香的品茗中閒暇(轉載)
    古人更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美嬌娘。」林林總總的言論,若要盡皆羅列,當為非常之多,我也不便在此贅述。然而,這一切,是否盡讓古人們的高論,不斷地將飲茶與讀書之嫁接,飲茶與讀書之妙訣,飲茶與讀書之享受,不斷地上升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 【上南四村】品茗飲茶 八仙閣中的鄰裡情
    這個「八仙閣」茶會的成功秘訣在哪裡,那就是品茗飲茶,蘊含在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品」字裡。1、品茶性。茶,或清淡、或濃鬱,在芬芳品味中有它的自然屬性。而「八仙閣」茶會,以品茶作為載體,引出了茶的社會屬性。茶會剛開始活動,他們就打出了「喝茶開會、喝茶免費、喝茶獎勵」的廣告語,吸引小區的居民們湧躍參加。
  • 老茶客全析科普品茶三大步驟,教你品茗
    喝茶有許多不同的目的,一是為解渴而喝茶,二是為保健而喝茶,三是為應酬而喝茶,四是為買賣茶而喝茶,五是為制茶而喝茶,六是為品茗而喝茶。前三種呢,都是帶著目的去喝茶,只要達到目的,也不會太在意茶葉的好壞,茶湯的味道與口感。
  • 李清照夫婦品茶行令開始,妙趣橫生的茶令逐漸流行起來
    自李清照夫婦品茶行令始,妙趣橫生的茶令逐漸流行。南宋王十朋有詩句曰:「搜我肺腸著茶令。」自注曰:「餘歸,與諸子講茶令,每會茶,指一物為題,各舉故事,不通者罰。」茶令風行於江南一帶,其方法與李清照夫婦之行令極為相似。李清照堪稱「茶令」的開山鼻祖。知識乃文人之財富,讀書藏書是文人最大樂趣。
  • 品茗‖一茶一人生
    品茶·品味·品人生一說:「品」字有三「口」,三口喝完一盅。一口為嘗,二口為喝,三口為品。再一說:一觀其色,二聞其香,三品其味。「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還有一說說,一口品香,二口品甘,三口品味。讀書潑茶,倚樓聽雨,一品即是在境,合適的環境,合適的氣氛,才能醞釀茶的真正味道。窗外風雲交替,屋簷下的滴水輕聲作響,即使遠方車水馬龍,你的內心也依然安然平和,潔淨無物。如此清淡,不是疏離塵世,而是讓自己在塵世中修煉得更加質樸自在,返璞歸真,隨緣即安。
  • 品茶的精神與修養——品茶如品人
    由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品味出一個人的人性特點。茶聖陸羽不慕黃金寶物,高官榮華所慕的只是用江西的流水來衝泡一壺好茶。而這些也將品茶和品人聯繫在一起,使品茶成為評判人品如何的一種辦法。茶有優劣之分。茶可以使人保持輕鬆閒適的心境,而那些整天醉生夢死地生活的人,是不會有這樣的心情的;那些整天工於心計,算計別人的人也不能是好的茶客;心浮氣躁喝不好茶;盛氣凌人也無法體會茶中的真諦;唯有那些心無紛雜,淡泊如水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縷縈繞在心頭的茶香。
  • 品茗茶道敘茶事
    本期《遊在高明》,記者帶你走訪本土茶莊、茶園,了解品茶文化的雅趣生活。漢唐茶莊聞香嘆茶悠然自得未及漢唐茶莊,一襲撩人的茶香撲鼻而來,博古架上陳列著各式茶種、茶具,流淌著來自遠古的香氣。「今後想開設一些情調高雅的茶室,讓茶客在此地消遣品茗,沉浸茶文化之美。」麥碧琴表示。瀾滄古茶品茗賞景領略茶趣這是一個古典式花園茶莊,走進其中,宛如步入了庭院深深幾許的蘇州園林。
  • 詩意的水塘和品茗的雅致
    月夜,品茗。月色如影,影下三人。月亦如茶,淡定從容,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品茶當在月下,茶至無味時,人生便榮辱不驚。「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頓悟,也是茶道的真意。有人說,品茶需要一個清幽又恬靜的環境,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才會平靜下來,品出的茶才會有其味道。有了品茶之地,就要選擇品什麼茶了。茶的種類繁多,每一種茶又有其特有的功效。選擇何種茶因人而異。泡茶更是手法頗多,究竟也頗多的。泡茶所用之水以泉水為先,於是各種礦泉水、純淨水因為品茗的需要而被搬入房中。泉水汲取了天地之靈氣,自然之精華,泡出來的茶自有其獨特之處。
  • 正確的品茶方法 - 百度經驗
    所謂品茶,品的往往是一種感覺,沒有一成不變的邏輯,關鍵是適合自己。下面講述正確品茶方法的八大要素,讓大家都能夠品茗到茶的香醇。如何品茶:品茶大體上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涵蓋。一、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備: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對開水、茶具、茶葉和環境四方面的相關準備工作。二、品茶的正確方法之洗(溫): 指對茶具的熱燙、清洗過程,主要時為了溫杯和消毒。三、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取(選): 按客人的習慣、喜好,準備各種茶葉品種,以供客人選擇飲用。
  • 品茶論道無欲則剛
    藏頭詩:品茗論道文:臘梅品茶談戲話人生,茗記祖訓效先英。論明是非精神爽,道結同心守真誠。藏頭詩*品茶論道文     曉林清風品評世事話人生,茗香茶韻聚群英。論今談古心倍爽,道破天機見赤誠。嵌字詩《品茶論道》(文/童心永存)(習作)【品】頭論足話人生【茶】餘酒後議群英【論】功封賞精神爽【道】山學海出自誠2021,01,26藏頭詩:品茗論道文:感謝一路有您品盡酸甜知人生,茗園香鬱敬眾英。論壇賦詩博雅爽,道義志同胸懷誠。
  • 中觀鐵觀音秋茶上市 邀您一起品茗歡聚好時光
    時值秋季,品茶好時節!中觀茶業鐵觀音秋茶全線上市,邀您一起品秋香,會茶顏,聚歡樂! 活動一: 即日起,凡是關注中觀茶業官方微博@三位好友,並說說自己的理想與現實,就有機會領取中觀茶葉毛峰真觀一罐和128元貴賓vip券一張!約好你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品茶吧!
  • 茶藝流程:禮儀、泡茶、分茶、品茗
    茶道流程:行禮——洗茶——衝泡——封壺——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品茗。行禮1、著裝禮儀。應著淡雅素裝,化淡妝,抹淡香水。2、落座。衝泡:1、蓋碗中倒入茶葉 8 g。2、蓋碗中倒入開水,倒水時茶壺應放高。晃動蓋碗後快速把水倒入公道杯。3、把公道杯中的水倒入空碗,把茶杯放入空碗中再晃動清洗。
  • 茶文化:焚香品茗,古色古香,雅到極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薰陶中,「茶」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文化,如古人慣常喜愛焚香品茗,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還玩出了一個賭書潑茶的典故來,只把這些與茶有關的詞單獨拿出來說,就覺得「雅」到極致了。我國自古以來被稱作「禮儀之邦」,而這種禮儀融入在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之中,使得與茶有關的活動都變得極為雅致,難怪那麼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寫一些與茶有關的詩詞,本來就是很有雅興的物象,放在詩詞之中,平白又添了一份不可言說的意境。
  • 品茶聞香,靜享清閒時光
    在品茶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茶客們端起茶杯輕嗅,感受杯底留存的餘香。普洱茶則在儲藏過程中由於微生物的參與陳化,在不同時期也會呈現出藥香、棗香、陳香等各種香氣,因此在普洱茶鑑評當中,聞香也尤為重要。但有些時候因天氣變化、倉儲環境等客觀因素會使得茶葉的香氣比較含蓄不易揮發出來。
  • 趁春光正好 來貴州品茶——2020年貴州春茶大眾品茗活動側記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綠水長,雲滔滔霧茫茫,釀了茅臺釀茶香,綠寶石韻味長,湄潭翠芽吐芬芳,遵義紅暖心窩,都勻毛尖氣清爽,都說品茶品文化,我說還要添健康,一生相會貴州茶……」在2020年貴州春茶大眾品茗活動現場,一首悅耳動聽的《貴州茶香》,讓人深刻地領略到貴州茶的無限魅力。
  • 《風物人間》:讀書寫作,品茶與種花,這樣的生活何嘗不讓人羨慕
    讀書寫作,吃茶唱戲,廊下聽雨,松花釀酒,這種生活方式安靜閒適,無限愜意,讓我甚是憧憬。人這一生,生活方式無數,但歲月畢竟短暫,我們是無法樣樣方式都去嘗試,但我們可以在書裡去品味與經歷他人的人生。作者雪小禪有自己的小院,種種菜,讀讀書,品品茶,養養貓,再畫幅畫,這樣的生活方式,估計是每一個快節奏的你我,都想過的一種生活方式吧,但真的好難。尤其是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就像是一根皮鞭在催促著我們快點進步,不然就要落後。稍微慢一點,可能就跟不上進度了,就會面臨著各種問題,被裁員,下崗,找不到工作等,都可能會是將會面臨的窘境。
  • 燈紅酒綠的生活中,你是否和我一樣願意靜下心來品茶讀書?
    閱書,我獨鍾於情感類,情感類中又偏愛散文。倒不是愛於藉此來矯揉造作,也不為了讀書而讀書(我不是文科生),只因散文之情之景的渾然天成每每令我折服,難以釋手忘懷。這門喜好確也是在館內養成的。館內的書目很多,散文又其實不少。看似並無目的,合乎品味即可。終了卻同約定一般,心總舒坦不少。
  • 這些名人煮茶品茗的趣事軼聞
    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與我國人民生活關係密切,自古至今,有許多名人與茶結緣,不僅寫有許多對茶吟詠稱道的詩章,還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軼聞。唐代陸羽善於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經》,流傳千古,後世尊為「茶聖」。陸羽取水極為講究,煮茶必佳泉。他將煮水分為三個階段:一沸、二沸、三沸。認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當鍋邊緣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動時取用。
  • 古人怎樣品茗喝茶?
    古人怎樣品茗喝茶? 《中國茶詩新解》從唐宋講到明清 茶詩裡有古代文人的真實品茶場景,茶詩裡凝聚有千年來古人的理智與情感,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重要媒介和審美對象。近年來不斷有學者對茶詩進行整理、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10月24日下午,一本名為《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的新書發布會,在成都三聯韜奮書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