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媒體IPF報導,今年11月,伊朗kish島驚現兩起鯨魚擱淺事件。
據透露,兩條鯨魚均為二級保護動物布氏鯨魚,體重約5噸。
因為發現時鯨魚身體已經開始腐爛,當地已經完成屍體掩埋工作,並準備將鯨魚骨架加工後放入自然博物館展示。
目前海洋動物學家推測鯨豚集體擱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水下聲吶和船隻噪音,導致鯨豚回聲定位受損,從而迷失方向,誤入淺水區域。已有研究表明,瓜頭鯨和柯氏喙鯨最容易受到美國海軍用來偵測潛艇的中頻聲吶影響。
二是為救同伴,結果一起擱淺。鯨豚是高度社會化的生物,科學家猜測它們之所以會集體擱淺,是因為一兩頭鯨豚在擱淺時向同伴發出求救信號,結果族群成員在響應信號去解救同伴時一起擱淺了。
三是首領沒帶好隊伍。像領航鯨都有幾隻「高瞻遠矚、經驗豐富」的年長雌性作為族群首領帶隊,如果負責帶隊的首領生病或失去方向感,就可能讓整個族群一起擱淺。像螞蟻死亡漩渦一樣,一旦領頭蟻失去方向,整個蟻群就會陷入「死亡漩渦」。
四是環境中毒等。如海洋出現石油汙染、赤潮等環境因素引起的大規模擱淺或死亡事件。舉個例子,智利在2015年有337頭塞鯨S體被衝上岸,其身體沒有明顯傷痕、胃部沒有塞滿垃圾等,最後推斷是有毒藻類「赤潮」爆發導致塞鯨中毒死亡。
還有地磁幹擾、太陽活動、極端天氣等等..
最後,希望每一頭鯨豚永遠都不會迷路!
喜歡就點個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