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美鎮沙洲島上甘蔗豐收,村民正在忙著收穫甘蔗。(本組圖/本報特派記者林森泉攝)
▲孩子們熱情參與啃甘蔗趣味比賽。
▲角美特色產品吸引市民遊客購買。
▲甘蔗豐收了,蔗農樂開懷。
▲角美豐收節暨沙洲甘蔗文化節在古廟戲臺熱鬧開幕。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特派記者林森泉黃樹金)新年已過,春節將至,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沙洲島的甘蔗豐收了!在這瀰漫著甘蔗甜味的季節,1月5日,沙洲村迎來歷史性的時刻——首屆角美鎮豐收節暨沙洲甘蔗文化節開幕。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以甜美的豐收喜悅,迎接腳步已近的春節。
活動現場,數千根甘蔗堆成一堵高高的牆,讓市民遊客免費品嘗。許多市民遊客不僅參與了啃甘蔗大賽、親子遊園活動,還參與體驗地方特色的東美糕點手工製作。
此外,現場有堪稱視覺盛宴的閩南文化演出,還有地道的伴手禮農特產品、傳統糕點等可以品嘗、購買。許多遊客說,活動很接地氣。
當日,沙洲村還舉辦了角美鎮生態振興實踐基地揭牌活動。走進展館,市民遊客可以詳細了解沙洲村的歷史文化及鄉村振興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感受村民的幸福美滿新生活。
沙洲村黨支部書記陳少傑說:「我們手中的甘蔗,就是沙洲村的金山銀山!今天我們舉辦豐收節暨甘蔗文化節,就是要以生態為媒、以甘蔗為介,助力鄉村振興,為沙洲甘蔗產業的品牌建設、提質發展搭建更好的推廣平臺,同時以甘蔗產業為引領,延伸生態產業鏈,帶動其他產業同步發展,達到文旅融合、農旅結合,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產業振興,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最終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
本次活動由角美鎮黨委、鎮政府主辦,漳州臺商投資區有關部門協辦。
相關
沙洲村:
一節甘蔗甜四海
沙洲全村農業生產用水均實現九龍江水自流灌溉,主要以種植甘蔗、蘑菇和綠化苗木為主,轄區內沒有工業企業和汙染源,自然生態優美。沙洲村地理優勢獨特,土壤肥沃,水源豐沛,特別適合甘蔗生長。沙洲村的甘蔗,有黑金剛和白玉蔗兩個品種,種植有1500畝,甘蔗銷往全國各地,聞名海內外。去年剛通車的廈漳同城大道經過沙洲村,徹底改變了村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他們一下子進入廈漳同城半小時圈,這也為甘蔗等農產品銷往廈門、漳州等周邊城市打開快捷通道。
據悉,沙洲村位於九龍江下遊兩溪交匯處的衝積沙島,地勢平坦,四面環江,環境優美,有獨特的水文環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它成為角美鎮的生態處女地。
沙洲村,明嘉靖年間稱佰六港口,清順治年間改名霞蘆社,同治年間改為霞樓社,民國初年改為大沙洲社,隸屬龍溪縣三十八都澳頭保。1949年至1957年屬龍溪縣第七區課堂鄉。1959年劃歸龍溪縣角美公社,稱沙洲大隊。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沙洲大隊改稱龍海縣角美公社沙洲大隊。1984年,改為角美鎮沙洲村。2012年屬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
沙洲村陳氏宗親認為,該村的甘蔗節可甜到海外,一節甘蔗可甜四海。據族譜記載,沙洲村大社陳氏崇德堂陳懿德公之孫陳華,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在海上經商,在粵東遇颱風,漂至琉球慶良島,後留在久米村,成為三十六姓之一,獲授講學和都通事之職,進光祿大夫。其後裔曾五次回鄉謁祖,並在原鄉種樹及立碑紀念。如今陳華後裔在日本衝繩縣那霸市(那霸,今衝繩縣首府,古琉球王國首裡城遺址所在地)已繁衍到十五代,總人口1700多人,各行各業人才輩出。沙洲村各姓均有旅居海外者,包括沙洲許氏旅居印尼巨港,大社陳氏旅居印尼的巨港、爪哇以及新加坡,楊氏旅居菲律賓,謝氏旅居新加坡。此外,還有許多宗親在臺灣、香港地區繁衍、發展。
本報特派記者林森泉黃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