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Bihar)宣布全邦禁酒,該邦有9900萬人口,這是兩年內繼克拉拉邦後印度第二個禁酒的邦。據金融時報6日報導,該決議是比哈爾邦邦長(Chief Minister,據外交部網站,該詞有邦長與首席部長兩種譯法。本文使用「邦長」——觀察者網注)尼蒂什·庫瑪(Nitish Kumar)在去年競選邦長時的承諾,因此也得到了廣大女選民的青睞。
2014年,以旅遊業著稱的印度克拉拉邦宣布禁酒,但五星級酒店和幾百家國有酒類商店不在禁酒範圍內。
比哈爾邦酗酒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窮人和工人階級,因此民眾對禁酒的呼聲日益高漲。2015年,庫瑪在競選州長時承諾上任後實施禁酒。當時,他的競爭對手是來勢洶洶的印度人民黨(印度總理莫迪所在的黨派)。
比哈爾邦邦長庫瑪宣布全邦禁酒(資料圖)
據BBC報導,一開始庫瑪僅僅決定從4月1日開始實施漸進式的禁酒,當地製造的傳統酒類入手。但之後突然宣布禁掉所有的酒類,稱「比哈爾是時候做出改變了」,這讓當地的酒類銷售商措手不及。
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一位名叫尚卡·傑哈(Shankar Jha)的酒吧店主回應說,「我們完全呆住了。」
「現在只能等上面告訴我們該如何處理掉庫存的酒水。」傑哈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開了一家小酒吧,他補充說,自己可能被迫要開掉店裡所有的員工了。
比哈爾邦位於印度東北部,首府城市為巴特那
禁酒令也對比哈爾邦的稅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金融時報報導,比哈爾大約會減少15%的稅收收入,總計約6億美元。不過軍隊不在管制範圍內,同時比哈爾也並未禁止酒類製造,此次禁的僅僅是酒類銷售和消費。
受到禁酒令壓制的主要為一些國際酒類公司,比如英國酒類公司帝亞吉歐(Diageo), 法國保樂力加集團(Pernod Ricard)和三得利公司(Beam Suntory)。這些公司近期都在比哈爾邦進行了大額投資,原以為來到了一個「潛力無限的廣闊市場」。
帝亞吉歐最近向印度最大的酒類公司聯合酒業(United Spirits)投資了18億英鎊,成功控股;保樂力加在印度擁有25個裝瓶工廠,2個穀物酒類釀酒廠和1個葡萄酒釀酒廠。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印度的酒類消耗量並不高,每個人口平均消費4.5升,這比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平均消耗量都要低得多。然而,在近20年中,印度的酒類消耗量增長了55%,瘋長勢頭不容小覷。
然而,分析師指出,公眾高漲的禁酒熱情——尤其是那些飽受丈夫酗酒之痛的婦女——對蓬勃發展的印度酒類行業不啻為一個威脅。
「所有的政黨都把這(禁酒)視作一個好噱頭,他們只要承諾說要禁酒,就有大批的女選民給他們投票,」一位匿名的酒類銷售分析師說,「看上去很美好,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收入不高的國家。」
在印度,禁酒的歷史沉沉浮浮。此前,禁酒令不僅未能抑制酒類銷售,更滋生了一大批酒類走私犯,同時也對政府財政稅收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在近20年中,印度的酒類消耗量增長了55%
1958年,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宣布禁酒,以此紀念聖雄甘地。甘地生前是個絕對的禁酒主義者,曾號召全國性的禁酒。然而,禁酒令不起任何成效,在古吉拉特邦仍然隨處可以買到酒,尤其是那種有毒的私釀酒。
上世紀90年代,民間禁酒運動一路高漲,印度哈裡亞那邦和安得拉邦在巨大的壓力下雙雙宣布禁酒,但沒過幾年就取消了。東南部的幾個小邦也曾經嘗試過禁酒,但毫無成效,最終只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