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院士分享:3種早餐或會給血管「添堵」,提醒家人,儘量少吃

2020-12-20 健康和營養

陳可冀院士1930年出生於福建,至今已從事心血管疾病研究60餘年,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於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80年代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增多,陳老多次嘗試將中醫活血化瘀思路運用於血管疾病的治療中,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陳老通過多年研究發現,血管疾病人群中,由不良的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佔了七八成以上,得出防治心血管疾病首先從飲食開始的結論。

90歲院士分享經驗:3種早餐或會給血管添堵,轉告家人,要少吃

1、油條

油條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早餐,它經過炸制,外酥裡嫩,是胡辣湯和豆漿的最佳伴侶,油條雖然好吃,卻不宜多吃。

食物經高溫炸制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名為苯並芘的致癌物質,常吃可能會傷害血管壁細胞,容易危害血管健康。

且油條中含有大量油脂,若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血液中脂類含量升高、血液粘稠,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

2、多糖豆漿

豆漿中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糖分、植物蛋白質等,常喝有助於補充營養元素,但豆漿中不適合加糖。

因為豆漿本身就含有足夠的糖分,若是再加入白砂糖,人體攝入糖分過多,部分不被吸收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血液中脂類含量增加,導致血液粘稠,容易引起血管疾病發生。

3、鹹菜

早餐食物大多口味較淡,此時來上一口鹹菜,不僅能夠滿足味蕾,還可以提起整天的精神,然而,鹹菜吃多了可能會給血管「添堵」。

眾所周知,鹹菜的醃製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食鹽,食鹽中含有鈉離子,而鈉離子會對血管壁產生傷害。

常吃鹹菜容易增加人體中鈉離子含量,其對血管壁產生刺激,容易引起血管壁腫脹,血壓在短時間升高,導致血管痙攣、堵塞的風險增加。

《中國心血管疾病報告》最新發布,我國現已確診心血管疾病患者2.9億,且患病率和死亡率還在呈上升趨勢,防治血管疾病工作已迫在眉睫,而關鍵就在於發生血管疾病時,能夠及時察覺、治療,避免持續惡化。

血管堵塞時,身體早有「提醒」,佔一個,也要早做檢查

◆ 視力聽力下降、頭暈、噁心、嘔吐;

◆ 四肢無力、口齒不清、呼吸困難;

◆ 乏力、哈欠增多、嘴唇蒼白、食欲不振;

◆ 睡覺時流口水、手腳冰冷、小腿抽筋。

生活中的3個好習慣,或對血管健康大有好處

1、合理飲食

俗話說:「病從口入」,生活中很多疾病,都和不良的飲食習慣脫不開關係,例如紅燒肉、滷雞肝、鹹菜、高糖分食物,都會危害血管健康。

生活中應保持入口食物的乾淨、衛生,合理攝入營養,避免過多攝入糖分、脂類和鹽分,多吃蔬菜和粗糧,合理的飲食或對血管類疾病大有好處。

2、及時補充營養元素

人體的血管健康少不了微量元素的參與,其中水蘇鹼、類黃酮和胺基酸等物質,都很有益於血管健康。

雲臺冰菊中富含胺基酸、類黃酮、水蘇鹼等元素,很適合日常飲用。

水蘇鹼是一種具有促進分解作用的元素,多多補充可以促進對血液中脂類的分解,避免血脂含量過高。

胺基酸有助於提升血管彈性和修復血管的能力,抑制血管硬化,對血管起到保護作用。

類黃酮能夠促進代謝毒素,抑制毒素沉澱,提升對有害物質的抵抗能力,減低血管受損傷的風險。

上述3種元素,可以從雲臺冰菊中獲取,熱水悶泡更有利於人體吸收。

3、堅持運動

運動可以說是強健體魄、保持身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了,而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堅持運動。

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代步工具、智能工具的產生,也激發了人體中的「惰」性,導致亞健康人群不斷擴張,且逐漸向低齡化發展。

運動時,會燃燒脂肪,通過汗液排出部分毒素,有效減少了脂類、毒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降低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小知識:保持睡眠充足有利於淨化血液

晚上11點以後,身體其他器官對血液的需求減少,會有更加充足的血液供給代謝器官,體內脂肪和毒素可以及時代謝、排出,間接保持了血液的純淨。

睡眠在8小時左右為最佳,晚上10點左右睡覺到6-7點起床可以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相關焦點

  • 89歲院士研究高血脂50年,提醒:1種食物是升脂王,儘量少吃
    鄭大叔今年47歲了,在縣城裡開了一家熟食店。其實這也是滿足了他小時候的願望,小時候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有怎麼吃也吃不完的肉,後來長大了,他就特意學了製作肉食的手藝,然後開了這家店,鄭大叔滷肉的手藝非常絕,尤其是他做的滷雞爪,十裡八鄉的人都會來買。
  • 87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7歲的徐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經有30逾年的經驗。在徐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高發,跟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雖然骨質疏鬆不像其他疾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極大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外力刺激,就可能導致脆性骨折的後果,使人們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 7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30年,提醒:3種飲料是「爛骨王」,儘量少喝
    今年已經79歲的孫院士,研究骨疏鬆已經有30年的經驗。在孫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這麼高發,跟現代人們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脫不了干係。雖然骨質疏鬆發病不像其他疾病那樣會產生直接的危害,但是會在身體埋下了個極大的隱患,若身體受到一點外力刺激,可能就會直接導致脆性骨折的後果,使人們喪失勞動能力。
  • 104歲老人,血管年齡僅60歲,直言不怕血管堵,「秘訣」是常做3事
    104歲老人,血管年齡僅60歲,直言不怕血管堵,「秘訣」是常做3事住在西安的高奶奶今年已經104歲了,被當地的人成為「長壽老人」。別看年紀已經那麼大了,但是高奶奶身體還硬朗得很。平時做事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在家種種菜、澆澆水,時不時和村裡的其他老人嘮嗑。本來家人想接她去城裡住,但是高奶奶堅持不去。這不,又到了5月份,2個孫子帶高奶奶去醫院檢查身體,這幾乎一年一次,所以高奶奶已經習慣了。而經過檢查,醫生發現高奶奶的血管比某些60歲的人更年輕、有彈性、光滑。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鍾南山院士告誡大家:這6種食物儘量少吃,很多家庭日日不離口!
    鍾南山院士告誡大家:這6種食物儘量少吃,很多家庭日日不離口! 說起84歲的鐘南山院士,想必每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如果他的名字在此前還不為人知的話。此次疫情爆發後,鍾南山院士的名字應該是如雷貫耳了吧!當初鍾南山院士告誡大家不要去武漢,結果他卻第一個衝在了武漢的第一線!
  • 91歲院士研究血脂50年,提醒:3種食物會喚醒高血脂「因子」
    簡單來說,高脂血症是由於整體血脂水平高,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疾病。王院士,91歲,主要從事臨床血脂研究。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出版了60多本關於血脂的書,翻譯了不下100本。他對高脂血症的病因、危害和預防措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 瓜子吃得太多,會慢慢「堵塞」你的血管,提醒:35歲後少吃些
    且超過35歲之後的人群,就要重視對日常的保養,幾乎每3個35歲以上的人,就會有2人血脂偏高,一定要重視。案例分享:36歲的小楊和老公結婚幾年了,養育一個孩子,小楊平時的工作就是賣早點,平時很早就出門擺攤了,忙活到上午11點,回去後收拾乾淨沒事做就會在家裡嗑嗑瓜子,休息片刻。
  • 84歲鍾南山院士:這6種食物要少吃,有害健康,網友:糟糕都愛吃
    84歲鍾南山院士:這6種食物要少吃,有害健康,網友:糟糕都愛吃隨著這次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才發現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疾病也都與飲食息息相關,美食雖好,卻並不一定健康。2019年在廣州《美食與健康養生論壇》的活動上,鍾南山教授以「養生之道,莫先於食」為主題開講,揭秘了飲食與健康長壽的關係,他除了分享自己的早餐,還給大家分享了10種超級健康食物,能幫助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可謂是乾貨滿滿。
  • 若不想給血管「添堵」,忌2白,吃3黃,喝3茶,血栓也許不告而別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你不想給血管添堵的話,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來保持血管的年輕態,讓你的血管一通到底,血栓或許不告而別。血液黏稠咋辦?少碰2白,多吃3黃,常喝3茶,或能保持血管年輕態。若不想給血管「添堵」,忌2白,吃3黃,喝3茶,血栓也許不告而別少碰2白鹽,醃製類食物:食鹽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而且在做飯的時候多多少少都要放一點,但是有些人不能夠控制好食鹽的攝入量。
  • 3種水果堪稱「升脂大戶」,過了40歲,不想血管堵塞,勸你少碰
    醫生了解後,提醒大家:過了40歲之後,不想血管堵塞,這3種水果最好少吃 後來醫生從家人的口中了解到孫先生非常喜歡吃榴槤,家中生活也算是寬裕,再加上榴槤只是水果,吃了對身體應該沒什麼危害,於是家裡就一直會備有榴槤,有時候三天左右孫先生就能吃掉一個,醫生聽過之後表示
  • 胃病大多是吃出來的?營養師提醒:胃不好的人,3種早餐儘量少吃
    一、胃病大多是吃出來的?營養師提醒:胃不好的人,3種早餐儘量少吃1、油條大部分人在吃東西時會選擇吃一些包子油條豆漿等等豆漿,還沒有什麼是比較正常的食物,但是油條卻不太適合早晨。雖然說油條比較美味,但是在油炸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有毒的物質,雖然說含量並不怎麼大,但是如果每天吃就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所以必須要注意一下。
  • 90歲院士提醒:4種「美食」或在悄悄傷害你的肝臟,再饞也要少吃
    我國有這樣一位科學院院士,他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之後從事肝癌臨床診治工作60餘年,是我國肝癌研究的奠基人,他就是——湯釗猷院士。我國肝臟疾病多發,據衛生部門調查統計,全球4億多肝病患者,我國便佔了一半以上,每年更是有11萬人因肝癌去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湯老根據自己多年研究經驗,發表了一些看法,其中重點強調了「病從口入」。
  • 84歲鍾南山建議:6種食物少吃,對健康有害,網友:都是我愛吃的
    很多90後看到鍾南山院士,都說他只有60歲,而大家知道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有84歲時,都驚嘆不已。相信不少的人和我一樣,都想知道鍾南山院士保養的秘訣,而在2019年亞洲廣州美食節上,鍾南山院士就給我們提供了答案。
  • 不想給血管「添堵」?棄1習,喝2茶,吃2果,或能保持血管年輕態
    而且,糖分攝入過多,也會促使甘油三酯以及膽固醇的含量增高,加重患上血栓的危險,所以像糖,也是一大誘因,勸你還是最好管住嘴,有助血管幹淨不堵塞。所以說,血栓並非突然來的,以上兩種調味品,也是誘因,勸你還是最好遠離,而如果不想給血管添堵的話,在平時要學會調節日常飲食和作息,保護血管健康。
  •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不想給血管「添堵」,3種食物早撤離餐桌
    一旦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有以下危害:1、肥胖症尤其是40歲以上的肥胖症患者甘油三酯與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升高。3、脂肪肝脂肪肝是由於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代謝障礙發生的繼發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進而出現高脂血症的表現。
  • 84歲鍾南山院士,公開早餐食譜,網友:怪不得看著好年輕
    文/菲兒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菲兒食堂美食小屋,我是菲兒,一位90後寶媽兼美食愛好者,平時喜歡研究各種美食,也喜歡給大家分享一下美食的家常做法和營養搭配。歡迎一些同道的美食愛好者關注菲兒食堂,我們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烹飪技巧和經驗。84歲鍾南山院士公開早餐食譜,網友直呼:怪不得看著這麼年輕。17年前的一場非典讓大家知道了一個人的名字:鍾南山,17年後的今天又因新冠肺炎鍾南山院士再次掛帥,義無反顧的奔向武漢參加病人的救治工作。
  • 85歲院士研究胃癌50年,提醒:4種食物是爛胃王,儘量別吃
    人們在胃病初期往往會比較疏忽,認為這不過是一些小病小疾,等到胃病嚴重後,才想起來就醫診療。跟自己平白無故增加了許多痛苦負擔不說,若是不小心發展到胃癌程度,還會常常錯失治癒時機,令人後悔莫及。今年已經85歲的趙院士,研究胃病和胃癌已經有超過50多年的經驗。
  • 85歲院士研究宮頸癌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宮王」,要少吃
    今年已經85歲的陳院士,研究宮頸病症已經有50逾年的臨床經驗。中醫認為宮頸病變是一種因氣血虧虛、陰氣不足而引發的虛火表現,而在陳院士看來,宮頸病變更多的是因為一些平時不良行為習慣的不加節制而引發的,其病症源頭在於HPV病毒感染,而這些錯誤的行為習慣則起到了重要的「幫兇」作用。
  • 血管堵不堵,留心一下睡眠狀態,若沒有3個跡象,說明血管還不錯
    如果血液濃度升高,血液循環隨之變慢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血管發生堵塞的情況,其實血管堵不堵可以觀察一下睡覺的狀態,如果沒有以下這幾個表現,有可能說明血管還不錯。血管堵不堵,留心一下睡眠狀態,若沒有3個跡象,說明血管還不錯單側流口水可能很多人在睡覺的時候,由於睡眠姿勢不當導致面部肌肉受到壓迫,嘴巴微張往往就會伴隨流口水的情況。其實偶爾出現一次流口水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