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紀行:八裡灣前槐花香

2020-12-24 記攝人間

文/王軍紅

接到汪老師電話時,我停頓了幾秒,隨即答應,心底隱約覺得,這次行程,將會碰上一些我所期待的事物,應該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太陽就露出了笑臉,據天氣預報說有較強雷陣雨,我帶了雨衣和外套,收拾好背包,準時到七裡墩人社大樓下,去的人不少,車輛,人員對號入坐,整裝待發。

車子在天甘高速上一路疾馳,窗外風景不斷掠過。初夏時節,群山披上了嶄新的綠彩華服,面貌煥然一新。河流也豐沛起來,有了高歌猛進的底氣。高速兩側槐樹相對,正是槐花盛放的季節,樹上綴滿白玉似的花芽,車裡的人看著看著就痴迷了,不時嘖嘖稱讚。

兩小時後,我們到達甘谷縣八裡灣鎮趙灣村,所有人員匯合後,市文聯走進八裡灣鎮文藝「扶志扶智」行動儀式啟動。贈書、書畫創作、文藝演出等活動有序展開。

二樓書畫室準備工作就緒,書法家,畫家開始創作,隨著湧入的人越來越多,我被越擠越遠,遠遠地看見楊主席在寫「惠風和暢」條幅,手下筆走龍蛇,行雲流水,可謂自然天成之作。另一側周老師在寫「室雅人和」,運筆乾淨利落,尤顯功底深厚,真是各有風格,各具千秋。另外幾位老師在裡面,我是擠不進去了,只好出來。袁老師看見我,說畫室在最西面,可以去觀摩。畫室的人也不少,畫家們看似隨意點染,實則胸有成竹,幾筆下去,鮮活的牡丹,荷花已畫成,黑黝黝的葉子,墨跡未乾,似飄散在葉面的氤氳水氣。這些書畫作品飄散的,不是花香,而是書香。花香只一季,書香傳千年,那是文化的傳承。我一回頭,房間被人圍的水洩不通,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不知是趙灣還是附近幾個村莊的,竟來了這麼多人。但凡一個地方崇尚文化,總是令人欣喜的。

在鄉村,包括我的家鄉,新建的門楣上總冠以「耕讀第」三個大字,即耕田與讀書並重。事實上,幾千年來,中國農耕文化始終秉承著「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一理念。詩書傳家,蔚然成風,在這方面做的好的,比如說通渭縣,家家重視教育,戶戶習書善畫,加之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諸多桂冠花落通渭,現在是全國有名的文化大縣,形成頗具規模的文化產業鏈,文藝創作繁榮興旺,呈雲蒸霞蔚之勢。那麼,今天趙灣所來之人呢?恐怕也不乏書畫愛好者,甚至行家裡手。退一步,只要是真心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即使不懂,能來欣賞學習也是好的,人們有時會說附庸風雅,然而,那也是源於文化崇拜,在向文化的方向靠近。

我被劃分到作家組,同行六人,已有三人跟隨文藝演出小分隊去了王家溝村。書畫組都開工了,我們也要匯合在一起,商討寫作的事。從趙灣到王家溝,車子在山梁上穿行,隔著玻璃,望不見更高的山峰,這表明我們已經在這座山的最高處,十幾分鐘後,我們到了村口,停車,步行。

類似於許多村莊,王家溝的村頭,還是一棵高大的老槐樹,似哨兵,守護著村子。槐花「千條萬條壓枝低」,冠蓋如雲,濃蔭蔽日。隱約中,有縹緲的聲音從溝底傳來,這意味著我們要從山頂走到山腳。兩個男人腳底生風,遠遠地甩開了我們。李老師的鞋子有高跟,又是連續下坡,我倆只能緩步徐行,也好,八裡灣的無限風光在等著我們用心去感受。

我是第一次來八裡灣,在車上,沒覺得有什麼不同,等走到梁上,一下子豁然開朗,我被這裡的山形地貌震撼了。山高且大,連綿開去,山梁上,視野非常開闊,放眼望去,對面山梁的院落、樹木、莊稼清晰可見。梯田層層,平整有序。路邊、梁上、谷底全是樹,槐樹居多。經濟類作物以花椒為主,聽同行老師講,這裡花椒品質相當不錯,是農民致富的「搖錢樹」。路邊不乏新長成的槐樹苗,枝低,槐花伸手可及。田間麥苗青青,一尺多高,正使勁抽穗拔節生長,玉米苗也破膜而出,娉娉婷婷,舒展著身姿。空氣裡自帶香甜,其實一下車就聞到了,經梁上山風一吹,味道更濃了。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走在初夏的田野,李老師優雅地拍照或賞花,我只幹一件事,吃槐花。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吃槐花,孩子臨近考學,我的生活被壓縮成簡單的兩點一線,哪裡也不去,什麼也無心觀賞,似乎城市裡小小的一角,已經能滿足我的全部生活需求。可是今天,在八裡灣,潔淨的空氣、廣闊的田野、灌漿的麥苗、同行的師友、天賜的好時光,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

我的愜意是被一隻蜜蜂打斷的,剛摘下一串槐花,一隻蜜蜂尋跡而至,不離不棄。趕走它,怕它蜇我,不趕走它,也怕它蜇我。於是,放下手中的槐花,果然,蜜蜂不再追來。滿山的槐花看似無主,其實是有主的,蜜蜂就是它的主人,蜜蜂每天都在盤點著所有花朵上的花蜜,而我,是個突然闖入的異鄉人。

唱歌的聲音越來越近,我們離村文化大舞臺近在咫尺。沿途聽來,歌曲、舞蹈、樂器演奏等節目眾多,精彩紛呈。走近細看,觀眾真不多,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現在,鄉村空心化現象日益明顯,青壯年外出務工,或舉家搬到城裡,鄉村留守的,大多是故土難離的老人,或者暫時還沒能力帶走的孩子。

文化廣場旁邊是王家溝小學,同伴們在那裡,和老師暢談正酣。我們也進去,目光所至,四四方方的校園是那麼乾淨整潔。我突然想起來,這一路走來,到處都很乾淨,是一直這麼幹淨,還是鄉村環境美化後成這樣,我不知道,但是這裡確實不同於城市,或者,這裡的農人保持著農村樸素的飲食生活習慣,不產生類似城市的生活垃圾。

時間一點點流逝,太陽西斜的時候,演出快結束了。我們也要上山,返回。路過舞臺,我的老鄉,王海生老師正在認真而賣力地表演小品。之所以說「賣力」,是因為甘谷話和秦安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我聽甘谷話能懂五成,那麼甘谷人聽秦安話呢?恐怕也吃力。稀少的觀眾,認真的演員,賣力的表演,我心裡有些感動。今天來的藝術家,都是請來的行內翹楚,在王家溝的文化舞臺上,服裝道具一應俱全,演出水準與在市中心廣場,萬人大會上的表演是一樣的,依然一絲不苟。包括主持人,她是那麼端莊大方,熱情高漲,即使面對的只有二十幾個觀眾。我從心裡為這些藝術家點讚,但凡稱之為「家」,其中包含對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的認可。

這些年來,甘谷縣和秦安縣,如同一對雙生子,常常被相提並論,用來做方方面面的比較,人口數量、經濟水平發展、城市建設、教學質量等等,一個出現,另一如影隨行。如惺惺相惜的隊友,更如相互競爭的對手。隊友關係誠然不錯,相互鼓勵;作為對手,則需要胸襟與氣度,帶來更多的警覺與促進。即便戲謔,也是並列,民諺云:秦安人「鬼」,甘谷人「賊」。在我看來,「鬼」字含有靈活之意,人多地少,窮則思變,變則通。而「賊」字有民風強悍之意,地大物博,需要堅忍和付出。今天所經之途,沒有一塊地是荒蕪的,是靠的老人和婦孺之力嗎?就像此刻,我說這裡田園風光,優美如畫,而莫渡說,他考慮的是如何把大片長成的莊稼一捆捆運送回家,不勤勞,不堅忍,不強悍又怎麼立足於生活呢?

車子從山梁到了山腳,雨點就落下來了,雨勢頗大,進了天水市,變成毛毛細雨,這是八裡灣的挽留還是相送?

我期待的事物在哪裡呢,我真的沉醉在一路的槐花香裡。

想起來了,在給舞臺演員拍照時,觀眾中,一個小女孩恰巧轉身,目光清澈,看著我,甘谷式的沉靜和堅定。只要有孩子,我們所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價值。

今晚,雨過拂塵,空氣清新,滿山谷的槐花更香了,孩子們的夢該有多麼香甜!

王軍紅,甘肅省作協會員,筆名蘭生天芳,喜歡用樸素的文字表達真摯的情感,在中國勞動保障報、天水日報、晚報、天水文學、秦州文藝、當代作家、當代文藝、散文網、東方散文、齊魯文學等平臺發表作品。

相關焦點

  • 曹縣八裡灣秋色美
    山東省曹縣八裡灣風景區位於縣城東南部的八裡灣水庫,因距老城區八裡得此名,是由古黃河決口衝擊而成的低洼潭坑。經幾屆政府開發建設,現已配套了水利設施,水位深淺可任意調節,水質良好、土壤肥沃。八裡灣風景區是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採摘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休閒聖地。
  • 大黃鴨進駐曹縣八裡灣風景區
    ----「大黃鴨來八裡灣啦!」5月26日,在曹縣八裡灣風景區,不少市民掏出手機與水中的兩隻巨型大黃鴨合影留念。----記者從曹縣八裡灣風景區水上樂園項目部負責人楊經理處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間,風靡全球的大黃鴨光臨曹縣,遊進八裡灣,成為八裡灣風景區的又一個亮點。----記者沿著岸邊慢慢地靠近大黃鴨,岸邊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有用手機拍照的,也有人用攝像機將市民與大黃鴨共戲水的情景全程記錄下來。
  • 晨讀丨兩訪八裡灣
    大雪節氣前一天
  • 賞田園風光 嘗農家土菜 享智慧科技 八裡灣共享田園 給你想要的...
    賞田園風光 嘗農家土菜 享智慧科技 八裡灣共享田園 給你想要的未來鄉村生活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2日 15:56:15 | 作者:王倩玫 胡揚輝 | 編輯:劉海傑  湖溪鎮八裡灣畈,屬南江流域衝積而成的小平原,自古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糧食高產。
  • 麗水鄉村紀行|下樟,文化古村,雲塢桃源
    「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美麗麗水該村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省級旅遊特色村、麗水市美麗鄉村示範村。
  • 「豫學習豫出彩」——祥符區八裡灣鎮舉行第二屆「學習強國」千萬...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田博 通訊員 趙鑫為進一步引導八裡灣鎮黨員幹部利用「學習強國」APP學在日常、用在經常,讓全體黨員幹部真正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者、宣傳者和踐行者,7月28日,八裡灣鎮舉行了「豫學習豫出彩
  • 麗水鄉村紀行|陳寮村,城市後花園
    「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美麗麗水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麗水鄉村紀行|陳寮村,城市後花園》閱讀原文
  • 五月槐花香
    五月槐花香,香氣誘人心醉,花海如潮的東海初夏,耳旁總會飄著一曲曲調優美的《槐花海》,在槐樹下輕嗅芳香,在香氣繚繞中放聲歌唱~~ 五月槐花香
  • 《五月槐花香》掐尖找秀氣
    鄒靜之自謙寫電視劇這行入行很晚,他能一直保持著創作的高效率,正是因為他對文學的講究問:在《五月槐花香》裡,我們看到一個和原來的固定印象完全不一樣的「鐵三角」。你的寫作也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狀態完全不一樣了。你自己一直說這是個現實主義的戲,我覺得你好像一直不太這麼寫作。
  • 紅安縣八裡灣鎮財政所職工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中國發展網 為了不斷提升財政所內部人員自身專業性,提升日常工作的效率,促進財政所內部各項工作更加簡潔和規範,近日,紅安縣八裡灣財政所對全所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以使新職工對新工作上手得更快、更好。加強理論知識學習。
  • 東陽打造「歌山畫水」和美鄉村
    八裡灣共享田園是東陽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金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行動方案以來,東陽市委市政府圍繞「農業興旺發達、農村人人嚮往、農民安居樂業」總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範、人居環境提升、鄉村產業培育等六大行動,打造以花園村為典範的「歌山畫水」和美鄉村硬核成果,努力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鄉村更和。
  • 《五月槐花香》苗圃:角色的魅力在於真實
    五月槐花香》中,原本並不為人們熟悉的苗圃不溫不火、將經歷了世事滄桑和情感波折的莫荷演繹得絲絲入扣。你覺得《五月槐花香》裡的這個角色有沒有挑戰性?  苗圃:其實莫荷這個角色不好演,中規中矩,沒什麼戲劇性,也沒有大的矛盾衝突,用表演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什麼真正突出的行為線與動作線,還要撐起佟奉全的主要的感情世界。全是走內心的戲,要掏空女人內心的東西。
  • 視頻|七月 滿城儘是槐花香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馮月靜 / 文 融媒體記者 張海強 / 圖)七月的省會,滿城儘是槐花香。△蜜蜂聞著槐花香來採蜜。△兒童騎著單車從花瓣上經過△環衛師傅們,一大早就開始清掃落在公路上的槐花。△園林工作人員正在清理落在地上的槐花。
  • 麗水鄉村紀行|康養新莊,正在描繪一幅嶄新的溪山畫卷
    原創 許軍 張兆蔚 甌江行「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
  • 張慶元督查指導八裡灣鎮脫貧攻堅清查摸底工作
    新天水訊6月19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慶元深入八裡灣鎮馬家峴村、張家莊村和趙家灣村督查指導脫貧攻堅清查摸底工作。督查採取不打招呼隨機走訪的方式進行,張慶元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查看等方式,詳細了解了脫貧攻堅清查摸底進展情況。
  • 麗水鄉村紀行|官埔垟,一幅潑了濃墨的山村風情油畫
    「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為「麗水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麗水市農家樂特色村」。「走村記」寫多了,便常常有熱心的朋友留言推薦一些美妙的去處。而「官埔垟」三個字,卻不約而同出現在好幾位網友的留言中。他們異口同聲的告訴我們,深秋之時,官埔垟村是必去的。在去官埔垟的路上,青巒秀水,仿佛身處於色彩斑斕的油畫世界。
  • 麗水鄉村紀行|山下陽,古色古香的風景,祖輩留下的傳承
    原創 張兆蔚 許軍 甌江行「麗水鄉村紀行」系列原創作品:行走在麗水的美麗鄉村,體會鄉村變遷,領略麗水鄉村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質樸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並了解麗水,欣賞並珍惜它!
  • 泰安寧陽萬畝槐花香飄雪 唱響線上線下「經濟戲」
    原標題:泰安寧陽萬畝槐花香飄雪唱響線上線下「經濟戲」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萬畝槐花香飄雪,鬱香婀娜迎客來。2020山東寧陽槐花節在東莊鎮鳳仙山拉開帷幕。上萬畝槐花迎風怒放,香雪似海,花影扶疏,美不勝收,吸引著各地遊客慕名前來觀賞。
  • 山東曹縣八裡灣發生車禍!司機撞人拖行20米後逃逸
    4月8號,在曹縣八裡灣風景區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雖然不大,但造成的影響卻很惡劣。肇事司機將受害人撞倒後,又將其拖行20多米,不顧目擊者阻攔,駕車逃逸。這不經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科民警連續多天的艱苦奮戰,23號終於將肇事逃逸人謝某抓捕歸案。
  • 祥符區八裡灣鎮六方聯動推進產業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工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田博 通訊員 張洪亮在脫貧攻堅的最後衝刺階段,為破解貧困群眾發展缺乏資金的難題,祥符區八裡灣鎮以小額扶貧貼息貸款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但貧困戶多因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貸款難或不了解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政策不敢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