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闖羌塘無人區:自私的穿越

2020-12-24 新京報

這個位於崑崙山南坡羌塘高原西北部的無人區,海拔4700米,平均每一平方公裡地面上不到一個人,卻是天然的野生動物園,約有100餘種野生動物。

第一支穿越羌塘的中國隊伍純屬偶然,因為嚮導指錯了路,湘西王陳渠珍和他帶領的115人團隊誤入羌塘。陳渠珍在《艽野塵夢》中描述:「道路迷離,終日暝行,無裡程,無地名,無山川風物可記。但滿天黃沙,遍地冰雪而已。」

這次誤入代價慘重:斷糧七個多月,115人僅7人生還。

一百多年過去,成功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生還者並不多見。2014年,戶外愛好者李聰明失蹤;2017年,戶外愛好者劉銀川同樣失蹤在羌塘。同年,西藏自治區林業廳發布關於禁止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

大多數時候,試圖進入無人區的人們會被藏民發現,然後不留情面的送到武警檢查站。當地在無人區的重要路口設立了73個管理站。

在2017年,李志森就是這樣險些失敗的:五位騎著摩託車的藏民把他團團包圍,「押」到附近的檢查站。武警登記備案,告誡李志森私闖無人區的後果,要求他原路返回。

但後來,李志森在戶外論壇8264上不無驕傲的分享了自己逃脫處罰的過程:逆著風走了六公裡,天氣突變,暴雪亂舞,「天助我也,傻傻的站著,一遍一遍的祈禱他們不會巡視」,他闖入了羌塘無人區。

今年3月,李志森又一次回來了,還帶著他的兩位隊友林夕、馮浩,他們是一對情侶。這一支臨時組成的隊伍,在進入羌塘無人區的第10天便發生矛盾。

33天後,李志森、林夕走出無人區,馮浩卻失去聯繫,生死未卜。在戶外論壇8264上,同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王川評價這次穿越的團隊:沒有磨合,毫無章法,各自為戰,聽天由命。

"AA組隊,各負其職"

李志森今年25歲,渴望「得到圈內人的認可」,目標是世界頂尖的探險家。他希望憑藉羌塘穿越獲得「中國戶外界的奧斯卡」——「金犀牛獎」,為此,他此次行程設定了「一穿三登」的目標(穿越羌塘,登三座雪山),「三座都登頂,再加1400公裡的無人區,國內外都將是史無前例的。」

李志森的後方聯絡員老龐勸他,獨自攀登無人攀登過的山峰,不確定性太大。

李志森回復,「我沒多少時間,放手一搏了。」

馮浩(左)和李志森。圖片來自網絡

即便在戶外圈子裡,穿越羌塘無人區也帶有爭議。2009年4月29日,戶外愛好者丁丁、老苟兩人騎車從雙湖出發,歷時36天,11次遇到熊,騎行近1100公裡到達茫崖,成為首次穿越羌塘的中國人。一年後,楊柳松獨自騎車進入羌塘,他的故事後來改編成了電影《七十七天》。

穿越羌塘在戶外界似乎成了「勇敢者的遊戲」。但事實上,自丁丁、老苟穿越成功後這些年,僅不到20人成功穿越。一些戶外愛好者在無人區內失蹤,沒能走出羌塘。

2015年,可可西裡、阿爾金山、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公告,禁止非法穿越這三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再次發布關於禁止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

戶外愛好者巖羊發現,這些年,事情好像不一樣了。楊柳松因穿越成名後,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羌塘,還熱衷於在網上寫遊記,「都知道法律不允許,以前悄悄進去悄悄出來也就完了,現在好像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我違法進羌塘了!」

安多縣林業局局長拉巴也說,近幾年,穿越無人區的人數逐步增多。尤其是2017年頒布禁穿令後,反而明顯增加。去年,安多縣10個保護站共發現20多起非法穿越行為。

2018年12月,幾乎是在李志森決定放手一博的同時,剛剛結束了在非洲外貿工作的馮浩,一個人推著板車進了羌塘無人區。去年8月,他在朋友圈寫下:「If I die in Chang Tang,at least I will die free。」(如果我死在羌塘,至少我自由的死去)

馮浩推著進羌塘的手推車是自己設計改造的,重量超過400斤,當時他居住客棧的老闆程英勸他,「你這個不現實,你不會餓死在羌塘,你會累死。」

馮浩說,他會一路走,一路丟棄行裝。

「你會凍死的,」程英又說,「那邊零下幾十度,你的機油都能凍住。」

馮浩在網上買了新的防凍機油。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羌塘,為此已經準備了半年多,程英記得,他購買裝備,前後收了幾百個快遞包裹。

這一次的穿越計劃在一天內宣布失敗。馮浩開著自己改裝的越野車,載著女友林夕、朋友小胖,當他推著板車的身影消失在無人區入口的時候,朋友小胖也想開車去無人區溜溜,隨後迷失方向,失蹤了。林夕報警,小胖和馮浩一起被找到。

在戶外圈子裡,林夕是有名的「女神」。2017年,她曾成功縱穿羌塘無人區,在羌塘穿越路線中,縱穿耗時短、難度大,橫穿相對難度小,但要求更長時間的穿越。2018年年底失敗後,馮浩和林夕約定,要在2019年開春,共同橫穿羌塘。

出發前,馮浩和林夕。受訪者供圖

認識林夕後,李志森感到激動,目前,還沒有女性成功橫穿羌塘,他希望能帶著林夕完成這一目標。李志森相信自己是個成功的嚮導,只要有他帶隊,成功率會極大提高。這也是林夕決定加入他的原因,還提出帶上男友馮浩。

但李志森擔心,馮浩會拖累他和林夕。他只能委婉的提示林夕,「馮浩出事怎麼辦?」

林夕回覆:「AA組隊,各負其職。」

2月18日,臨出發前,林夕的客棧老闆陽哥請他們吃了頓飯,這是這一支臨時搭建的隊伍的第5次碰面。

從裝備看,馮浩算得上專業:BD帳,MSR反應堆,高克數羽絨睡袋。他是這支隊伍裡最富裕的,在雪雁街擺攤賣古玩,一個月能掙幾萬塊錢,還堅持炒股,在程英的客棧,馮浩住最貴的單人間,拖鞋都是阿迪達斯的。這次穿越的行裝,他的自行車超過10000元,鞋子4000多元,帶的食物是30元一包的山之廚,能提供豐富的營養。

馮浩的裝備。受訪者供圖

但李志森和林夕的裝備卻有些隨意:李志森忘記帶雪鏡,在噶爾縣轉了個遍,只能買了墨鏡湊數,因此引發了雪盲;食物是麥片和糌粑,能提供飽腹感,但幾乎稱不上營養;他甚至忘了帶鹽。林夕的帳篷剛進入無人區就發現帳杆壞了,這是提前檢查可以規避的錯誤;自行車是從陽哥院子裡臨時推的,後來在冰面上摔倒幾次……

趙傑同為戶外愛好者,看到了李志森在戶外論壇8264上展示穿越羌塘無人區的裝備,他在微博上問李志森,「為什麼不選擇半側地線式的帳篷?或者塔帳?」

李志森回覆:「窮!」

送別宴裡,陽哥只給了他們一個忠告:「你們不要分開」。陽哥覺得,三個人都脾氣倔,這也能算戶外愛好者的共性:倔,說話直接,不願妥協。

林夕應和著,「放心吧,我們不吵架。」

消失的愛人

穿越羌塘需要申請手續,但作為個人探險性質的穿越很難通過申請。2016年起,羌塘建起了73處管理站,大都位於交通要道、橋梁上,有工作人員騎著摩託車巡查、拿望遠鏡照著看,以阻攔穿越者。

事實上,這些管理站並沒能阻攔穿越者。戶外愛好者圖圖說,沒有合法手續,大部分穿越者會選擇繞過管理站,那意味著更危險的路線,「比如有保護站建在橋梁上,那穿越者就從結冰的湖面上走過去。」

3月5日,為了規避武警檢查,凌晨五點,馮浩和女友林夕、隊友李志森趁黑夜出發,抵達阿里地區日土縣附近的入口,推著自行車,正式開始徒步穿越1500多公裡的羌塘無人區。

李志森在穿越途中紮營。圖片來自網絡

一進無人區李志森就發現,馮浩跟不上他的速度。前兩天,馮浩的速度只有每天20公裡,相當於李志森的一半。進無人區之前,李志森每天堅持五個小時以上的器械鍛鍊和30公裡以上的耐力跑,但馮浩忽略了這些。

李志森告訴馮浩,「你這個速度,我們三個誰都別想出去。」速度差距意味著,李志森經常需要停下來等馮浩。在高海拔的羌塘,從運動狀態突然轉為靜止,極有可能面臨失溫的風險。

第三天,馮浩像是賭氣似的,早晨起來就加快速度,把兩位隊友拋在後面。李志森覺得他幼稚,「剛起床兩個小時,你要玩了命的走肯定比我們快,後面這八個小時怎麼辦?」

於是,李志森不願意等馮浩了。他走在前面,提前選好地址紮營,等吃晚飯的時候,馮浩再慢悠悠的跟上來。按照計劃,李志森要在每晚9點太陽落山時紮營,為了照顧到馮浩的速度,紮營時間提前到了7點。

引發不滿在進入無人區的第九天,李志森、林夕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馮浩還在睡懶覺,醒來直接上廁所去了。李志森和林夕決定,提前出發。

事後,馮浩說,兩位隊友更改了路線,沒有告知他。他按照原定路線行走,積雪一度沒過了腰,凌晨才找到營地。

第二天,馮浩在旅途中刻意與他們保持1到3公裡距離,開始平分藥品、爐頭等物資,晚上把營地搭在200米外。李志森找到馮浩,再次告訴他,這個速度會把三個人都拖累死。2017年,李志森一個人穿越羌塘的時候,抵達第一座山峰只用了4天時間,這次,帶著兩位隊友,他花了10天。

馮浩回復他,「我們要好好享受這裡的風景」,有天晚上,馮浩甚至找出來一個無人機,要半夜去拍景色。

李志森不能理解,「我的目標是登山,我不是來搞這些的。」他每天首要的任務是對著地圖計算當天可以行走的最大裡程,拍照也只是證明自己登頂了。面對著花時間拍照、構圖的馮浩,他生氣了,覺得馮浩「就是來郊遊的」,「非常不負責任」。

李志森曾形容羌塘無人區「一連多天重複同樣的推車、推車再推車,相當無聊。白天趕路的時候,除了喝水和偶爾自拍,我有三大原則:不吃,不停,不歇。」

馮浩的無人區穿越,卻是「一路走,一路看風景和野生動物,享受大自然。」因為他「就是休閒遊,不會像你那麼著急」,也「不追求什麼成績。」

林夕說,「甚至他還想睡懶覺,這又不是在拉薩,睡到下午都沒事。」每天晚上,馮浩纏著林夕聊天,聊他想賺錢、想環遊世界、想去看看66號公路,還告訴林夕要帶著她回杭州見父母,擔心父母看不上短頭髮酷酷的林夕,想讓她把頭髮留長。

林夕太累了,只跟他說,「出去的事情出去再說吧,咱們現在好好休息。」

矛盾積累後,馮浩向林夕提出,不想和李志森一起走了。林夕拒絕了。

15日早晨,李志森和馮浩談話後第二天,馮浩向林夕要了自己身份證,獨自走向邦達措湖的冰面上。當時正刮著暴風雪,林夕跑去追他,冰太薄,剛走上冰幾米,冰裂開了。林夕坐在地上哭,看著馮浩越走越遠。

林夕躺在冰面上。圖片來自網絡

馮浩離隊當晚,李志森聯繫了老龐:「今天馮浩和林夕吵架了。現在馮浩不知道是去檢查站還是繞路。麻煩你五到七天給馮浩打電話……」他判斷馮浩會去附近30公裡外的保護站。

三人隊伍,只有李志森帶了衛星通訊裝備。馮浩覺得通訊裝備是「作弊」,他心中的穿越無人區是享受孤獨。這意味著,隊伍失散後,林夕、李志森無法聯絡到馮浩。

連續10天,老龐每天給馮浩撥過去五六個電話,從沒接通過。老龐問李志森,「聯繫不上,要不要報警?」

李志森問林夕,林夕說,沒事,他不會冒險的。她擔心報警會通知馮浩的父親,馮浩和父親關係不好,已經6年沒回家,父親對於這次穿越並不知情。

17日,馮浩已獨自離開兩天,李志森決定提速。在戶外論壇8264的直播帖裡,他沒有提到馮浩離開的事,只寫了「李志森和林夕的鬥志很高,動力很大」。

3月29日晚,失聯14天時,老龐再次發來催促:「真要找一下馮浩了,十三四天了。」

李志森回覆:「林夕說,他應該是在哪玩呢。等她出去的日期,他再出來。」

李志森和老龐的簡訊記錄。受訪者供圖

遲到的報警

4月17日,林夕、李志森正式結束羌塘無人區穿越之旅,歷時44天,行程1500公裡。

林夕激動的發了朋友圈,還在快手上更新了照片。但馮浩還沒出來。陽哥發微信提醒林夕,該報警了,林夕回覆:「過幾天他出不來再說。」

第二十二天,林夕拍下了帳篷外的景色。受訪者供圖

陽哥急了,「出不來再報就晚了!」 4月19日,在陽哥的催促下,林夕打電話報了警。林夕計算了馮浩能夠出來的時間。按照他的速度,最早也要26日才能走出來,如果節約糧食,還可以多堅持十天。

出發前,馮浩和林夕約定,如果走散,要50天後在無人區出口見面。她始終相信馮浩可以自己走出來。

4月23日是約定日期,馮浩沒有來。

在羌塘,海拔超過4500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如果遇到意外,「人一會兒就不行了」,甚至來不及救援。李志森隨身攜帶的衛星盒子可以發出SOS信號,但他清楚,如果真的遇到意外,即便第一時間求救、第一時間有直升機趕赴救援,在羌塘,死神總是領先,「你無非就是能發個遺言」。

志願者李秦羽曾參與過羌塘無人區的幾次救援,包括搜救李聰明。他說,無人區搜救最大的困難是無法確定穿越人員的具體路線和途經點。羌塘無人區60多萬平方公裡,一次穿越的裡程在1200-1400公裡不等,搜救人員進入無人區,即便按照五臺車輛、間距200米搜索,一次能搜索的面積也僅1000多平方公裡,相當於整個無人區的百分之一。

馮浩父親直到4月底接到了警察的電話,才知道兒子已經失聯一個多月了。他把工作都推了,定第二天的航班飛來拉薩,提前準備了20萬。他要求林夕和李志森參與到搜救中,他分析,林夕和李志森「熟悉路線,3500公裡的無人區要是盲目搜救,不要說是一個縣的警方,十倍的力量可能都嫌少。」

4月22日,馮浩失聯38天後,李志森和林夕決定跟隨搜救隊分頭尋找,他們能為搜救隊提供方向上的建議。李志森從阿里入口方向深入300公裡;林夕從瑪曲鄉出口方向深入300公裡。

一開始,李志森判斷,馮浩可能已經撐不住了。穿越沒多久,馮浩因行李過重拋棄了40包壓縮餅乾,按照糧食情況,李志森「沒抱什麼希望,積極參與救援而已」。

李秦羽說,歸根結底,「這就是個碰運氣的過程,走不出來其實是大概率事件,走出來了說明運氣比較好。」到現在為止,無人區沒有救援成功的案例。

林夕開始感到擔心。剛開始被問到馮浩的情況,陽哥說「百分之八九十沒問題」,到了五月,是「應該是沒問題」,5月3日以後,回答成了「這兩天再沒消息就夠嗆。」無人區的湖水和沼澤地開始解凍,危險顯露出來。河水變深,無法直接步行或騎車通過,在一些特殊路段,相當於只能站著等死。

這場遲到了一個多月的報警在戶外論壇8624上引發了爭議,走出無人區後,李志森發布了「隊友馮浩失聯事件的報告」。

在帖子的評論區,三個人的穿越被稱為「骯髒的穿越」,有人回覆:

「如果第一時間在直播貼中說了這件事,那這次『全世界首次跨越1400公裡並完成一穿三登』的穿越,勢必就要中斷了。」

「以忽略別人生命安全為代價去實現自己的成功,這樣的價值觀被肯定了,那中國戶外界就算是真完了。」

李秦羽遇到過很多在無人區發生矛盾的隊友,「很多人議論說為什麼人不見了不去找,不報警,他們又不是和外界沒有聯繫手段。其實在我看來,自私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報警了自己必然會被抓出來。」

李志森在微博中回復質疑:「當時行程已過半,往回逆風。退回相比前進,耗時更長。羌塘是一個沒有退路的地方。」

他反駁了為了穿越不顧隊友生命的說法,「如果知道他出事,我們還堅持繼續穿越?那是人命,不是兒戲!」

但他也開始後悔:「失聯超過一周後,我應該報警,不該聽林夕的,心存僥倖。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回到「有人區」

搜救發現,在離穿越的起點310公裡處有一條山地車車轍,還有43碼鞋的腳印,這與馮浩的特徵基本吻合。李志森記得,林業局局長激動得大聲喊著「保護現場」。

搜救時發現的車轍。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記錄,李志森和林夕在3月20日到達過同一地點,救援隊判斷,馮浩和他們兩個到達的時間相差不多。沿著車轍追蹤了四十多公裡,救援人員發現,馮浩的車轍基本上是按照原計劃的穿越軌跡行走的。

在羌塘,穿越行程接近一半的時候,馮浩在冰面上騎車,輪胎陷進一條裂縫,他從自行車上摔出去七八米遠。起來後,發現膝蓋附近韌帶拉傷,腫的嚴重,腳無法彎曲,走路困難,甚至要站著上廁所。接近半個月時間裡,馮浩只能推著自行車「一步步的挪」,每天行程2公裡。

當時,冰雪消融、沼澤化凍,一腳下去甚至連鞋子都拔不出來。距離最近的牧民點還有300公裡,馮浩決定棄車徒步,把無人機、相機、餐巾紙、備用的衣服全都扔掉。

在距離走出無人區還有70公裡時,馮浩已經斷糧五天。他吃光了隨身攜帶的藥品,把草珊瑚含片都當成糖吃了。五月的羌塘野草已經發芽,馮浩連根拔起,顧不得洗,混著泥漿在鍋裡煮上一會,就往嘴裡塞。

5月4日,接近無人區出口,馮浩遇上了輛工地的車,工人們給他吃了方便麵、火腿腸,第二天,與搜救人員在格爾木市烏蘭烏拉湖東側50公裡處相遇的時候,他正躺在車上睡覺。

坐上了李志森、林夕的車,李志森提醒他,去看看新聞,「特別熱鬧。」

馮浩已經成了微博熱搜。馮浩問林夕,「我走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報警呢?」

李志森問馮浩:「以後還繼續不?」

馮浩回答,「繼續啊。」

「以後還繼續吶?」

「以後(玩)難度大一點的。」

這段被馮浩認為「就是朋友間開開玩笑」的視頻發布在網上,遭到了網友們一致批評,有人評論,私自穿越無人區是浪費國家搜救資源。被點讚到第一條的評論是,「把他再送回去吧。」

找到馮浩後,馮浩和林夕在車上。受訪者供圖

安多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拉巴介紹,此次搜救出動近百名隊員、十幾輛車以及二十幾輛摩託車,工作人員小魏說,安多縣除了留守管護站的,基本都外出搜救,前後出動110人次。安多分局每個管護站每個月補給2萬元油料費,這次搜救,大多數管護站已經把原計劃一個月的油料費用完。

這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一次大規模救援,上次類似規模的救援是2014年。

李聰明在羌塘失蹤後,戶外愛好者圖圖曾公開出過主意:由政府出面,安排一支經驗豐富的團隊,在羌塘探索一條合適的穿越道路,避開狼群、沼澤和冰川,定時能路過村莊作為補給站點。同時,由政府備案,嚴禁從無備案道路穿越。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穿越者的安全。

「那算什麼穿無人區?」馬上有人笑話他。

「他們就這樣,越沒人幹過、越危險、越能凸顯自己牛。」圖圖說。

「這些人都想穿越,想冒險,一些相關題材的電影電視也有誤導。」拉巴說,今年1月到5月之間,共發現14起非法穿越無人區,未遂3人,前幾天有一個人想騎自行車進入,被保護站發現勸返。

5月7日,西藏安多縣林業局對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李志森、馮浩以及林夕三人作出行政處罰,各罰款5000元。

李志森接受了罰款,當天返回拉薩,找朋友借錢。因為登山,李志森沒有多少收入,靠打零工維持生活。

林夕發微信給陽哥,「凡是能用錢解決的我都解決不了」,陽哥正坐在客棧裡,周圍圍了一圈朋友,都覺得「這是她能說出來的話」,最後,林夕說「該拘留拘留,反正一句話,沒錢。」

馮浩是「最有錢」的,他也拒絕了罰款,他說他沒有主動報警、沒有申請過救援隊,他只想好好享受荒野,是隊友把他炒作成了『奇蹟』,「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讓我很無奈。」

戶外愛好者小潘說,圈子裡,大家蔑視這種規訓。他更嚮往國外對無人區的管理:穿越之前要備案,籤免責書,報備行進路線,然後,合法穿越。

戶外愛好者巖羊則不認同。 「無人區和保護區不一樣,羌塘因為是國家級保護區才禁止穿越,但大多數無人區都是可以合法穿越的。」事實上,在羌塘南部,多瑪鄉的位置往南便不是保護區,完全可以合法穿越。

有媒體報導馮浩拒絕罰款的消息,又掀起一場全民聲討。在微博上,李志森代替隊友們做了致歉,「我代表團隊向你們致歉!再次致歉!讓你們冒了生命危險搜救,浪費了國家資源。給政府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5月8日下午,馮浩改口說,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後將不會再非法穿越無人區。」他和林夕到安多縣林業局交了罰金。林夕發了條朋友圈:無人區不可怕,有人區才可怕。

晚上,他們上了央視新聞,節目一開頭,主持人白巖松說:有人先是拒交罰款,後向社會道歉,有人表示將不再違規穿越,有人卻說要繼續挑戰。徵服不能變成傷害,挑戰不能變成挑釁,本期節目關注《無人區,不是法外之地!》

朋友們紛紛把視頻轉給李志森。「我還怎麼回家?怎麼面對父老鄉親?」李志森壓力很大。

林夕也同樣壓力大,事情發酵後,她在手上留了一圈牙印,是自己咬的。

但馮浩計劃,在穿越羌塘無人區以後,要登珠峰,他把錢都準備好了,至少30萬。在客棧,沒有人勸過他,他很執著。

新京報記者 衛瀟雨 實習生 吳婕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於穿越無人區?
    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於穿越無人區?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於穿越無人區? 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於穿越無人區?人類擅闖行為也造成無人區生態影響 進入無人區會給人類自身帶來危險,與此同時,不當的穿越與人類行動也會對無人區環境與動植物造成威脅。人們在無人區生活與行進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自然環境的改造,可能會影響動物正常的棲息習慣。
  • 禁止擅闖無人區!1994年可可西裡事件,環保人永遠的痛!
    #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可可西裡》《傑桑.索南達傑》等影視作品就是記錄與描繪可可西裡無人區的。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的那曲地區和阿里地區,總面積2980萬公頃,是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無人區人煙稀少,神秘莫測,也正是如此,無人區也成為眾多探險家的集夢之地,已有多支探險隊成功穿越四大無人區,目前仍有探險家試圖挑戰。
  • 擅闖無人區悲劇頻發,別拿違法當個性
    一段時間以來,「驢友」在無人區失聯失蹤事件頻發。媒體調查發現,「探秘」無人區如今已成為戶外愛好者圈的時髦。羌塘無人區風貌獨特,在一些文學作品或是熱門網文的渲染下,更是成了張揚個性、蕩滌心靈的聖地,成了「人生總要瘋狂一次」「掙脫城市的枷鎖」的絕佳目的地。於是,一大批「冒險者」躍躍欲試,爭相到無人區「徵服自然」。然而,「探秘」無人區聽來很美很酷,實則危險叢生。
  • 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危險?奉勸大家不要輕易嘗試
    入夏以來,青海可可西裡等高原無人區發生多起遊客失聯失蹤,甚至死亡事件。近年來,無人區探秘成為一種擁躉眾多的時髦,擅闖頻發,悲劇不斷。自然條件極端惡劣、各類野生猛獸眾多、搜索救援難度極大…無人區暗藏著重重風險。擅闖無人區除了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還會對自然生態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
  • 去年豐田陸地巡洋艦LC150被我丟在無人區 今年再闖西藏羌塘無人區
    一群西藏越野愛好者從蘇州出發,途徑G318,來到雙湖,正式開啟了穿越羌塘無人區的旅程,而這一次啟程穿越無人區的故事要從2016年說起,或許,沒有那次「事故」,就沒有如今的穿越之旅。agshocks霸哥原文標題《去年豐田陸地巡洋艦LC150被我「丟「在無人區 今年再闖西藏羌塘無人區》這裡天高地遠,這裡環境惡劣,這裡有最美的風景,這裡是羌塘。話說,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車隊行駛在茫茫高原之上,深入世界第三極。
  • 穿越羌塘失聯被救驢友已認罰 保護區為救人花光一月油費
    ,2017年,西藏自治區林業廳也發布關於禁止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在發布公告的同時,當地在無人區的重要路口設立了36個管護站,用於防止非法穿越,此外,還限制當地加油站加散裝油,由此一定程度上限制試圖開車非法穿越無人區的團隊。那曲管理局工作人員稱,未設管護站前,因無人看護,無從統計每年非法穿越情況,設站後,每年會發生三四起。拉巴次仁稱,包括此次3人在內,今年共17人試圖非法穿越。
  • 到無人區可找回失落的自我?想太簡單!
    黃某的悲劇令人扼腕,今年入夏以來連續發生的多起遊客闖入高海拔野外無人區被困事件,也讓人不禁冒冷汗。據云南省公安廳通報,兩名四川籍遊客6月29日擅自離開雲南玉龍雪山景區,穿過雪山下原始森林,在海拔4100米高崖壁被困,萬幸當晚為民警所救。青海格爾木市公安局介紹,兩名河南籍男性7月上旬在玉珠峰附近走失,救援隊伍冒雪在玉珠峰北坡海拔4720米位置找到兩名失聯男子,連夜送至醫院。
  • 羌塘無人區:地形複雜、地貌奇特,遊客可以穿越嗎?
    羌塘無人區,是目前中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面積達29.8萬平方公裡。羌塘能無人區讓人忘記害怕搭上生命去冒險,只因這裡有數不盡的神山聖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還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在羌塘無人區,只要是修了公路的地方,遊客都是可以隨意在走的,不需要任何手續,但只能在無人區邊緣看看風景。
  •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羌塘無人區到底多神秘?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羌塘無人區到底多神秘?首先提到中國最大的無人區,很多旅行者、探險家會首先想到羌塘無人區,沒錯羌塘無人區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什麼是無人區,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常居住的地方被稱為「無人區」。羌塘無人區位於羌塘高原西北部,整個無人區海拔平均4700米,在整個青藏地區尤為顯眼,羌塘無人區不僅有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還有連綿不斷的山脈以及常年積雪融化形成的沼澤溼地,因此方圓百裡都是這種自然環境,加上羌塘本身荒涼,高原空氣稀薄不利於人類生存,世人眼中的無人區成為了動物的天堂。
  • 請停止擅闖無人區
    今天一條擅闖無人區到底有多險被推上了微博熱搜。入夏以來,青海可可西裡等高原無人區發生多起遊客失聯失蹤,甚至死亡事件。近年來,無人區探秘成為一種擁躉眾多的時髦,擅闖頻發,悲劇不斷。自然條件極端惡劣、各類野生猛獸眾多、搜索救援難度極大,無人區暗藏著重重風險。
  • 羌塘無人區的守護者
    通過守門的檢查站,一條碎石路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扭曲,直插進羌塘無人區腹地。路的盡頭是海拔6500米的普若崗日冰川,那裡是羌塘制高點,也是探險者穿越時最大的考驗。一輛燒爛的卡車躺在前往羌塘的路邊,高原上的風用力吹響破車的每一個部件。它無意侵入了一隻野狗的領地,野狗也大方地將其佔為己有。偶爾有人路過,野狗會全速跑過來打招呼,討點吃的再目送行人離開。
  • 川藏線上500公裡無人區,到底有多恐怖
    其實自駕西藏不論走青藏線還是新藏線,都會碰到一條沒有補給,沒有住宿,只能一條道一直跑下去的無人區路段,我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青藏線的時候,遇到可可西裡那一段路,什麼是生命的禁區,那時候才完全領悟到。所以,穿越無人區公路地段的時候,千萬不要晚上進行,雖然是開車的,沿著公路一直開下去就可以了。但一旦發生什麼意外,即便有車,那也是孤立無援。但如果對於徒步搭車的人而言,如果在無人區路段進行冒險的話,那真的是在要罪受了。最有名氣的無人區路段怕就是羌塘無人區了。多少驢友為了穿越或挑戰它,最終都消失在那裡。
  • ...高海拔極限穿越——單車無後援穿越羌塘、阿爾金山兩大無人區紀實
    穿越概況時間、線路、裡程:2011年10月4日北京出發——10月15日到達雙湖——10月17日進入羌塘——10月29日進入阿爾金山無人區——10月31日凌晨到達茫崖。全程用時27天,無人區穿越用時13天。北京至茫崖5千餘公裡,無人區穿越1100公裡。
  • 穿越羌塘無人區被救三驢友已認罰
    穿越無人區的驢友李志森通過微博道歉。網絡截圖禁止穿越羌塘自然保護區的公告。三人分別被罰款5000元,保護區為搜救花光一月油料費;此前多地出臺有償救援辦法因穿越無人區失聯,徒步愛好者馮浩的同伴被迫報警求援。當地隨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搜索,所幸馮浩最終被安全找到。儘管此次三名驢友已經繳納了罰款,一場針對擅闖禁區驢友的有償搜救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討論。
  • 現身說法,未經批准的無人區非法穿越不要參加
    各種機緣巧合下,我們認識了一個自稱可以幫我們搞定羌塘一切關係的騙子--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李仕江(以下文章稱為老李,他自稱在新疆烏魯木齊開青年旅舍--新疆烏魯木齊自遊驢國際青年旅舍,戶外網名驢途、驢叔),他自稱以他的能力和經驗可以在羌塘無人區橫行,遇到檢查站直接抬杆過,而且聲稱他擔當過侶行團隊穿越無人區的領隊,我們也從側面了解過他的經歷有一定的真實性,因此願意選擇他作為我們此次橫穿羌塘無人區的活動關係協調人
  • 羌塘無人區史上最慘烈的生死穿越,150人歷經223天僅剩7人生還
    3人中,林夕有穿越羌塘的經驗。林夕的男友馮浩有高海拔攀登經驗。李志森不僅穿越過羌塘,還攀登過多座高海拔雪山,體能過人。李志森曾在2017年曆時33天單人自力橫穿羌塘。 那次橫穿險些失敗:在一開始就被5名騎著摩託的藏民圍住,押到附近的檢查站,被當地武警要求登記。後來才僥倖闖入了無人區。
  • 小夥穿越西藏羌塘無人區時獨自離隊 失聯50天終獲救
    小夥無人區失聯50天被找到,未經批准穿越保護區,將付出怎樣代價?  據中國之聲報導:今年3月,90後杭州小夥馮浩與女友林夕、徒步愛好者李志森三人同行,準備徒步穿越1500多公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羌塘無人區。進入無人區10天後,馮浩獨自離隊並失聯。
  • 中國最大無人區——羌塘,是天堂還是地獄?
    羌塘與可可西裡、阿爾金和羅布泊並稱中國四大無人區,是國內徒步最危險和艱難的路線之一,被稱為「生命禁區」。羌塘地區寒冷而乾燥,年平均氣溫大都在0℃以下。說無人區,其實並非絕對沒有人煙,只是人煙極其稀少而已。很多的時候幾十公裡、甚至上百公裡沒有人。
  • 小夥在羌塘無人區失聯50天,真正的無人區比電影刺激危險多了
    大家對無人區的了解可能大多美國神秘的無人區或者是2013年我國上映的《無人區》,無人區總是給我們布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有流傳美國無人區外星人的、也有流傳超自然現象的。無人區給人無限的遐想,廣闊的土地、處處潛伏著危險的氣息,而總是有那麼一群探險者不怕死,橫闖無人區,不過多數的時候是進去的多出來的少。今年5月5號,失聯50天的小夥幸運的從羌塘無人區出來,也算命大。我們從來沒聽說過無人區的存在,然而事實上是地球如此廣大總有沒有人的地方。
  • 羌塘無人區:活著進來卻很難活著出去的「北方最高平地」!
    很多人都曾夢想著能有一次穿越無人區的冒險之旅,不是因為刺激也不是因為炫耀,而是能期待走進無人區,看看嚴酷生態環境下的草木山川,江河湖海,還有那些動物和天空。圖為「北方最高平地」羌塘高原。其實,真正的羌塘無人區含義廣泛,它囊括了藏北無人區、可可西裡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崑崙山無人區。這四個人跡罕至的無人區連成一片,是一片讓人心生嚮往又望而生畏的超級荒原。羌塘大草原。這是一片被自然眷顧的野性大地,湖泊、植物、動物還有覆蓋大地的草原,沒有人會不喜歡這樣的地方,但卻又沒有多少人能走進這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