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朱標沒死,由他削藩,朱棣會造反嗎?朱棣:不會了,我很佩服大哥

2020-12-11 騰訊網

有讀者留言,如果太子朱標沒有死,他順利繼承皇位,再削藩,那麼朱棣會造反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朱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他已經27歲了。

27歲在古代絕對是剩男,當時男孩14歲左右時就已經結婚了。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子。得知朱標出生的消息,朱元璋極度興奮,他跑到軍營附近的山頂刻字 ,「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朱標就被朱元璋當繼承人的培養,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其他皇子、大臣們都知道一點,朱標就是大明第二位皇帝,而且沒有爭議。據此有網友調侃,朱棣會說:「我不反了,我還是比較服大哥的。」

朱棣在靖難檄文中寫道,「不幸我皇考賓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藏禍心,其機實深。刀構陷諸王,以撤藩屏,然後大行無忌,而予奪生殺,盡歸其手,異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諸王觀之,事無毫髮之由,先造無根之釁,掃滅之者,如剃草菅,曾何有然感動於心者!」

看到沒有,朱棣認為建文帝做得太過分了,連親叔叔都不放過,自己是逼迫的。朱標22歲那年,朱元璋就讓他參與了政事,「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在宋濂等人的教育下,朱標學識淵博、宅心仁厚。

更重要的是,朱標和朱棣之間感情很好。《明史》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然性驕,在國多不法。或告棡有異謀。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

朱標對兄弟如此照顧,加上大家都知道朱標就是皇位繼承人。退一步來說,即便朱棣靖難起兵開始「清君側」,他根本得不到多少支持,從道義上他就已經失敗了。朱標在朱元璋在世時就已經有多年處理朝政經驗,群臣也願意聽命,如果朱棣雄才大略,以燕地一藩之地來造反,成功可能性太小了。

還有人說,不要說太多,只要藍玉還在,朱棣就翻不起浪花。朱標和藍玉關係密切,朱標是常遇春的女婿,藍玉則是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就曾告誡朱標:「臣觀燕王在國,舉動行止,與皇帝無異。又聞望氣者言,燕有天子氣,願殿下先事預防,審慎一二!」

這是大逆不道的話,藍玉就對朱標直接說了出來,可見兩人關係密切程度。以藍玉在戰場上的表現,朱棣能不能南下出河北都成問題。所以,朱棣根本無法造反。

相關焦點

  • 如果朱標沒死,削藩的話,朱棣還敢造反嗎?
    朱元璋在朱標死後,沒有傳位給其他皇子,而是選擇了傳位給皇長孫朱允炆,由於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導致藩王造反,朱標的四弟朱棣最終奪取了天下,朱允炆不知所蹤。那麼如果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朱標沒死,削藩的話,朱棣會造反嗎?
  • 明初若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造反而且也不敢造反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大家都不會陌生,自從他登基後,就將兒子朱標立為太子。不過或許是天妒英才,朱標在壯年時突然離世,這個消息瞬間震驚了朝野上下。隨之燕王朱棣發動叛亂,成功爭奪了皇權,讓明朝國運都朝著未知的方向發展。不妨設下一個疑問,若當初太子朱標並沒有去世,那麼燕王到底還敢不敢造反?
  • 如果朱標沒死,由他削藩的話,朱棣還敢不敢造反?說出來千萬別笑
    你能想到彪悍的藍玉,會在朱標面前打小報告嗎?若不是對朱標服氣,以藍玉那性子會這樣?這就如徐達一樣,面對朱元璋從來都是夾著尾巴般,當發現自己長子徐允恭(徐輝祖),跟朱標之子朱允炆,都有個「允」字後,立刻跑到朱元璋面前,請朱元璋給兒子改名。
  • 如果朱標不死,藍玉能活下來嗎朱棣敢造反嗎
    要說明朝最令人惋惜的人,一定有朱標的名字。朱標英年早逝讓朱元璋措手不及,之後發生的種種都和他的死有關。那麼,如果朱標不死,藍玉能活下來嗎?朱棣敢造反嗎?朱標早死也讓許多本來留給他的功臣班底被朱元璋不得已清洗,之後建文削藩,燕王起兵,永樂一朝的特務政治可說是改變了明朝的走向。
  • 朱標不死,朱棣敢反?但凡朱棣有一丁點理智,他也不會自尋死路
    朱棣固然是奪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但大家可知道他為什麼能造反成功嗎? 其實,明初的那段風雲激蕩、撲朔迷離的歷史,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銜接人物,他就是明朝的第一個太子朱標,正是他的死為歷史強行改道了。可以說,朱標不死,大明的走向不會如此,朱棣也沒有可能成功造反!這其中的條條框框、點點滴滴,且容我慢慢來和大家分享、分析。
  • 朱允炆當皇帝4年丟了江山,若換成太子朱標繼位,朱棣敢造反嗎?
    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削藩的手段過於簡單粗暴,引起了宗室和朝臣的不滿,燕王朱棣找準時機,起兵攻打朝廷。他自稱「靖難」,其實就是造反。於是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的話,朱棣還會這樣做嗎?我覺得不會,也不敢。
  • 朱標38歲不死的話,朱棣敢篡位登基嗎?朱元璋留給他的資源太多了
    歷史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但是我們可以猜測一下,如果朱標在38歲的時候不死,大明朝的歷史會怎樣呢?朱棣還有機會篡位登基嗎?01朱標是仁慈之主,大明王朝一定蒸蒸日上。如果朱標能夠順利登基,其實對大明王朝最大的改善,那就是平反活動會興起。
  • 即便朱標只當一天皇帝,朱棣也不敢造侄兒的反?朱棣仍然會起兵
    讓朱標削藩或者傳召藩王入京好下手的話,他的聖旨可能還沒出南京或者還沒出江蘇,他就已經死了。這時候他的這份聖旨還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如果這樣的聖旨有作用的話,朱棣也就不會發動靖難之役了。朱棣為什麼敢發動靖難之役?原因就在於他手上有兵權,不僅他手上有兵權,當時的藩王幾乎人人都有兵權。
  • 朱標如果不死,繼皇帝位後,能否鎮住朱棣?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父親,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朱標的弟弟,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朱標為皇太子,將來繼皇帝位,正式確立朱標為接班人,然而,朱標還沒等到登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突然病逝了。
  • 朱高煦想學他爹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燕王,因為朱棣的大哥朱標是太子,死得早,朱元璋便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將其他的兒子都排除掉了,皇位不傳給兒子,傳給孫子。按理來說,朱允炆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朱元璋欽定的,沒毛病,但是,朱允炆一登上帝位,便開始採用齊泰和黃子澄等大臣的建議「削藩」。朱允炆拿下了幾個實力相對較弱的藩王之後,實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前幾個藩王,被殺的被殺,被逼自盡的自盡,朱棣覺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於是,開始裝瘋,企圖矇混過關,躲過朱允炆的屠刀。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本質上說是爭奪帝位,因為在藍玉駐守北平的時候,就看出了朱棣的野心,曾提醒過太子朱標。但是朱標一直沒放在心上,畢竟朱標手底下有一幫牛逼的文臣武將,完全不懼朱棣造反。另外朱標身為皇長子,下面那些弟弟,哪個沒受過他的庇護,朱棣就是有野心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那麼如果當初朱標沒有死的話,朱棣和其他藩王還敢造反嗎?有朱標在,大明王朝的歷史是否應該改寫?我覺得朱標要活著,朱棣他們不敢造反。一、朱標要活著,朱元璋就不會屠戮功臣了。朱元璋一輩子殺戮心非常重,他對百姓很好,對官員卻十分苛刻。
  • 明初若朱標不死,哪怕只當1年皇帝,10個朱棣也不敢反!
    明朝初期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自己的侄子,奪得了帝位,大明王朝的國運也隨之而改變,那麼如果當時的太子朱標沒死,他繼任了帝位,朱棣還有沒有造反成功的機會。朱標是嫡長子,太子都當了幾十年,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況且他們兄弟倆感情很好,朱棣根本沒有理由造反。再煮朱標不死,眾功臣能安度晚年想盡榮華富貴,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殺功臣,滅謀士,這就足以說明朱標的能力了!朱標的突然去世,給老朱打擊太大了,培養了20多年的接班人,要重新布局,其中這用人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在眾多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朱標次子朱允炆做繼承人,這樣也就導致了朱允炆上位年輕氣盛急於削藩,給朱棣有了篡奪皇位的藉口,最終皇位落到了朱棣手中。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 還原一個真實的建文帝:他真的鬥不過朱棣嗎?也許只是運氣不好
    首先我覺得說人家朱允炆把朱棣逼反了,這真的是冤枉人家朱允炆了。自古以來削藩就沒有不造反的,漢景帝削藩七國反了,八王之亂這還沒有削藩呢,這些人就起來造反了,康熙帝削藩,照樣還不是反了。所以我認為不存在什麼削藩過急這種說法,你就算是溫水煮青蛙,那個溫度到了一定的臨界值,難道青蛙會任由自己被燙死嗎?
  • 朱允炆真的沒找到嗎?或許只是朱棣的苦肉計而已
    朱元璋不是沒有其他兒子,除了朱標以為,其他的包括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都是可以選擇的,而不僅是大兒子朱標,後來的秦王也在二十九歲就死了,晉王也只活到了三十一年就死了,那朱元璋就想著與其傳位於自己的兒子,不如傳位於自己的孫子,而且在朱標病重的時候,孫子朱允炆的表現極好,堪稱大孝子,而朱元璋最看重的便是一個孝字。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以仁孝敦厚著稱的朱標,一直以來都是朱元璋默認的皇位繼承人。從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就可以看出,他對朱標的期許有多深。朱標死時,朱元璋已經是64歲的老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老年喪子的痛苦自然不必說。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面前: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又空了,選誰來接班,是個大難題。
  • 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當然上期咱們講了在明朝建立初期,這是有他現實考量的,是沒問題的。但是這樣的分封藩王你注意了,一定要有一個能夠鎮得住他們的皇帝,朱元璋自己當然沒問題了——他是開國皇帝,而且這些藩王是他的兒子甚至孫子,你們還能造老朱的反嗎?但是這事換成別的皇帝就不一定了,更別說換成主少國疑、年輕的朱允紋。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藍玉不死,朱棣不反」是後世流傳甚廣的一句話,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先給出觀點,就算藍玉當時還活著,朱棣還是會造反,不過造反的結果很可能會改寫,朱棣大概率會命喪疆場,以失敗告終。朱棣為何要造反——不造反不死也廢,造反還有一線生機公元1398年,大明締造者朱元璋駕崩,21歲的朱允炆即皇帝位,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然而此時的朱允炆心情並不美麗,因為他那幾個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都很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