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5月16日,自貢市大安區廟壩鎮賈石村2組村民林振權在自家的海椒地裡清理雜草。兩年多來,林振權一家靠種植海椒和務工實現脫貧,在家門口穩定創收。
「我缺乏技術,外出務工創收比較困難,妻子在家中帶2個小孩上學。」林振權介紹,自己家庭因人口多,收入不高被納入貧困戶,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自從2017年下半年村裡落實大棚海椒種植項目後,林振權家不僅流轉了土地獲得了收入,其妻在家門口就獲得了基地務工崗位,到2018年核算年度收入,林振權家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
2019年,村裡又建起了雞腳去骨加工坊,林振權妻子充分利用空餘時間到加工坊務工,務工帶娃兩不誤,每月增收800多元,本年度人均年收入達到7000多元。村裡像林振權這樣的好幾位貧困戶,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收入穩定增加,再也沒有返貧的煩惱。
據了解,賈石村距離場鎮約6公裡,轄8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486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90人。近年來,賈石村兩委緊緊圍繞全面小康目標,確定「興產業、促增收、助脫貧」總體目標,全力招引項目資金建設村級扶貧主導產業,引進重慶業主建成300畝海椒大棚。自海椒大棚基地建成以來,村兩委積極動員和發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成員到基地務工增收,落實貧困戶常年務工崗位6個。
據業主介紹,夏季海椒採摘從4月持續到6月底,由於基地面積大,海椒生長快速,連續3個月的時間基地每天都會吸納大量的務工人員,有12個貧困戶參與務工。在這個季節裡,務工貧困戶平均每人增收達4000元,有了這筆家門口就掙得的務工收入,大家紛紛表示增收脫貧不用焦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