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幫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水域中恢復過來

2020-12-11 中國財經信息網

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幫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水域中恢復過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10 08:43:00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

這項研究可能對管理珊瑚和預測它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反應產生影響。

該論文指出,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熱浪越來越頻繁,對世界上的珊瑚礁構成嚴重威脅。氣候變暖導致珊瑚將生活在其組織內提供營養的共生藻類排出,這將導致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飢餓、疾病和死亡的影響。雖然有些藻類跟其他藻類相比能讓珊瑚更耐高溫,但此前的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溫恢復正常,才能重新獲得藻類並恢復。

資料圖:珊瑚礁。

論文通訊作者、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朱莉婭·鮑姆(Julia Baum)及其同事在2015年至2016年熱帶海洋熱浪期間研究了太平洋基裡蒂馬蒂環礁的珊瑚。該環礁受到的人類幹擾呈現出一定的梯度:一端是村莊和基礎設施,另一端則幾乎沒有人類幹擾。熱浪來臨前,環礁「受幹擾」一端的珊瑚寄居著耐高溫的藻類,而受幹擾較少地區的珊瑚則含有對熱敏感的共生體。熱浪持續兩個月後,以耐熱藻類為主的珊瑚,如預期的那樣,白化的可能性較小。一些包含對熱敏感藻類的珊瑚白化了,但在海水仍然溫暖的時候又意外地恢復了。

這種效果以前未曾有記錄,而且只在沒有強烈本地幹擾的地區觀察到,這似乎是因為珊瑚將熱敏藻類排出,以更耐高溫的物種取而代之。

論文作者認為,這項研究表明,珊瑚可能有多種途徑在長期熱浪中生存下來:它們有可能能夠抵禦白化或從白化中恢復過來,這些途徑受其共生關係的影響。測試這些途徑如何受到珊瑚-共生體組合和人類幹擾模式的影響,有助於在未來的長期熱浪中管理珊瑚礁。

相關焦點

  • 國際最新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係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研究論文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幹擾的情況下才可以。
  • 研究發現:只要人類不幹預,珊瑚也可從白化中恢復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12月8日說,只要人類不幹預,即使經歷長時間的熱浪,一些珊瑚也能從白化中恢復過來,這為這種對大部分海洋生物來說至關重要的瀕危水下生態系統帶來了希望。據法新社巴黎12月8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熱浪期間追蹤了太平洋聖誕島上的珊瑚,他們預計這些珊瑚會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是,儘管2015/2016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嚴重,這些珊瑚泡了10個月的「熱水浴」,它們仍然存活了下來。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多彩的珊瑚 | Wikipedia,Richard Ling / CC BY-SA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當海洋環境變化,比如海水溫度上升,或者養分缺乏,就有可能破壞珊瑚和藻類的共生關係。藻類離開珊瑚體,珊瑚也失去了藻類帶有的色素。
  • 新研究:白化珊瑚垂死前發出的螢光色 是對抗死亡的生存技能
    由於氣候變化的關係,海洋熱浪幾乎每年都會造成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威脅著全世界的珊瑚礁。珊瑚和它們細胞內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是互利共生的關係。蟲黃藻透過與珊瑚共生獲得養分和二氧化碳,而珊瑚則因蟲黃藻行光合作用獲得能量。
  • 「完美的熱風暴」造成2016年大堡礁珊瑚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發生了大片珊瑚白化。海水溫度上升一直被認為是致使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僅僅這點不能說明白化為何如此嚴重。 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海洋環境的一種「完美熱風暴」導致了2016年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
  • 研究顯示大堡礁珊瑚白化現象已持續400年
    新華社倫敦8月16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說,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現象早在17世紀就已開始,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呈持續加重的趨勢。  格拉斯哥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採集生長了數百年的大堡礁珊瑚作為核心樣本,進行深入分析後得出上述結論。
  • 藻類伴侶幫珊瑚挺過熱浪—新聞—科學網
    但是研究人員得到了罕見的好消息,他們發現一些珊瑚能夠在熱浪結束前就從白化狀態中恢復過來,這表明它們有可能在長時間的熱浪中存活。 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珊瑚礁生物學家Nancy Knowlton表示,研究表明,減少水汙染和其他環境壓力可增強珊瑚礁抵禦氣候變化衝擊的能力。 珊瑚是毫米大小生物組成的群體,是靠過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食的無脊椎動物。
  • 【中國科學報】揭示珊瑚白化的秘密
    雪梨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奧韋·霍格·古爾貝格曾表示,除非氣候不再變化,否則珊瑚白化將日趨頻繁,最終將導致珊瑚礁在100年內從地球上的絕大部分地方消失。  然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餘克服提出了不同觀點:珊瑚礁白化死亡後的恢復一般需要20~25年。新觀點的提出為認識現代珊瑚礁白化以及珊瑚礁白化後的恢復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 大堡礁珊瑚大範圍白化死亡,專家警告:毀滅性打擊
    詹姆士庫克大學(JCU)的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Terry Hughes)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下旬歷經展開了11次的大堡礁飛行觀測,在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後,確定了大堡礁已經再次出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生態頭條 | 本世紀最嚴重珊瑚白化事件,其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珊瑚體內生存著它的好朋友——蟲黃藻,珊瑚蟲與蟲黃藻的關係是共生關係,珊瑚為蟲黃藻供給住所,而且供給氮、磷等珊瑚代謝產品,而蟲黃藻則將光合作用發生的90%能量供養給珊瑚。同時,蟲黃藻含有的葉綠素a等光合色素是大多數珊瑚色彩的主要來源。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環境汙染的加劇,升溫的海水,酸化的環境,嚴重的汙染,這些都使得蟲黃藻與珊瑚蟲之間脆弱的共生關係受到嚴峻考驗。如果溫度稍微高於正常範圍,蟲黃藻的光合作用和提供動物養分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當珊瑚蟲察覺到:「我體內的植物怎麼沒有發揮作用?」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如果環境短期內可以得到改善,蟲黃藻有可能重新回到珊瑚中生長,珊瑚礁生態系統便有可能逐漸恢復正常功能。反之,珊瑚有可能死亡,甚至發生品種退化。李元超估計,此次白化事件大約導致臨高海域86%的珊瑚死亡,局部區域白化率達100%,剩餘珊瑚由於保留了水螅體,還有逐漸恢復的可能:「但八月後面(海水)溫度還在一直升高,我估計也都死亡了。」
  • 大堡礁珊瑚再陷白化危機 絕世美景或將消失
    然而自1998年以來,大堡礁已經歷超過四次珊瑚白化災害,而每次珊瑚白化發生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此次距離2016年那場災害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相關專家擔心兩次白化的發生時間如此接近,會使受傷的珊瑚沒有機會恢復。
  • 澳洲大堡礁珊瑚面臨史上最嚴重白化危機
    失去了共生藻類的珊瑚變成了白色,接下來就會死亡。 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上周五(4月15日),我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我們飛過了大約900個獨立的珊瑚礁,並記錄了每一個珊瑚礁的白化程度。受影響的部分從紐幾內亞一直延伸到凱恩斯,長達1100千米(全礁長約2300千米)。對於珊瑚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在大堡礁南部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珊瑚的白化程度比較輕,很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恢復正常顏色,並且不會出現顯著的珊瑚死亡現象。
  •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
    大堡礁珊瑚死亡 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的原因或因氣溫上升造成時間:2016-06-09 16: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森森白骨!氣候暖化致大堡礁珊瑚大量死亡來源:新華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被集體漂白。 專家表示,令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礁出現大規     原標題:森森白骨!
  • 大堡礁再次大規模珊瑚白化,與生物大滅絕真的有聯繫?
    據澳大利亞大堡礁管理局近日稱,2020年2月以來,大堡礁正在經歷又一次大規模的珊瑚白化。這已經是近5年來大堡礁附近區域經歷的第3次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也是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一次。珊瑚白化是什麼珊瑚白化就是珊瑚變白的現象。其實珊瑚本身就是白色的,它豔麗的色彩來自於體內的微型共生海藻。這兩者互相幫助,海藻光合作用後向珊瑚提供能量,珊瑚為海藻提供生長場所。
  • 日本衝繩海域持續高溫 或導致珊瑚白化死亡
    圖為2007年9月,日本衝繩縣竹富島附近海域拍攝到的白化珊瑚。如果海水持續高溫,與珊瑚共生的浮遊生物「褐蟲藻」活性減弱,可能會出現白化現象。  據稱,日本外海的水溫通常不會高於31攝氏度,海水溫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太平洋高氣壓影響下天氣持續晴朗,與往年相比日照較強且風力較弱。  據位於衝繩縣石垣島的環境省國際珊瑚礁研究監控中心介紹,如果海水持續高溫,與珊瑚共生的浮遊生物「褐蟲藻」活性減弱,會出現白化現象。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多種因素對珊瑚生存造成危脅珊瑚礁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但是五彩斑斕的珊瑚為什麼會有顏色,又為什麼會出現白化現象呢?這與珊瑚蟲和寄生在珊瑚蟲身上的一種藻類有關。首先我們要知道,珊瑚蟲會分泌一種石灰質骨骼,這些外骨骼構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珊瑚。
  • 拿什麼拯救你,大堡礁的珊瑚?
    水溫接近31攝氏度時,澳大利亞大堡礁中的珊瑚蟲就會驅逐與其共生的藻類,從而白化。雖然赫倫島等區域的珊瑚已經恢復,但在另外約30公裡長的區域,珊瑚蟲已經死掉。這幾次大規模的白化事件變得越來越嚴重,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而且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毫無疑問,這都與氣候變化密不可分。」拯救珊瑚礁與珊瑚共生的藻類會因海中汙染物、光照過足和海水異常高溫等原因從珊瑚組織上脫離,從而會使珊瑚變白,即為白化。但這一過程並不一定能馬上殺死珊瑚。如果條件得到改善,比如海水溫度降低,藻類就會再度返回到珊瑚身上,而珊瑚也會因此逐漸恢復。
  • 澳大利亞慌了:大堡礁珊瑚史上最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據《每日郵報》報導,在大堡礁北部,有專家勘查了520個珊瑚礁,發現僅有4個未被白化,白化現象最嚴重的珊瑚礁中有高達50%的珊瑚死亡。
  • 大堡礁珊瑚發生大規模白化 或上聯合國瀕危名單
    來自詹姆斯 庫克大學的特裡 休斯說:「有一個好消息是,在我上次最新的航空實驗中發現,50處珊瑚並未發生白化現象,這些健康珊瑚可以在南部作為白化與否的分界線。」同時,休斯還擔任國家對抗白化珊瑚特別行動小組組長,行動小組對白化珊瑚的規模進行航空測量、對白化區域進行繪測並對白化現象的嚴重程度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