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民間故事(十六)博山豆腐箱的傳說

2021-02-17 博山大集



博山豆腐箱的傳說



博山名菜-豆腐箱以其特有的風味,走遍博山的千家萬戶後,競登上了人民大會堂國宴之列,引起了中外客人的極大興趣。然而,它的形成卻鮮為人知。


早在清朝鹹豐年間,博山大街南頭有一張姓,名登科,乳名張九,在京城一家叫"振泰綢緞莊"的大字號裡當大師傅。此人聰明能幹,技術高超,在京都號稱"博山廚師第一人"。

大約到了光緒年間,五十多歲的張登科因病回到家鄉養病。不到一年功夫,他的病就好了。博山部分商賈。知道張登科是位烹調高手,便與他在當時窯業十分發達的山頭合開了一家飯館,取名為"慶和聚" 。

一天,張登科在京時的掌柜到周村去辦貨,順路到博山看望他。客人到慶和聚時已是晚上,館子裡準備的菜餚全部銷光,沒有象樣的菜招待客人。張登科靈機一動,用博山優質豆腐為主料,做一道箱式"素菜,主要配料是用炒過的蠅頭豆腐、海米、木耳、砂仁粉等裝入箱內,整個外觀呈箱形,用油炸成金黃色,勾欠後,更有金箱之感。席間,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客人,吃到這道別具風味的素菜時,讚不絕口。


客人問及張登科菜的名堂時,他只好說出實情,客人見菜的形狀,又品過味道,脫口而出:"真象個金箱,就叫它金箱吧"。在座的一位客人,很是文雅,接過話茬說:"按吃法,叫金箱還不如叫開箱取寶更合情理"。


於是,"金箱"這道菜漸漸在山頭部分窯主的酒席上出現。這道菜出現時,是一個"大箱形",吃時很不方便。張登科就將其改為若干個"小箱"湊成一個"大箱"。因為此菜是道素菜,山頭人就按當地的命名習慣,管它叫豆腐箱。喜歡點"講究"的人,還是稱它為"開箱取寶"或"金箱"。

社會的黑暗,慶和聚的賒帳總也收不回來,店鋪瀕於倒閉。這時,張登科在京的掌柜再三邀他去京城。藉此,張登科又回到了北京,並將做"豆腐箱"的手藝帶進京城。從這之後,京城裡部分商賈的宴席了出現了"博山豆腐箱",慢慢一些官僚的家宴上也時常見「博山豆腐箱」這道菜。

博山"三大業"(煤炭、琉璃、陶瓷)的興旺,與北京交易也漸漸多起來,飲食的交流也被重視,"博山豆腐箱"又傳回博山,成為飯館、酒家的"看家菜"。

到了民國初年,作為博山豆腐箱發源地的山頭,有個"同心居"飯館,掌柜的叫李同心,因烹調技藝超群,人稱"天師傅"。他根據"豆腐箱"的作法,將其外形的"箱式"改為"塔式",並將博山豆腐箱更名為"水漫金山寺",使這道菜又賦新意。"水漫金山寺"共有四層小箱累成,上小下大,呈塔狀,上菜時,在盤子的周圍灑上適量的上好白酒,點燃後,關閉燈火,頗有煙霧水中金塔時隱時現之感。

後來,在博山的酒席上,只要這道菜整個外形呈箱形的就叫它"博山豆腐箱"、"金箱"或"開箱取寶";外形是"塔狀"的都叫它"水漫金山寺"傳至今天。


口述:王孝吉,男,87歲,幹廚師60餘年,博山商業服務公司退休職工。

整理:段京新,男,30歲,工作單位:博山商業服務公司辦公室,從事宣傳工作。

相關焦點

  • 博山名吃——豆腐箱(鹿奉俊美文欣賞)
    ,老嶽母必做的一道菜,就是博山豆腐箱。博山卻有一道地方名菜,叫「豆腐箱」。據說此菜由北京傳來,曾上過「御宴」。傳說清乾隆帝南巡時,「臨幸」博山,瞻仰過相國文定公孫廷之故居,當相府招待用膳時,就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之,讚不絕口。
  • 博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博山豆腐箱製作技藝
    博山古稱「顏神」,地處魯中腹地,是著名的中國飲食文化名城。博山工業發展較早,特別是陶瓷、琉璃的生產,湧現出不少著名的民間藝人和手工業者。百姓生活的相對富足,形成了博山獨特的飲食習慣和家常飯菜的製作工藝。博山豆腐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食,博山名菜——豆腐箱以其特有的風味,走遍博山的千家萬戶後,竟登上了人民大會堂國宴之列,引起了中外客人的極大興趣。
  • 王老虎:乾隆御膳食單上的博山豆腐箱 | 山東味兒 (2)
    待要吃了,就架蒸鍋,使猛火,把豆腐箱盛在一個湯盤裡,上籠蒸透,還要再炒個芡汁兒澆上,這澆汁是傳統的博山炒肉片的做法,用蒜末爆鍋,烹博山當地的陳醋、醬油,加鹽、糖、胡椒粉、砂仁面,入西紅柿塊、黃瓜片,菜花朵,玉蘭片、木耳,及蒸「豆腐箱」時蒸出的湯汁,煮滾,再用水澱粉勾薄芡,澆到「豆腐箱」上,一道豆腐箱就好了。食之,酸、鹹、辣、甜、苦、香、鮮、怪八味合一。滿口生香,美味絕倫。
  • 食物志 | 博山八寶豆腐箱傳記
    故時為人所稱道者,陶瓷琉璃也,然在餘看來,多山水而精於美食,美景美食方更符博山之名。 博山美食,自成一系,四四席、八寶豆腐箱、博山酥鍋、烤肉、春卷、卷尖、蛋包、菜煎餅、石蛤蟆水餃……皆美味也。其中,餘獨愛八寶豆腐箱,而此物,全國唯博山獨有也。
  • 【美食淄博 · 大廚露一手 · 博山豆腐箱】
    今天的大廚露一手,來自翰林食府的大廚孫光衛,帶來一道汁香味濃,口感細膩的博山豆腐箱。孫光衛,中國烹飪大師,淄博市首席技師,擅長魯菜的製作。        孫大師今天要製作是的三鮮豆腐箱,所需要的食材有,主料豆腐,輔料,五花肉,冬筍,海參,木耳,蝦仁,黃瓜,西紅柿,首先來處理餡料。
  • 博山豆腐箱,從沒看過這麼美的視頻!看完的都豎大拇指!
    少時在博山求學說來慚愧到今天印象裡最深刻的那幾年竟然都與吃分不開愈到春節就愈是想念博山那一口傳統菜最盼望的就是掀開豆腐箱的那一刻博山豆腐箱魯菜博山菜系的傳統名菜謂之「開箱取寶」原為整塊豆腐大箱子後演變為小箱子以便食用因乾隆讚不絕口而聞名天下後又列入國宴之席
  • 淄博博山8大推薦美食,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嘗
    位於山東省中部,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博山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1、博山酥鍋博山酥鍋是山東省博山地區特色傳統名吃,春節食俗。博山人對於過年(春節),是特別的重視。過去人窮,過年就特別的隆重--早早的就準備年貨,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年節大菜。
  • 博山名吃細細數
    因為這裡廚師比炒瓢還多,一條魚就能做出風味不同的七八道菜,還可以三遍兩遍的咂出味道各異的咂魚湯。就是蘿蔔、白菜也能做出不一樣的風味。隨便走進一家路邊店或是家庭飯店,都有拿得出手的博山菜,真是應了那句「要想吃好飯,圍著博山轉」。
  • 博山菜的命名與特點淺談
    博山菜的形成,前提是當地豐富的資源條件和齊魯傳統文化影響,基礎是博山城鎮經濟的興盛及市場流通的氛圍,再是幾代業廚人兼容並蓄、廣泛吸納各流派宮廷、官府、民間等飲食文化精華,不斷探索實踐的結果,並在先人講究美食、美器渾然天成的習俗理念中不斷完善發展,使食客逐漸進入別有風味或回味無窮的詩情意景。
  • 博山這口兒「豆腐箱子」
    而博山人也是都愛這一口的,過年時家家都會提前備一些,外地朋友來了,請去飯店,必點的一定有這道豆腐箱子,就算是在「四四席」上,也算是一個「行件菜」呢。做豆腐箱是件費時費工的事,首先必須要用博山當地酸漿或鹽滷點的豆腐才行,博山的水甘甜清冽,水質剛硬,做出的豆腐緊實強韌,只有這樣的豆腐,才能不管如何烹飪,不塌不散,也才能做出像「寶箱」一樣的形狀,且鮮美入味。至於南方的石膏豆腐?
  • 了解博山四四席
    四四席是博山地區的傳統飲食習俗。作為近百年以來博山人士宴請賓客的一種菜餚規制,因它的許多優點而歷久不衰,它又是博山地域文化在飲食方面的特色體現,所以不論餐館雅席還是民間庖廚,人們都喜愛這種形式。所謂「四四席」一般就是按菜餚多寡分類的一種宴席,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盤、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飯菜計十六品(重要宴席在正式飲酒之前尚有四乾果、四點心、四鮮果及相配飲料之什)。「什麼是四四席?從現代餐飲理論上分析,四四席不僅僅單指傳統上的菜品和器皿的數理規制,也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
  • 博山網紅新地標:禹王山居「老顏神」,博山美食一網打盡
    姚家峪出了一個新網紅打卡地,曰「老顏神」博山美食一條街,擇機前往一探究竟。顏神,又是當代博山的古稱。事實上,顏神是博山悠久歷史文化的集成與積澱。如豆腐箱、酥鍋、豆腐、燴菜等等。,如博山臭豆腐、博山水餃……街頭老式電話,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
  • 閱饗山東 | 乾隆也讚不絕口的博山名菜
    豆腐箱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是山東省淄博博山的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典故博山名菜——豆腐箱以其特有的風味,走遍博山的千家萬戶後,竟登上了人民大會堂藉此,張登科又回到了北京,並將做「豆腐箱」的手藝帶進京城。從這之後,京城裡部分商賈的宴席了出現了「博山豆腐箱」,慢慢一些官僚的家宴上也時常見到「博山豆腐箱」這道菜。
  • 博山:「顏神古鎮」的美麗蝶變
    秋風起,白雲飛,序盛事,匯博山。顏山孝水,人文薈萃。山的綺麗,水的靈秀,古老的歷史,美麗的傳說,使這座地處魯中腹地的山城魅力四射,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認識博山。此外,顏神古鎮積澱更為深厚,顏文姜及其所代表的孝文化,在魯中地區是獨樹一幟的,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倫理規範和傳統文化,記錄了博山傳統文化脈絡,象徵著一種民間文化價值取向,既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又是民俗文化的積澱和再現。
  • 饞人的博山菜,看著讓人直流口水!
    而博山正是多山水而精於美食。上蒼賜這些給博山時,想必就有這麼一個柔軟的心意,不然何以有如此多的美味,烤肉、豆腐箱、酥鍋、春卷、蛋包、菜煎餅、石蛤蟆水餃……    推薦理由:博山八寶豆腐箱,博山水質硬,做出的豆腐結實,所以只有用博山出產的豆腐才能做出這樣的美味,豆腐油中炸至金黃,從上邊橫切開,但留一側相連,形成箱蓋。
  • 在博山品美食,要吃哪些地道的博山風味!
    推薦理由:博山八寶豆腐箱,博山水質硬,做出的豆腐結實,所以只有用博山出產的豆腐才能做出這樣的美味,豆腐油中炸至金黃,從上邊橫切開,但留一側相連,形成箱蓋。  推薦理由:燴菜也是博山的特色,所謂燴菜,以前就是將做菜剩下的各種原料菜擱在一鍋裡煮,其實這是民間美食的智慧和節約。
  • 博山有三件寶
    點擊上方↑↑ 美食博山,關注每周20萬人都在看的博山人的自媒體,可每天收到關於家鄉的新鮮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這裡都有!
  • 博山,百姓家的風味小吃
    點擊上方↑↑ 美食博山訂閱每周20萬人都在看的自媒體,可每天收到關於家鄉的新鮮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這裡都有!
  • 全國剛剛推出100道鄉村美食,沒想到博山上榜的是它!
    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山東省:濟南九轉大腸、把子肉、淄博博山豆腐箱、棗莊辣子雞。石蛤蟆水餃是山東博山漢族傳統名吃,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博山人石玉璞所創。石家水餃餡多、肉多,肥而不膩、香美可口。吃水餃時,外帶椒湯一碗,用的是煮水餃的湯,順應了原湯化原食的地方民間食俗,很受食客的歡迎。
  • 博山小吃扎過賽法 來了就不想走
    博山傳統的風味小吃,來自民間,紮根鄉土,以其淳樸自然的本色、醇香濃重的真味、風格迥異的個性、以及層出不窮的變化,體現出博山飲食的本十性。李氏水餃因日寇侵華而歇業,石家包子鋪演化成了今天的博山飯店。李家水餃肉餡七瘦三肥,一斤面八十個;石家水餃肉餡半肥半瘦,一斤面六十個,李家精緻,石家肥美,口味特點各擅道場。目前博山水餃雖十分普及,但仍有李、石兩家的遺韻。博山家居自製水餃較多拌菜,另具口味,尤以肥瘦肉水蘿蔔餡為地方特色,吃著有「韻味",是一種易於消化有益健康的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