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字的心經,五蘊是什麼,怎麼就「空」了?

2020-12-14 繕行者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網圖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行, 是正在進行的。深,是深入體證,證得。般若波羅蜜多,是到達彼岸的智慧。時,是這一刻,當下。即自心已通妙有真空之理體,無人無我,無善無惡,無是無非,清淨本然,心明覺圓之時。

【照見】 朗然覺照,徹見無餘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是不需作意而了了長知了。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又叫「五眾、五陰」。五蘊頭一個是色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五蘊之中以色蘊為空最不好領會。色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聽得到的,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現在聽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個風扇在轉,可以看得見,有風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為什麼說是空?眾生顛倒就在這個地方。風扇是在這裡,但當體即空。它雖在這裡,但它就是空。因緣所成,無常所現。現代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這樣說:『物質是由於人類的錯覺』。宏觀世界宇宙也證明,有的天體在崩潰,有的天體在新生。可以從空變成有,也可以從有變成空。所以我們從現代科學來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過去容易了。是在覺不覺,明空不明空之別,不要指定為不好的東西,反生了偏見。

【皆】 統統包盡無餘,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連照見亦空,因為照見亦是五蘊,所以稱皆。

網圖

【空】 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籠統說:空就是沒有了。不知「空」有空間、虛空、空相、空義種種的分別。今分為兩種:一為空相,認為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滿了,空相破了,所以「有」與「空」是相對的,這就是世人說的沒有就是空了。

一為佛經上所說的「空」,是空義,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這個空的意義,先得明白幾點: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還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一切包括在內,總名曰色,在因地上總是空的。因為以上一切色,尋不出一件是有獨立自性的。第一說有相的:拿布來比,布沒有獨立自性,變成為布的, 須依於紗線而成;紗線不能自為紗線,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種子;種子不能自種,必賴人工天時地肥等等。不必分析開來才空,在未成布成紗前,及正有 布有紗時,他的本身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身體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說無相的:拿心來說,心是什麼?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涼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極,這時候便沒有我,沒有心;忽然 蚊蟲咬了一口覺得了,這覺得的便是蚊蟲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無自性,因緣生,無實體,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無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開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個空,也不是這個是空,那個不是空的。所以說到色,即不能離開空;說到空,就不能離開一切色。但要認明卻是緣生幻有,又須切實知道這個空是因地本來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見聞,其義實空。

經上另有十八空義,不一一展開盡說。

自拍

相關焦點

  • 心經第五:五蘊究竟是什麼,為何觀音菩薩說它們都是空的呢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我們繼續來分享《心經》,上一篇說了「觀自在」這三個字的含義,就是要觀口業自在,身業自在,意業自在,三業自在也就是真正的大自在,再進一步對眾生同體大悲,也就是我們都熟悉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了。
  • 《心經》首句五蘊皆空,五蘊指什麼,為什麼觀自在菩薩說它是空的
    《西遊記》中唐僧收了豬八戒以後,烏巢禪師傳授了他《心經》,短短的260字卻字字珠璣。唐僧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每當遇到艱難險阻時,唐僧總是默念它後,總能化險為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心經》《心經》第一句中的五蘊指什麼呢,為什麼菩薩說它皆空呢?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龍講」《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是什麼意思?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龍講】《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是什麼意思?我們現在來解釋和回答聖密行者的提問,就是《心經》中「五蘊」是什麼意思?它的原典在哪裡?在《心經》的用語中,「五蘊」就是把人的身心以及世間法的一切可以區別為「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指物質的東西。比如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就是一個「色」,以及物理世界的種種現象,這就是「色」。那麼「受」就是指「感受」。「感受「是什麼意思?
  • 260個字的心經,最核心的思想,只有一個字!
    《心經》是每一個學佛人都會背誦的一部佛經,整部心經當中只有260個字,雖然說心經中每一個字都非常重要,但如果非要找出最精華的一個字,你知道是哪個字嗎?很多人背誦心經,都會從第一句話開始背誦:「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句話其實是整部心經的核心內容,也是對整部心經的概括和總結,通過這句話我們能夠了解心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心經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要我們能夠像觀音菩薩一樣,度一切苦厄。
  • 《心經》上的「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有什麼區別?
    玄奘法師所譯的《心經》,正文共260個字,是最短的一部佛經。經文雖然短,內容卻很深刻,包含了佛法的核心內容,把佛教的要義,宇宙人生的真相講得極為透徹,所以這部經流傳很廣,很受佛弟子歡迎。這部經裡面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經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這2個字價值千金,能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中流行最廣的經典之一,因為文字少,很多人都會背誦心經。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越是文字少而精的內容,價值就越大。心經中的每個字,其價值都是用金錢無法估量的,而在這260個字當中,有兩個字的價值,更是大到無法想像,因為這兩個字的,可以度盡一切苦厄,讓一切眾生,都能遠離顛倒夢想,遠離痛苦。這兩個字就在心經的名字中就提到過,那就是「般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法門的核心、精髓——心經
    在這些經、律、論三藏典籍中,《心經》屬於二時教法,是佛陀在靈鷲山教授「般若」法門的核心經典。也是譯數最多、譯文最弘,傳誦最廣的佛家典籍,只有260個字.卻基本涵蓋了「般若」法門的核心教義,深受大家的喜愛。▲書法家趙孟的心經歷史上,《心經》有很多譯本,可考的至少有11次漢譯,其中有9個譯本留存了下來。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21遍心經怎麼讀讀心經的時候,許多人都是會讀誦二十一遍的,一般的情況下,自己在讀誦心經的時候,可以看心經的讀誦儀軌進行,那麼自己讀誦心經的時候,也不至於做的不好。而且在心經的讀誦儀軌中,讀誦心經最後的時候,讀誦心經的心咒是二十一遍的。 心經讀誦儀軌:(1)上香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岸花開正盛
    《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翻譯自梵語「Avalokiteshvara」,和「觀世音菩薩」同義。觀自在菩薩擁有大慈悲,洞察世事,將世上的一切,即五蘊,都視為空,能救助所有的苦難。這句話是《心經》的開始,也是貫穿全文的要諦。佛教中的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西方的哲學將世界一分為二稱精神和物質,佛教與其相比要懷有更多的人文關懷。
  • 為什麼說五蘊空,苦厄就可以除盡呢?答案在於這兩個概念之中
    因此,《心經》中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說法。佛像那麼,為什麼照見「五蘊」皆空,一切苦厄就可以盡除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關鍵要理解這兩個概念,即苦厄和五蘊。「苦厄」其實也在心上,但它是心落在五蘊時才有的,心若由有度無,度離了五蘊,苦厄也就隨之度盡,也就是一無所有了。所謂的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心經》這部經書,其實觀世音菩薩引導舍利弗修行的經書。在這裡,」世音「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俗世的聲音。也泛指世間的一切有相,也就是五蘊。因此,五蘊也是世音,世音也是五蘊。
  • 佛教:《心經》隱藏的「密碼」,「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它在一開始就教我們要認識自己,若我們連自己都不認識,怎麼可能開解自己呢?只有認識了自己後才能自我解救。《華嚴經》中說道: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有些人把「觀自在」解作觀自己所在,那自己又是什麼?自己要認識自己,自己也是眾生,只緣眾生迷了佛。我們再來說說「照見五蘊皆空」這句話: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那又是如何照見五蘊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內發現,發現物質層次的所有表象皆是虛幻。(比如科學界的一種假說,我們生活在就是虛擬世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佛經,現在很多人都在念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們在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是一定要注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的,這是對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今天,如是就與大家圍繞《心經》中,空與色的關係,來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不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 佛教:《心經》究竟是圍繞著什麼核心來詮釋?悟懂能帶來無量福報
    文:法妙明心《心經》作為一部非常經典的修行指導,篇幅短小卻能詮釋了三科、四諦、五蘊和十二因緣,甚至是將修行的層第都有所闡述。多年來研究者無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感悟,那麼它究竟是圍繞著什麼核心來詮釋的呢?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根據印順導師在〈心經講記〉裡的說法,在《般若經.學觀品》中,有與《心經》幾乎相同的文詞,而這些文句,卻是佛陀直接向舍利弗所說。《心經》本來並非獨立的經典,在玄奘大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中,有部分文句與本經相同。可見由於《大般若經》多達六百卷,部帙龐大,古德為了易於受持,所以才將這最精要、最核心的部分摘錄出來,單獨流通。
  • 佛教:《心經》中這三句經典,助您以最快的速度開悟!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門中用以修行的無上經典。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看《心經》,便是與《心經》無緣,其實,只要你在佛門中修行,一聽聞《心經》這個經名,就是與《心經》有緣了。《心經》是所有佛經的總持,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內容。
  • 心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真正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釋迦牟尼佛在世共講了49年法,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這個字,就是《心經》中的一個字。很多看過心經的人都只知道,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正因為釋迦牟尼佛講法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個空字,所以佛門也稱為「空」門。過去講出家,叫做「遁入空門」,或者直接叫做「入空門」,其來源就在於此。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心經》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意為「廣大」,般若即「智慧」,波羅蜜意思是「到彼岸」,多為語氣助詞「了」。《心經》的譯本繁多,但流傳最廣的,要屬唐代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它全文不過兩百六十餘字,被譽為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
  • 《心經》:心經9遍念誦
    心經是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去修行念誦的一本經書,而且有些師兄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選擇每天念誦九遍,那麼師兄知道心經9遍念誦的方法是什麼嗎?只有正確的念誦,師兄才能夠知道念心經的作用,和心經中有什麼含義。念心經的方法:1:念誦萬遍心經念誦的次數越多越好,最好是萬遍以上。必須每天念誦,念誦時間可在晚上睡覺之前。個人早晚活動的最佳搭配是:清早鍛鍊身體,晚間念誦心經。如果每天念十遍,連續念誦三年可達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