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水往雲來

《心經》在佛教界廣為流傳,除了因為它短小的內容,容易被人們所記住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包含的義理,極其的深刻。有的人說,《心經》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無上的義理,是修行人不可多得的一部深奧佛典。

很多人看不懂《心經》,但是很喜歡研究它。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想弄明白其中的一句話。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說,要真正地弄明白,確實很難。因為佛經本身就是指導人們用以修行的。只有修行的人,才能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因緣下,明白它其中的真正涵義。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

《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它是形成我們人的五種必備因素。在它的範圍之內每個人都會受到五蘊的控制。

一個人有思想,有感官,有外形,這些東西都存在於五蘊範疇之內。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有五蘊存在,他就還沒有得到成就,無法成就涅槃。只有將五蘊去盡,達到五蘊皆空的程度,才能真正獲得成就。

所以,《心經》在開篇第一句話,就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狀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其實就是要告訴修行的人,要想成為菩薩,得到大成就,就要使自己達到五蘊皆空。

怎麼個「空」法呢?就是要讓自己的五蘊都不存在。大概來說,就是這麼個意思。那麼,這裡的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存在嗎?其實沒那麼簡單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形體,這個身體,也是我們用以修行的資糧。如果說五蘊不存在,身體也不會存在,那我們還怎麼修行呢?

有的人喜歡鑽牛角尖,說這是個死循環,不可能解決。修行要讓人的五蘊皆空,但是五蘊皆空又不會有身體存在,身體不存在了又無法修行。感覺這個不太好理解。

其實,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並非指的是外物,而是指的是人的心。

眾所周知,修行就是一個修心的問題。怎麼修呢?當心對外界的辨識方法改變了,你的修行境界就會有所改變,就會前進。如果心對外界的辨識方法沒有改變,那麼,你就會始終在一個境界中徘徊。這就是修心的重要性。而這部《心經》的名字,本身就說明了一切:要在心中去找答案。

那麼,這就是今天要大家所說的主要內容。

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說,你認識外界的一切,要用自己的心去辨別。外界的事物給我們的視覺也好,給我們的感覺也好,甚至是觸覺、思維,都是一種假象。如果無法破除這種假象,你就始終會被五蘊所糾纏,無法得脫。那麼換個角度說,一旦你超越了五蘊給你帶來的各種糾纏,你就已經得成就了。

我們看,《心經》後來的一段經文中,提到了都是人的心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直接說出了如何去修自己的這顆心。比如我們有了掛礙,就要讓心空起來,不能有掛礙;當心中有了恐怖,就要讓自己的心空起來,不能讓自己處於恐怖的狀態當中;當我們生活在顛倒夢想當中,就要讓自己的心空起來,不要讓自己心處於顛倒的位置。

當一切東西都無法打動我們的心的時候,這才達到了修心的目的。因為心不為任何事物帶動,才是真正的空。

也許有的人說,這樣看起來也很簡單嘛!其實,真正的修行說起來簡單,真正要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你不僅要面對外界事物的牽引,還要辨識來自內心對外界事物的牽引的變化。一旦自心出現什麼問題,要學會將它糾正過來。這個過程,其實也是說出了修行在提升境界的過程中,如何面自己修行時所處的不同境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涵義其實包含很深,只要你能牢記它,那麼你在每個境界當中,它都能讓人清晰地知道你的心是處於被牽引的地步,還是處於沒有掛礙的地步。同時,當你心中有了掛礙之後,它還能指導你如何讓自己的心空起來。

如何讓自己的心空起來呢?那麼,這又回到了《心經》的開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本文引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心經》雖然僅僅二百多字,卻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也是一部大乘佛教佛弟子日常背誦的經典。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該如何理解?
    空即是色——無名,萬物之母。空即是色——有物混成,小天地生,吾不知其所名,強之為「道」。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句話來自《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典被稱為「百經之經」「經中之經」,因為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字,卻濃縮了整個大藏經的精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經過許多年的品讀,很多人逐漸指導,《心經》中主要講的是「真空妙有」。但是,到底什麼是真空妙有呢?既然真的空了,又怎麼會存在有的可能呢?
  • 念了一輩子《心經》,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悟透獲福無量!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皆是觀待因緣而有的,因此萬法皆空,正如《心經》裡講的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和空性」。凡是在世間當中顯現的這一切有實法,無一例外都是依靠裡裡外外的因緣,以緣起的方式而產生的,例如種子生芽、無明生行等等。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心經》在佛家素有「經中之王」的寶號,又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論是之於在家居士而言,還是對皈依佛門的佛弟子來講,《心經》的利好之處不言而喻,每一次翻閱,都會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此生」的感受。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話非同小可!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會背誦《心經》,即使他不能背誦《心經》,這四句他也能背誦,這是一句口頭禪。所以他理解的「色即是空」,他是講「色不是空,空不是色」;講「色異空,空異色」——但是他比藏教菩薩有進步,藏教菩薩連空都不懂,壓根沒有空的概念。
  • 隱居終南山(連載六)|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上午法清師父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是般若經的精要。「色即是空」,一切物質皆是空無自性。「空即是色」,空性也不在事物之外,而是相互依存包容。「色」 是一切物質,四大元素,地、水、火、風。「舍利子」: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母親名舍利(梵文),所以稱為舍利子。
  • 《心經》上的「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有什麼區別?
    玄奘法師所譯的《心經》,正文共260個字,是最短的一部佛經。經文雖然短,內容卻很深刻,包含了佛法的核心內容,把佛教的要義,宇宙人生的真相講得極為透徹,所以這部經流傳很廣,很受佛弟子歡迎。這部經裡面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經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居然如此神奇,只要經常這樣做,違緣就會日益減少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指彼岸,而「蜜」指「到」,「多」是語氣助詞,一般翻譯成多,「般若波羅蜜多」合起來就是通過智慧到達彼岸的意思。0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許多人都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世上一切的形色都是不存在的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心經》中的6個智慧要點,多學多修,讓生命撥雲見日
    意思是:靜觀得大自在的覺者,會自覺深度思考並踐行到達彼岸的大智慧。覺者能洞悉感官體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歸於空,通過這個洞悉,他能夠止息生命當中的一切痛苦困厄。02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都是一種意識和思想的遮蔽。
  • 有一種豁達,有一種平常心,自然比什麼都好!龍奔《色即是空》
    龍奔這首《色即是空》為什麼,明明是色即是空,卻有一股風塵之味,也許太快太急反而平淡不了,說著無所謂的話,卻未遁入空門,到底不過是說服自己而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藏傳佛教中的雍仲本教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雍仲本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宗教,甚至有人說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今天,我們先僅從字面上來解讀一下雍仲本教的意思。按百科的解釋來說:雍,是勝義無生,對宗教沒有了解的人聽起來似乎很難理解。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而且在心經的讀誦儀軌中,讀誦心經最後的時候,讀誦心經的心咒是二十一遍的。 心經讀誦儀軌:(1)上香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也可默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3)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心經》到底是誰寫的,何時開始傳入我國
    說到心經大家都可能不陌生了吧,前幾年有部一電影韓國電影非常火叫做「色即是空」色即是空這四個就是出於心經,但是色即是空不是你想的那個色的意思的,它是佛家用語,佛家的用語有多種意思,和我們所理解的色肯定不是一個意思的。
  • 260字的心經,五蘊是什麼,怎麼就「空」了?
    即自心已通妙有真空之理體,無人無我,無善無惡,無是無非,清淨本然,心明覺圓之時。【照見】 朗然覺照,徹見無餘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是不需作意而了了長知了。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又叫「五眾、五陰」。五蘊頭一個是色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
  • 《心經》釋疑:梵語心經怎麼讀
    心經的原文是梵文版的,要是大家會讀誦梵文版心經的話,平時也是能讀誦的。但是許多人是不知道梵文的讀法的,所以直接讀誦漢文版的心經就好了。不過,可能有些人還是想知道梵文版的心經是什麼樣子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心經》和《清靜經》,佛教與道教中兩部異曲同工的經典!
    》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中一部文字最少、詮理卻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因此而被佛教徒視為每天必誦的經典之一。《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重在空「五蘊」(色、受、想、行、識),從而達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二百六十個字道盡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可謂至精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