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國學雜談

《心經》雖然僅僅二百多字,卻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也是一部大乘佛教佛弟子日常背誦的經典。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甚至很多人把這裡的「空」誤解為消極,什麼都沒有,把這裡的「色」當成美色,經常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當口頭禪,和別人開玩笑,諷刺佛教。這讓真正的佛弟子聽到,往往很尷尬,即使給他們解釋,也聽不進去,因為已經形成一種普遍的誤解了。

其實這句話跟消極與美色沒有半點關係,這句話最容易讓人誤解的,就是「色」和「空」這兩個字。

這裡的「色」,千萬不要誤認為是美色,佛法講的色,可以簡單解釋為一切物質現象、自然現象,凡是有形相的,都可以看作是色。

這裡的「空」,並不是空無所有的意思,佛法上講的空,是性空,而不是相空,是理空,而不是事空。這就好比我們晚上做夢,夢醒來就是一場空,當這不能否認夢的存在,性是空性,但現象還是存在的。再比如一切自然萬物,乃至於我們人的本身,無論時間長短,都是有生滅的,有生滅就是「空」,性是空,但不能說沒有,相還是有的,相就是「色」。

那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呢?這和老子講的「有無相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宇宙一切萬物,在佛法上講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在因緣和合而生,那在未生之前就本來沒有此物,在既滅之後也沒有此物。也就是說,在此物生後滅前,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一個幻想而已,本來就沒有此物,佛教稱這一現象叫「緣起性空」。性是空,相是色,空不是真空,它能現相,色不是真色,它有生滅,這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比如一本書,就是因緣和合而生,這個因緣由著作者、出版者、造紙者、印刷者等等若干人力物力合成,當這本書被焚燒成灰,就叫緣盡而滅。所以說這本書在生滅之間,不過是一時「假有」,如果沒有作者、紙張等等,哪裡還有書的實體可言?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發是,不要執著於事物的假象,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只有破除我執和法執,才能達到轉迷為悟、離苦得樂的境界。

相關焦點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心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關於「五蘊」的問題。什麼是五蘊呢?也就是「色、受、想、行、識」到底是什麼呢?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該如何理解?
    空即是色——無名,萬物之母。空即是色——有物混成,小天地生,吾不知其所名,強之為「道」。很多人都知道這兩句話來自《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典被稱為「百經之經」「經中之經」,因為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字,卻濃縮了整個大藏經的精華。
  • 念了一輩子《心經》,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悟透獲福無量!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皆是觀待因緣而有的,因此萬法皆空,正如《心經》裡講的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和空性」。凡是在世間當中顯現的這一切有實法,無一例外都是依靠裡裡外外的因緣,以緣起的方式而產生的,例如種子生芽、無明生行等等。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今天,如是就與大家圍繞《心經》中,空與色的關係,來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不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02《心經》中,第一句就提到了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金剛經》中所闡述的「緣起性空」,就是指的這個意思。緣起性空與《心經》中的空存在什麼關係呢?讀過《金剛經》的人可能都知道,在這部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所以後面還有一句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話非同小可!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會背誦《心經》,即使他不能背誦《心經》,這四句他也能背誦,這是一句口頭禪。所以他理解的「色即是空」,他是講「色不是空,空不是色」;講「色異空,空異色」——但是他比藏教菩薩有進步,藏教菩薩連空都不懂,壓根沒有空的概念。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心經》在佛家素有「經中之王」的寶號,又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論是之於在家居士而言,還是對皈依佛門的佛弟子來講,《心經》的利好之處不言而喻,每一次翻閱,都會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此生」的感受。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
  • 《心經》上的「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有什麼區別?
    玄奘法師所譯的《心經》,正文共260個字,是最短的一部佛經。經文雖然短,內容卻很深刻,包含了佛法的核心內容,把佛教的要義,宇宙人生的真相講得極為透徹,所以這部經流傳很廣,很受佛弟子歡迎。這部經裡面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經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隱居終南山(連載六)|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上午法清師父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百六十個字,是般若經的精要。般若智慧分三個層次,文字般若,文字及佛法;觀照般若,禪定、觀察、修行、悟道;實相般若,了悟諸法實相是空。「波羅蜜多」意指到彼岸,解脫。「色即是空」,一切物質皆是空無自性。「空即是色」,空性也不在事物之外,而是相互依存包容。「色」 是一切物質,四大元素,地、水、火、風。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心經》居然如此神奇,只要經常這樣做,違緣就會日益減少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羅」指彼岸,而「蜜」指「到」,「多」是語氣助詞,一般翻譯成多,「般若波羅蜜多」合起來就是通過智慧到達彼岸的意思。0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許多人都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世上一切的形色都是不存在的
  • 《心經》中的四大經典佛句,要反覆讀,越讀越開悟!
    之所以如此喜歡《心經》,除了誦讀此經,能讓人獲得無量福報之外,還能讓人的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清淨。佛教中講究慧根,如果你具備慧根,甚至因為誦讀此經而開悟!想要開悟,說容易也容易,說困難也困難。只要一個人的心,真正念誦《心經》而得清淨,那麼你就是真正的有所得。而《心經》中的這四大經典佛句,只要多讀,就會越快開悟!
  • 《心經》中的6個智慧要點,多學多修,讓生命撥雲見日
    意思是:靜觀得大自在的覺者,會自覺深度思考並踐行到達彼岸的大智慧。覺者能洞悉感官體會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歸於空,通過這個洞悉,他能夠止息生命當中的一切痛苦困厄。02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都是一種意識和思想的遮蔽。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而且在心經的讀誦儀軌中,讀誦心經最後的時候,讀誦心經的心咒是二十一遍的。 心經讀誦儀軌:(1)上香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也可默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3)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260字的心經,五蘊是什麼,怎麼就「空」了?
    即自心已通妙有真空之理體,無人無我,無善無惡,無是無非,清淨本然,心明覺圓之時。【照見】 朗然覺照,徹見無餘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是不需作意而了了長知了。 【五蘊】 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又叫「五眾、五陰」。五蘊頭一個是色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那麼,作為淨土法門也奉持的《心經》,只要你不斷地去念誦,也能使你達到開悟的目的。今天,雲來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心經》中的經典名句。這些名句,只要不停地去看,最終也能達到開悟。色不易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
  • 《心經》釋疑:梵語心經怎麼讀
    心經的原文是梵文版的,要是大家會讀誦梵文版心經的話,平時也是能讀誦的。但是許多人是不知道梵文的讀法的,所以直接讀誦漢文版的心經就好了。不過,可能有些人還是想知道梵文版的心經是什麼樣子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心經》和《清靜經》,佛教與道教中兩部異曲同工的經典!
    》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中一部文字最少、詮理卻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因此而被佛教徒視為每天必誦的經典之一。《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重在空「五蘊」(色、受、想、行、識),從而達到「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境界。二百六十個字道盡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可謂至精至純。
  • 有一種豁達,有一種平常心,自然比什麼都好!龍奔《色即是空》
    龍奔這首《色即是空》為什麼,明明是色即是空,卻有一股風塵之味,也許太快太急反而平淡不了,說著無所謂的話,卻未遁入空門,到底不過是說服自己而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來四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心經》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意為「廣大」,般若即「智慧」,波羅蜜意思是「到彼岸」,多為語氣助詞「了」。《心經》的譯本繁多,但流傳最廣的,要屬唐代玄奘法師翻譯的版本。它全文不過兩百六十餘字,被譽為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
  • 佛教講的「地」和「空」這兩個詞,能看懂的人很少,太難了
    《楞嚴經》第108課修大乘的菩薩就是已經修到菩薩地了,他認為什麼呢?空和有是一個真色,與中道第一義諦是一個真空敵體相對,還入不了如來藏妙真如性。何況凡夫,咱們現在說塊然一物跟廓然虛空完全包,包不起來。可是大家要知道,這裡從一真法界的十法界來,就從藏性上來往過來平,絕對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全是周遍法界,隨處起妙用,怎麼理解呢?剛開始不是講到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八功德水為什麼它欲令至腳脖子就至腳脖子,欲令至膝即至膝,欲令至腰即至腰,欲令至頸即至頸,這是怎麼回事?就是說明,水是不是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