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OxSigh:用AR眼鏡讓盲人重見光明

2020-12-16 17173遊戲網

牛津大學OxSigh:用AR眼鏡讓盲人重見光明

妹子用安利麼 | 2017-02-20 10:01

【17173VR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上人口的百分之一是盲人,這意味著,接近7000萬人都生活在暗無天日之中。

VR遊戲下載、新遊推薦、福利,盡在17173VR!

而在我國每年會出現新盲人大約45萬,低視力135萬人次。即約每分鐘就會出現1位盲人,3個低視力患者。

雖然從世界以及國家的人口數量來看,這一數字可能並不算什麼。但你不得不承認,這與日俱增的數字仍舊龐大。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細節,如此龐大的視障人士群體,為何我們卻鮮少在路上看見他們?

除了目前提供給這些殘疾人士輔助,幫助他們過上更加便捷生活的技術少之又少。更直接的原因,當你看下下列這組圖便能明白。

(轉彎的盲道)

(直走的盲道)

(下坡的盲道)

如此索命盲道,談何援手相助?這些形同虛設的關愛,讓視障人士要如何自行出門。

即便有多數視障人士仍留有一定剩餘視力和光感,卻也只能如正常人閉著雙眼時感受的燈亮瞬間,仍舊是看不清任何物體的形狀,無法感知到與物體的距離。

(盲人眼中的畫面可能就是這樣子的)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真正幫助視障人士,讓他們感知到四周的障礙物和危險情況呢?

來自牛津大學的OxSight的創業公司帶領其團隊做了為期5年的研究,打造了一款增強現實(AR)眼鏡,用來幫助那些視力方面有缺陷的人識別周圍環境裡的物體。

外媒稱,OxSight的出現很有可能代替過去的拐杖和導盲犬——雖然這兩者能夠幫助你發現周圍的障礙,但是卻無法給予人對於身處環境中實實在在的感知。

大多數測試過OxSight的用戶,都是此前視覺已經擁有不同程度降低的人。而這款產品能夠利用他們尚存的視力與感知,無論是光線、運動或者是微小的形狀,都能在AR鏡片內進行增強。

這款眼鏡並不和腦部相連接,也不和眼球發生互動。而是依靠透明顯示屏、攝像頭系統和計算機視覺這些為AR開發的技術,來理解周遭的環境。

公司聯合創始人Stephen Hicks是擅長物理治療的神經科學家,他表示:「一旦視力開始降低了,就很難去區分前景物體和背景物體了。這兩者會模糊交錯到一起。但是使用我們的產品,能夠識別出特定的物體,並且讓他們凸顯出來。可以顯得更加直觀,並且更加具有交互性。我們可以利用好那些盲人僅存的一點點視力。」

人的大腦會產生三維空間,這一過程就類似現代的相機影射,它們能夠識別較大的物體,並且弄清楚物體和用戶之間的關係為何。即認清楚周邊的方位與物體,哪裡是門,哪裡是桌。使用這一映射的概念,再加上大腦的運作機制,OxSight給用戶的周圍加入了一層類似卡通感覺的圖層。

針對不一樣病情的人們該眼鏡也將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因此OxSight打造的產品是可以調整、個性化的,讓每名用戶都能理解自己所處的方位,以及周遭的事物。對於那些只擁有最小程度視力的人,軟體可以投射出一個類似人形的剪影。而那些雖然是盲人,卻仍然擁有一些視力的,可以通過增強顏色、放大縮小這些功能來個人化自己的體驗。

Hick還表示:「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像正常那樣觀察周圍的世界,但是在特定的物體上會出現光暈,因此在黑暗中很容易辨認出門,或者需要避開的站感悟。我們會把這些物體的邊緣高亮化,讓他們能夠容易被辨認,人們可以迅速下意識地撿起來。此前很多這種幫助盲人的技術都需要很大的學習成本,比如通過聽覺來理解周圍的世界,不僅非常複雜,而且很困難。」

在首次嘗試OxSight的眼鏡後,大多數人都稱讚了這款產品帶來的移動自由度,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走出門去,進入那些較黑暗、視線較受限的地方。

當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夠再次見到自己家人的面孔,與他們互動交流是非常打動人心的體驗,在這之前,幾乎沒有能想到這輩子能再次獲得這種感覺。

(同時可以通過調節眼鏡焦距使得成像更加地清晰)

不過,對於這款產品的上市還有很多未知的信息,比如價格、日期、產品重量等,因為之前也從未有人販賣過類似的商品。但OxSight已經聲明找到了一位願意承擔慈善行為所造成風險的投資方:「即便是沒賺大錢,同樣是很有趣的經歷。我們還在開發很多的技術,讓大家受益。」

不僅是眼鏡,團隊還希望未來可以開發出能夠適合視障人士觀看的電視,讓他們也感受到故事裡跌宕起伏的劇情,以及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

也許在未來的一天,視障人士也可以在行走在腳步匆匆的城市裡,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他們甚至可以第一次看清自己或親人的樣貌,也同樣能優雅而自信地活著。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初創企業OxSigh用AR眼鏡讓視障患者重見光明 人類的福音
    世界上人口的百分之一是盲人,這意味著,接近7000萬人都生活在暗無天日之中。雖然從消費級的產品角度來看,這一數字可能並不算什麼。但是現實是,目前給這些殘疾人士輔助,幫助他們過上更加便捷生活的技術少之又少。
  • 這副眼鏡,讓盲人「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我算是鞍山第一個用上盲人電腦的,奔騰4處理器,XP系統,老帶勁了。不過我不認識漢字和英文字母,只認識56個盲文字母,鍵盤上的這些英文字母,全靠死記硬背順序才行,然後再用鍵盤操作。」郭華明還用上了手機,諾基亞的塞班智慧型手機,到他手裡卻跟功能機一樣,只能接打電話,比較,對盲人來說,換個手機鈴聲都很費勁。
  • 一位盲人筆下的光明世界
    一位盲人筆下的光明世界 《活著》第9季 光明天使(二) 唐輝吉 圖/文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網及作者授權) 廣西南寧市有位盲人畫家,他的作品曾被送往英國、德國、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巡展
  • 威海志願者蒙眼體驗盲人生活:光明如此可貴
    趙飛在市區步行街體驗盲人走路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見不到光明,只能在一片漆黑、沒有絢麗色彩的世界裡艱難謀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因視覺障礙而被統稱為盲人。  在國際盲人日到來之際,為了讓市民們對盲人這一特殊群體多一些理解,威海晚報昨日邀請3名志願者蒙上雙眼,親身體驗盲人日常生活的艱辛與不便。  用耳朵「看」電影難吃透劇情  在盲人的世界裡,電影是由一句句對白及背景音樂拼接而成的,沒有畫面,只剩下聲音,那將是怎樣的「觀影」體驗?
  • 新技術有望讓盲人重見光明
    凱倫·海勒在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把看不見世界的痛苦闡述得淋漓盡致。導致人眼盲的疾病有很多種,有一大類是因視網膜病變造成感光細胞功能喪失,包括黃斑病變、視網膜色素病變等,是有可能用幹細胞和基因療法來治療的。
  • 又見牛津|牛津大學面試再臨光谷劍橋!
    2020年末,喜訊從大洋彼岸傳來:Tenny Guan同學收到了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的面試邀請!繼2017年11月收到2封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19年11月收到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20年獲得牛津大學正式錄取後,光谷劍橋學子在2021年的牛劍申請上又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眾所周知,世界頂尖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學生的筆試成績外,還需要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 餘彭年:讓40萬人重見光明
    原標題:餘彭年:讓40萬人重見光明 人物小傳 餘彭年,又名彭立珊,1923年生於湖南省婁底市藍田鎮一商業世家,年輕時孤身從上海輾轉於香港、臺灣等地發展,從最底層的勤雜工做起,白手起家,最終憑藉房地產生意積累了一定財富。 根據調查,目前擁有餘彭年全部資產的「餘彭年慈善基金會」資產總價值已達82億元。
  • 牛津大學歷史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向來是倫敦西行路線上的重點,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
  • 牛津大學(常州)ISIS國際技術轉移項目受熱捧
    科技日報訊 (許紅梅 陳佳琦 記者丁秀玉)「一項價格低廉的高科技可攜式裝置,擁有透明的直觀顯示、導航助手、公交助手、深度成像功能,可提高視力嚴重受損和法定盲人人群的空間和物體辨認意識……」日前,常州艾斯伊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文明向與會代表介紹了牛津大學和國外著名研發機構開發的40餘項重大科技成果,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 視障者的福音 OLED智能眼鏡打開新視野
    據報導,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款OLED智能眼鏡Assisted Vision,或許可以幫助有嚴重視力障礙的用戶識別出物體。這副智能眼鏡的佩戴方式與普通眼鏡無異,但它使用的並非玻璃或樹脂鏡片,而是OLED顯示屏和微型攝像機。可以為用戶提供視野範圍內的物體影像。
  • 浙江嘉興:鄉村白內障老人重見光明(1)
    新華社照片,嘉興(浙江),2018年4月11日浙江嘉興:鄉村白內障老人重見光明4月11日,浙江省嘉興市新安國際醫院眼科醫生陳日紅(左)為接受白內障手術的73歲農村老人範小妹揭開眼罩。當日,在浙江省嘉興市新安國際醫院,海鹽縣沈蕩鎮五聖村26位老人在接受免費白內障手術後重見光明。從2012年起,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殘聯聯合浙江新安國際醫院黨委共同開展「光明在新安」公益行動,為符合條件的老人免費進行白內障手術,已完成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3921例。
  • 安裝義眼能否讓小斌斌重見光明?專家解讀電子仿生眼
    電子導盲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能否助小斌斌重見光明?  義眼包括義眼臺和義眼片 可緩解眼部組織萎縮起到美容作用 義眼和義眼片究竟有什麼區別,這恐怕不是一般民眾能夠說清楚的。北京某專門眼科醫院的一位醫生表示:「義眼和義眼片是一個東西,都起到美容的作用。」
  • 用音樂播撒光明
    但他走出了困境,內心一天天地亮了起來,而且還成了一個播撒光明的人。他奮鬥的人生頗富戲劇性,足可顛覆人們對視覺障礙者的認識:通過自學考上長春大學;能作詞譜曲,出了唱片和著作;能熟練使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教孩子們樂理樂器,激活他們的音樂細胞;熱愛旅遊和生活,用實際行動關愛幫助視覺障礙者……奮鬥的人生最美麗。
  • 濟南大學A-Level中心李太焰連闖6關入牛津
    新年伊始,該中心捷報頻傳,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名學生收到全球TOP30名校預錄取通知書,其中20名學員被牛津、劍橋預錄取。高一迷茫不知道去哪留學  瘦高個、戴著一副眼鏡,乍一看,17歲的李太焰很是斯文。不過,李太焰說,他最愁的就是語文。
  • 德國開發出幫盲人讀字的照相機 盲人將能'看'報
    讓盲人拿起報紙了解天下事,在超市裡識別不同商品的標籤,也許已不是遙遠的事情。德國科學家新開發出了內置微型電腦的高清晰度照相機,可以把拍攝到的信息讀給盲人聽。  發明這種相機的德國馬普學會弗裡茨-哈貝爾研究所的科學家稱,他們目前正著手把相關硬體的尺寸縮小,使它們能夠安裝到配有耳機的眼鏡裡。
  • 87歲老人重見光明 親手製作明信片致謝醫生
    原標題:87歲老人重見光明 親手製作明信片致謝醫生   近日,87歲高齡的吳奶奶專程趕到廈門眼科中心,送上她親手製作的「限量版」明信片,感謝該院白內障專科副主任毛祖紅為她保住了光明
  • 合肥12家眼鏡店部分產品不合格 寶島、光明眼鏡店在列
    合肥12家眼鏡店部分產品不合格昨天,省質監局公布驗配眼鏡產品省級專項監督抽查結果通報,合肥市區12家眼鏡店部分產品質量不合格。本次抽查,共抽取合肥、蕪湖、蚌埠和馬鞍山地區眼鏡店共80組樣品,抽查重點針對大學城、學校周邊比較集中的眼鏡店,抽樣時邀請了大學生質量義務監督員現場監督。本次80組樣品中有17組不合格,抽樣合格率為78.75%;其中,合肥地區46組,抽樣不合格12組,分別來自12家眼鏡店,有10家位於合肥經開區,另有2家分別來自包河區和蜀山區。
  • 如果我能看的「見」,體驗盲人能感知到的黑暗世界!必玩的手遊!
    大家好,我是小楓,今天說一款公益手遊《見》,體驗盲人的視角生活,呼籲現實中大家可以關注特殊人群的出行和生活問題,閒話不多說,來跟著小楓一起來了解下這個遊戲:遊戲介紹《見》是騰訊追夢計劃推出的一款體驗視障人士生活與出行的公益免費遊戲,由騰訊天美工作室出品,讓玩家以視障人士的視角去體驗出行,關注特殊群體出行安全的問題,給他們創造更為便利的公共環境
  • 「僑愛心·光明行」走進雲南助越南歸僑一家三人重見光明
    為此,由中國僑聯、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雲南省僑聯主辦的「僑愛心·光明行——走進雲南」活動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計劃用三年(2017年—2019年)時間,以雲南省13個華僑農(林)場和僑鄉為主,免費開展10000例白內障手術。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華僑農場的越南歸僑何氏鳳一家三人(何氏鳳及兩個兒子)便是此次活動的受益家庭之一。
  • 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
    1月|牛津大學啟動AI與法律研究在2019年1月,牛津大學啟動了一項針對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的研究項目。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管理學研究教授酒向真理(Mari Sako),也將在牛津大學新開啟的人工智慧與法律服務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