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必讀: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記憶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2020-12-11 初衣勝雪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宋朝晏幾道《臨江仙》

詞文漫讀:夢外是寂靜的庭院樓臺,酒醒看得見低垂的帘子。一切都是這麼的寂寞無聲。去年的春愁,一波波的湧上來。在庭院的落花中站著,看見微雨裡雙飛的燕子。

記得初見你的時候,重疊心字的羅衣,彈著琵琶,在琵琶聲裡述說相思。當時的明月如今還在,它曾經照見你彩雲一樣的身影歸去。

初衣解詩:這是一首關於記憶和回憶的詩。人去樓空,而美經過了時光的醞釀,顯出了蘊藉動人的色彩。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說的是,夢中酒裡和現實的反差。作者沒有寫出,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夢?但是,卻用夢後的寂寥,反襯出了夢中的快樂。如果夢後樓臺高鎖,那夢中一定是歌舞飛揚,酒醒簾幕低垂,那麼在夢中的酒宴上,一定風動垂簾,笑聲喧然。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個春恨,是去了又來的意思,本來已經以為忘掉了這個人的,偏又被舊日的景色所勾起。在春暮裡,花謝花飛,用人獨立,可以想見,去年絕對是雙雙對對。現在雙雙對對的,只有燕子了。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雖然這個小蘋,許多地方是解釋他的歌女叫小蘋。但是初衣仍舊願意說這是一個有水草的洲上,女孩子穿著繡著心字的羅衣,「兩重」,可以是指春衫兩層,但也許這中間有過一些動人的場景,比如詩人從解下衣裳,怕女孩子凍著了,從而心意相通。女孩子回報她的是在琵琶弦上,彈奏著相思的曲調。這古代歌女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還是有的。借他口中詞,來說心中事,既含蓄,又動人。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不得不說晏幾道的深情。那個女孩子雖然已經人去樓空,但是月亮還是去年的月亮,樓臺還是去年的樓臺,月亮曾經照見了女孩動人的身影,樓臺上有她曼妙的歌舞。

記憶不會說謊,他喜歡這個女孩,而且是愛上了。只有戀愛中的人,才會這麼動心的描摹見面的細節。而且全是細節。看到的,是分明的衣上的花紋,是琵琶上的手指,是音樂的歌詞,是彩雲一樣的身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寫那個女子,長得如何。其實這就是愛情。因為很多人回憶起愛情到來時,幾乎是記不清對方的模樣的,記住的僅僅是一些細節。甚至那些細節也不見得準確,因為加了太多的主觀因素。

但感情是真的。一個男人的感情,不是在繁花盛開的時候,他如何的熱鬧,是當一個人離開的時候,他還記得哪些細節?

作者非常的典雅蘊藉,他沒有將相思平白直率的洩露出來。但無處不是濃烈的思念。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是誰驚豔了你的時光?讓每一分月色都不曾褪色,或者不曾褪色的是記憶和愛。是誰溫柔著你的記憶?是那在琵琶上不動聲色的彈著相思的曲調,還是那穿著心字的羅衣,本身就是你所知道的一種默契?

這首詞非常的深情,但是在細節上會有不同的解讀。如果小蘋是他的歌女,何以初次見面,就穿著心字羅衣和彈著相思?更合適的解釋是,兩個人早已心思相通,而在真正能夠見面的時候,女孩子刻意穿了能夠表達心意的衣裳,選擇了一些可以表達感情的音樂。

而正是這樣的相通和知己,才會讓詩人戀戀不忘。

而這種不忘,卻另外有一種渾厚和寄託。因為人雖然離開了,但心同明月,鐫刻美好。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後世多用來回憶初戀,回憶最初的動人的時刻。也有用來懷舊的,來記憶青春年華裡的那些美好片段。

讓這首詞得到最大升華的,是當今的作家當年明月。他寫的明朝那些事,成為了明朝歷史的普及讀本,還原了鮮活的歷史。而這本書,亦成為明朝的當年明月在,重現彩雲飛。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升華到了對過往人生和歷史的不滅的記憶。

讓我們重讀這首深情的小詞:「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美與愛,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

  • 好詞必讀: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記憶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宋朝晏幾道《臨江仙》詞文漫讀:夢外是寂靜的庭院樓臺,酒醒看得見低垂的帘子。一切都是這麼的寂寞無聲。去年的春愁,一波波的湧上來。在庭院的落花中站著,看見微雨裡雙飛的燕子。記得初見你的時候,重疊心字的羅衣,彈著琵琶,在琵琶聲裡述說相思。
  •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他一生交好的著名詩人黃庭堅為晏幾道詞集《小山詞》做序說:「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晏幾道太痴,痴得愚鈍而孤傲。
  • 十首滄桑詩詞: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不禁感慨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隱娘說:這首詞是作者懷念歌女小蘋所作。那一年你彈著琵琶,明月皎潔如玉,你像一朵彩雲一樣飄然而至,讓我思念到如今。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隱娘說:這是一首回憶往昔歡聚和抒寫相思的詞。
  •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2020-11-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生中必讀的10句宋詞經典名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以水喻愁,前人很多,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蘇軾的「欲寄相思千滴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都是詞中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水龍吟》)此詞為和章質夫而作。人稱葉清臣《賀聖朝》之「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是「忽以秤稱,忽以量量」(《古今詞統》),這三句分明是在學習葉詞,也在數字上做文章。它使我們感受到塵土之多、流水之盛。
  • 十首滄桑詩詞: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不禁感慨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隱娘說:這首詞是作者懷念歌女小蘋所作。那一年你彈著琵琶,明月皎潔如玉,你像一朵彩雲一樣飄然而至,讓我思念到如今。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隱娘說:這是一首回憶往昔歡聚和抒寫相思的詞。
  • 小晏(晏幾道)的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大小晏晏幾道是幸運地,父親是大宋宰相晏殊,宰相之子名聲響亮,前程富貴。但晏幾道又是不幸的,一生會在父輩的光環下,總會讓人認為,一切的榮耀,都是因為晏殊。我想這估計也會是他不願在仕途之路費功夫的原因之一吧!
  • 第一屆空木徵文大賽|《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胡依琳引言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如此的熟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想來大部分的相思之詞都被宋人寫盡,曾經的一切顛沛流離在如今看來,不過也只是寥寥幾筆。只是往昔的歲月也並非無處回首,人生在世能與之相親的僅屬當下,世間的榮華富貴皆可享受,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看來也是別樣的盛景。這便是成長。我所追憶的,也是與他翻讀經史、互訴衷腸的日子。他好賭書潑茶,好世間萬物。他有歐陽修的清新舒暢,亦有蘇軾的豪放闊達。
  • 多情公子的千古痴情: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首小令是他懷念歌女小蘋之作,小蘋是誰?在《小山詞》作者自跋中他寫道:「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就在贈詞時,小山與她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他落魄之後再見小蘋,易地而處,心境相異,悲從中來,遂作此詞。
  •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2020-11-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生中必讀的10句宋詞經典名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以水喻愁,前人很多,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蘇軾的「欲寄相思千滴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都是詞中名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水龍吟》)此詞為和章質夫而作。人稱葉清臣《賀聖朝》之「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是「忽以秤稱,忽以量量」(《古今詞統》),這三句分明是在學習葉詞,也在數字上做文章。它使我們感受到塵土之多、流水之盛。
  • 詩詞鑑賞|晏幾道的《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我一直特別喜歡詩詞,尤其是晏幾道的這首《臨江仙》,是讀之又讀,寥寥幾十個字,就把自己的迷惘之情、孤寂之情、繾綣之情、懷念之情展露無遺,讀後是因之深切的傷感中。黃佟佟也說過:「美好的感情對於人類的最大恩惠是存在於記憶裡,滋養餘生。」真正美好的感情,簡單而自然,健康而平等,純粹而專注。所以說,愛情最好看的樣子,從來都不只是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 美文解讀鄧麗君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她知道,在對的時候,做好對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本分了,於是,她一邊歌唱著,一邊走過了屬於自己的花季,雨季,她繞梁不絕的回聲,蕩漾在青春的記憶裡。這個女子,給世人帶來了美,同時,也收穫了自己應該得到的榮譽和桂冠。時光匆匆,我們常常抱怨時間太短,短的來不及享受人生,人生的華音已經到了尾聲,有時候我們會概嘆,為了一種事業的付出,我們已經把人生最美的華章奏完。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6首臨江仙,最後一首敢稱第一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小晏的詞總是這麼風流纏綿,跟他本人一樣。小晏與一些歌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之句,寫的就是歌女。這首《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不過是他那些懷念歌女詞作中的一首。真心喜歡「琵琶弦上說相思。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想來世事也是無常,她傾心晏家郎,卻不想好夢易醒,陰差陽錯入了晏家,卻是別人新娘。3無邊光景從不悠長,晏殊去世,家財盡。晏幾道未能阻止母親遣送了父親所有的妾室,連帶著彩萍也重新回歸風塵。她僅僅安寧了數年,便又開始了漂泊。那年她已青春不復,輕歌曼舞之處,再沒了她的身影。而晏家,似乎從那日起,已然有了傾頹之勢。
  • 第一屆空木徵文大賽|《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胡依琳引言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如此的熟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想來大部分的相思之詞都被宋人寫盡,曾經的一切顛沛流離在如今看來,不過也只是寥寥幾筆。只是往昔的歲月也並非無處回首,人生在世能與之相親的僅屬當下,世間的榮華富貴皆可享受,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看來也是別樣的盛景。這便是成長。我所追憶的,也是與他翻讀經史、互訴衷腸的日子。他好賭書潑茶,好世間萬物。他有歐陽修的清新舒暢,亦有蘇軾的豪放闊達。
  • 詩詞|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與君同賞晏幾道詩詞
    曾因為被好友牽連入獄,也曾經放低姿態給父親門生寫詞被批為「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致他更加的孤傲,所有的愁情苦悶都寫入了詞中。蘇軾曾經託黃庭堅想認識晏幾道被他拒絕,蔡京幾次託人找他寫詞,他只寫了兩首歌頌太平的詞敷衍了事。也許是怕這顆心再度被傷害,也許是不屑於奉承權貴,也許是看淡了冷暖人生。有人說:「晏幾道除了詞,一無所長。」
  • 歌女離他而去,晏幾道傷心追憶: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首詩是寫給一個叫做「小蘋」的歌女的,表達對她的追憶之情。臨江仙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開頭兩句,「夢後」與「酒醒」為互文,是說夢醒以後只見高高的樓臺深鎖,酒意漸漸退卻之時,但見帷簾低垂。細細體味,其中飽含著詞人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吟詩弄月話中秋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李白《把酒問月》。「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想念如果有聲音,恐怕你早已震耳欲聾「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如果人是沒有感情的,那麼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負面的情緒。悲觀、孤獨、失望、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再加上憂鬱、想念、牽腸掛肚;真的不知道陷入愛情裡,到底是不是好事。剎那的歡愉卻可能換來一世的痛苦。想念如果有聲音,恐怕你早已震耳欲聾。只可惜,你走遠了,我還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