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吟詩弄月話中秋

2020-12-16 國學園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詩經·陳風·月出

月下,曾經佇立過無數孤寂的生命。那裡,有舉杯獨酌、徘徊不定的詩人;有素手撫琴、心靜如水的紅顏;有獨自天涯、孤單落寞的遊子;有相隔千裡、相思滿地的眷侶。當然,那裡還有早已沉默的舞榭歌臺,早已消散的風流繾綣。月下的故事,無論聚散,無論浮沉,總帶著幾分詩意。

相逢月下,依著彼此,夜半無人的時候說地老天荒;相思月下,舉酒賦詩,對著多情的月光說不離不棄。這樣的情節曾經無數次出現在月光下,無論是海上明月、天涯此時,還是夜月幽夢、春風柔情,都讓人神往。可越是神往,就越容易悲涼。只因那樣的情懷、那樣的詩意,如今已經很難再現。

在歷代文人的眼中,月亮恰似夢中情人,他們不但寄情抒懷,還給月亮冠上了許多文雅別致的稱謂,在不少詩詞歌賦中,月亮的別名和美稱層出不窮。如以「金」命名的有:金波、金蟾、金魄、金盤、金鏡、金輪、金兔等;以「玉」命名的有:玉弓、玉桂、玉羊、玉兔、玉盤等,不勝枚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李白《朗月行》;「下來閒處從容立,疑是蟾宮謫降仙」—— 僧惠洪《鞦韆》;「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李樸《中秋》,就把月亮美稱為「蟾宮」、「皓魄」。

灑向人間是清輝。新月如眉、殘月如鉤、滿月如鏡。月有陰晴圓缺,但常看常新。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鉤,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勾起了人們無限的想像以及纏綿渺遠的情思。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佚名《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曹操《觀滄海》。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李白《把酒問月》。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詩共二十三首·其五》;「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古代交通不發達,即使是去鄰村鄰縣,也要幾日甚至幾十日的光景。離家在外,仰望明月,或是寄託戀人間的相思,以月寄託相思之情;或是蘊含對故鄉、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漢》;「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當年只自守空帷,夢裡關山覺別離。不見鄉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贈遠》。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

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留下了不少為人稱道的佳聯。相傳粵東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一句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也擬不出相媲美的下聯,直到那年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觸動靈感,才寫出下聯:「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結構嚴謹,淺顯明快,堪稱佳對。

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珠聯璧合;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給人以哲理啟迪。

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杭州西湖水月亭聯:「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典雅明麗,極富想像力。

清時有李北水和張南月兩同窗,於中秋月夜登樓賞月,但見月光如水,水亮如鏡。李生仰望北鬥,低顧江瀾,自感名如天意,出聯曰:「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此上聯既有「水底連天天連水」的景色,又巧妙地嵌入作者「北水」之名,實為一絕,李生自鳴得意。張生也贊好句,但苦於自己一時無以為對,正在為難,忽見棲於樓頂之孤雁飛起,月照其影同去,於是心有靈犀,對曰:「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此聯也嵌「南月」之名,亦有「月中帶影影月中」之意,真是異曲同工之妙!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李白《把酒問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孤懸的月亮,見證了人間的滄海桑田,這一縷月光如水,成就了多少文人的雅趣閒情,留下了多少千古傳誦的名篇。借那一縷月色,訴說綿綿的思念。人生無常,有數不清的日升月落。但新月如眉,殘月如鉤,滿月的時刻總是那麼的少。找不到知音的墨客們,也只能在這瓊樓玉宇之間抒發淡淡的愁苦與哀傷。

千百年以後,在這個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世界裡,我們看到的是聲色犬馬,看到的是物慾橫流,卻很少能看到月光下的沉吟、月光下的嘆息。鋼筋混凝土築造的世界,月光的溫柔與寫意,似乎早已被封存,只剩下那一抹清白,淡淡地浮在那裡,無人問津。於是,所有浪漫與清雅,所有詩情與畫意,都只能在古老的詩行裡找到片段。

在這個躁動的世界,伴隨著狂亂的節奏,人們已經很難找回那份寧靜與自然。面具下,隱藏著太多扭曲和迷惘的靈魂;燈火裡,穿梭著太多追逐和爭鬥的生命。習慣了現代生活的人們,也習慣了堅硬和冷漠、掙扎和虛偽。所以,縱然是明月千裡,也很少有人再去想,幾分在揚州、幾分在天涯;很少有人再去問,何人在徘徊、何人在相思。那些月下的故事,也就只能是過眼雲煙。可我們知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相關焦點

  •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金婚】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2020-11-2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首滄桑詩詞: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不禁感慨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隱娘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一句話,道盡經年的世事變幻滄桑。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此時中秋佳節,誰與我共此孤獨月光呢,我只能悽然向北,望向那至親的方向。
  • 好詞必讀: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記憶是永遠不會褪色的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宋朝晏幾道《臨江仙》詞文漫讀:夢外是寂靜的庭院樓臺,酒醒看得見低垂的帘子。一切都是這麼的寂寞無聲。去年的春愁,一波波的湧上來。在庭院的落花中站著,看見微雨裡雙飛的燕子。記得初見你的時候,重疊心字的羅衣,彈著琵琶,在琵琶聲裡述說相思。
  • 第一屆空木徵文大賽|《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胡依琳引言當時皓月當空,風景如畫的地方,現在似乎還留下小蘋歸去時,依依惜別的身影……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如此的熟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想來大部分的相思之詞都被宋人寫盡,曾經的一切顛沛流離在如今看來,不過也只是寥寥幾筆。只是往昔的歲月也並非無處回首,人生在世能與之相親的僅屬當下,世間的榮華富貴皆可享受,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看來也是別樣的盛景。這便是成長。我所追憶的,也是與他翻讀經史、互訴衷腸的日子。他好賭書潑茶,好世間萬物。他有歐陽修的清新舒暢,亦有蘇軾的豪放闊達。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她再也不彈琴了,每日做的事情,除卻百無聊賴,便是對月自憐。小山詞傷感,其中不乏隻言片語來留戀這段斷腸情:《蝶戀花·碧草池塘春又晚》碧草池塘春又晚。小葉風嬌,尚學娥妝淺。雙燕來時還念遠。珠簾繡戶楊花滿。綠柱頻移弦易斷。細看秦箏,正似人情短。一曲啼烏心緒亂。紅顏暗與流年換。他們時常遇見,在家宴之上,庭院之間,海棠花下,月上時分。
  • 多情公子的千古痴情: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首小令是他懷念歌女小蘋之作,小蘋是誰?在《小山詞》作者自跋中他寫道:「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就在贈詞時,小山與她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他落魄之後再見小蘋,易地而處,心境相異,悲從中來,遂作此詞。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讀來令人心生寒意的6首詩,你讀過幾首
    人生的過渡,當時深陷其中覺得百般艱難,但是當有一天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嘴角還是會露出笑容, 但往日卻只能留在當時, 不論是美好也罷、痛苦也罷,都無法帶到現在。歲月的斑駁沉澱了回憶,不禁感慨一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詩詞鑑賞|晏幾道的《臨江仙》: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我一直特別喜歡詩詞,尤其是晏幾道的這首《臨江仙》,是讀之又讀,寥寥幾十個字,就把自己的迷惘之情、孤寂之情、繾綣之情、懷念之情展露無遺,讀後是因之深切的傷感中。另外一種,就是把你們曾彼此呼應、彼此照亮的瞬間保存下來,埋在心底,當你在茫茫人海中感到孤獨寂寞冷的時候,它會,給你莫大的信心和勇氣。董橋在他的《從前》裡寫著:「青澀的歲月常常是一生人最懷念的歲月。
  • 一生中必讀的10句宋詞經典名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詞人出身於宰相之家,早年曾養著名叫蘋、鴻、蓮、雲的四個歌女,親自教授歌曲。後來家道中落,她們都星散了。這兩句說在當時明月照映之下,小蘋這一歌女像一朵彩雲似地歸來。它既是指過去,也是從現在憶起。
  • 美文解讀鄧麗君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曾為鄧麗君的歌譜過多次曲子的劉家昌,把這首十七歲的歌曲演繹的悲哀悽厲,可是,這首歌卻因為鄧麗君的演唱,青出於藍的有了一層新的意境,歌曲也不再那麼的悲憤和寡淡,它在鄧麗君的聲喉中,迸發出那麼動聽的旋律,那麼的溫婉,那種華麗的憂傷,那種無可奈何,卻又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懷,演繹的入骨三分, 超脫了作曲者的悲哀悽迷,更上了一層樓。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6首臨江仙,最後一首敢稱第一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小晏的詞總是這麼風流纏綿,跟他本人一樣。小晏與一些歌女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之句,寫的就是歌女。這首《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不過是他那些懷念歌女詞作中的一首。真心喜歡「琵琶弦上說相思。
  • 歌女離他而去,晏幾道傷心追憶: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首詩是寫給一個叫做「小蘋」的歌女的,表達對她的追憶之情。臨江仙是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開頭兩句,「夢後」與「酒醒」為互文,是說夢醒以後只見高高的樓臺深鎖,酒意漸漸退卻之時,但見帷簾低垂。細細體味,其中飽含著詞人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
  • 詩詞|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與君同賞晏幾道詩詞
    曾因為被好友牽連入獄,也曾經放低姿態給父親門生寫詞被批為「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致他更加的孤傲,所有的愁情苦悶都寫入了詞中。蘇軾曾經託黃庭堅想認識晏幾道被他拒絕,蔡京幾次託人找他寫詞,他只寫了兩首歌頌太平的詞敷衍了事。也許是怕這顆心再度被傷害,也許是不屑於奉承權貴,也許是看淡了冷暖人生。有人說:「晏幾道除了詞,一無所長。」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30首婉約詞精選,經年歸一夢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五)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六)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 想念如果有聲音,恐怕你早已震耳欲聾「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這首詞是晏幾道思念歌女小蘋而作。我今天夢到你了,可是我夢到你所在的房子鎖著門,等我酒醒之後去看,果然你房子裡的帘子低垂著,你並不在。去年春天的時候我們分別的痛苦再一次湧上心頭。那天,你站在一片落花當中,天微微的下著雨,燕子都是雙宿雙飛,可恨我們卻不能在一起。
  •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有些人再也不見,只能懷念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有很多人,你原以為可以忘記,其實沒有。他們一直在你心底的一個角落,直到你的生命盡頭。在盡頭你會懷念每一個角落裡的黑暗之中的光,因為他們組成你的記憶與感情。但是你已經不能擁抱他們,只能在最後明白:路途是一個念念不忘的失去的過程。
  • 妙筆生花,百位騷人中秋擺擂;嬋娟勸酒,一輪明月墨客吟詩
    橫:中秋詩會上:妙筆生花,百位騷人中秋擺擂;下:嬋娟勸酒,一輪明月墨客吟詩。-嵌名入句詩聯:汾水散人汾水長吟明月靜;散人垂釣小舟橫。中秋月作者:張祥勤明月高懸香桂花,多情遊子在天涯。夜色柔和遙望月,曲聲飲泣伴朝霞。空臨獨處作羈客,酒醉沉迷慢品茶。-嵌名入句詩聯:窗景中秋明月照窗景;近水柔光蕩暮星。
  • 劍網三:中秋活動復刻外觀上線 網友吐槽彩雲歸不再民族風!
    又是一年中秋好時節,時光飛逝回想自己上半年的在遊戲所見所聞,或許有什麼事情讓你刻骨銘心。此次中秋攜換季復刻外觀上線~花瓣、流蘇、輕紗。復刻「彩雲歸」;翎羽輕紗材質輕柔布料,復刻「瀟湘雲水」9月21不綁定限時上架,每款2種偏色。還節假日1.5倍積分,各種福利回饋大眾!
  • 做不了愛情的主——「那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星期三不學無術星期四醉生夢死星期五渾渾噩噩星期六做一隻只會吃喝玩樂的豬星期日也是那時從不感覺空虛、寂寞、冷「那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時間過得真快啊她媽媽六年前撒手人寰的時候她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打算我打算把鋼琴從陽臺搬到屋裡陽臺的陽光總是照在鋼琴的裸體上
  • 古人吟詩賞月地 今人如何過中秋
    中秋佳節,吟詩賞月,歷來是中國人的一大愛好,也由此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極有特色的內容。千百年來,面對一輪明月,不同的文人,在不同的地方,懷著不同的心情,寫下了不同的詩句,或盡興玩賞,或思念團圓,或寄託憂愁,或一展胸懷,成就了一段段佳話。如今,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華大地繁榮昌盛,充滿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