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節目莫發愁 《傳福音三句半》沁入靈魂心頭
聖誕節將至,各教會的聖誕節目都在籌備,彩排中。然而也有很多的教牧同工正在為聖誕節目犯愁,因為每年的節目都是歌舞,小品等,聖誕節本來是紀念主耶穌誕生的日子,但慢慢地卻演變為傳福音的日子,而且還日趨的世俗化。
-
聖誕節再思:年年雷同,教會該如何承擔聖誕傳福音的重任?
因此,聖誕臨近的這段時間,教堂裡是忙碌的,排練聖劇、傳講福音、準備禮物、準備受洗、準備慕道班課程;同樣忙碌的還有商場,促銷打折、推陳出新、各種文藝表演。在吸引人眼球方面,教堂的聖誕吸粉能力明顯弱於商家。聖誕節年年都有,聖誕演出年年都排。儘管「年年如今日」是一句祝福,但是用以形容教堂裝飾的聖誕節裝扮,再恰當不過——年年搞的聖誕慶祝都一個樣板,年年重複,年年相同。
-
聖誕節不是基督教的節日!REALLY?
許多人認為聖誕節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但是這個農神節也從未在12月25日慶祝。其它有關聖誕節的記號,例如聖誕樹和蠟燭,在歷史傳承中確實有被異教徒用以自身宗教的內涵。但是聖誕節所涉及的大多數標誌性的符號,實際上在人類經驗中被如此普遍使用,以至於不能說它們的使用只能是異教群體專有的。
-
【到底有沒有神:人類為什麼會敬拜神呢? 】
為什麼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神」這個觀念,甚至設了許多宗教來敬拜神?
-
每年慶祝聖誕節對基督徒來說意味著什麼?
聖誕節,不但世人慶祝,基督教會更是注重,特別是教會藉著這個節日,排練節目、發福音單張、舉行布道會等等傳福音,所以,基督徒每年過聖誕節都應該歡呼,因為這在提醒我們,今天福音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了。隨著網際網路的產生,網絡時代也隨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這個時代,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信息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
-
從八點默想使徒行傳中彼得傳福音給外邦人的聖經故事
一,彼得在沿海地區傳福音(使徒行傳9:32-43)掃羅悔改之後,使徒行傳記載當時的教會有一段安定的時刻,以至於彼得就去到地中海沿岸地區自由傳福音。而神就是在這個時候在異像中指示彼得將福音帶到外邦人(首先是去到哥尼流的家)之地,就如經上所記因為神所分別為聖的,都不是俗的。二、哥尼流見異象(10:1-8)哥尼流是羅馬的百夫長,隸屬義大利營(即來自義大利的義勇軍),駐守猶太的省會西澤利亞。他是個虔誠的外邦人,篤信獨一真神,經常參與猶太人的會堂敬拜。
-
基督徒敬拜主的屬靈原則:知行福
「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敬拜主是我們基督徒的本分,我們應當怎樣按理服事敬拜那又真又活的主呢?「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章這一句寶貴的經文,道出了基督徒服事敬拜主的一個屬靈原則,即知——行——福。
-
敬拜的庸俗化使教會失去見證
文 |若望國慶期間與一些肢體在群裡交流,他們說現在有些城市教會非常不像話,在敬拜上日益庸俗化。比如都使用重金屬音樂,唱著流行歌曲的腔調,幾乎與歌舞廳、夜總會沒有兩樣。每到這個時候都會有濃妝豔抹的姐妹,穿著性感的裙子在講臺上翩翩起舞,而不少弟兄都會目不轉睛地看得入神。這種做法引起了不少基督徒的憤怒,他們認為這種舞蹈打扮過於妖豔,容易挑動弟兄的情慾,紛紛希望教會負責人取消聖舞組。可牧者卻認為,現在傳福音很難,教會要吸引人,就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這種敬拜方式新穎,可以讓更多年輕人願意來教會。
-
嘻哈音樂布道會引發「敬拜讚美」爭論:這是在敬拜上帝?
對此,福音時報聯繫了此次嘻哈營會的主辦方,對方說正在總結和評估,之後會介紹整個事工的想法以及事件過程。此外,採訪了基督教界一些對聖樂有思考的牧師和基督教樂隊帶領人,並將綜合不同信息,展現各方觀點,有的反對,有的從敬拜的對象和目的來引發信徒思考,有的則是鼓勵。
-
北京最「老」教堂缸瓦市堂青年聖誕晚會借聖劇傳福音
設立西城的福音事工地點,這就是缸瓦市教堂的前身,也是北京最早的基督教教堂。目前教會已有5000多人參加主日崇拜,每周有四次禮拜。 每周四晚上,這座坐落在西城區西四南大街、坐東朝西的老教堂中,牧者講道之前,都會有年輕人帶領的熱情的讚美。 當晚的聖誕音樂會,有律動、手語、詩朗誦、聖詩班獻詩,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教堂聖劇組帶給弟兄姊妹的聖劇:耶穌誕生。
-
牧者靈修丨詩篇:敬拜神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不信耶穌的時候,遊山玩水,我們看這個、看那個,很多東西都悅人眼目,上帝創造這一切就是給人看的。假屬靈就覺得,我看山水,我有罪。大衛不這樣看。大衛說:「我觀看禰指頭所造的天,便說人算什麼?禰竟顧念他。」神造的萬物都彰顯神的榮耀。詩篇十九篇說,「諸天述說禰的榮耀,穹蒼傳揚禰的手段。」
-
中韓聯合復興特會開幕 火熱敬拜與渴慕聖靈中迎接復興
之後,純福音教會的中文敬拜團帶領全會場進入到無比火熱的敬拜,會眾一同高舉雙手高唱《我們一起禱告吧》、《應許之地》,現場可以感受到許多聖靈的恩膏。在證道中,他分享了自己的見證:「我在一個傳統的教會長大,我從小到大每個主日做禮拜,但到了16歲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神,我在教會看不到神工作了,聖經講的是一套,教會是另外相反的,我可能都會離開教會,因為我是一個知識分子,我以為這個基督教不合理,聖經講的都沒有發生了,但是我一個同學邀請我去他的教會,他的教會是一個聖靈充滿的教會,我第一次聽很多的人說不同的方言
-
聖誕節即將來臨 請每位基督徒切記這8項內容
在當今這個不斷被潮流所佔據的時代中,如今的聖誕節是否是按照聖經的原則而慶祝呢?教會的文化有沒有被這個時代的文化所佔據呢?據記載,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基於此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
-
「聖經」敬拜神,重要的不是方式和地點,而是心靈與誠實
主導經文:約翰福音第5章壹 回顧與導言⒈回顧上一章,作者被聖靈感動主要講述了有關『⑴撒瑪利亞婦人對於敬拜的看法及疑問當時,撒瑪利亞人敬拜神認為應當在山上;猶太人認為敬拜神應該在耶路撒冷。面對這些不同的見解和傳統,撒瑪利亞婦人的內心裏面充滿了疑惑與不解。於是,她就直接對耶穌問了出來。
-
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敬拜是心靈和誠實的聯結
約翰福音4:5-26約翰福音4:23b 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4:5-26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
-
「愛的光芒」聖誕慶典北京落幕:黃皮膚的黃色聖誕節如此美好!
然後,是敬拜團藉著一首首讚美詩邀請在場人士一同敬拜耶穌,除了現代風格的詩歌之外,《平安夜》和《普世歡騰》等經典讚美詩也讓人們共同感受到音樂敬拜耶穌的美好。接著,尼希米音樂事工最新的原創詩歌《主愛在中國》,讓認感受到上帝五千年來對神州大地的保守,以及福音對於中國的意義牧師上臺講道。他說,現在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不平安,「不平安就好像呼吸一樣越來越平常」,為何不平安呢?
-
讚美之泉兒童敬拜讚美會臺灣落幕
日前,讚美之泉於臺灣舉辦了3場巡迴敬拜讚美分享會,其中一場為兒童敬拜讚美會,前來參加的信徒與小朋友共約1200人。據基督教今日報報導,此次臺灣敬拜讚美是讚美之泉巡迴演唱會其中的一站。
-
聖誕前的反思:福音是「傳」出來的,還是「見證」出來的?
眼下已經進入十二月份了,這個月有一個基督教最為盛大的節日,那就是聖誕節(其實這個節日也成為在社會上最受追捧的節日),想必很多教會已經開始籌劃聖誕晚會之類的活動了。和世人過聖誕節不同的是,教會過節肯定要添加布道的元素。聖誕節確實是一個傳福音的好窗口、好機會。可是,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傳福音,傳什麼樣的福音。有人可能會說這還不是很簡單嘛,不,這是一個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傳福音不是想怎麼傳就怎麼傳的,不是高高在上或故作玄虛,不然引起別人反感不說,可能還會絆倒人。可是有些基督徒傳福音常常犯迷糊。
-
見證:牢記大使命 竭力傳福音
(馬可福音 16:15 和合本)「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8-20 和合本) 傳福音給萬民聽,這是每個基督徒都不可須臾忘卻的大使命。這個大使命,從每個基督徒得救的那天起,神就在放在了我們的心裡。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傳福音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章15節)若沒有俸差遣能不能傳道?是不能得,如今的教會中有多少人沒有被差遣就站起來傳道了!請問,你傳的是道嗎?是傳講佳音嗎?都是傳些社會上的、生活上的、肉體上的、人的行為上的,而神的道是在這些之外顯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