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12月17日消息(記者彭照 通訊員趙旋 陳立雲)記者17日從武漢動物園獲悉,有著35年歷史的武漢動物園將於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閉園兩年,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建設。開園時間暫定。
改造後的概念圖(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為了升級場館設施,更新展陳方式,打造成為一座有內涵、有故事、有趣味、有地域特色、有技術的國內一流城市動物園,武漢動物園將暫別市民,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建設,預計為期兩年。後期根據項目建設進度確定開園時間,並及時向社會公告。武漢動物園自有年卡(2020年度),將在改造開園後,順延3個月。
不少市民都關心,動物園改造期間,是完全閉園還是部分閉園?還能看到動物嗎?閉園後動物們怎麼辦?
武漢動物園動物管理部負責人楊毅告訴記者,由於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會變成工地,不僅存在施工安全隱患,還會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為了保證遊客和動物安全,並且保證施工效率,結合國內其他城市動物園改造閉園經驗及武漢動物園實際情況,此次綜合改造動物園將先行完全閉園兩年。
平日裡的企鵝島(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武漢動物園現有動物近90種、700多頭(只),在綜合改造過程中,結合武漢動物園現有動物輸出計劃,部分動物將通過轉移、合作繁殖、輸出等方式過渡,例如大熊貓「春俏」和「胖妞」姐妹花擬於2021年年初返回四川老家,還有十餘種動物將輸出到其他動物園。
剩下的動物則將在園內妥善安置。溼地鳥區不用大改,只是部分展區提升,所以大部分鳥類可以暫住原址;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轉移問題,將它們的新家就建在原址旁邊,所以它們先在老房子過渡,等新家建好後直接搬過去;剩下的動物則會搬進兒童樂園區域裡的臨時場館。
「考慮到施工期間噪音對動物的影響,也將提前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雖然是臨時場館,但也有保溫、防暑、運動場館等設施,飼養員們也會和以前一樣精心照顧動物們,所以它們會很好,請大家不要擔心。」楊毅說。
喜歡逛動物園的小朋友們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
武漢動物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在武漢市內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讓動物園人走近青少年,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
火烈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綜合改造後的動物園將會是什麼樣子?武漢動物園公園建設管理部副部長戚洪斌表示,最大的變化,就是展陳方式將從以前按動物食性及動物分類進行分區,轉變為按動物棲息地分區模式,讓遊客去動物家裡做客。屆時,全園將形成7大主題展區,分別為澳洲區、非洲區、亞洲區、美洲區、兒童互動區、郢趣園、溼地鳥區。
武漢動物園公園建設管理部部長劉士菊透露,雖然此次改造動作較大,但遵循了能留則留的原則。近幾年新建的熊貓館和進行了改造提升的企鵝館、鸚鵡館不會大動,只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園內大喬木也將基本保留,但會利用中下層空間,進一步進行植物的設計和配置。不同展區將會種植一些符合地域特色的植物,例如非洲區的剛果叢林,會有棕櫚、芭蕉、蕨類等,馬達加斯加島會種植蘇鐵、鳳尾蘭、再力花等。「既能豐富植物層次,又能營造動物們的生境風貌,讓它們能夠看到家鄉的植物。」劉士菊說。
「一是更具有安全性,二是增加動物福利,三是增強科普教育和體驗感,形成讓人沉浸到動物生存環境的體驗。」此次武漢動物園改造的主設計師黃炎說。通過合理設計和遊線優化,動物和遊客的活動空間均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