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老嬸們我來了,高考剛剛結束,大家也都算鬆了一口氣,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去到心儀的大學。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一是任正非退出華為董事,走向了幕後。而在去年9月10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這一系列的事件,在行業內引起一定風波,有些人說他們是在為退休做準備,有些人認為是為了增加公司的自主權,讓公司更好的運作,這些意味著什麼?或者,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卸任背後的用意
一,培養年輕人
公司要長久的發展,必須要有人才,必須要有新鮮血液,如果是因為換了一個決策層或者一群決策層,就讓一個公司發展不下去,那這對於公司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培養年輕人,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企業,他們的卸任,其實也是另一種培養年輕人的方式,他們由「前鋒」轉為「後衛」,這一舉動就是在為年輕人、在為有能力的鋪路。
二,從繁雜事務中脫離出來
馬雲說過,如果他64歲退休,就什麼也幹不了了,就只能一直待在公司裡折磨年輕人,像大多數老前輩一樣,勞累了這麼多年了,他們也需要放鬆自己,不能一輩子待在公司。
三,讓制度和組織去管理
「小公司是人在管人,大公司是制度在管理」這個道理我們相信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是在一間幾十人的公司,那老闆的意志幾乎是決定了一切事情的走向,但當你是管理的是幾百人甚至上千的團隊時,往往老闆的意志會變成第二位;
老闆也會經常問一個問題:「你做這個事情,公司有明確規定嗎?」;
在管理學中,一個管理者最多管理多少人由管理者所在管理層決定,一般中高層管理者一個人管理5—8人最好,基層管理者一個人管理10—15個人最好。
對於管理了上萬甚至十幾萬的公司來說,那他們的各層管理也是非常嚴密的,如果再根據自己的意志來決定走向的話,那管理者估計得累死;所以這時候主要得讓制度和組織去管理,才會使公司更健康、更好的去發展。
喜歡的給你阿鏈點個關注吧(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