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海同濟大學的磁浮試驗線上,一節藍灰相間的試驗樣車飛速駛過。這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首次試跑並取得成功。高速磁浮時代這次真的要來了嗎?
新華社資料圖
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
上海浦東機場到龍陽路,是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浮線路,創下430公裡的最高速度。但這條線路只有大約30公裡,並未把高速磁浮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2006年,上海與杭州之間的滬杭磁浮項目就已經立項,並進入可研階段,但由於沿線居民誤解等原因,滬杭磁浮項目中斷至今沒能實現。「好在現在不算晚,當時磁浮技術和土木等方面的人才都還在。」參與評審的同濟大學教授孫章感嘆。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介紹,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研製,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課題,匯集國內優勢資源,聯合30餘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關,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術。此次研製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統,形成我國高速磁浮產業化能力。
新華社資料圖
高鐵民航外的新選擇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高鐵受到空氣阻力、噪音、摩擦極限等影響,很難提升到更高速度。」孫章說,但由於磁浮技術使列車懸浮起來,摩擦力小,噪音低,可以實現更高速度。
我國運營建設的高鐵最高時速350公裡,民航客機巡航速度一般是每小時八九百公裡。高速磁浮恰恰填補了二者間的空白,從而形成多維交通架構,滿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此前,磁浮技術一度被人誤解會產生極大的輻射汙染。不過經第三方公司對長沙磁浮線實地測量的數據顯示,磁浮列車經過1米左右輻射值為10微特、小於微波爐輻射值,3米左右1微特、小於電吹風,5米左右低至0.3微特,也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可用於大城市通勤或城市群內相鄰城市的城際連接。
樣機系統年內下線
昨天在磁浮試驗線上,試驗樣車首次進行系統聯合調試,開展了多種工況下的動態運行試驗,包括不同軌道梁以及道岔、小曲線、坡道、分區切換等,完成七大項200多個試驗項點,對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車軌耦合、地面牽引、車地通信等關鍵性能進行全面測試。「在多工況試驗條件下,車輛懸浮導向穩定,運行狀態良好,各項關鍵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達到設計預期。」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說。
多久能坐上高速磁浮車?
記者獲悉,目前高速磁浮項目研發進展順利,試驗樣車成功試跑的同時,5輛編組工程樣車的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中。按照計劃,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預計在2020年底下線,將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未來,通過高速磁浮示範工程建設,進行時速600公裡線路運行等相關工作。
日本已經在1990年山梨縣修建的磁懸浮試驗線基礎上,打造連接東京、名古屋和大阪的高速磁浮線,最高時速大約500公裡。其中,東京到名古屋一段預計2027年率先開通。
今年4月,浙江在全面推進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動員大會宣布,謀劃了「十大千億」和「百大百億」等重大工程,其中包括滬杭甬(上海-杭州-寧波)超級磁浮,時速600公裡。
「我國高速磁浮距離運營不會太遙遠了,可以學習日本穩步推進磁浮技術的落地。」孫章建議,一方面線路可以先建示範線,再逐漸延長,比如先從上海到杭州、再到寧波,這一線也的確有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逐步積累升級技術,慢慢將造價降下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曹政
流程編輯: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