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1日,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承辦了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製的,時速達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磁浮試驗線上的試跑,試跑結果大獲全勝,這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了新突破,同時,也意味著各位網友可以享受更快捷的出行工具了,是不是很期待啊?
多工況試驗項目成功完成
此次試驗,試驗樣車進行了首次的系統聯合調試,並開展了多種工況下的動態運行試驗,包括不同軌道梁和道岔、小曲線、坡道、分區切換等狀況。它完成了七大項共計200多個試驗項點,並全面測試了懸浮導向、測速定位、車軌耦合、地面牽引、車地通信等關鍵性能。專家給出的實驗結果評語是:「在多工況試驗條件下,車輛懸浮導向穩定,運行狀態良好,各項關鍵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達到了設計預期。」
據悉,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的同時,一列5輛編組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中,預計將在2020年底下線。這麼看來,再過半年,我國的高速磁浮技術就會更上一層樓。各位網友,對高速磁浮,你怎麼看?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要定時速600公裡?
磁浮速度越高,技術水準就越高。因此,設定時速600公裡,一方面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技術水平的。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時間效益,好讓各位儘快到達目的地啊。
從東京到名古屋到大阪,大約500公裡的距離,用了時速500公裡系統,兩地之間差不多1小時內就能到達。而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大城市,間距在1000公裡以上。為了讓大都市群相互聯繫,且在時間效益上發揮更大優勢,兩地間加上停站時間,3小時能到達即為目標,故設立了時速600公裡的磁浮系統。
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的先進性體現在哪兒?
對比輪軌,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具有以下6大優勢:
速度更快。
經濟性更高。雖然高速輪軌系統時速可達350-400公裡,但存在能耗、制動安全性和長期運營維護等問題。因此它並不適合去追求更高速度並大面積鋪開。而高速磁浮則可以在非粘著、無摩擦往前運行的情況下,跑到500-600公裡的速度,這就是它最大的優勢了。
適應能力更強。高速磁浮比起高鐵,它可以爬更高的坡,可以有更小的轉彎半徑,對地形、地貌、地勢的適應能力更強,這就適合我國地形複雜多變的情況。比如,高速磁浮建設完全可以沿著已經建成的高速公路,不給選線帶來很大的限制。
安全、受氣候條件影響小。由於高速磁浮是抱軌運行,沒有脫軌風險。無論是颱風、暴雨甚至是雨雪冰凍,氣候條件都不會影響它的安全運行。
可維護性強。高速磁浮系統具備智能運維條件,其關鍵設備部件的狀況在監控中心就可了解,如有問題,夜間回庫時就可以立即進行替換和維修。
建站可離城區更近。磁浮列車和空氣摩擦的噪聲會在時速達500-600公裡時增大很多,但在時速200公裡以下,期噪聲會低於輪軌列車,這就意味著磁浮的站可以建得離城區更近一些,促使出行更加方便。
安全嗎?電磁輻射大嗎?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來了!磁浮列車的電磁輻射大不大?對此,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院長、(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鴻教授強調,磁浮列車的電磁輻射比看電視更低,甚至還不如手機的輻射大。原因是磁浮列車是抱軌運行,提供動力的電磁場均鎖定在內部,並不會發散開來。這樣看來,要想沒輻射,得先戒掉手機了啊!
說了這麼多,你怎麼看這時速600公裡的磁浮的?會擔心有輻射嗎?還是在想它的造價?還是會覺得沒必要呢?下方評論區,趕緊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