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問誰?怎樣問?問什麼?

2021-01-09 人文使者

廣義上的學問,不是單指專業學習和課題研究,也包括一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而進行的某個領域的知識學習。因此,學問不是專家學者的專利,而是每一個願意學習知識和技能者的權利。這裡主要談的是學問的「學」和「問」之關係。

畫家、教育家潘天壽說:「學問,學問,就是要問,又學又問。」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為具體明白:「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光學不問,只做到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

做學問,學固然很重要,問更重要。古今學問大家非常重視問。詩書畫絕技等身的鄭板橋說:「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純漢爾」。

「一代詞宗」夏承燾指出:「學問本來就包含學和問兩個方面。現在有些人只知道學而不知道問。別人十年二十年研究才得出來的東西,能問者也許一個晚上即可得之,這是多麼有益的事」。

那麼,既然問這麼重要,可是問誰呢?夏承燾說:「除了問那些學問比自己高的內行人以外,也應該問那些學問比自己低的外行人,後者就是孔夫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數學家華羅庚說:「自學並非關門自學,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不懂就是不懂,要虛心向前輩請教,向周圍的人請教。

法學家、教育家謝覺哉批評「有的人自以為是,不肯問人,更不肯下問,因而常常是一知半解,不懂裝懂。」而應該如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所言:「君子不羞學,不羞問,問訊者知之本」。

《勸學篇》裡寫道:「恥不知而不問,終於不知而已;以為不知而必求之,終能知之矣」。

再者,怎麼問?簡言之,先思索,不通而後問。數學家陳景潤說:「不要一遇到不會的東西,就馬上去問別人,自己不動腦子,專門依賴別人。應該自己先認真思考一下,這樣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難。對經過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虛心請教別人,這樣往往有更大的幫助和鍛鍊」。

物理學家、教育家盧嘉錫進一步指出:「自學者難得有人指導,遇到機會總想多問幾個問題。最好是請教時不要把問題問透,就像迷路時不要閉著眼睛讓人牽著走,而是問個方向自己走一樣,請人在關鍵地方點一下,然後自己去思考。這樣費力一些,但收穫會大得多」。

小結:做學問既要學還要問,還要不恥下問,更要先思考後問,帶著問題問,如此才能把學問做好。

相關焦點

  • 學問、學問,究竟怎麼學?怎麼問?
    什麼是學問之道?簡單地說,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目標、準則及方法,古人稱為「道」。古人總是要思考或探索具體事情背後的「道」。筆者這裡講的「學問」,作為動詞是指學習和詢問(知識、技能等)。語出《易·乾卦·文言》:「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清顧炎武《日知錄·求其放心》:「夫仁與禮未有不學問而能明者也。」作為名詞是指知識、學識。《荀子·勸學》:「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就「學」與「問」的關係而言,清人劉開在《孟塗文集·問說》中說得好:君子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 孔子問禮,老子的學問有多高深?民國大師李宗吾:他講的是厚黑學
    這是史料記載的關於孔子和老子的首次會晤,兩人談了些什麼?不得而知,《老子銘》、《水經注·渭水》等文獻均以「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寥寥10字,概括了問禮的簡略情況,具體向老子討教了哪些內容,史書沒說。孔子問禮,二人有過怎樣的一番的日程安排和交談?史料說孔子來問禮,老子很高興,便與孔子徹夜長談,然後,老子陪同孔子調研考察東周的音律、愛國教育基地和禮儀祭祀等諸多方面。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作者:劉宏宇一說「哲學」,或者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指什麼」,估計咱中國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說得有一半能告訴你:哲學就是啥啥啥主義。最後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會背出老版教科書上的所謂定義——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聽起來很對哈。
  • 自助餐吃烤肉時,服務員頻繁問要不要換紙,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
    在這樣的自助餐裡邊可以吃燒烤,也可以吃火鍋,當我們去吃燒烤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服務員不斷地問要不要換紙,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在這樣的自助餐裡邊我們需要自己動手去加工美食,其實這樣的模式對於多數人來說覺得更加有意思,不僅能夠吃到各種花樣的美食,而且還能夠從中了解到更多的樂趣。所以說喜歡吃自助餐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對裡邊的烤肉更加喜歡。
  • 第一次去星巴克,被問加糖還是加奶?裡面學問大,內行人這樣回答
    第一次去星巴克,被問加糖還是加奶?裡面學問大,內行人這樣回答!星巴克裡邊的環境其實是特別不錯的,如果你是第1次去星巴克裡面喝咖啡的話,那麼服務員也會詢問你加糖還是加奶,那麼在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裡面的學問真的是太大了,內行人在聽到了以後都是這樣來回答的,那麼星巴克裡面的糖類是分了好幾種,有一些糖是需要另外加錢的,那麼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為了省錢的話,其實可以直接去櫃檯拿糖包加進去就可以了。
  • 學習進步、人生成長自「問」始——《說文解字》中悟「問」的智慧
    另一方面,由於自尊心作用,如果自己問的問題同學們一聽很簡單會笑自己,那不是丟大醜了,如此等等。同學也不敢問了,如果是成績好的有問題也會有很多顧慮,如果向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請教,自己的臉面還有嗎?不就承認自己不如對方嗎?如果向老師問,由於自己成績好,如果問的是老師認為自己應該能解決的,不就讓老師對自己的印象不好了嗎?如果問的有難度,老師也一時解決不了,老師又會怎樣看我?
  • 無問西東為什麼被禁原因揭秘 無問西東電影結尾彩蛋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正在熱播中,就連韓寒也偷偷到電影院去觀看了這部電影,朋友圈和微博也被這部電影刷屏了。但是有網友爆料,其實《無問西東》被禁播了五年,這是怎麼回事呢?最近一部電影刷爆朋友圈,這就是《無問西東》,很多人不知道電影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個電影的名字是來自於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所以電影的內容大家應該都能知道了,電影《無問西東》講述的就是清華大學學生的故事。由章子怡、王力宏、黃曉明、張震、陳楚生主演,主題曲《無問西東》更是由王菲獻唱。
  • 問了誰?問了什麼?
    問了誰?問了什麼?問了誰?問了什麼?——臨夏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19年第十二次會議暨第29次調度會側記「貧困戶和幫扶幹部『十三個說得清』指的是什麼?」「四個不摘是什麼?」「安全住房的標準是什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診『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是什麼?」「村有衛生室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 不能則學,疑則問——《大戴禮記》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17【格言】不能則學,疑則問。請點擊輸【解讀】「不能則學,疑則問。」表面含義是不具備某種能力就應該去學習,如果心中有疑問就要去請教。第三,如何學?學什麼?第四,如何發現問題?第五,如何問?向誰問?能夠把以上問題一一想清楚,然後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獲得真正的能力,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自欺,並且心存敬畏。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
    原標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復旦大學校訓背後故事   于右任書寫的復旦大學校訓。資料圖片  復旦大學校園,梧桐樹環拱的光華大道,筆直幽深。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靜立在這條路的盡頭。
  • 學問貴勤:敏而好學 是為孔子
    孔子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型代表,一生勤學不倦。「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此時的孔子年約七十,他認為自己學習《易》晚了點。在《論語·述而》中孔子對弟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他甚至不無遺憾地說,「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正是有了勤學不輟,為孔子的博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 《悟學.第八篇》悟學.每日三問
    《悟學.第八篇》悟學.每日三問悟學.十八子 20191225 子時有人問蘇格拉底:世上什麼最難?我們通過《悟學.第七篇》,輔以西方的現代人格理論,以及自己的父母、妻子、親朋好友、同事的評價。讓我們對自己的性格做深入分析,清晰地知道自己性格優點及缺點。在對自己的性格及能力有了深入了解之後,那我們接下來該做些什麼呢?
  • 人民網四問迪士尼問了什麼 人民網四問上海迪士尼是為什麼
    【四問上海迪士尼:翻包、「雙標」,憑什麼?!】一問:憑什麼搞「雙標」,歐美帶得亞洲帶不得?二問:憑什麼強制翻包,遊客隱私如何保障?三問:禁帶食物是為園區衛生?園區賣的飲食沒氣味?四問:誰來糾正迪士尼的「雙標」行為?誰來保障消費者權益?
  • 當男生微信問你:在幹嘛?懂得這樣回復的女生都是高情商!
    男人問女人在幹嘛,其實不是真的想要知道女人在幹嘛,多半是想要找一個共同的話題,因此高情商的女人會把話鋒轉移給男人,這樣就變成了女人問男人在幹嘛了,然後給這個男人足夠多的表現機會,這樣的女人情商高吧?四、答非所問。
  • 人間無師問鬼神:民初國語運動中吳稚暉扶乩問音韻考
    最別致的,有吳稚暉先生去問音韻之學,竟有陸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壇,大談其音韻。我看了這廣告,覺得實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買他一本來看,究竟是怎樣一回怪事。二、吳稚暉問音韻始末1917年10月15日,吳稚暉向盛德壇問詢有關音韻學的問題,當晚陸德明降乩,進行回復。吳稚暉緣何會向乩壇問音韻問題,這要從他參與讀音統一會開始說起。
  • 日本留學-學部面試必問到的七大問題
    大輝醬綜合往年數據及今年情況,現為大家帶來學部面試教授必問的七大問題總結,送給需要準備校內考面試的你!1大學の志望理由面試準備重點中的重點,百分百會問到的問題。志望理由需要涵蓋的內容:◆想要研究什麼。需要結合你所報考的學科進行關聯回答,記住,大多學問領域都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來解決社會問題,所以儘量將你的研究內容結合本學科去關聯時下的熱門社會問題。◆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研究。
  • 「話頭禪」裡的大學問
    後來學了法文,這初遇時的感覺才慢慢消失。不過兩種語言在一些文法上卻又有巧合的相同。曾在外國遇到一個學生,他每次結識外國學生,便會問如何用他們本土語言說:「我愛你。」我也因此知道日文和法文的說法跟中文不一樣,竟是「我你愛」,則動詞放在最後。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為什麼要學語文呢?怎樣才能學好語文?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學語文有什麼用? 04 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 從老師的角度看,怎樣教中小學生學語文?我把它歸納為三點:第一,研究兒童特點。第二,培養學習興趣。第三,養成良好習慣。
  • 李宗盛一首《問》,問出了此生最深的情
    每個人都有一個問,於是他們《問》出了不同的味道,皆成曲中人,卻是曲中情不同的人。誰讓你心動 誰讓你心痛誰會讓你偶爾想要擁他在懷中誰又在乎你的夢誰說你的心思他會懂誰又為你感動陳淑樺的《問》,問的是陷入愛情的你。
  • 要知道下山路,須問過來人,經典透徹值得品讀
    故此張方之千裡迢迢,拔山涉水,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總算來到這位老人家那裡,獲得一句「要知道下山路,須問有經驗人」的真經,張方之聽後了這一句話,感覺很受啟迪,回家之後,更為虛心,不時向他人請教學問,終其一生都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