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2021-01-18 歡歡的籃球說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讀過的第一首詞就是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只是那時由於年紀尚幼,並不清楚愁滋味,只覺得此詞讀來壓抑,就好像透不過氣來。

待到年歲稍長,再讀此佳作,心中感慨萬千,遂作此文與諸位共賞之。全詞如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詞意為:我獨自一個人,默默無言地慢慢登上那冷冷清清的西樓,站在樓上,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如同一把冷冰冰的彎鉤。當我把目光放低了一些,向前方看過去的時候,那棵孤孤單單的梧桐樹依然孑立著,此時,整個庭院幽深悽涼得很,冰涼的冷月泛著清冷的光,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被籠罩在清涼的秋色中。

心中紛繁複雜的愁緒就如同那亂麻線一般,絞在一起,剪不斷是因為愁緒多且埋根很深,理不清是因為愁緒複雜,整個人陷入一種無窮無盡、無法可解的煩惱之中,那些煩惱的情緒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兩個字——「離愁」。那悠悠的離愁在心頭纏繞著,此中滋味,怕是很難有人能夠明白吧,此中無可名狀的痛苦,怕是很難有人能夠理解吧!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一詞是南唐李後主的經典之作,是亡國之君的愁思,而不是有些人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思。開寶八年,李煜成了亡國之君,被囚禁到了宋國。所以,他的愁思,不僅僅是自身的折磨,還有故國之思、亡國之痛,以及對故土之人的愧疚。此詞句句經典,值得人好好品味。

作這首詞的時候,李煜正被囚禁在宋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李煜夜半三更心思煩亂,睡不著覺,登上西樓,原本是想要排解心中苦悶的。不曾想,心中何物,所見益勝。他想起他曾經非常奢華非常自在的宮廷生活,頓生際遇反差太大之苦悶。這種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也只有有李煜這種切身經歷的人能夠寫出來。

先說詞上片,以一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讓人就好像看到眼前出現了這麼一個形銷骨立的亡國之君扶著欄杆慢慢地走上了西樓。因為愁苦,所以無言,因為孤寂,所以獨上,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勾畫出了一個孤寂悽婉之人的形象,堪稱開篇之經典。

「月如鉤」是比喻,這勾泛著金屬的冰冷光澤,讓人心中愈發冷寂。而寫梧桐孤孤單單立在庭院中,更是讓梧桐與自己相呼應,更加體現了詞人的孤獨。「鎖清秋」,真的是被鎖在清秋中嗎?是李煜被鎖在宋國,歸不了故土啊!一連三個短句,明明是實際之寫法,卻處處好像有暗示意味,此12個字不經典,還有何經典之詞?

整個上片,用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四個簡單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悽清的氛圍,引出了下片犯愁的直接描述。

曾經,李商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中,將思念比做春蟬之絲,至死方盡,和李煜把滿腹愁思比做絲線,說這種複雜的愁思剪不斷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李煜這一比喻,可謂是巧妙至極,讓人印象深刻,堪稱經典。

而詞尾一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則讓人更加痛心與煩悶。這個「別是」體現出李煜之愁,與絕大多數人的小愁是不一樣的。李煜的愁是複雜的,是能夠籠罩李煜的生活世界的。對於李煜來說,國家滅亡,生活環境的改變,世人的眼光,都是他煩悶的來源。兩個字「別是」巧妙地把詞人煩悶之複雜之不可捉摸描述出來了,當真經典。

整首詞採用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幅月夜登樓憑弔圖,詞作感情沉鬱,又運用了聲韻變化,使聲情合一,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雖然李煜在政治上並無建樹,甚至當了為人詬病的亡國之君,但是,他在詞壇上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篇章,也因此,他被稱為「千古詞帝」。《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這首詞感情非常真實,用筆該深沉的時候深沉,卻並不僵硬,相反有點口語化,很自然,很好理解。而且,這首詞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的風格,堪稱是是宋朝初期婉約詞派的開山之作,這首詞詞句無一句不經典,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以畫入境,一首《相見歡》文筆風採更勝帝業
    導讀: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以畫入境,一首《相見歡》文筆風採更勝帝業 作者:詞盛於宋代,啟於晚唐,詞的產生也豐富了文人的寫作方式,也做出了很多的詞盤,宋朝時期配上音樂,便於唱演。韻律也是悠揚起伏,《相見歡》就是詞盤中較為著名的一個詞盤。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也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父親過世後,繼承帝位。李煜喜愛書法,擅長工筆畫作,也通曉音律,詩文創作更勝前者,在當時的詞壇也算得上是一枝獨秀了。南塘五代期間,風格獨樹一幟,對後世的的詩詞、書法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帝王,在宋朝成立不久以後就投降做了人質,掙來的只不過是被囚禁在深宮之中,被囚禁後,李煜的時光整日就消耗在空曠的小園子裡,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寫下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達自身的苦悶之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作為五代十國的南唐最後的一位國君,他是軟弱的皇帝,但是個勇敢的詩人。從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或許就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
    南唐後主李煜,是我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1、《長相思·雲一緺》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這是李煜亡國被俘後寫的一首詞,作者在夢中又見到了當皇帝時「遊上苑」的景況。那時多麼熱鬧,王公貴族們的高頭大馬拉著裝飾華麗的車子流水般地一輛接著一輛,他們跟著皇帝來賞花踏春,盡情享樂。但這樣的日子全完了,只能出現在夢中。詞句憶樂寫悲,使過去的歡樂與今日的悽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 五代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被囚禁待罪於汴京。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李煜的這首詞不輸《虞美人》和《相見歡》,最後一句更是千古經典
    提到古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詞人的詞作,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還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都無不體現出豪放派詞作的雄壯氣勢;當然,人們也會想到婉約詞派的代表李清照和柳永,無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還是「
  • 李煜的亡國之音——相見歡中的哀與思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稱南唐後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屈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苟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後,他被俘到汴京,過了約兩年囚徒生活,終為太宗賜鴆毒殺。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卻頗有成就,工書善畫,妙解音律,尤工於詞。
  • 南唐後主李煜的6首詞,每篇都是血和淚!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繼位時南唐已經國勢衰弱,積重難返,再加上李煜本身就是個文藝青年,文學造詣很深但不通政治,不懂治國。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 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世上人都有多重身份,李煜也不例外,而且他這兩重身份都受到世人矚目,第一重就是南唐後主的皇帝身份,但是在這重身份上的他並不光彩,與宋對抗的最後卻戰敗投降,作為皇帝一直被後人詬病。李煜作為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在宋朝建立不久以後就被當成了人質,投降換來的只是無盡地被囚禁在深宮中,被囚禁以後李煜的日子就整天在荒涼的小園中度過,在艱難的日子中作出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自己滿腹愁苦之情。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是一個偉大的詞人,李煜的詞,前期是以花詞派為主,大多都是溫柔的,其亡國後的詞作大多懷古傷今,但題材變廣闊了,含意深刻,但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但就是這麼一個偉人,卻僅留下30多首詞作,所以他的詞也實屬是「罕見」。30多首詞,加起來字數跟一篇小文章一樣,僅有幾千字。
  • 李煜千古名詞《相見歡》的妙處,亦別有一番滋味,寫盡了愁滋味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南唐後主,後世人們愛稱呼他為:李後主。《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之一,黃升在《花庵詞選》中曾評價這首詞說:「此詞最悽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李煜前期生活富貴奢侈,被俘虜後卻連人身自由都沒有,這種天壤之別的差距,令李煜悲痛不已,其故國之情、亡國之恨、生活之貧,全都寫在了一首首的詩歌中,這也讓他的詞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 後主李煜的經典詩詞,該有多少美妙動人的地方!
    短短幾句,就把南唐的歷史在時空上凝練地作了交待。玉樹瓊枝極寫江南的美麗自然景色,蘿,指綠色爬蔓植物。煙蘿,指樹木茂密,仿如煙霧籠罩。上闕最打動人心的一句就是那句,「幾曾識幹戈?」的反問,寫盡了戰爭之後,國破家亡,自己也淪為階下之囚時,心底對當年平靜美好的懷念與嚮往。
  • 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
  • 好聲音盲女張玉霞唱《獨上西樓》太像鄧麗君了
    的確,一曲《獨上西樓》,把孤寂與和悽婉的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感動了現場所有的人。楊坤說玉霞的演唱給他一種難以言說的錯覺,而庾澄慶卻一語道破:「太像鄧麗君了」!「上天幫她關了一扇窗,卻給他開了一扇門」,張玉霞的出現讓每一個導師都眼前一亮,仿佛如獲至寶。第一個為她轉身的楊坤甚至每說完一句話,都要加上「我是楊坤」的尾注,生怕玉霞把自己和其他導師認錯。
  • 經典詠流傳:鄧麗君歌聲裡的詩詞,那麼美,讓人好痴醉!
    上篇文,寫到了鄧麗君小姐在《經典詠流傳》裡的隔空獻唱,讓人恍若隔世,讓人淚光點點!斯人已逝,餘音繞梁,都是因為她的獨特品味和氣質,都是因為她的家國人生情懷。她還把這些都化為了歌聲,融進了《淡淡幽情》這張專輯裡!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詞,只有四句話,美得讓人窒息!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裡面最有才華的皇帝。李煜精通書法和繪畫,通曉音律,尤其在詩詞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詩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獨樹一幟,所以後人尊李煜為「千古詞帝」!
  • 只因一首相見歡與她在這個秋天相遇,敢這樣寫的詩詞你讀過麼
    1、相見歡·畫堂人在西樓畫堂人在西樓,下簾鉤。如水涼生、風卷鎖清秋。別君久,錦衾透,斷弦愁。唯有潮聲、夜夜訴江頭。2、相見歡· 去年今日相逢 文/西風落紅去年今日相逢。意融融。五十年來一夢、太匆匆。萬千語。難留步。恨無窮。
  • 李煜的一首名作,起句漂亮,落筆驚豔,四句都是名句
    南唐後主李煜,是歷史上一位傳奇的人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