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2020-12-06 吳老師的私塾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李煜只歌唱自己的帝王生活和囚徒生活,而且許多作品是感傷的,也有些是頹廢的。那麼,從人民的觀點看來,李煜的詞究竟應該怎樣評價,就很值得研究了。

李煜的詞的所以受人愛好,首先是因為在他被俘後的作品中所流露的哀愁,儘管在實質上同人民的哀愁不一樣,在某些方面卻有一種類似。讀者們被「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對於人生的詠嘆的詞句所感動。舊時代的各種不幸者、沒落者、遠離故鄉的人們以及暫時喪失祖國的人們,可以從李煜的這些感傷的詞句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上的同伴,也能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

例如: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

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憶江南)

儘管「寂寞梧桐深院」和「蘆花深處孤舟」的境界不會在任何時代都能引起同樣的聯想,都保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要人們在離開所愛者和熟悉的土地的時候感覺眷戀和痛苦,他們就會感謝李煜精細地寫出了他們的這種心情。只要不對這些作品的意義作不應有的誇大,那麼,人們對於這些作品的愛好本來是容易理解的。

李煜的詞的所以受人愛好,還因為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在李煜的許多詞中,一切的描寫都很自然,沒有雕琢的痕跡。李煜的語言,特別是在後期的作品中,一般地是樸素、清新、洗鍊和準確的,很少陳詞濫調和矯揉捏作。在晚唐、五代許多詞人慣於堆砌綺詞麗句的風氣中,這種傾向不能不說是可貴的。李煜善於抓住那些使人們能清晰地感受和想像的事物特徵,描畫出鮮明動人的情境。李煜的這種藝術技巧是我國的詩史上的重要遺產,在現在對於我國的詩歌藝術仍然沒有失去它的意義。

必須指出,李煜的後期作品中有著悲觀的氣氛。這對於他是很自然的;而這種悲觀氣氛曾經感染了許多讀者的事實,也是很自然的。當然,在任何時代,人民都需要樂觀的奮鬥者;但是欣賞和接受「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哲學,對於不幸者究竟是很容易的。有些人並非不幸者,但是,他們的願望也常常不能滿足,他們的快樂也常常不能久留,所以他們也願意皈依這種廉價的悲觀主義。因此,向今天的青年推銷這種「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刻」的公式,就不會那麼容易了。熱心於推銷這一套的人們,也就不能不受到輿論的正當的懷疑和責備。

李煜的詞是有藝術價值的,並沒有特別宣傳什麼反動的觀點,但是,也不應該因此就走到另一個極端,說它們是愛國主義和人民性的作品;同樣,李煜並不是一個殘暴兇惡的皇帝,但是,也不應該因此就說他是愛國者、不屈服者、進步勢力的代表。李煜所想念的不是人民,而是自身的榮辱;所留戀的不是進步,而是宮廷生活。如果這些就可以證明他是愛祖國、愛人民,那麼,每一個悲嘆王位喪失的皇帝,每一個悲嘆豪華生活破滅的貴族,就都是愛祖國、愛人民的人物了。

相關焦點

  • 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
  • 南唐後主李煜,本是滿腹經綸的才子,無奈之下做了皇帝
    南唐後主李煜(李從嘉)至今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自古以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在文學方面造詣頗深,但卻沒有治國之才;也有人說南唐到李璟這一代已有傾頹之勢,可他卻守國十餘年,縱使孔明再世,也難以挽回南唐亡國的局面,李煜生性善良,滿腹詩書,躬行仁義,亡國之罪何有?
  • 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不行,詞卻寫得出神入化
    南唐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他長大之後,英俊秀美,才氣逼人,他「精究六經,旁縱百氏」,善詩詞、精書畫、通音律,身邊簇擁著南唐文人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勳、徐鉉等。 李煜和他的詞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是一個悽麗的傳奇。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以及內心那種「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巨大沉痛,決非常人所能體味點滴。
  •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華夏最浪漫的七夕夜裡,古城金陵熱鬧非凡。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善男信女祈求姻緣。彼時,在富麗堂皇的吳王府中,一間僕人忙碌進出的宅院裡,一個嬰兒用陣陣啼哭向這個世界宣布著自己的到來。
  • 李煜與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清涼山
    始建於唐朝末年,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曾在此納涼避暑,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此後清涼寺遂成為南唐金陵首剎;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即位以後,專門在清涼山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宮,此後清涼山也就成了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李煜與清涼山的不解之緣如今人們所見到的清涼寺其實建於清朝同治年間。
  •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身上自然是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的。這個出生皇家的九五之尊,卻並非一個懂得如何執掌朝政的合格君王。
  • 南唐後主李煜:「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導致很多人一度認為他是沉迷於詩詞中所以導致了亡國,雖然兩者之間有關係,但是卻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南唐滅亡也不是李煜寫詞寫死的,把南唐亡國之禍全怪到李煜一個人頭上實不可取。電視劇小說的誇大揣測並不代表歷史就應該是這樣。
  • 詞聖皇帝——南唐後主李煜
    《詞聖皇帝一一一南唐後主李煜》實際上,李煜的這種態度最終只會使南唐政權走向滅亡。,是南唐第一美女,也很有才華,因為她的妹妹後來也成了李煜的皇后,所以姐妹二人分別稱為「大周后」、「小周后」。或許,在這一刻起,李煜才明白什麼叫做愛情!陸遊在《南唐書後紀傳》裡記載:「或謂後寢疾,小周后已入宮。」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清初詞壇領袖人物陳維崧評價納蘭性德的詞作是「得南唐二主之遺」,在藝術風格上儘管納蘭詞有婉麗悽清,天然渾樸,嶔崎磊落等多向度魅力。但師從花間詞還是為主,氣質上與李煜、晏幾道更為相近。而「宋人專意於詞,實為精絕」,反映社會生活的廣闊與深刻方面適應性強了,但在形式感上缺少了古典意蘊和華美,而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卻能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高度一致,亦真亦幻,煙水迷離,別有寄託,堪稱美學意義上的「神秀」之作。
  • 好運繼承皇位,卻用一紙詩詞將自己葬送,揭秘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
    在語文課本中我們學到過很多南唐後主李煜寫的詩詞,在他的詩中總是充滿著悲戚和蒼涼。王國維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他:「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在詩詞上的造詣的確不俗,但作為一個皇帝,他卻是一個亡國之君,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混知】的作品【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 李煜】中,就有對南唐後主李煜生平的介紹。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釣磯立談》,《叢書集成初編》本)後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於家族傳統;另一方面,他本人天性仁厚澹泊,好生戒殺,天生就是菩薩心腸,其於佛教,自是音聲相應。
  • 南唐後主李煜《青玉案》的考據和藝術賞析
    事實上歐陽修的《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就要早,而現存最早為南唐後主李煜這首《青玉案·梵宮百尺同雲護》,都要比賀鑄早得多,並且從李煜的嫻熟應用來看,似乎該詞調應該最遲在唐末五代時期就有。南唐後主李煜(937年-978年)是歷史上著名的亡國君主,和其他亡國君主不同,後人評價大多都對李煜表達了同情和惋惜。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賞析:南唐時,後主李煜被人稱為「偎紅倚翠大師」。一次他微服去妓院,見那裡有一僧人,那僧人吟唱、吹彈、酒令樣樣出色,李煜非常喜歡,兩人甚是投機,遂趁醉大書「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清蔣士銓《冬青樹-夢報》:「偎紅倚翠初承領,羨他名士悅傾城,這都是聖祖神宗與證盟。」
  • 毛主席點評南唐後主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也要辯證地看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皇帝,被稱為南唐後主,或李後主,又因詞寫得好,被稱為「詞帝」。在歷史上,李煜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失敗的君主,昏庸無能,治國無力,沉迷於風花雪月,最後丟了國家。
  • 南京一小眾景點,為南唐後主李煜的避暑行宮,上山下山頗有秋韻
    這位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在北宋初年的歷史大環境裡,註定只能是一位絕代才子,而並非是雄霸天下的一代帝王。春華已逝,故國無憑。李後主的身影已經隱沒在了歷史長河的一端,只留下燭影搖紅詩詞闌珊的金陵春夢,只留下清涼山前與大小周后一起細數過的夏夜星河。
  • 李煜:自小偏愛吟詩,卻意外當上了皇帝,逃避現實見證南唐滅亡
    這時的他,也為南唐做了不少的貢獻。他曾效仿烈祖,招納賢士。史書記載:"後主在東宮,開崇文館以招賢士,佑預期間。"劇照趙匡胤掌權後的李煜整日沉溺於鶯歌燕舞。他的詩詞《菩薩蠻》寫的是他和小周后的感情生活,用詞率真大膽,絲毫沒有在意帝王的尊嚴。
  • 南唐後主李煜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生不逢時的千古詞帝。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愛詩詞的文科生,上學時就非常喜歡李煜的詞句,同時也感嘆他的遭遇,為人善良卻軟弱,一生都在被動中接受命運的擺布和無常。大臣們都這樣評價李煜:「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唯恐其聞」,意思是別人有功時,李煜總擔心賞的不夠,而當別人犯錯時,他卻極力幫著打掩護,唯恐壞了人家的名聲。這樣治國的確太過寬厚和孩子氣,沒點強硬嚴苛的手段,但這就是李煜啊,金光閃閃的龍袍也侵蝕不了他那顆溫柔善良的赤子之心。可惜,皇權複雜容不下單純的君王,李煜人善好欺,趙匡胤便趁機舉兵攻城,來勢洶洶,南唐國土風雨飄搖。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列祖李昇』之孫,其父李璟。李煜此人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他為人厚道,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昏庸無能。在愛情上是忠貞不渝,在早期詠了好多的愛情為主題的詞,可見他對美人的喜愛程度。1:後主被迫上位李煜自小就與眾不同,長相是風韻俊朗、玉樹臨風。要是按照看相之人必說是帝王之相。
  • 南唐後主李煜的父親和祖父,南唐的來歷及發展狀況
    一提起南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後主李煜,可見文化在歷史長河裡的"穿透力"遠大於政、軍,但李煜的君主身份可不是文化能帶給他的,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南唐這個政權的歷代君主,了解一番李煜政權的來歷、發展和消失。既然是大唐滅亡以後出現在五代十國的割據政權,後主李煜又姓李,那便得知這是一個李姓,且依靠手裡的兵打著復興李唐旗號的政權。但其開國皇帝卻叫徐知誥,原來這個徐知誥的父親徐溫並不是他的親生父親,而是養父,只因徐知誥親生父親李榮在戰場上失蹤而被徐溫收養了。那麼徐溫又是何許人也?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世人了解李煜,多是因其亡國後的詩詞,一首《虞美人》令無數後人感慨不已。但對於李煜這個人,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他是南唐後主,也是亡國之君。他在世時不修政事,亡國後一直懷念故國。他在位時詞風多為柔靡之作,亡國後詞風轉為哀婉悽涼,多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