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2020-12-18 海綿媽媽說育兒

我們都知道,七夕節來自於牛郎織女悽美愛情故事,每年只有一天他們能夠在鵲橋相會。

所以七夕節,不僅作為我國的情人節,它也象徵著愛與別離。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

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身上自然是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的。

這個出生皇家的九五之尊,卻並非一個懂得如何執掌朝政的合格君王。

李煜的性格,很像他的父親李璟,為人軟弱,容易放棄,沒什麼原則,更缺乏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二人都是整日沉浸在詩詞歌賦中不能自拔,認為這才是最好的生活

流傳至今的《南唐二主詞》,二主便指李璟與他的兒子李煜,二人所作之詞,合在一起,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作。

李煜父子倆不僅熱愛詩詞,都曾同為南唐的帝王,而在政權交接之時,都是不得已被迫接受帝位。

李煜幼年便深得父親之愛。李璟喜歡兒子身上所透露出的濃濃書卷氣,像極了他當年。

他願意花更多的時間陪著兒子讀書,喜歡看兒子稚嫩的筆觸寫下的詩行。

那時,他就明白,李煜沒有帝王之才,但能成為一個流芳千古的詞人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長相思·一重山》

這時的李煜,純淨、淺薄,過著悠閒享樂的生活,他還不明白命運所贈與的一切,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但他的不善朝政,和貪圖安逸享樂,最終給他帶來了亡國之災,更是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

在外敵的猛烈攻勢之下,這個脆弱的政權最終向宋投降,李煜大落的一生拉開了序幕。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萬人之上,擁有數不盡榮華富貴的天子,卻淪為「階下囚」

被活捉的李煜失去了自己的江山,失去了自己的愛人,也失去了那快活的人生。

多年以後,當做了亡國奴的李煜從睡夢中突然醒來,想到夢中如此花好月圓、春風得意,忍不住淚流滿面。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望江南》)

被監禁之後的李煜這才後悔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但是為時已晚。

心中的萬千情緒鬱結心口,寫下了這首讓人心碎的《烏夜啼》

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他曾經擁有過多麼美好的回憶啊!可是美好的事物總是那樣太匆匆?還能回到過去嗎?

顯然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看他那破碎的春、破碎的心、破碎的夢、破碎的山河,無奈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當一切恍然如夢,成為了過去。

淪為階下囚的李煜,甚是懷念自己的故國。他當時的情感應該是我們常人難以體會的。

一代君主,自己的天下和黎民百姓,祖輩辛辛苦苦打造的大好江山就這樣毀於自己之手。

我想,他一定痛苦萬分,悔不當初。看著天上的一輪圓月,不禁悲從中來。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可見他此刻萬千思緒湧上心頭。

曾經的一切都已不在,所以愁緒更上像江水般向東流個不停。這首詞的情感,從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詞中就可以讓我們讀到心坎兒裡。

不料卻被皇帝認為他有想要復國的意思,最終42歲的他在七夕節這一天,慘遭殺害,丟了性命。

他生於七夕,死於七夕,象徵愛與別離的日子,卻見證了李後主的一生。

好在他的作品被流傳至今,值得我們去認真品讀。

我們感嘆李煜的悲涼故事,帶著他的故事去細細品讀他的詩詞,從中感受文字的美妙,豐富我們的心靈。

「作個詞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

李煜的詞以聞名,他的愁緒不僅來自於亡國之恨,也飽含了對身世苦難無常的悲哀感嘆,飽含了對人生悲劇性的體驗與審視。

如果不了解李煜的人生,就讀不懂他的愁。

如果你想要了解李煜的人生,讀懂李煜的詞,這樣一本《李煜詞傳》就夠了。

讀著他的詞,仿佛陪同他經歷了那不平凡的一生,在李煜的詩詞中找尋自己的影子,也治癒自己受傷的心靈。

收集了李煜一生所作的《李煜詞傳》,讓我們透過他人生的每一個時刻,看到生命的不屈與堅韌,感受到愛情的醉人與苦澀。

不僅如此,《李煜詞傳》還在李煜詞的基礎上,融入了李煜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創作背景,把李煜的平生事跡、詩詞的藝術魅力都幫我們進行了深度剖析,使李煜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飽滿。

除了《李煜詞傳》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 《蘇軾詞傳》 《納蘭容若詞傳》 《倉央嘉措詩傳》 《辛棄疾詞傳》,六本書現在搞活動,價格非常的實惠。

僅僅29.9元的價格,就能夠把這6位詩詞大家請到家中,陪同我們一起感受詩詞的魅力,幫助我們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大氣之人。

心動就要馬上行動,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煜真的是生於七夕,亡於七夕?——這裡還有另一種講法
    《後錄》中「宴罷暴死」說得很含糊,暴死究竟是怎麼死的?病死的還是毒死的?《宋史》記載:「俶以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至是八月二十四日卒,復與父元瓘卒日同,人皆異之。」假如李煜真的「生於七夕死於七夕」《宋史》為何沒有記載?《宋史》反而說 :「(建隆三年三月)乙亥,遣使賜南唐主生辰禮物。」根據錢俶生於八月而宋主「八月…賜王生辰禮物」,我們可以推測李煜的生日大概在農曆三月。
  • 南京一小眾景點,為南唐後主李煜的避暑行宮,上山下山頗有秋韻
    這位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在北宋初年的歷史大環境裡,註定只能是一位絕代才子,而並非是雄霸天下的一代帝王。春華已逝,故國無憑。李後主的身影已經隱沒在了歷史長河的一端,只留下燭影搖紅詩詞闌珊的金陵春夢,只留下清涼山前與大小周后一起細數過的夏夜星河。
  •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華夏最浪漫的七夕夜裡,古城金陵熱鬧非凡。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善男信女祈求姻緣。彼時,在富麗堂皇的吳王府中,一間僕人忙碌進出的宅院裡,一個嬰兒用陣陣啼哭向這個世界宣布著自己的到來。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間悲歡,催人淚下
    南唐後主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千古詞帝-李煜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出生於937年七夕,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出生的這一年,他的爺爺李昪開始對外稱帝。959年李弘冀死後,李璟封李煜為吳王,居住東宮。961年被立為太子,留守在金陵(南京)。同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李煜登基的時候南唐已經風雨飄搖,一片凋敝。此時北方的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取代了後周,開始謀求自己的吞併諸雄、一統江山的霸業,不斷地向各個割據政權發動戰爭。
  • 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後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放在現在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唱作人、詩人、畫家等集各種榮耀於一身的優質偶像。
  •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
    我叫李煜,南唐的最後一任皇帝,在詩詞裡寫完我的一生,無限心酸我叫李煜。沒有出生在偉大的唐朝,沒有生長在繁榮的宋朝,南唐後主李煜我,偏偏遭遇了戰亂頻繁、刀光劍影的五代十國。說起帝王,那也是我爺爺時代的事情了。
  •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作為五代十國的南唐最後的一位國君,他是軟弱的皇帝,但是個勇敢的詩人。從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或許就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三十八歲之前,李煜身為皇帝,整日混後宮,與宮女風花雪月,紈絝浪蕩,沒有做過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除了寫寫詞。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其餘什麼都不能幹,他卻在短短三年裡留下了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著作,成為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皇帝。對於李煜的詞,大家或許會喜歡「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不行,詞卻寫得出神入化
    南唐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他不僅生日特別奇巧(他出生於七夕節),出生之後的相貌也與常人不同,史書稱之為「駢齒重瞳」,就是有兩層門牙和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他長大之後,英俊秀美,才氣逼人,他「精究六經,旁縱百氏」,善詩詞、精書畫、通音律,身邊簇擁著南唐文人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勳、徐鉉等。 李煜和他的詞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是一個悽麗的傳奇。
  • 李煜:自小偏愛吟詩,卻意外當上了皇帝,逃避現實見證南唐滅亡
    李煜畫像"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君主。"這句詩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李煜短暫的一生。李煜既有詞人的俠骨柔情,又有天子的血氣方剛。隨著二皇子李弘翼爭奪帝位的失敗,5個哥哥的相繼死亡,李煜被父親李璟封為太子。不久之後,就開始了他短暫帝王的一生。
  • 李煜生命最後的哀歌,從問天問人到問己,千年後還被費玉清唱火了
    這首曲子的歌詞,即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為李煜的才華驚豔,為他的悲慘遭遇感到不平。李煜生於七夕,亦死於七夕。這一切難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這背後是否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 南唐後主李煜,本是滿腹經綸的才子,無奈之下做了皇帝
    南唐後主李煜(李從嘉)至今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自古以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在文學方面造詣頗深,但卻沒有治國之才;也有人說南唐到李璟這一代已有傾頹之勢,可他卻守國十餘年,縱使孔明再世,也難以挽回南唐亡國的局面,李煜生性善良,滿腹詩書,躬行仁義,亡國之罪何有?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賞析:南唐時,後主李煜被人稱為「偎紅倚翠大師」。一次他微服去妓院,見那裡有一僧人,那僧人吟唱、吹彈、酒令樣樣出色,李煜非常喜歡,兩人甚是投機,遂趁醉大書「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大師鴛鴦寺主,傳持風流教法。」清蔣士銓《冬青樹-夢報》:「偎紅倚翠初承領,羨他名士悅傾城,這都是聖祖神宗與證盟。」
  • 南唐後主李煜的6首詞,每篇都是血和淚!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繼位時南唐已經國勢衰弱,積重難返,再加上李煜本身就是個文藝青年,文學造詣很深但不通政治,不懂治國。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 李煜與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清涼山
    始建於唐朝末年,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曾在此納涼避暑,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此後清涼寺遂成為南唐金陵首剎;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即位以後,專門在清涼山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宮,此後清涼山也就成了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李煜與清涼山的不解之緣如今人們所見到的清涼寺其實建於清朝同治年間。
  •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
    南唐後主心煩意亂,獨上西樓,寫下一首《相見歡》,句句都是經典讀過的第一首詞就是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只是那時由於年紀尚幼,並不清楚愁滋味,只覺得此詞讀來壓抑,就好像透不過氣來。待到年歲稍長,再讀此佳作,心中感慨萬千,遂作此文與諸位共賞之。
  • 悲情帝王李煜,一首《虞美人》詮釋了他的一生
    ,而接受禪位的,正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而此時的李昪,並沒有恢復李姓,依舊用著養父為他改的名字「徐知誥」;這一年,徐知誥建立了北齊政權,也就是南唐的前身,他在等著合適的機會,篡位奪帝;這一年,七月初七,乞巧節,北齊王宮的後宮中,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名嬰兒誕生了,這便是徐知誥的孫子,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後來的南唐後主李煜。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釣磯立談》,《叢書集成初編》本)後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於家族傳統;另一方面,他本人天性仁厚澹泊,好生戒殺,天生就是菩薩心腸,其於佛教,自是音聲相應。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納蘭性德模仿後成千古名作,李煜卻為此喪命
    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算得上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又是成功的。
  • 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