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
玉笛聲響起,小周后翩翩起舞,前塵往事歷歷在目,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呢?精雕細刻精美的欄杆、用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老去。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去。
一個亡國之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訴說著自己對前朝的回味和留戀,但是又豈能被當朝國君所容忍?早有密探報告於宋太宗。太宗醋勁大發,雷霆大怒,認為李後主不應該在大宋的庇佑之下還有故國之思,什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對現在國家的不滿,便以此為理由賜毒酒於李煜。一代詞人,便帶著滿腔怒火和悔恨,離開了這個讓他傷心的人間,不免令人扼腕嘆息。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後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放在現在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唱作人、詩人、畫家等集各種榮耀於一身的優質偶像。
李煜年輕的時候深得父親喜愛,在當時也是一個優質偶像,南唐的高富帥。因為他的父親南唐中主李璟也喜歡詩詞,李璟對這個兒子也特別喜愛。李璟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但是僅僅有四首詞流傳於世,與兒子李煜的詞作被後人輯為《南唐二主詞》。再加上五代十國這些皇帝們貪圖安逸,安於享樂,在治理國家雖然上不思進取,但是卻在文學頗有造詣,他們不僅熱衷於文學,而且培養了一大批文學侍臣,自身的文學素養也相當高,這也造成了五代十國幾乎都是短命王朝,南唐也不例外。
李煜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嚮往歸隱生活,從他的號鍾隱、蓮峰居士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登上王位完全是個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詩詞才是他的最愛,從他的詩詞中可以看出,沒有是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詩句。
李煜前期的詞其實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是前期的詩詞都是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風花雪月比較多,題材較窄。如《玉樓春》中"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中"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的"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一些描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直抒胸臆,融成一片,從中可以讀書他對悠閒舒適生活的嚮往和他對國家大事的漠不關心。
但是,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登上帝位後的國家也是一個不算完整的國家,李煜主在位十五年中,面對北方強宋,心存忌憚,凡事都必須小心謹慎。無論宋怎樣挾制和壓迫,他都無條件接受,也因此招來國內民眾怒罵。
但是後期國破家亡的經歷,讓他的詞風轉變,李煜後期的作品少了很多風花雪月,多了些感嘆王國的悲憤情懷。《浣溪沙》正是他的後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李煜:浣溪沙
到李煜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國君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讓他只能以詩詞明志。《破陣子》中"四十年來家國"便深刻地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的原因。《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在這些詩詞中主要通過描寫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和無奈。
李煜作為亡國之君,根本沒有任何地位,遭受的是各種凌辱,宋太宗貪圖於小周后的美色,先是讓小周后侍寢,從精神上打擊李煜,因此李煜雖然感到十分屈辱但是以其軟弱的個性不敢不從。直至後來宋太宗在大庭廣眾之下強行欺辱了將小周后,這一幕讓在門外偷窺的畫師看見,畫師竟然將這一幕幕全部畫了出來,這就是著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圖》。
而這一切,給李煜帶來的則是心理上的傷害是巨大的。這時候也許李煜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感覺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終於在自己四十二歲的那天晚上,看著被宋太宗凌辱過的小周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虞美人》,宋太宗最終也是忍無可忍,動了殺機。
小周后
李煜的一生,對他來說也許是悲劇的一生,但是生於七夕,死於七夕,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