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不愛江山愛詩詞,最終一曲《虞美人》,七夕節當天生辰變忌日

2020-12-15 悅熙筆談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這天既是乞巧節,又是李煜的生日,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昇平,李煜和小周后合奏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首詞《虞美人》。

李煜詞《虞美人》

玉笛聲響起,小周后翩翩起舞,前塵往事歷歷在目,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呢?精雕細刻精美的欄杆、用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老去。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去。

一個亡國之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訴說著自己對前朝的回味和留戀,但是又豈能被當朝國君所容忍?早有密探報告於宋太宗。太宗醋勁大發,雷霆大怒,認為李後主不應該在大宋的庇佑之下還有故國之思,什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對現在國家的不滿,便以此為理由賜毒酒於李煜。一代詞人,便帶著滿腔怒火和悔恨,離開了這個讓他傷心的人間,不免令人扼腕嘆息。

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後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放在現在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唱作人、詩人、畫家等集各種榮耀於一身的優質偶像。

李煜年輕的時候深得父親喜愛,在當時也是一個優質偶像,南唐的高富帥。因為他的父親南唐中主李璟也喜歡詩詞,李璟對這個兒子也特別喜愛。李璟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但是僅僅有四首詞流傳於世,與兒子李煜的詞作被後人輯為《南唐二主詞》。再加上五代十國這些皇帝們貪圖安逸,安於享樂,在治理國家雖然上不思進取,但是卻在文學頗有造詣,他們不僅熱衷於文學,而且培養了一大批文學侍臣,自身的文學素養也相當高,這也造成了五代十國幾乎都是短命王朝,南唐也不例外。

永陵:五代十國前期建築

李煜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嚮往歸隱生活,從他的號鍾隱、蓮峰居士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登上王位完全是個意料之外的事情。因為詩詞才是他的最愛,從他的詩詞中可以看出,沒有是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詩句。

李煜前期的詞其實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是前期的詩詞都是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風花雪月比較多,題材較窄。如《玉樓春》中"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中"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的"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一些描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直抒胸臆,融成一片,從中可以讀書他對悠閒舒適生活的嚮往和他對國家大事的漠不關心。

但是,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登上帝位後的國家也是一個不算完整的國家,李煜主在位十五年中,面對北方強宋,心存忌憚,凡事都必須小心謹慎。無論宋怎樣挾制和壓迫,他都無條件接受,也因此招來國內民眾怒罵。

但是後期國破家亡的經歷,讓他的詞風轉變,李煜後期的作品少了很多風花雪月,多了些感嘆王國的悲憤情懷。《浣溪沙》正是他的後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李煜:浣溪沙

到李煜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國君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讓他只能以詩詞明志。《破陣子》中"四十年來家國"便深刻地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的原因。《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在這些詩詞中主要通過描寫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和無奈。

李煜作為亡國之君,根本沒有任何地位,遭受的是各種凌辱,宋太宗貪圖於小周后的美色,先是讓小周后侍寢,從精神上打擊李煜,因此李煜雖然感到十分屈辱但是以其軟弱的個性不敢不從。直至後來宋太宗在大庭廣眾之下強行欺辱了將小周后,這一幕讓在門外偷窺的畫師看見,畫師竟然將這一幕幕全部畫了出來,這就是著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圖》。

而這一切,給李煜帶來的則是心理上的傷害是巨大的。這時候也許李煜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感覺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終於在自己四十二歲的那天晚上,看著被宋太宗凌辱過的小周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虞美人》,宋太宗最終也是忍無可忍,動了殺機。

小周后

李煜的一生,對他來說也許是悲劇的一生,但是生於七夕,死於七夕,也許是他一生中最完美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李煜七夕所做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南唐後主李煜,因七夕所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竟招來了殺身之禍。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 李煜:不愛江山愛美人
    :不愛江山愛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院子裡的虞美人已經開了,這冷豔悽美的花啊,讓我想起當年霸王別姬的悲壯。現在,我的大周后沒有了,小周后也被奪了去,我的江山也沒有了,我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呢?這一年七夕,李煜回首如煙往事,含恨飲淚寫下了他的絕命詞——《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我們都知道,七夕節來自於牛郎織女悽美愛情故事,每年只有一天他們能夠在鵲橋相會。所以七夕節,不僅作為我國的情人節,它也象徵著愛與別離。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最虐心的詩詞,當屬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首選,五代李煜的詩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心情虐,詩詞更虐,最虐的是詩詞發表後的後果!
  • 李煜《虞美人》,千古詞帝成就千古一帝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幅員最為遼闊的一個國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裡,南唐所轄地域經濟恢復很快,人民物質生活有明顯的改善,大有可能重新一統江山,結束五代十國的動亂局面。怎奈南唐後主李煜是個不熱心政治與軍事的皇帝,當宋軍從北方殺來,幾乎未費吹灰之力就便滅了南唐,李煜被宋太宗擄往汴梁,失去了人身自由。
  • 詩詞賞析 李煜 虞美人(附練習及答案)
    鑑賞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
  • 李煜經典的一首詞,改自李隆基的「亡國之曲」,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除了這3首,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也是名垂千古,無人能及。在李煜42歲那年,剛巧趕上當時的乞巧節,在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李煜想起自己曾經的紙醉金迷,現今的苟且偷生,回想往事,李煜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 李煜的這首詞不輸《虞美人》和《相見歡》,最後一句更是千古經典
    然而,在中國古詞史上,除了蘇辛、李柳,還有一位更加傳奇的詞人,他的一生充滿了無限悲情,其詞作的內容涉及生活圖景、個人經歷、男女情感、家國讎恨,豐富多樣的主題內容譜成了一曲動情的人生悲歌。沒錯,這位傳奇的詞人正是有著「詞帝」之稱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字重光,號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任君主。關於李煜其人,一直爭議頗多。
  •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
    這是唐詩宋詞品鑑的第103篇詩詞《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注釋解說:1、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2、了:了結,完結。3、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4、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 詩詞賞析:「千古詞帝」李煜之《虞美人》《浪淘沙》賞析
    李煜,南唐李後主,一身藝術才華卻身處帝王之位,不通政治之道卻又被牽連其中。可謂生不逢時,他的詩詞書畫均有極高的水平,其中他的詞的造詣最高,被稱為「千古詞帝「。其作品《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均在歷史文壇上佔有很高的地位。
  • 芙蓉原創散文丨愛的七夕
    七夕,多美好的字眼,一聽到她,總讓人有說不出的喜歡,心兒會立刻變得柔軟。七夕中的七,七月初七,七與吉諧音,七七有雙吉美好之意;七夕中的夕,與朝相對,朝陽升起,霞光萬丈,有陽剛之美,夕陽西下,落霞滿天,有陰柔之美,朝暉夕落,如同花開花落一樣的美。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李煜真的是生於七夕,亡於七夕?——這裡還有另一種講法
    ——————————————————————————————————————————————————————————————————————可以推測,李煜的生日是「三月乙亥(農曆三月十二日)」左右,具體是哪一天不詳,另外,李煜的忌日是「七月八日」,不是七夕而是七夕後一天。
  • 李煜:用生命書寫詩詞,用血淚築就華章
    造化弄人,戲劇人生公元937年七夕黃昏,古城金陵,一陣嬰啼劃破長空,吳王李璟的第六個兒子降生了,他就是後世所稱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璟能詩擅詞,極具才氣,李煜自小便得父親的耳濡目染,詩詞薰陶,受盡萬般寵愛。
  •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
    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文|歷史共鳴在我國文化歷史上,唐詩和宋詞都是比較出名的,對詩詞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詩詞是分流派的,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都有自己的風格,也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唐宋之間曾有一個「南唐詞派」,專指南唐的三位詩人,其中李煜最出名。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李煜曾寫下《虞美人》,這首詞廣為流傳,李煜也因它而去世!
  • 一曲生命之歌——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一曲生命之歌――李煜《虞美人》「後主之為人為詞的最大好處原來就在於他的真誠無偽飾。圖源:網絡這首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既然活著就是痛苦,不活又如何?因此,不堪回首的不只是春花秋月,也有哀嘆命運的人生悲劇。「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這個意象是死物,無論歷經多少朝代都安安靜靜存在於世,然而它們表面的顏色卻會隨著時間而斑駁,但同時它們又記載著每一個興衰朝代的歷史。
  •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這是李煜與大周后幽會的情景,那個溫情脈脈的美人,透過千古被留在了詩詞裡,詞中全是喜不自禁的歡喜意。《一斛珠.詠美人口》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偌大的宮殿之中,三千佳麗的後宮,那時的李煜眼裡只有心愛的人和情感的事,他的詩詞裡絲毫沒有一個帝王應該有的雄壯與徵伐。沒有能力徵服這個世界,註定要被這個世界所徵服。大宋帝國的鐵蹄踏碎了李煜的夢,金陵高大的城牆也給不了他一個溫暖的安頓。
  • 李煜的《虞美人》抒寫亡國之痛,句句血淚令人不忍讀,成千古絕唱
    原創首發李煜的《虞美人》抒寫亡國之痛,句句血淚令人不忍讀,成千古絕唱文人墨客對李煜的感情很複雜,又恨又愛又憐惜又遺憾。沒有哪一個人像他那樣揪人的心。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史稱後主。他一心潛習於詩詞歌賦,無心覬覦(jì yú)皇位,但命運卻把他推上了寶座。公元975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後被宋太宗毒死。
  • 李煜:名副其實的一代詞宗,用5首詞寫出人間離合悲歡、愛恨情仇
    他不知道,南國只是偏安一隅,北方的大地上正城頭變幻大王旗,一場戰爭即將摧毀他平靜舒適的生活,而他引以為傲的才華,最終也會親自將他埋葬。二、《臨江仙·秦樓不見吹簫女》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