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算得上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
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
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又是成功的。唐宋文壇,群星璀璨,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之間最璀璨的那顆明珠,其閃耀程度絕不輸大多數唐宋名家。
憂愁是李煜作詞的主調,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充滿了無限憂愁。下面這一首可以說是李煜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為李煜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也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宋太宗趙光義看到這首詞後,勃然大怒,頓起殺心。你惦念故國的宮殿,就是想重回故國呀?就是想再當南唐國主呀!於是讓人以一杯毒酒賜死了李煜。
李煜死後千年,無人能出其右,李煜吟出了「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絕美詞句,自此之後,以「春水」表達愁情便成為了大多數詩人的潮流。而「小樓昨夜又東風」。僅是一個「又」字引發出了無限感慨,將傷感之情推向了更濃的境界。引得無數後輩爭相模仿。
然而李煜最妙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700多年來無人敢仿。
《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但是讀完這首詩大家可以發現這首充滿愁緒的詩,但是通篇沒有用一個愁字。也許這就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才沒有被後世文人爭相模仿。
這首詞不好仿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詞中具有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另一方面,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只淡淡幾筆,就將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致。真的是令人嘆服!
正是因為這兩點,此後600多年間一直無人模仿。直到清朝的納蘭性德出現,便被仿成了另一首經典的《長相思》。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世人。全詞無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意境之美,都與李煜的作品異曲同工。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詞同樣寫的是愁,卻也是不見一個愁苦的字眼,可謂是仿的妙啊!
一位是南唐後主李煜,另一位是清朝大學士明珠長子納蘭性德。他們那不朽的詞篇和獨特動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風下的清池之水,至今仍在人們心中依洄。
這兩首長相思是他們二人跨越了700多年的兩段愁思,是他們二人之間跨越時空的惺惺相惜。
即使過去了千年,再讀他們的詞,我依舊能夠融入進他們的詞中,仿佛能夠清楚地感受他們的經歷。
他們的詩詞都被收錄在《李煜詞傳》和《納蘭容若詞傳》裡。
在這本《李煜詞傳》不僅收錄了李煜的詩詞作品,更難得的是《李煜詞傳》通過三十餘首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於世的詩詞,用散文體小說的創作方式,演繹其至情至性、充滿悲歡離合的傳奇人生。
書中將李煜的從王到囚,愁思百結,以詞為命,以淚書情的一生娓娓道來。讓我們以詞為媒介,去感受李煜被歷史塵封的過往。感知這個南唐後主坎坷的一生。
《納蘭容若詞傳》中不僅收錄了他的詞,還以納蘭容若的生平為主線,從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將納蘭容若的詞與情細細道來,為你呈現出一個鮮活的納蘭容若。
這套詞共有六本,不僅包含《李煜詞傳》和《納蘭容若詞傳》,還包括《倉央嘉措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體驗詩人不同的人生,感悟他們詩詞的意境。這套書一共6本,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