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2020-12-11 騰訊網

南唐後主李煜:一個失敗的君主、丈夫,卻是一個成功的詞人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華夏最浪漫的七夕夜裡,古城金陵熱鬧非凡。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善男信女祈求姻緣。彼時,在富麗堂皇的吳王府中,一間僕人忙碌進出的宅院裡,一個嬰兒用陣陣啼哭向這個世界宣布著自己的到來。一位浪漫的皇帝睜開眼對這個世界投來好奇的眼光。

這個小小的嬰兒就是吳王李璟的第六子——千古詞壇的「南面王」,也是後來的南唐亡國後主,李煜。

吳王李璟希望此子終生幸福,諸事如意,遂命名「從嘉」。當家人們抱起嬰兒仔細端詳時竟發現其是「駢齒重瞳」,世間少有的貴人之象。那周朝武王和西楚項羽便是如此,人人皆道這是非凡之象,故從嘉又字重光。

從嘉天資聰穎,在詩文方面頗有天賦,七歲即可背誦曹植《燕歌行》,且頗有一番見地,深得皇帝爺爺李昇寵愛。

在從嘉七歲這年(943年),祖父李昪病逝,父親李璟繼位,改年號為保大。從嘉和五個哥哥搖身一變成為皇子,命運的齒輪慢慢轉動,悲傷故事的序曲漸漸響起。

從嘉為李璟六子,他頭上還有五個哥哥,李璟登基後,六個孩子成為皇子龍裔,地位越發尊貴。然而,兄弟間的手足親情卻被權力之爭漸漸泯滅。他尊貴的血統,異於常人的重瞳招致兄長弘冀——李璟長子的嫉恨。

年長從嘉六歲的弘冀,十六歲被封燕王,沉默寡言卻極有城府。雖然他戰功卓著,卻因性格狠毒兇殘為李璟所不喜。為了確保自己的皇位,弘冀更是毒死了自己的三叔李景遂(李璟曾表示過要兄終弟及)。

他是那樣恐懼手段兇殘的兄長,明白了自己所渴望的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家庭已化作夢幻泡影后,毅然決然地投身於文學,沉溺於靡靡之音。以此寬兄長之心——他不過是除了文墨之外一無所長的幼弟,對於廟堂之事,他不關心,也不願意沾染絲毫。

漸漸地,如仲永一般,這個男人收斂所有鋒芒,泯於平淡,甘於寂寞。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寫詞作畫,聽雨打屋簷,看四時變化。那時,他將自己的號改成鍾隱,別號蓮峰居士。駕一葉扁舟,任江水自流,遠遁紅塵,悄然歸隱。「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李煜追逐著這樣安靜的生活方式,殊不知,命運無常。

最初的他,選擇做江湖隱士,孤舟釣客,偶爾同文人墨客舉杯同歡,高談闊論,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不用承擔國家重擔,即便國破家亡,也不用因為是亡國之君而遭人唾罵。當他在異國回顧此生時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就是那段時而兇險時而無助的時光。

南唐不過短短三十九載,卻歷經三代君王,從開國君主李昇到後主李煜,這祖孫三代卻經歷了一個可笑的變化——治國才能一代弱過一代;文學才華一代勝過一代。李昇生於離亂,成於離亂,最後亦死於離亂。他耗盡心力將南唐打造成一個實力和財力都格外雄厚的國家,令小國都不敢輕易來犯。然而,生性慈柔的長子李璟卻錯信「五鬼」(當時把持朝政的馮延巳、馮延魯、魏岑、陳覺、查文徽),悍然出兵徵伐閩楚地區,使得舉國上下一邊哀鳴。李昇一統天下的遺願也成為了泡沫。

李煜一位自己將終其一生都只能奉獻於文學時,一場來勢洶洶的災病卻奪走了兄長弘冀的生命,他恍然發覺自己前面的五個哥哥居然都已早逝,出於各式原由。命運,終於顯露出了它的一鱗半爪,它將毫無準備的從嘉送上寶座,之後對他不聞不問,不再眷戀。

中主李璟在位時南徵北戰致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就在南唐每況愈下的時候,北方列強頻頻崛起,原本就內憂外患的國家,顯得更加千瘡百孔。

南唐大保十三年(955年),周世宗向南唐宣戰,以南唐割地進貢,成為後周附庸為結尾。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即位稱帝,後周變北宋。後李璟為防北宋,遷都南昌,病逝於途中。他以一死換來了永恆的安寧,將所有責任、痛苦和殘酷都留給了太子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即位。那年他二十五歲,這位年輕的君王像他的父親,清雅溫柔,對政治上弄權之事全無概念,一心留戀琴棋書畫,藝術造詣極高。後世之人總是對李煜無政治才能頗有微詞,卻忘了他始終時被動接受,何曾有過自己的選擇?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開封,他託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領軍隊去攻打南唐。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曹彬攻克金陵。

公元975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

從一國之主到他國俘虜,李煜的經歷面前,大多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感嘆世道不公的詩詞只能算是無病呻吟了吧。作為一國之主,他護不住自己的子民;作為一位晚輩,他斷送了先祖基業;作為一位丈夫,他明知小周后受辱卻無法護他周全。或許,那杯有毒的美酒,是他期待了很久的解脫。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夜,李煜一首《虞美人》被暗探呈於太宗,遂此美酒一杯,南唐降王李煜身死寓所。四十二年前,他在南唐子民歡度七夕的載歌載舞中邁向今生;四十二年後,他在異國他鄉的牢籠中了此殘生。在喝孟婆湯之前,你有沒有向地藏菩薩求個願?來生莫去帝王家,做個浪跡江湖的清貴公子吧。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相關焦點

  • 生於七夕,死於七夕,看南唐後主李煜,一生的悲喜愁思與大起大落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國一代偉大詞人「李煜」,迎來了他喜與悲的一生。李煜作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身上自然是帶著濃濃的悲情色彩的。這個出生皇家的九五之尊,卻並非一個懂得如何執掌朝政的合格君王。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宋人專意於詞,實為精絕」,反映社會生活的廣闊與深刻方面適應性強了,但在形式感上缺少了古典意蘊和華美,而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卻能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高度一致,亦真亦幻,煙水迷離,別有寄託,堪稱美學意義上的「神秀」之作。
  • 「名人百科」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作為皇帝的李煜,無疑是不合格的。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的確是才華橫溢,是晚唐五代十國時期成就最高、對宋詞影響最大的一位。多少年來,人們不曾看到他在政權上的無能,而是看見了他失國失家的痛楚。是的,他本來也不想當皇帝,但是歷史卻偏偏將他推上了這樣一個舞臺,做了一場渾渾噩噩的演出。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 李煜:自小偏愛吟詩,卻意外當上了皇帝,逃避現實見證南唐滅亡
    李煜畫像"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君主。"這句詩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李煜短暫的一生。李煜既有詞人的俠骨柔情,又有天子的血氣方剛。隨著二皇子李弘翼爭奪帝位的失敗,5個哥哥的相繼死亡,李煜被父親李璟封為太子。不久之後,就開始了他短暫帝王的一生。
  • 南唐後主李煜,做皇帝不行,詞卻寫得出神入化
    南唐後主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峰隱者、蓮峰居士、鍾峰白蓮居士。他不僅生日特別奇巧(他出生於七夕節),出生之後的相貌也與常人不同,史書稱之為「駢齒重瞳」,就是有兩層門牙和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他長大之後,英俊秀美,才氣逼人,他「精究六經,旁縱百氏」,善詩詞、精書畫、通音律,身邊簇擁著南唐文人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勳、徐鉉等。 李煜和他的詞作,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是一個悽麗的傳奇。
  • 以正確的態度評價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詩詞
    五代詞人中,南唐後主李煜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歷來受到傳統的批評家的極度的推崇。可是,很顯然,李煜所歌詠的,既缺乏在他前一個時代的偉大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地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後一個時代的重要詩人如辛棄疾、陸遊等地對祖國命運的熱切關懷。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釣磯立談》,《叢書集成初編》本)後主信佛,一方面固然由於家族傳統;另一方面,他本人天性仁厚澹泊,好生戒殺,天生就是菩薩心腸,其於佛教,自是音聲相應。
  • 南唐後主李煜,本是滿腹經綸的才子,無奈之下做了皇帝
    南唐後主李煜(李從嘉)至今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自古以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在文學方面造詣頗深,但卻沒有治國之才;也有人說南唐到李璟這一代已有傾頹之勢,可他卻守國十餘年,縱使孔明再世,也難以挽回南唐亡國的局面,李煜生性善良,滿腹詩書,躬行仁義,亡國之罪何有?
  • 李煜夢中驚醒,夜不能寐,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一生悽苦
    南唐後主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著名詞人。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有人評價他:「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帝王」。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清代學者趙毅說:「歸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
  • 南唐後主李煜的6首詞,每篇都是血和淚!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一位皇帝,李煜繼位時南唐已經國勢衰弱,積重難返,再加上李煜本身就是個文藝青年,文學造詣很深但不通政治,不懂治國。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 南唐後主李煜,寫下曠世之作,僅僅用27個字,令人驚豔
    而在李煜的眾多的詞中,可能有很多經典之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煜寫的《望江南》。望江南作為一種詞調,在這種詞調下,李煜寫了兩首。在兩首同調的詞中,李煜卻都在描繪江南美景,但是這兩首詞的時間不同,一個為春季,一個為秋季。但也是這僅僅27個字,釋放了李煜的愁緒。
  • 只知道一個南唐後主李煜就太菜了
    只知道一個南唐後主李煜就太菜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個意愁怨滿文的詞句出自詩人李煜之手,而李煜是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世人稱他為李後主,今天我們就走進李煜所生活的年代,即五代十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代,也是一個複雜的時代,一起往下看吧。
  • 賞南唐的春景與秋色,體會李後主對故國的憂思和懷念
    南唐李煜,字重光,世人多稱之為李後主,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也是南唐最後一位帝王。李煜被後人所熟知並非因為其在宋朝與南唐的歷史糾葛中所扮演的亡國君主角色,而是因為他在五代詞壇上的成就。作為花間派最具代表性的詞人,李煜留下了很多優美的詞作。
  •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首詩,看盡了世間繁華,道盡了一生蒼涼落寞作為五代十國的南唐最後的一位國君,他是軟弱的皇帝,但是個勇敢的詩人。從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或許就明白,作為一個皇帝,他註定要成為失敗者。但當失敗來臨的時候,他沒有退縮,而是扮演了他人生中最喜愛的角色。不能在政治舞臺上稱王稱霸,那麼就在詞壇上稱王稱霸。三十八歲之前,李煜身為皇帝,整日混後宮,與宮女風花雪月,紈絝浪蕩,沒有做過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除了寫寫詞。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其餘什麼都不能幹,他卻在短短三年裡留下了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著作,成為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皇帝。
  • 李煜與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清涼山
    始建於唐朝末年,南唐開國皇帝李昪曾在此納涼避暑,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此後清涼寺遂成為南唐金陵首剎;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即位以後,專門在清涼山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宮,此後清涼山也就成了南唐皇家避暑勝地。李煜與清涼山的不解之緣如今人們所見到的清涼寺其實建於清朝同治年間。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
  • 趙匡胤調侃李煜詩詞,李煜當場「吐」出2句詩,後代流傳了1000年
    事實上,這中間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時期。從歷史政治角度而言,那就是五代十國。從文學史角度而言,那就是五代詞。唐詩過渡到宋詞的一個橋梁,那就是五代詞,在文壇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南唐後主李煜又是推動五代詞的一個關鍵人物,在中國上千年的文壇中,一直有「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的說法,而這個李後主指的就是李煜。南唐後主李煜,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亡了國而大放異彩的君主。他的前半生與後半生截然不同,簡直判若兩人。他的前半生什麼樣呢?
  • 李煜,他的詞有什麼特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又表達了什麼
    如果要理解好這首詞的情感表達、思想內容還是詞作本身的藝術成就的話,都要對李煜前後期生活現狀的變化有一個了解,尤其是對詞人的心理變化也要有一個了解,才能理解這好首詞。「林花謝了春紅」ciyitu李煜其人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也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
  • 詞帝李煜:本是帝王,卻被命運捉弄,連愛情都變得卑微
    不過今天要說得這位生來就是重瞳的人,既不像項羽,也不像重耳,他本應是個風流倜儻的詞人,偏偏命運給他開了一個荒唐無比的玩笑,讓他做了一個落魄帝王,連愛情都變得十分卑微。這個人便是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
  • 李煜輕吟兩句,趙匡胤:難怪是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既是亡國之君,又是千古詞帝,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他又足以光耀萬世。(出自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太祖開寶八年》)是年十二月,南唐為北宋所滅,李煜肉袒出降,從九五之尊淪為階下之囚。南唐滅亡後,末代君主李煜被趙匡胤封為充滿諷刺意味的「違命侯」,囚禁於北宋國都汴京。據葉夢得所著的宋代史料《石林燕語》記載,李煜被俘後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初次見面,二者之間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對話。